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中日两国跨文化传播中的误区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跨文化传播是处于不同文化背景的社会成员之间的人际交往与信息传播活动,也涉及到各种文化要素在全球社会中迁移、扩散、变动的过程,及其对不同群体、文化、国家乃至人类共同体的影响。从历史发展趋势上来看,跨文化交流与传播是时代所趋。近年来,随着中国的崛起,中国与世界其它各国特别是亚洲的国家交往联系增多。日本作为亚洲政治经济强国与中国保持着贸易、文化等多方面的交流与互动。中日文化交流在官方和国家层面上看似和谐统一,但在国民群体内难免出现不同文化碰撞产生的误区。文化交流产生出现误解与困惑在所难免,及时发现问题,挖掘本质更有助于国家间更好的交流,也有助于了解外邦文化、促进世界文化融会贯通。
一、不同文化造就不同礼仪
中日两国虽然都地处于东亚地区,但不同的历史造就了不同的文化意识。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着五千多年的悠久文化底蕴。几千年来民族的融合加之文化的不断传承造就了如今以汉文化为主体的华夏文明。中国自古以来便是一个礼仪之邦,“礼”是中国文化的精髓之一,“克己复礼”、“礼尚往来”。中国的“礼治”不但影响着亚洲甚至影响着整个世界。自始至终影响中国文化的儒家学派提倡“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可见礼治在中国文化中所占地位之高,而中国人的礼节讲究的是含蓄、友爱和包容。而日本文化则体现出较多的融合性,日本民族是主要由西伯利亚通古斯人、古代中国汉族、古代中国南方沿海人和少量的长江下游的吴越人、少量南洋群岛的马来人以及中南半岛的印支人融合而来,因此日本在文化方面受到中国较为深刻的影响。日本至今依然使用着中国的繁体汉字,日语发音中80%的语音都是汉字变音。日本在文化方面与中国相似极其重视礼仪,但日本的“礼”和中国的“礼”又不完全相同。自明治维新以后,日本文化较强的吸收了西方文化观念,与本土所倡导的“武士道”精神相结合,呈现出一种独特的文化形态。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日本大量吸收了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文化思想,在这种形态思想的影响之下,“礼”就变得少了几分人情礼义、多了几分平等自由。
中国的礼仪着重的是友爱、共通,而日本的礼仪中更多的是距离和规则。例如,在朋友们一起聚餐的时候,中国人喜欢抢着买单以表达自己的大度和对朋友的认可,而日本人在朋友聚会时更多的是执行“分摊付款”,即所谓的“AA制”。除此之外,日本人喜欢当着朋友的面将钱款点清,而这些行为在中国人的眼中会被冠以“小气”、“自私”。除此以外,在送礼方面,日本人喜欢赠送小礼品以表达心意;而中国人则截然不同,喜欢“厚礼相送”、热衷于“好礼不断”。对于日本的礼物赠送方式,中国人会觉得“不大气”、“感情浅”,而针对中国的厚礼,日本人也觉得很难适应。并不是日本人小气,只不过在日本,人际交往把握着一种心理距离,这种距离可以称之为心灵上的“安全距离”。由于日本人不喜欢亏欠别人,两个人走的太近或太远都不合适,在交往中把握适度的原则也成为了日本人的固有价值观。中国人喜欢追求永恒的、持久的情谊,讲究友谊地久天长,日本人则更倾向于自我挖掘与提升,朋友只是一个固定时期、固定阶段的结盟伙伴。因此,不同文化造就了完全不同的礼仪,说日本人“小气”、“冷漠”也就有失偏颇了。
二、两性地位的误读
古往今来,对于男性和女性的地位差距问题,世界各国呈现出多种多样的形态,每一个国家在每一个时代有其特定的特征。例如在信奉伊斯兰教的中东部分国家,女性地位普遍较低,依据《古兰经》的要求,每个成年女性外出须蒙有面纱。而在非洲的部分土著部落则仍然停留于母系氏族社会,妇女在生产和经济生活中、在社会上受到尊敬,取得主导地位和支配地位。再说我国的两性地位关系,改革开放前女性仍然受到传统文化中封建礼教、男尊女卑等思想的残酷压迫。1978年到20世纪末这段时间,自由平等的思想促进了女性社会地位的提升,而在21世纪,我国在多方面上基本实现了男女平等,女性团体在社会体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而反观日本,在很多中国人的眼里日本女人的地位是极为低下的,“住美国房,娶日本妻”是很多男人的梦想。日本女性温柔贤惠、彬彬有礼、勤俭持家,日本男性在妻子的“体贴”下则普遍有些大男子主义。在国人看来,日本的男尊女卑现象更为严重,男女平等程度也远不及国内,实则不然。日本女人的温柔其实是有前提的,那就是她的先生必须有本事、事业有成,能养家糊口是最低标准。如果丈夫在事业上受挫或生意破产,妻子就明显不如之前那么温顺贤淑的,严重的话弃夫而走的现象也时有发生。这种现象源于二战以后日本女性意识的觉醒,女性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得到提高,她们开始强调自我价值,追求独立与自由,很多女性放弃结婚生子,同时,离婚也成为了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日本是个民族单一的国家,一致对外齐心合力是立国之本。所以,在日本实质上没有什么男女社会地位高低的矛盾,他们只是社会分工不同。当然,不能说日本社会没有男尊女卑,情侣、夫妻走在路上通常是一前一后,很少牵手,日本女性还不够独立,她们基本上要依靠男人扛起一家的重担,而自己在家相夫教子。但是,随着女性意识的不断强化,日本女人已经走向社会,她们不仅可以找到工作养活自己,还具备了独立精神。
三、服务业中的“另类文化”
任何一种文化都存在着自身的固定特征。日本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从各式各样的服务行业可见一斑。上到歌舞伎,下到插画与茶道,每一个细节都能较好的诠释出日本文化的种种形态。但由于观念意识上的不同和文化的本质差异,一部分日本服务业的产物被国人当作“另类文化”加以看待。我国几千年沿袭下来的文明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华夏儿女,国人对于与自身固有价值体系和观念有差异的文化则抱有一种天然的警惕与排斥。这种看不见的“隔膜”也或多或少的加重了文化传播中的各类误区,例如备受争议的日本“女体盛”,国内多数人的观点是,这种方法是变相玩弄和侮辱少女,是中国人绝对不会赞成和忍受的。而在日本“女体盛”已经有一千多年历史,是大和民族大男子主义的产物。在日本人的饮食文化思维中,饮食给人的感受是由生理享受和文化体验两个方面共同构筑而成的。食品真正的滋味只占一半,而另一半则是由食品所代表的文化内涵,对进食者的特殊意义和进食过程中的心理体验所构成。因此,“女体盛”作为日本饮食文化的一种特色,直到如今其影响仍然不减。此外,日本人喜爱洗温泉,在部分浴场温泉是男女共浴的,这一点也为广大中国人所排斥。更令国人难以接受的是,日本人喜欢将温泉水直接饮用。饮用温泉水是日本温泉文化的一大特色,频繁的地壳运动涌出的温泉水含有大量矿物质,日本古书曾记载饮用温泉水可以治疗疾病。日本提倡的“饮泉”虽然没有足够的科学依据,但也是日本传统文化的一种传承和发扬,更是一种特色。女体盛也好、男女共浴也罢,在跨文化传播中不可避免的被理解为非常态的“另类文化”。中国和日本不同的文化环境和价值理念使得两国在交流中信息传播的畅通程度有限,缺乏对异域文化的全面了解和认识使文化传播中出现误区。这也就是为什么部分中国人意识中觉得日本人行为“疯狂”、“变态”的一个重要原因。
总而言之,上述几个方面的跨文化传播交流误区可以归结为一个最基本的要素,即不同的价值和道德观念体系。一个民族的文化塑造了一个民族的三观,文化的不同注定会导致民族间三观有所差异。任何一个民族,从本族来认识他族的过程中,始终受到一种思维惯性的影响,即“思维定势”。思维定势是由先前的活动而造成的一种对活动的特殊的心理准备状态,或活动的倾向性。在情境发生变化时,它则会阻碍人了解和接受新的方法和事物。不单单是中国和日本,在任意两个民族进行跨文化交流过程中都会受到这种思维定势的影响。消灭或减少跨文化传播的误区,首先应当正视文化差异,肯于了解和接受外邦的各种文化;其次,应当打破惯性思维,消极的思维定势可能会成为阻碍接受新事物的枷锁;再次,应树立正确的、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提升自己的文化层次、拓宽认知事物的广度和深度,避免人云亦云,有自己较为客观的评判标准。文化间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在如今全球各地联系日益频繁的背景下,尽量减少文化传播中的误区才是求同存异、共同发展的重中之重。
作者:王钰涵 单位:河南大学 新闻与传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