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提升文化产业竞争力的战略对策思考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内容摘要】文化产业是湖南的支柱产业,提升湖南文化产业竞争力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持续提升湖南文化产业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要进一步明确人本主义价值取向,坚持以优质劳动要素为内核,以中高级人才为主体,全面实施制度创新、科技进步、产业集群、产品差异化和国际化战略。
【关键词】文化产业;竞争力;价值取向
当前,文化产业已成为湖南经济社会发展的新亮点和支柱产业,广播影视、新闻出版、动漫产业等具有领先优势和全国影响。但随着文化产业国内外竞争形势的日益严峻,湖南文化产业能否维持和扩大这种竞争优势,能否缩小和跨越我国与发达国家的实力差距,无疑是值得持续关注的重大问题。
一、提升湖南文化产业竞争力的重要意义
持续提升湖南文化产业竞争力,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一是有利于丰富文化产业学科的基础理论和应用研究,开辟地区文化产业研究新领域,为政府和企业准确定位发展战略、产业政策、商业模式等提供理论依据。二是有利于湖南文化产业解决性别失衡等发展不平衡问题,优化内部结构,增进内生活力,实现全面协调持续发展[1];三有利于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推动长沙打造国际文化名城,推进湖南“两型社会”建设;四是有利于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以文化产业拉动基础产业,加快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全面提升国际竞争力;五是有利于湖南落实“人才兴文”战略,实现由文化大省向文化强省的历史性跨越,提高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湖南贡献。
二、提升湖南文化产业竞争力的人本价值取向
提升湖南文化产业竞争力要进一步明确人本主义的价值取向,回归劳动要素论,以人为本,重视人的文化、智力和道德因素。具体而言,就是要以优质劳动要素为内核,以优秀人才为主体,汇集科技进步、研发要素、产品差异和规模经济等比较优势因素,综合形成湖南文化产业的比较优势和核心竞争力。比较优势学说发展史表明,要素禀赋、科技进步、产品差异和规模经济等比较优势因素,凸显了优质劳动要素在形成比较优势中的基础性、主导性作用。大卫•李嘉图(D.Ricar-do)创立了“比较优势”学说,认为劳动成本的国际相对差异是比较优势的成因和动力。这就具有劳动要素决定论的合理内核。后来赫克歇尔———俄林(Heckscher-Ohlin)创立“要素禀赋理论”,认为现实生产中投入的生产要素包括劳动力、土地、资本三要素。而土地、资本要素其实是人类生产劳动的物化成果。美国学者波斯纳(MichaelV.Posner)提出技术差距理论,认为技术是一种生产要素,工业化国家之间的工业品贸易以存在技术差距为基础;“研发要素论”进而锁定科学研究和开发人员这一高级要素来分析各国技术差距的产生原因。这表明技术要素是内生变量,以高级劳动要素为载体,可以形成以技术进步为基础的动态比较优势。差异产品贸易理论强调产品应打造足以引发顾客偏好的特殊性和个性,可以启发文化产业更自觉地进行差异化定位,避免同质化竞争。同时产品差异源于差异化的劳动要素组合方式,归根结底是源于人的作用。规模经济理论认为随着企业本身生产规模的扩大和整个产业的产量扩大,平均生产成本会不断下降,从而形成规模收益递增。规模经济引发了劳动力要素的新的组合方式或生产方式。因此,要将多元化和多维性的比较优势,汇聚、纳入到一元化的劳动要素之中,坚持劳动因素对新要素的统治力、渗透力和驾驭力。文化产业的本质内涵,决定着文化劳动是文化产业比较优势和竞争力的核心要素。根据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劳动是一个既包含着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又涵盖物质劳动与非物质劳动的一般的劳动概念[2]。人的劳动不但是物质生产价值的真正源泉,也是精神生产价值的真正来源。文化产业的本质内涵是人的文化劳动,尽管文化产业随着高技术和高文化的融合而呈现出丰富多样的产业形态,但其价值决定并不因此而有所改变:文化劳动是凝结在文化生产中的价值的真正来源,是文化产业比较优势和竞争力的真正核心。
国内外竞争加剧背景下中国文化产业竞争力的发展现状,揭示了中高级人才是湖南文化产业发展的核心因素。经济全球化是人类社会迄今为止最为深刻的变化之一。在不平等的全球经济体系中,居于高势位的西方发达国家推行全球化文化输出和渗透,强化文化产业跨越文明界限、制度差异的功能,使之成为国际文化差异性生态的抑制力量。2016年全国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从2012年的18071亿元增加到30254亿元,占GDP的比重从2012年的3.48%提高到4.07%。但中国文化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仍处于相对弱势地位,如何提高文化产业的比较优势和竞争力是中国文化产业国际化发展所面临的结构性挑战。其根本途径就是提升文化劳动要素,推动人力资源丰富的普通比较优势向优质文化劳动要素的核心比较优势不断升级与动态转化。在中国文化产业竞争力评价体系中,湖南文化产业的整体竞争力居全国第十一名,而在人才和研创竞争力要素中排名第一[3]。文化劳动力要素构成湖南文化产业竞争力的核心要素。201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显示,湖南省常住人口中,具有大学(指大专及以上)程度的人口为713.74万人,具有高中(含中专)程度的人口为1376.77万人;同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程度的由7595人上升为9766人,具有高中程度的由15420人上升为18838人;人口文化素质全面提高为湖南实现科学发展提供着宝贵的人力资源保障。[4]这无疑为湖南文化产业转型升级、持续提高核心竞争力和竞争优势提供了人才支撑。因此,着力打造中高级人才优势是湖南文化产业参与国内竞争和国际竞争的根本对策。
三、打造人才优势,提升湖南文化产业竞争力的战略对策
(一)坚持人才战略不动摇,加强湖南文化产业的人才建设。人才是第一资源,文化产业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文化产业的建设与发展就是人的建设与发展。[5]因此要坚持人才战略,大力培育复合型经营管理人才、创新型专业人才、国际性型综合人才,加快文化产业人才建设纵深发展。企业倡导“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管理模式,完善国内外高端人才引进、选拔任用与考核激励机制。湖南高校联合文化企业培养具备自主创新能力的文化产业中高级人才,重点培养文化产业品牌创新人才、投融资专业化人才。[6]培养青少年的文化品牌创新意识和能力,加强湖南文化产业后备人才库建设。
(二)实施制度创新战略,建立公正公开、竞争择优、慈爱关怀的柔性人才管理体制。世界文化产业发展成熟阶段的主要标志之一是各国文化管理机制的形成和完善、文化产业法制的健全和文化产业效益的凸显。[7]因此,要探索创新一套政府管理、行业自律、企事业单位依法运营的宏观管理体制。政府要创新完善文化产业投融资政策,并通过财政、税收、信贷等经济杠杆,在资金投向引领、产业结构升级、空间布局优化、文化产品生产与文化市场管理等方面充分体现文化政策导向。要加快培育文化产业保险市场,建立多层次中介服务保障体系,促进文化产业配套机制创新。文化行业协会要规划行业发展战略,确立自我保护机制、自律机制、惩罚机制,限制业内恶性竞争。文化企业要改革创新内部人事制度、劳动制度、分配制度,引入竞争与激励机制,建立公正公开、竞争择优、慈爱关怀的柔性人才管理体制。要建立文化产业的研发、创新、孵化基地,支持鼓励全员参与全程创新,健全完善创新机制。
(三)制定科技进步战略,加强科技创新人才的知识产权保护。湖南文化产业发展仍面临技术含量不高、新型业态不多、融合深度不够、人才供给不足等方面的科技渴求,[8]当前要切实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构建湖南科技创新体系。要健全产权保护制度,建立知识产权交易机构,规范产权交易市场,保护科技创新人才的知识产权。要完善税收优惠政策,加大对湖南文化产业科技创新人员和文化创新企业的税收优惠力度。
(四)落实产业集群战略,加快园区基地的人才聚集。依托国家、省级高新技术开发区、科技园、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城市文化创意产业园以及大型文化企业和科技企业等,建设新型文化业态孵化器、传统文化产业转型升级基地、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基地,加快园区与基地的人财物聚集,特别是中高级人才聚集。湖南产业园区科技创新能力相对薄弱,要支持科研院所与园区联合培养科技人才,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文化产品/服务的开发设计,要传承屈贾遗风、先烈遗志,提升文化内涵,真实展现三湘大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阳光面和人性的真善美,生动诠释湖湘文化精神。
(五)实施产品差异化战略和国际化战略,开拓文化产业人才的国际培养渠道和合作平台。坚持差异化战略就要坚持本土化、地域性,充分挖掘独特的湖湘文化资源,打造湖湘文化特色品牌,凸显湖南文化产业的湖湘文化特色。通过市场挖掘细分客户需求,“以人为本”、量身打造文化产品和服务。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湖南文化产业要实施文化产业领军人才工程,开拓文化产业人才国际培养渠道,创新文化产业人才引进机制,以国际大视野集聚大人才,以国际型人才带动大发展,努力发展成为全国最活跃、最具竞争力、最具国际化风格、最具湖湘文化底蕴的特色产。
【参考文献】
[1]李会军,罗婷.湖南文化产业发展的性别策略[J].湖南社会科学,2014,4:161
[2]荣跃明.论文化生产的价值形态及其特征[J].社会科学,2009,10:128
[3]赵彦云,余毅,马文涛.中国文化产业竞争力评价和分析[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6,4:78
[4]赵宏.湖南人口文化素质大幅提升[EB/OL].湖南省统计局简明信息第63期,2016-6-13.
[5]刘莎.紧扣文化内核,提升湖南文化产业竞争力[J].湘潮,2014,1:84
[6]熊正德,路婷婷,陈军昌.倍增计划下湖南文化产业发展的金融支持机制创新研究[J].湖南大学学报,2014,5:60
[7]熊澄宇.世界文化产业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8
[8]钟荣丙.基于文化科技融合的湖南文化产业升级发展思路研究[J].改革与战略,2015,3:136
[9]贺培育,潘小刚.湖南文化产业国际化发展研究[J].湖南社会科学,2009,5:148
作者:李会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