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集聚发展的文化产业论文范文

集聚发展的文化产业论文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集聚发展的文化产业论文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集聚发展的文化产业论文

一、文化产业集聚的经济效益机理分析

就经济活动区位选择的基本理论而言,单个微观经济主体的区位选择都会受到其他相互关联的经济主体区位选择的影响,即区位选择本质上是相互依赖的。通过空间集聚能够实现空间规模收益递增,获取集聚经济效应。从世界经济发展趋势来看,各经济发达体其经济活动空间布局都是倾向于集聚而非分散,产业集聚及其所产生的空间极化是一种世界性的普遍现象。文化产业的投入要素特征及其对外部环境的要求导致文化产业具有较强的外部经济效应,并通过企业区位的空间集聚得以实现。文化产业集聚的经济效应主要通过内部资源共享、外部经济渗入、区域竞争创新以及环境制度形成等几个方面实现。

(一)内部资源共享效应文化产业集聚一个重要特征就是许多类似的文化创意空间集聚在一起,这首先就能有效地在集聚区内形成外部规模经济。由于同行业企业的增加和相对集中,在信息收集、产品销售等方面成本会降低。其次,文化产业内部形成的专业化分工和协作也会降低交易成本,创造外部经济和集体效率。文化产业内部专业化分工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文化产业集聚创造了一个较大的市场需求空间,对分工更细、专业化更强的产品和服务的潜在需求量也相应增加,这不仅使专业化的文化企业提供了很大的生存机会,还使他们实现规模化生产,两者形成良性循环,不断提高产业集聚生产效率。第二,集聚区内的文化企业彼此近邻,企业在产业上的关联性使他们更易于从本地获得供应商的产品和服务,降低了运输成本,同时还会使库存降到最低,并能抑制哄抬物价、违约背信的投机行为,并使活动透明化。第三,文化产业集聚区内的文化创意企业具有地理集聚的特征,与文化产业关联企业及辅助机构都会在空间上相应集聚,形成一种柔性生产综合体,构成区域核心竞争力。此外,文化集聚区的形成使政府更愿意投资于相关的教育、培训、检测和鉴定等公用设施,使文化集聚区内资源共享的作用发挥的更大,大大增强了集群内文化企业的比较竞争优势。

(二)外部经济渗入效应文化产业集聚所依靠的不仅仅是区域经济基础的支撑,外部经济的渗入是其发展所必须的养分,其主要表现为外商投资和技术扩散:文化产业集聚发展本身就是对区域市场不断完善的过程,这种市场的不完善,从而使文化产业集聚发展过程中产生许多的投资机会,同时伴随着文化产业集聚发展的深入,来自供给与需求的压力会愈大,外来资本的进入可以有效地缓解资本的不足,形成巨大的外商投资辐射效应。文化产业集聚得以发展,技术竞争是其不可缺少的支撑。在文化产业集聚发展的过程中,除了外来资金的支撑之外,技术竞争是产业集聚规模的扩大另一个重要支撑。这种技术竞争也会随着文化产业集聚的发展而得以加强,从而使技术发展作为其发展的纽带是文化产业集聚不可或缺的部分。

(三)集聚区竞争创新效应依据经济学家韦伯的产业集聚发展二阶段理论,产业集聚的本质就是形成具有竞争优势的区域产业经济,从而为区域经济的发展带来活力。早期的区域产业集聚主要是企业为了提高各自的市场竞争力,通过集群效应为企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效应。而随着区域产业集聚的发展,以少数大企业为主、其他众多小企业为辅的发展模式得以确定,成为促进和带动当地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在文化产业集聚发展的成熟阶段,以品牌效应、规模效应、技术优势等为重点的文化经济扩散现象成为区域经济获取重大经济利益的重要手段,而且会随着文化产业集聚发展的深入而不断巩固,从而为区域经济的发展带来源源不断的经济效益。同时,集聚区内文化产业竞争效应又为文化企业不断提高创新能力提供重要动力来源。

(四)外部环境制度效应文化产业发展需要相关从业人员及企业间的相互学习、整合和创造,通过空间集聚能够形成这种外部环境。在产业集聚的经济空间,不仅产生有形物质产品的交换流动,而且会促进商业信息、技术知识等无形产品交换,并促进相关创新环境的形成。同时,文化产业聚能够促进文化产业发展所需要的制度环境的生成。制度通过提供必要的一般性服务促进相互依存和联系的生产者之间的信任与合作,如通过行业协会等组织提供产品质量标准、协调相关企业之间的关系、信息、保护产权等。文化产业的集聚发展促进这些组织的产生,这些组织又进一步保护和营造适宜于文化产业发展的环境。

二、济南市文化产业集聚式发展分析

最近几年,围绕文化产业的发展,济南市委、市政府提出“拓展城市发展空间、打造现代产业体系”的总体部署,着眼于文化产业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小、发展潜力大的特点,坚持把加快发展文化产业作为产业升级的重点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着力点,把产业集聚发展模式作为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途径,济南市文化产业得到了长足地发展,但同时也存在以下问题:

(一)产业园区重复建设,集聚性特征不明显希望借助国家文化产业改革的难得契机,推动本地区文化产业发展,对积极发展文化产业园充满热情,但由于缺乏相互协调和长远规划,出现了一定程度的重复建设,导致园区同质化严重,集群特征不明显。产业聚集理论表明:靠近资源地是一个产业在特定区域聚集的一个有利的区位条件,但并不是充分条件。资源优势只是潜在优势,然而许多地区未能充分挖掘区域文化资源,忽视本地实际条件,盲目追求“名头”和跟风,无法形成文化产业集聚的鲜明特色和区域品牌。例如,有些产业园区、游戏动漫基地不同程度存在不顾济南市情,漠视市场需求而遍地开花的现象,势必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和行业内恶性竞争。同时,有些园区贪大求全,涵盖文化产业各个门类,功能定位不准确,导致资源浪费严重。

(二)政府过于主导,产业自主集聚能力弱聚集效应是产业集群的优势之一,而聚集的动力可以有社会动力、经济动力、政府动力等模式。社会动力是在文化和空间因素影响下,自发形成的产业集聚,国外多数文化产业集群都起步于此。经济动力是指在经济因素驱动下,以市场逐步成熟和扩大为特征的文化产业集聚,如深圳大芬村文化产业集聚区的形成;政府动力是各级政府介入文化产业聚集和园区开发之中,西安曲江文化产业园属此模式。济南市大部分文化产业园区的建设往往与政绩甚至地方、部门利益紧密相连,文化产业园建设大多是地方政府直接领导或参与,这种做法本身对文化产业园建设是极大的支持,但政府控制过度易违反文化产业的发展规律,会导致资源浪费,华而不实,往往造成“艺术开始,地产结束”的尴尬局面。

(三)产业生产链相对较短,空间集聚能力不高济南市有些园区缺乏产业链形态的经营,产品单一,收入来源少,企业群之间规模化程度和专业化水平不高,企业网络和系统集成还没有充分实现,未能完成使文化产业集聚发展的目的。其主要原因要归结为产业构成与分布不合理,特别是上下游产业缺乏产业配套与协作,相关辅助机构和服务组织不完善,难以形成互补性强的产业链,因而,产业集群发展水平不高,集群系统的产业张力和辐射力不强。这些园区基地往往空间聚集程度不高,缺乏错位发展和差异化竞争,缺乏区域性优势集群的支撑。

(四)企业专业化程度不高,竞争优势不明显产业聚集的要素是有核心企业、形成专业化分工和强劲的创新力,逐步促进集聚区内企业集群式发展。但由于济南市文化产业园区建设整体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和成长发育时期,一方面,政府投资能力有限,吸引外资能力较弱,导致入园企业缺乏实力雄厚的核心企业;另一方面,文化企业本身进入市场门槛较低,且具有于投资小,风险高,短期效益难以显现等特征,因此,初期吸引的多为大量小规模的民营企业,市场淘汰率高,专业化及企业间协作程度低,整体竞争优势不明显。

(五)创意产业风险意识单薄,未形成品牌保护文化创意产业是高风险产业,创意本身不是专利,会被模仿、复制,如果缺乏风险意识,不懂得用法律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有可能会被淘汰出局。文化产业的附加值主要来自创意和品牌,集聚区内的企业都应该重视品牌建设。济南市有些园区缺乏园区品牌和企业品牌,从而缺乏品牌拉动效应。这些园区规模普遍较小、集聚化程度不高,也未能吸引大企业入驻,缺乏园的品牌效应,最后成为一般的商贸市场,变得名存实亡。纵观济南市文化产业集聚发展过程中存的问题,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政府部门规划、管理上的失误,企业自身也存在诸如创新能力不够、产业链较短、风险法律意识淡薄等问题。

三、促进文化产业集聚发展,助推城市产业转型升级

在经济社会发展方式转型的特殊历史阶段,文化产业日益成为引领经济走入新一轮增长的“发展引擎”和转变经济社会发展方式的“结构性力量”。文化产品的生产过程固有的内容创意和科技创新的融合,既可以为产业本身带来持续的递增效益,又可以在物质产品生产过程中“植入”文化含量和文化价值,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带动相关产业的横向发展。同时,文化产业是一种“长尾产业”,通过与旅游、信息、制造业等相关产业联动发展,形成相关产业链条,带动众多企业的业务拓展和产业升级。文化产业借助于转换功能促进社会资源逐步从传统产业流入现代服务业,从而促进传统产业的结构调整,从而提升工业、服务业的文化含量与经济价值,实现经济结构的自我演进和扩张。

(一)促进济南市发展文化产业集聚发展的总体规划为突出济南世界泉水文化核心资源的优势品牌和广泛影响力,强化文化产业发展的集聚辐射功能要素,综合济南文化产业发展的基础现状特征、文化资源分布、未来发展趋势和产业要素条件,突出文化集聚发展的理念,将济南市文化产业总体布局为“一核、九区、三带、四组团”的发展格局。具体来讲,“一核”是济南市护城河以内的老城区,规划重点是突出“世界泉水名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两大名片;“九区”是在环绕济南泉水文化产业核心区的周边区域,规划建设九大文化产业集聚区,打造推动济南市快速发展的文化创意产业空间;“三带”是指经十路文化产业发展带、滨河文化创意产业带和黄河生态风情景观带,通过打造3条文化产业带,引领济南市文化产业的点线结合、协同发展;“四组团”包括章丘历史文化产业组团、商河济阳温泉度假文化产业组团、长清山水生态文化产业组团和平阴养生休闲文化产业组团。以济南泉水文化产业核心区为集聚中心,拓展周边县市文化产业发展空间,构建科学合理的文化产业四组团发展体系,实施“主题明确,错位发展、优势互补”格局,促进济南文化产业要素的有机集中,形成特色鲜明、功能互补的竞合优势。

(二)推动文化产业集聚发展的政策建议1.统筹规划、合理布局,提高品牌效应济南市政府要制定文化产业园发展的中长期规划,使文化产业园发展有规可依,充分体现科学性、前瞻性和权威性。要打破区域界线,体现全局意识和战略眼光,总体布局要合理,功能分区要明确,各地区要协调发展,要依托当地文化资源特色,发挥比较优势,引导符合市场和资源禀赋的产业聚集,扶持或规划一批符合地方实际、有鲜明区域特色、发展前景良好的重点文化产业园项目。要扬长避短,因地制宜,突出地方文化特色,以文化产业园区为载体,以丰富绚烂的民族文化为资源库,打造特色鲜明、影响力强的国内外知名的地方文化产业集群品牌。2.构建完善文化产业链条,提高产业集聚度产业集聚是提升产业组织竞争力的重要形式,文化产业的集聚性的发展,有利于提升区域文化产业的综合竞争力。文化产业集聚的优势就是在于联合各个不的文化产业,共同开发文化资源,增强整体竞争力。产业链的建设是城市文化产业集聚能够发展的关键,也是城市文化产业集聚的核心。完善的产业链能够丰富文化产业集聚的内容,同时增强竞争力。构建济南市文化产业集聚的产业链应该从横向和纵向两个方面着手。从横向方面来看,要充分整合不同的文化资源,利用各个文化产业的优势,形成内容丰富但又相互紧密联系的多元文化集聚区;从纵向的方面来看,应该在保证文化集聚主体有效发展的前提下,适当扩充上下游文化产业的发展,为主体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更加可靠的服务。3.激励文化产业创新,提高核心竞争力文化产业集聚与其他产业集聚一个显著的差别,就在于创意是其生存发展的原动力,创新是文化产业的核心生命力。创新能力是一种能够将一般性知识转化为专用知识来为现在和未来创造效益的能力。文化产业集聚的创新能力就是能够使集群不断推陈出新,不断提出新创意,不断提高文化产品内在价值以及附加值,不断发现新方向的潜力。因此,济南市在文化产业园的建设过程中,应当采取各种措施,鼓励原创,激励创新。具体措施主要包括:第一,要完善财政激励方式,以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例如,可以设立创新专用基金,适当采取税收减免等政策激励企业。第二,制定促进产学研结合的开发政策,例如,可以依托具有较强研究开发和技术辐射能力的科研机构或文化创意企业研究开发机构,集成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相关力量,组建各级工程实验室、行业工程中心和文化创意企业技术中心,多层次开展研发活动。第三,对于文化产业园内的企业,要制定符合文化产业特点的评价体系,不能单纯以固定资产投资或营业额类指标作为优劣标准,而应该结合创新能力、市场前景、品牌效应等指标,给予企业宽松的创业成长环境,把握文化产业企业正确的发展方向。4.加强文化产业人才队伍建设,提高产业持续发展能力要保证文化产业持续有效地发展,人才是关键,因此,人才的培养至关重要。针对济南市文化产业发展需要,构建多元化的人才培养体系是文化产业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首先,要积极创造吸引人才集聚的外部环境,以灵活优厚的待遇吸引新型人才落户济南,发挥人才集聚效应;其次,要加强人才的交流与合作,立足济南高校,校企联合,以创意园区为课题,加速创意人才的专业化培养;再次,要建立人才培养的长效机制,政府出台相应的政策、法规,营造宽松的就业环境,在职称评定、评优标准等方面制定专项政策,使专业人才的能力发挥到最大。5.推动相关配套设施建设,提高政府扶持力度文化产业是受政府监督指导较多行业,加强政府督导既有利于推动城市精神文明建设,构建和谐的社会文化氛围,促进整个文化产业向有利于全民素质提升的方向发展,也能为城市文化产业集聚发展提供有利的条件。政府通过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制定有利于文化产业发展的总体战略来推动城市文化产业向集聚方向发展。同时,政府可以通过营造公平合理的政策环境、完善中介服务、建设担保风险体系、搭建文化科技产品转换平台、知识产权交易中心等措施,逐步完善产业发展相关配套设施建设,以此提促进济南市文化产业建设。

作者:王琦单位:济南社会科学院助理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