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大东北集群发展的文化产业论文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在“十二五”期间,大东北地区文化产业投资力度大,集群化发展态势凸显。目前从文化产业发展看,无论在地缘文化资源、产业基础、产业规模、产业发展政策、规划等方面,都为大东北文化产业集群发展提供了基础和实现可能。
1.构建大东北文化产业集群的现实基础。一是丰富的文化资源禀赋。虽然东北三省与蒙东地区处于不同区域,受历史发展背景、地理位置、风土人情等因素影响,东北文化资源具有鲜明的特点:东北三省及蒙东地区有着丰富的文化资源;有冰雪、森林、草原、湿地、海洋、温泉、边境自然文化资源,有建筑、汽车、工业、饮食、红色文化等比较优势文化;有金元、京旗、皇族、萨满、关东、兴隆洼、红山、富河文化、草原青铜文化、契丹和辽文化等历史文化;有鄂伦春、赫哲、锡伯、朝鲜、蒙古族、鄂温克族、达斡尔族民俗,俄罗斯、蒙古异域风情等特色民族文化;有俄侨、犹太等外来文化。同时,东北地区地处中国东北部,东北的历史、风俗习惯、语言等较为统一,东北地欧人民对“东北人”浓郁的地方文化特色非常认同。二是独特的地缘文化。东北地区与俄罗斯、朝鲜等国接壤,设立有专门的口岸,具有独特的地缘优势。由于接壤国家的文化不可避免地传入东北地区,使东北地区具有地缘文化特点。黑龙江省与俄罗斯临近,受俄罗斯文化影响较深。辽宁省和吉林省,与朝鲜的文化特色旅游、经济交流日益增多。地缘文化虽然只构成了东北地区文化发展的一小部分,但其影响力不容忽视,如果能把握这些地域文化特点,利用好地缘文化,打造特色品牌,将有效推动东北地区文化产业集群的发展。三是蓬勃兴起的文化产业。近年来东北的新闻出版、广播影视、动漫产业、文化园区、文化旅游等产业发展趋升。辽宁省的出版印刷、影视音像、演出娱乐、文化旅游、动漫游戏等产业带动经济增长。黑龙江省的新闻出版、影视传媒、演艺娱乐、冰雪文化旅游、文化会展、动漫等产业优势凸现。吉林省的文化创意、影视制作、出版发行、印刷复制、广告、演艺娱乐、文化会展、动漫等产业集聚发展。蒙东地区有以艺术设计、节会策划、咨询服务、广告传媒等产业为重点的文化创意产业。各地具有良好的文化产业基础,初步形成集群效应,为大东北文化产业集群的形成奠定了文化产业基础。
2.集群化的发展态势是大东北文化产业集群实现的可能。进入“十二五”时期,辽宁省提出:依托辽宁中部城市群文化产业综合示范区和大连、丹东沿海沿江文化创意产业先导区、辽西特色文化产业区,形成了经济增长新亮点。吉林省着力发展以长春市为核心,重点谋划实施100个超亿元的文化产业项目,打造50个大型文化产业园区。结合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战略,建设长春、吉林、延吉、图们文化产业带,打造以东北亚文化艺术节为主体的与东北亚博览会相呼应的东北亚文化交流交易平台;开发建设以长白山保护开发区为中心的文化旅游休闲产业集聚区;开发建设以长春、吉林、集安等历史文化名城为核心的历史文化集聚区;等等。黑龙江省着力构建“一核、三点、五区”文化产业的新格局。“一核”即以哈尔滨为全省文化产业发展核心,突出“欧陆文化、冰雪文化、音乐文化、金源文化”城市风格。“三点”即以大庆、牡丹江、佳木斯为全省文化产业发展战略支点,发挥区域中心城市的集聚、辐射和带动作用。“五区”即以哈尔滨为重点,打造全省文化产业核心聚集区;以大庆、齐齐哈尔为重点,打造辐射绥化、大兴安岭、黑河的西部文化产业聚集区;以牡丹江为重点,打造辐射鸡西、七台河的东南部文化产业聚集区;以佳木斯为重点,打造辐射双鸭山、鹤岗、伊春的东北部文化产业聚集区;以大小兴安岭为重点,打造北部生态旅游文化产业聚集区。蒙东地区也分别提出培育产业园区构想,兴安盟的“一轴、两中心、三集中区、四基地”的文化产业集群;呼伦贝尔的中俄蒙文化创意产业园把汉族、蒙古族、俄罗斯族三个民族的文化、建筑风格和民族特色融入旅游文化中,形成富有地域特色的产业文化集群。赤峰的文化产业园、通辽的中国蒙古酒文化产业园、巴林石文化创意产业园、海拉尔的文化创意产业园等。东北各省、市、区提出的文化产业集群的规划与实践,不仅为本地文化产业集群实现跨地域延伸奠定了规模化、专业化发展的基础,而且各地区的文化产业集群化发展态势也成为大东北文化产业集群的实现可能。
二、大东北文化产业集群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大东北地区文化产业集群虽然已有一定的发展,但整体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大东北文化产业集群的竞争力尚未形成。制约大东北文化产业集群发展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1.文化产业发展观念不统一,东北三省及蒙东地区各自为战。长期以来,由于缺乏区域整体文化产业集群发展的顶层设计、战略规划与布局,文化产业发展意识、发展观念缺乏全局性与协调性发展,大东北地区文化产业发展相互分割,文化管理实际上局限于各省所属的文化部门,没有形成地区合力。由于行政区划的条块分割,各级政府对所在区域的产业利益保护,许多以区域划分或行业分割方式构建的文化产业园区,受到地区利益格局和资源配置的影响,东北文化产业难以实现理想的要素组合,直接影响文化产业竞争力的提升。东北三省及蒙东地区在产业选择上,存在“投资过度”症与“投资饥渴”症,在文化特色的差异化发展上缺乏统一的布局规划。由于缺乏整体设计与布局,各自为政,盲目跟风发展,低水平效仿,有些地区文化产业高调登场、低调落幕,昙花一现,浪费了土地资源及其他要素配置。
2.文化园区内部产业“群而不聚”,外部产业链不完善。文化产业的行业特征决定了其产业链是由“技术投入”与“消费需求”共同推动,形成综合联动型产业链。为此,园区企业在产业结构上必须强化上、中、下游企业间的联动效应。从东北文化产业园区(基地)的发展状况看,文化产业园区、基地的“集聚延伸效应”不明显,很多园区、基地内的企业间定位分工不明确,产品差异化不明显,产业链关联度不高,产业延伸能力较差,高技术、高附加值的文化创意、产品设计、信息咨询、广告传媒等行业发展较慢。各省文化产业中传统文化产业比重大,新兴文化业态比重少,具有占领产业链高端能力的龙头企业少,从事文化产业的民营中小企业少。地区之间尚未形成凝聚核与扩散源,缺乏带动效应。以动漫产业为例,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都有动漫产业园区,现在也具有一定数量的企业,形成了一定规模,但是由于创意主体、制作主体、传播主体到服务主体、产业延伸缺链、断链,集群的集聚与扩散效应还表现不明显,未能形成完整的内部与外部的产业链,尚未形成能拉动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
3.区域间缺乏高端、复合型人才,影响集群创新发展。文化产业发展需要精专业、懂经济、会管理的人才。然而,东北三省及蒙东地区的大部分文化单位的制度陈旧,缺乏自我创新机制,加之受经济利益的驱使,越来越多的人纷纷跳槽到发达地区,导致东北地区文化产业缺乏既熟悉文化产业内涵又具备市场营销、融资、企业运作等知识的文化产业经营管理人才。同时,东北地区经济发展缓慢,为人才提供物质方面的支持较少,吸引具有艺术创作能力的高级人才很难,缺乏既能开发设计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又能引导市场需求的一流创意、设计人才。由于受经济条件的限制,专业实用性人才数量较少、质量不高,复合型人才也严重缺失。加上文化企业教育培训跟不上,对人才也缺乏系统有效的培训,导致人才侧重于自我封闭的学习,知识技能更新和继续教育跟不上,人才层次提高相对较慢,人才匮乏某种程度上制约了东北文化产业集群的壮大与发展。
4.公共服务体系不健全,企业融资渠道单一,影响企业创意设计思想的成功转化。长期以来,东北各文化产业园在文化产业项目的资本投入方面有如下几个渠道:一是政府专项资金投入,二是企业自有资金支持,三是银行贷款。但总体来说,到目前,还没有形成政府、银行、企业、社会多元化的投资格局。每年的政府专项资金很有限,使用方向也受到极大限制,因而无法满足文化产业的市场需求,导致文化产业园区发展缓慢。企业自有资金的严重不足,也限制了企业自身发展需求。银行贷款发展文化产业更是困难重重。因为文化产业投资风险较大,所以银行贷款风险相对也比较大,所以大多数银行往往更愿意贷款给那些信誉好、经营状况好,有足够的产权、物权作抵押保障,有发展潜力的大型文化企业;而一些经营品种单一的中小文化企业,虽然企业创意设计比较好,但因货款风险过高,贷款抵押物不足等原因,往往被银行拒之门外。
三、大东北文化产业集群发展的对策建议
实现大东北文化产业间耦合的集群发展,以各个文化产业园区为发展载体,要明确东北文化特色,确立产业发展定位和要求,谋篇布局大东北文化产业集群发展框架。按照土地集约、产业集聚、功能集中的原则,结合大东北各省、市(盟)的文化产业区域的功能定位、发展基础和资源禀赋,实施错位竞争和差异化发展,以实现城市文化产业园区的创新模式、地区文化产业间耦合的集群发展路径,进一步建立东北区域各省、市(盟)文化产业间的相互依赖、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正向关联关系。
1.启动大区域文化产业集群战略。建议东北三省及蒙东地区的文化部门尽快推出《大东北文化产业协同发展框架协议》,启动大区域文化产业集群战略。树立大文化观,制定长远、全面、综合的规划并指导具体的文化单位和企业,做好文化单位与企业的协调和统筹,并与经济、社会发展态势相适应。加强跨省区产业布局、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与区域发展重大问题的协商,深化辽、吉、黑及蒙东地区的省区协作,实现产业对接与合理分工,形成大东北地区文化产业发展合力,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协调发展。由政府搭建平台,带动东北文化产业集群起步,随后交由市场运作,政府行为适当淡出。按照文化产业发展“大循环”规律,以全新视野审视传统、现代、新兴文化产业。通过测评及优势比较,确立大东北文化产业集群的合理内核,着眼于统筹规划,坚持标准、突出特色、提高水平,合理配置资源和产业分工,促进文化园区(基地)、文化产业集群形成。根据东北三省及蒙东地区的资源优势、文化特点、产业园区发展状况,选择不同的模式,形成特色化、差异化的文化产业园、产业带,形成新的增长极。根据文化产业集群平衡发展模式、增长极模式、点轴开发模式、网络开发模式,找出适合大东北文化产业集群发展的模式。
2.构建大东北文化产业集群形成的内生机制。一是坚持整体性、协调性、专项性原则,加快形成产业发展中的各种资源相互交叉融合的运行结构。二是建立大东北全覆盖的系统性强、整体联动的管理服务体制和运行机制。三是加强协调机制建设,吸引多方力量共同参与,产业协同发展为集群建设常态。四是依靠市场机制促进文化要素的大范围流动,催生一批有较强实力、竞争力、影响力和自主创新能力的大型文化企业和企业集团。五是引导鼓励民营企业积极投身于文化产业集群的价值合作链条中。
3.完善以龙头带动的产业链跨区域延伸。未来文化产业的发展将由政府驱动为主转变为企业自主发展。政府将集中扶持竞争力强的龙头企业发展,依托高端龙头企业的带动效应,辅之大量中小企业的配套和服务,意在实现产业要素和产业业态的交融,降低成本和实现规模效应,使中小企业从中获益。以动漫产业为例,辽宁省动漫产业以沈阳四维数码科技有限公司、大连博涛多媒体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大连金山互动娱乐科技有限公司、大连坐标数码科技有限公司为龙头。吉林省以吉林动漫集团为龙头企业;黑龙江省以大庆文化创意产业试验园、省动漫产业发展基地为龙头;各省龙头企业率先合作,进行龙头互惠互利合作,在市场机制作用下,形成产业向高端集群化发展,实现集聚效应、共生效应、协同效应、区位效应、结构效应等。文化产业发展按照自身发展逻辑,突破了地理文化资源的自然区域的限制,也突破了人为设置的行政区划限制,实现文化自身的“超时空”特性与文化产业发展的内在逻辑的统一,通过龙头带动重新整合文化产业园区,使文化产业上下游产业链在一定区域内高度集聚,保持竞争优势。要坚持因地制宜的“特色化、差异化、集聚化”原则,根据比较优势,培育新型文化业态,构建清晰强大的动漫产业集聚度、完整而良性的产业链体系,鼓励、吸引更多民营企业加入到动漫产业链条中来分工协作,形成集聚效应。
4.加快人才队伍建设,推进文化产业集群的科技创新。全面推动文化科技创新成果在文化产业的运用与推广,实施科技带动战略,营造有利于创新项目成长的文化氛围,以科技创新推动传统文化产业升级,提升文化产业附加值,实现大东北文化产业集群由要素投入驱动向科技创新驱动转变,加快构建有利于全面提升集群自主创新能力的体制机制。推动文化与科技融合,积极运用高新技术,以科技创新为动力,推广一批高新技术成果,提升文化产业技术与装备水平。文化科技创新需要创新型人才,尤其是高级文化产业创新型人才和领军人才。发挥高等院校培养人才的主渠道作用,着力培养创新型文化创意人才、系统数字艺术软件开发人才、媒体产业经营管理人才,关注非公有制文化领域人才的培养。把扎实的专业知识培养和创新能力提高结合起来。
5.建立高水准的公共服务平台。发展大东北文化产业需建立完善的公共服务体系,广泛吸纳社会各方面资源,建立风险融资、中介服务、产学研合作、信息支撑等平台,为大东北文化产业集群发展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通过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东北三省及蒙东地区可以建立文化产业集群发展专项资金,通过逐年投资、积累、递增,专门用于大东北高品质文化产业项目建设、培育精品文化企业。为企业研发设计、信息咨询、生产制作、合作交流提供金融支持和保证。加大科技、人才的政策支持与法律保护,加快形成集群的核心知识产权与品牌价值。支持东北各城市根据本地特色,承办好各类文化产业博览会,为国内外文化企业、文化产品搭建一个推介、交易、展示的平台,打造具有特色鲜明、在东北亚地区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系列展会。
作者:崔丹单位:中共哈尔滨市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