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网络文学创作中的读者介入影响范文

网络文学创作中的读者介入影响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网络文学创作中的读者介入影响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网络文学创作中的读者介入影响

网络文学这一新兴的文学样式打破了以往文学作品、作家创作、读者阅读、作品传播等传统模式,读者是文学四要素中重要的一环,读者的鉴赏活动对文本价值的实现、作家创作的影响越来越大。读者对文学的影响以“介入”的方式发生,使读者获得前所未有的权利,改变了作者与读者的关系。

一、读者欣赏的还原与解放

传统的文学欣赏,一方面使欣赏者获得美感体验,另一方面也使文学欣赏渐渐远离大众,变成了许多人望尘莫及的高屋建瓴。网络文学欣赏的出现打破了传统的条条框框,网络文学欣赏淡化了传统文学欣赏的某些特质,使文学从文化的金字塔里走出来,走向民间、广场、亿万大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这对文学欣赏是一种解放与还原,这种解放与还原促成了作者创作的解放与多样。首先,读者欣赏的真实性追求,促使作者率真创作。网络文学借助网络这个平台,以数字化虚拟的方式给我们展现了一个更为接近现实的网文世界,虽在技法上网络文学不如传统文学那么纯熟,深度欠缺,但它体现出的自然蓬勃的朝气和生命力难能可贵。《第一次亲密接触》作者蔡智恒说,网络文学创作“处于匿名状态,比较没有顾虑,如果你已经成名的话再写身边的人,人家自然会对号入座。但因为我是刚开始写作,虚构的成分少一些,真实的自然要多一些”。[1]这种对内心想法的赤裸袒露,对生活状态的自由传达,使读者在欣赏时有种真实的快感和畅快淋漓的真切体验。

其次,读者欣赏的多样性带来网络创作的百花齐放。传统的文学欣赏拥有一套固有的欣赏标准,即主张阅读经典,但网络文学欣赏无唯一性、标志性的“规矩”,网络文学的欣赏只讲心性的解放与个性的张扬。以《诛仙》为代表的玄幻武侠小说中让我们看到了中国传统武侠小说的变革与创新;以可爱淘的《那小子真帅》等为代表的青春言情小说,在引起读者情感共鸣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新奇文化”的时代享受;以安妮宝贝的《告别薇安》等为代表的都市小说刻画了一大批城市边缘的“漂泊者”,让读者思考生命的沉重过程。可以说,网络文学欣赏呈现百家争鸣之状,网络文学创作呈百花齐放之态。再次,读者欣赏的主动性,造成网络文学创作的良莠不齐。传统的文学欣赏更多体现为被动接受,但网络文学欣赏活动完全是个体的自主行为,读者可以随心点击阅读,随时沉浸文本,随意表达感受,不用受文字体裁、地域种族、经济收入等的限制,这使读者的主动性得到了史无前例的肯定。在这样的情形下,网络文学良莠不齐,一面是大量佳作的出现,一面是最无厘头、最搞笑、最无价值的作品充斥着网络。网络文学欣赏与创作都是文学在数字多媒体时代的一次变革,我们看到,网络文学欣赏的新型方式与新特点,一方面促进文学朝着多类别、多维度进化、解决了文学众口难调的历史性难题,另一方面也使网络文学作品良莠充斥。总之,大浪淘沙式的网络文学欣赏,虽然发展过程曲折坎坷,但前景美好。

二、读者介入下的“作者悬置”

读者介入对网络文学创作的影响,不仅仅在于文学主题、语言、审美等层面上,读者介入对文学创作的一个深刻影响是使文学的主体性颠覆。如果说主体性文论已经造成对传统文学的观念宰制,那么,相对于网络写作来说,文学依托的主客二元论及其相互关系都被置换了。“主体地位的丧失”、“主体双重化”、“主体去中心”、“网络写作的主体间性”等对写作主体的质疑声不断出现,主体在网络写作中发生根本改变。罗兰•巴特就否定了主体相对于文本拥有的“作者”地位,他在《作者的死亡》中认为文本只是种种话语片段的交织、结合、对话和竞争,没有哪一个话语片段享有优先权,甚至宣称“作者死了”,这句解构主体的谶语在网络写作中被验证为“作者悬置”。网络文学的创作成了一种文学普泛化创作,网络给予每个人发言的机会,使传统文学的个人宣讲变成了网络的“众声喧哗”。作者与读者可以完全自由地交流和互动,甚至可以自由地转换角色,二者之间的间隔被消解了。相对于纸质一次性书写,网络写作的不仅是“可读”文本,而且是“可写”文本。文学接龙小说的创作,就是对主体中心建构最彻底、最露骨的颠覆。再有,网络打破了传统文学严格的运作机制,作品的发表不再是苛刻的遴选,不再是严格的检查。只要你有兴趣,就可随心所欲地发表任何一件“作品”。传统文学作家的地位被彻底解构了。作者不能再以代言人的身份为人立言,只能是众声中的一种。由于作家主体性的虚席,文学文本原来由作家独立构思具有整体品质的人物、性格、主题、情节、文体、语言、风格等等,都被解体了,都不一致了。这样看来,网络文本成了网民共有的精神和智慧的结晶,网络文学的主体成为可变的———集创作、续作、讨论三位于一体的新型创作模式。文学的主体性就这样被消融了,但很有意思的是,虽然网络文学的“主体悬置”对作者的地位是一个沉重的打击,但网络文学作者们对此显得不在乎。典型的如文本的署名权,作者都是匿名写作,取一个稀奇古怪、吸取读者的名字,如:安妮宝贝、E见钟情、西门秋水、新唐米娜……“在很大程度上,在场活动的‘第一作者’更为关注的是参加者数量的多寡以及有多少新奇的故事发展和结局,而活动的成功与否,关键标准就看是否热闹。”[2]最旺的人气指数,成了网络创作者的追求目标与动力。因此,我们看到“主体悬置”对网络文学主体没有形成多大的冲击,相反,文本越是被讨论、被更改,主体越是被悬置,被去中心,作者越是焕发出高涨的创作热情。

三、读者介入下的文学批评转变

传统的文学批评偏重伦理道德、社会历史和审美立场,侧重从纵向维度分析文学作品。网络文学的兴起,对传统的文学批评模式提出了挑战,网络文学的批评问题已成为现今文学批评领域一个关键问题,目前我们还无法构建网络文学的批评模式,但这并不影响考量读者对网络文学批评的影响。传统的文学批评主体是专业性较强的批评家,他们有较多的文学理论知识,长期从事文学批评,能恰当运用各种批评手法。网络文学中读者的接受和反馈对作品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仁智各见的读者成为了网络文学的批评主体,他们文学理论相对缺乏,没有批评理论的实践,只是一种感性的、即时性的心理感受的在线式批评,偏重于私人感情或者说个人情感的流露。但是,这样的批评时效性很强,这种批评往往能给作品增添很多有效的信息,对作者的创造也有很大的影响。加之网络的匿名性,批评者和接受者没有了人际困扰和权威压力,可以各抒己见发表观点。同时,网络文学没有严格的审查制度和发表资质的认可制度,因此,任何人都可以在网络上找到发表批评意见的地方。目前学术界大多数关于网络文学的批评停留在“在线式”批评与“非在线式”批评。欧阳有权也是将其置身于在线批评中,关注作者与读者、读者与读者的互动产生的效果,把网络文学的批评归结为:“感悟式批评、趣味式批评、颠覆式批评、眼球式批评。”

当代学者谭得晶在《网络文学批评论》中站在感悟式角度就指出,网络文学领域内正在掀起一场批评的狂欢,“无数的哄笑、无数的批评,无数的反批评、无数的反批评的反批评……”[4]。刘克敌教授从网络文学作品的结构方式和语言特点,读者的情感反馈,批评推荐等角度提出了一种合适的网络文学发展的批评模式———“‘距离批评模式’即零距离批评、近距离批评和远距离批评”[5]。任何一种网络文学批评都离不开读者,读者是网络文学批评中最为重要的一个要素。及时的读者批评让作者及时了解读者们最需要的方向,避免了创作的作品无法让读者们接受的现象。但也不能忽视,由于批评的缺失,网络文学创作与研究中表现出来的种种误区和问题,导致创作与接受两个环节脱节、作者与评论者之间关系疏离,及理论与现实两个层面之间不能相互照应,从而使二者间难以开展对话,也使网络文学理论体系的建构难以实现。

四、读者介入下的文学创作新范式

网络文学对传统文学观念或者艺术惯例呈现出了很大的超越与挑战,我们仍然从创作者与读者的角度看网络文学呈现的文学创作新范式。首先,读者介入创作,读者与作者的互动性,使得文学主体的神圣地位散失。传统文学的传播是文本与读者的单向传递,读者对此只有屈从。网络文学的交互性使欣赏活动有了更多的自主权。读者不仅仅只是阅读的身份,还作为自由的写作者侧身其间。就如马克•波斯特指出:“作者与读者之间的区别因电子书写而崩溃坍塌,一种新的文本形式因此出现,它有可能对作品的典律性甚至对学科的边界提出挑战。”

这种文学创作模式的变异,在文学构思上打破了传统个人化的艺术思维,实现了互动式写作,表现出写作的任意性与零碎性,而无从构思,从而,文学主体性散失,需重新探讨文学的主体及主体特征。其次,读者介入创作,文本的艺术性存在不确定性,文本的唯一性散失。传统文学作品多是个人构思的产物,一旦创作完成,就是一个独立作品,任何欣赏和解读都无法对文本结构进行更改。而网络文学作品,由于载体功能,读者可以根据需要读到不同的文本,可以采用剪接和拼贴等手段,不断进行“创作”,最终导致文本无限地延展,使得文学作品本体没有唯一固定性,文本存在是一个不断被创作的文本,文学的本体唯一性不复存在。再者,读者介入创作,文学艺术的韵味与意境的深层体验减弱,文学能指所指的张力缩小。网络文学通过多媒体手段,能够把光色声像融为一体,成为视、听、读等多种艺术因素的组合,这对于创作者的充分表达和接受者的全方位观赏都有极大的诱惑力。但这使得网络文学面临着成为纯然自足的符号世界的危机,文学蕴含的再现与表现难以体现,想象与联想难以形成,文学变得不再追求意义的拓展和延宕,这样的代价就是能指和所指之间的张力大大缩小,读者难以品味、感悟和省思作品,对艺术韵味与意境的深层体验变得荡然无存。在网络技术与艺术创新的关系问题上,引起很多学者的反思和批判,这里我们仅从读者介入视角探讨了网络文学对传统文艺理论的超越与挑战,因而,要重新审视已有的文学理论,构建新的网络文学观念,既要考虑文学的内在规律,又要涵盖网络文学的多媒体技术和文学与艺术融合的特征及其发展趋势。

五、结语

网络文学改变了传统文学的创作主体、创作方式、文本载体和传播方式,改变了消费接受的习惯,带来了文坛的震荡和文艺的变革。故而,对于网络文学的研究已成为一种“显学”,但仍存在许多模糊的说法和矛盾的判断。网络带给文学的影响是深远的,读者介入文学创作将建立在这个深远的影响之上,读者对文学进程的影响,已经远远超过任何一次文学传播的进程,它通过文学的接受、创作、传播方式的改变来改变文学。而更值得注意的是,这种改变,没有停止的迹象,而且会越来越深远。

作者:关云波 罗剑莉 单位:云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