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近代陶艺文学中的动态美探讨范文

近代陶艺文学中的动态美探讨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近代陶艺文学中的动态美探讨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近代陶艺文学中的动态美探讨

作者:方梦雪单位:景德镇陶瓷学院

现代陶艺中动与静的体现

现代陶艺,是当代艺术的一个重要分支,它是艺术家以各种材料,借助不同表现形式为媒介,来表达社会现实及个人与集体情感的艺术形式。其中,动与静是艺术家借以表现美与情感的重要艺术手法之一,其在现代陶艺中屡见不鲜。在此仅从形态、色彩、方向、肌理、构图五个方面,结合典型作品浅析动与静在现代陶艺中的表现形式。

1形态的动与静

形态,包括事物的形状与状态,它是动静的重要构成因素。就陶艺作品而言,形状是其得以存在的最基本媒介;没有形状作为依附,色彩、构图、肌理都无从谈起,所以形状也是传达动静之感的最直观因素。状态,与形状相比,更侧重于作品所表达的态度,物质状态即情之状态,通过它供欣赏者去体会其中真意。以黄焕义教授的作品《躺着的梅瓶》为例,从形状看,长方体的底座与流线形的主体形成对比,产生动静之感;而单独看主体的青花梅瓶,其尾部翘起的形状给人一种飞跃之感,并带冲劲,似待起飞。从状态看来,将梅瓶加以扭曲会更添动感,虽将其置于底座之上,却仍不失动感。至于扭曲的梅瓶所要表达的感情与情态,则需不同的人加以不同体会方可显其深意。该作品除了形态上所体现的动静之感以外,在色彩与肌理等方面也同样营造出了动静之美。

2色彩的动与静

色彩有它本身的动静性质,不同的搭配,有不同的效果。色与色之间,色相、明度、纯度的不同运用,都会产生不同的动静感觉。在色相环的依次排列与相互对比中,不难发现,暖色系较之冷色系相对更具动感,而平稳沉重的冷色系则较具安静感。此外,明度高、纯度高的色彩具有相对的动感,明度低、纯度低的色彩具有相对的静感。当将明色与暗色上下配置时,若明色在暗色之上具有动感;反之,则会产生静感。

施于人教授的作品青花斗彩画盘《富贵满堂》则是以上浅述的典型例子,如图2所示。作者运用了明度、纯度都较低的兰、绿、紫等色作为主体色,具有平稳沉重的安静感;加之大块面传统的红色衬底,具有动的活跃感。明确的色彩块面布局,产生了鲜明的的动静之感。该作品映证了暖色系向前、冷色系后退的效果。在运用色彩对比营造动静之感时,应使主题色明确精炼,背景色色调应统一,二者冷暖应明确区分,如运用不当会适得其反。该作品正是合理协调了主辅色、冷暖色以及色彩明度对比程度几者之间的关系,因此达到了既有节奏又统一的动静之感

3方向的动与静

具有运动的形态往往最引人注意,因为它意味着发展、前进等美好的精神状态。而运动是绝对的,所以相对静止的陶艺作品中大都可以找到运动的踪迹。其中的方向性都是以一个视觉中心为坐标相对而言的,所以,要研究其方向性,首先需要找到这一视觉中心。以该中心为坐标可分为向内形和向外形两种,前者是由外向内作发射状,由动开始到中心点达到静;后者则是以中心为其动的稳定秩序。以赵兰涛老师的作品《湖田边的荷塘》为例,如图3所示。作品主体是圆形的壶身,带刺的菏茎夹带花苞和莲蓬做了壶的其它部分,在质感上形成了动静对比。就方向感而言,同样以壶身为视觉中心,向上、下、左(或右)三个方向向外放射;其中,上部的提手成回旋状,而且,自由的曲线给原本的动静之感更添了灵动之气。

4肌理的动与静

所谓肌理,可将“肌”理解为底,即原料的质感;将“理”理解为表,即原料经过加工后而表现出的纹理起伏的编排。现代陶艺中正是充分运用了这一表现方式,在原材料不变的前提下,制造出了千变万化的纹理效果。以詹伟老师的陶艺作品《太湖印象之一》为例,如图4所示。该作品表现出的不同肌理鲜明可见,左半部分则施以无装饰纹样的红色釉,虽无纹样,但镂空而粗糙的仿岩石肌理十分清晰,极具动感;而作品的右半部分是折枝花纹样的青花纹饰,花色淡雅、安静,赋予静态美。面积近似的左右两部分无论是在亚光或亮光的釉面上,还是在曲折或平滑的造型上都形成了鲜明的动静对比。.5构图中的动与静在构图中,点、线、面是最基本的元素,也正是由这几个元素的千变万化构成了构图中的动与静。

点的动静是根据空间来决定的,它或动、或静是自由的,当点连续出现成密集状时便形成了线或面。线是最具有动静性质的形象,其中,曲线或弧线与直线的对比最为强烈鲜明,流动的线条在直线的映衬下更显动感;而折线与曲线和弧线相比其动感则又不同,更深刻而非柔和,给人以游动不断的活跃感;水平线与垂直线是最具静态的形象,有平稳、安静感;斜线具有奇突、推进、纵深的动感;弧线则呈现出柔和、流畅、丰满的动感。面的动静感觉在于面的大小、轻重、黑白等的区别。

以冯美庭老师的作品古彩瓶《春意》为例,如图5所示。画面中除了鲜明色彩营造出的动静之感,利用构图中的点线面而获得的动与静同样鲜活。先是几只鸟儿零星布局,穿插在线中,作为独立的点元素,它们表现出安静、稳定之感,但作为线中跳动的元素则展现出活跃的动感;继而,整件作品构图中最惹眼的便是贯穿首位的整条大幅度的曲线,这无疑是此构图中最具动感的一笔,这恰与器皿的直线形成强烈对比,动静尽显;再就是画面中红白两大块面,轻而易举地将整个构图区分为左上、右下的动静两部分。当然,这些的前提都是仅限于此作品中的对比而言的。

动与静在现代陶艺中的运用

通过对现代陶艺作品的典例进行分析后,我们应学会从中找到规律,并将动与静这一美学原理合理地运用到创作实践中,使陶艺创作中的创新成为现实。而这项工作需要具备的前提条件,笔者大致总结为以下三点:

1扎实的理论基础

本文展开的理论基础为:“自然的动与静”和“动与静的美学观”,但真正要在现代陶艺创作中合理地运用动与静的表现手法,还需要更广泛的理论知识作支撑,如陶瓷工艺学中釉料、泥料的运用,色彩要素的合理运用,装饰方法的种类,图案设计等等。只有以较为全面且扎实的理论为依托,才能将动与静的表现方式运用得淋漓尽致,表达出预想的艺术效果。

2娴熟的技法工艺

在具备了扎实的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还必须练就娴熟的工艺技法。如本文第三部分中所出现的典型作品,如果没有造型、绘画等工艺技法是很难创作出如此完美体现动静之美的作品的。要将一件作品上升为艺术品的高度,技法工艺是不可或缺的环节,如果这一环脱了节就只能算是作,而非艺。因此,我们不能仅仅将创作重点放在新颖的构思上,更重要的是如何把所思所感充分展现出来,并给观赏者留有思考想象的空间。

3不断更新的创作理念

随着社会生活、生产各方面的快速发展,人们的审美需求也在不断增加,这就要求艺术家的创作理念要与时俱进。创作理念,通常被理解为作者通过对所处时代背景下发生的事件、产生的情感加以概括总结,而触发的个人情思。在现代陶艺的创作中,创作理念作为创作的源泉,决定着整个作品的成败。一个没有思想、不贴近生活的作品只算得上摆设,而谈不上艺术。所以,即使再高的工艺、技法也需要有创作理念为支撑。

作为陶艺创作的灵魂,创作理念是需要不断更新的,其更新的途径有许多,例如通过书本,吸取前人总结的理论精华;通过各种媒介,对不同时期的优秀陶艺作品进行赏析,总结其成功的创作经验;融入社会,贴近生活,在实践中观察、提炼,这是最直接的途径。

结语

宇宙中千变万化的种种形态都是通过各自不同程度的运动与相对的静止而诉诸于人的感觉的,艺术正是这种种形态之一。艺术家所追求的自由是思想的自由,这需要依附于不同的表现手法来实现。动与静作为中国传统美学的一对重要范畴,在现代陶艺中发挥着其无限的力量,以日益丰富的形式表现出来,赋予了作品以更和谐的美感。本文为笔者对陶艺创作中动与静的部分相关内容进行的浅析。希望能够在陶艺创作中给大家一些启发,有更多成熟的作品呈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