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法治下的连云港创建生态文明城市路径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摘要:在依法治国和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时代背景下,积极探寻法治视域下的连云港市生态文明城市创建路径,用健全的法制规范人,用良好的政策引导人,使生态文明城市创建成为推动环境保护融入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主干线、大舞台、主战场的有效形式,既是连云港市加速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的必然选择,亦是连云港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的根本之道。
关键词:法治;生态文明城市;创建路径;连云港
把生态文化和法治文化作为国计民生的重要支撑,已经成为国之大计、民之所需。连云港市生态本底好,海洋、森林、湿地等自然资源丰富。近年来连云港市努力践行五大发展理念,紧紧围绕“绿色发展”这一主线,全面把握“改善环境”这一中心,切实依托“两减六治三提升”这一载体,解决了一批环境问题。但随着产业转型升级的不断深化,资源环境问题仍是制约连云港市可持续发展的瓶颈。目前连云港市大气污染特征日益凸显,臭氧污染日趋严重;水环境形势严峻,水体氮磷污染问题突出,受陆源污染与海上养殖污染叠加影响,近岸海域水环境质量不容乐观;区域土壤污染凸显,土壤环境有待改善;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生态环境仍较脆弱;污染治理不到位,处理设施仍待完善。在依法治国和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时代背景下,积极探寻法治视域下的连云港市生态文明城市创建路径,以使生态文明城市创建成为推动环境保护融入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主干线、大舞台、主战场的有效形式。
一、积极教育引导公民以社会主义生态价值观作为道德理性的总方向
创建生态文明,必须理性认识并调整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人与人的关系,将生态文明的理念植入社会生活和思想价值观中,这样才能不断影响、熏染社会个体,使社会成员形成一种价值自觉,不断提升和超越自身的境界。新时代以来,党中央不断深化对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关系的认识,形成了以人民为中心的生态文明思想。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思想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着眼破解发展中的生态难题,主张把人民的利益与发展视为生态实践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去认识和改造世界,最终实现“美丽中国”与“富强中国”的辩证统一。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思想的核心要义体现在“八个观”,即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的深邃历史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科学自然观;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观;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的基本民生观;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的整体系统观;用最严格制度保护生态环境的严密法治观;全社会共同建设美丽中国的全民行动观;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之路的共赢全球观。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理论基石是环境生产力论。顺应生态文明时代生产力的发展大趋势指出:“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因为“‘天育物有时,地生财有限。’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用之不觉,失之难存。”所以人们要保护环境。人民更要充分发挥环境生产力的作用,“推动自然资本大量增值,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人民生活的增长点。”生态文明思想既是一种环境伦理观念,也是经济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实践指南。只有深入学习贯彻社会主义生态观,才能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奠定坚实的价值准则和道义基础。积极用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思想,对人民群众内心体悟、个体接受和自觉践行进行科学引导,使其真正产生“内化“效应,去指导自己的行为。
二、着力提升地方环保监管能力现代化建设
(一)强化环境执法监督能力建设环境执法监督是经济利益与社会利益、短期利益与长远利益博弈的过程中重要的制衡因素,它是履行环境管理职责最基础、最基本的支撑力量,是全面提升环境管理水平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手段。环保部门履行宏观决策职责的依据来自环境执法监督,调控经济社会关系的环保政策,制定经济活动的环境准入条件,都需要依靠强有力的环境执法给予信息反馈。环境法律、政策和标准的制定,依赖于通过环境执法的实践为其提供依据。环境规划目标,各种环境整治方案、各种环境法规和要求都要依靠监督去推动实现。因此,生态文明城市创建过程中要加大环境执法监督力度,强化环境保护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有序衔接,严厉打击各种违法行为。新形势、新任务迫切要求环境执法监督更加高效,不断增强问题发现能力、案件查办能力、综合治理能力和应急处置能力,不断提高环境执法的信息化和智能化水平,提升环境执法的精度。环境执法行为具有广泛性、主动性、适应性和程序性的特点,政府要进一步完善环保执法体制,严格实行环境监管执法人员持证执法制度,加大环保业务知识技能培训和演练力度,制定执法人才培养计划,分行业学习行业技术工艺知识,更好地使环境行政执法人员严格依照法定的权限、程序和方式作出行政行为。严把人员入口关,引进环保专业人才,逐步优化环保队伍结构。
(二)强化环境监控预警能力现代化建设创建生态文明城市必须加快建立完善生态环境的监测体系与预警系统,对资源消耗、环境污染进行全面跟踪监测,整合优化环境质量监测网络,完善环境大数据综合系统和信息平台,建设覆盖大气、水、土壤、生态、噪声、辐射等要素和覆盖重点流域、水体的环境质量监测网络,完善水环境质量监测评估体系,形成环境监测能力,强化环境质量预报预警。连云港市地处淮河流域下游,既面临区域污染物排放总量超过环境容量的现状,又面临社会经济快速崛起给近岸海域生态环境带来的挑战,近岸海域环境安全形势严峻,必须着力提升海洋监测及管控能力建设,逐步在重要入海河流布设自动监测设备,实现主要入海河流水质自动监测监控。推进沿海化工园区预警监控系统建设,逐步形成典型特征污染物监测预警能力。强化环境监控预警能力建设能全面客观反映全市环境质量状况和变化趋势,为环境管理和执法提供及时、准确、可靠的监测信息资料,实现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能力的现代化。
三、创新地方环境法律政策,引导社会环境行为
法律制度是文明的产物,它代表文明进步的程度,法律是以国家的强制力保证执行的,调整人们社会关系的行为规。它是政策的具体化、条文化和定型化,是实现政策的重要工具。环境法制建设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环境法制建设既是解决环境问题的有力武器,又是妥善处理环境纠纷、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保障。因此必须以环境政策为先导、以环境法治为保障,充分利用法律手段和经济手段,提高污染预防、风险防范能力。进入新时代,我国制定和修改环境保护法、环境保护税法以及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法和核安全法等法律,初步建立了符合我国国情的环境保护法律体系。环境资源具有自然属性和商品属性的双重属性,自然属性要求按照自然规律办事,商品属性要求按照市场规律办事。因此,地方政府要积极以环境政策为先导,以环境法治为保障,根据国家环保法律的制定、修订进展情况,适时提出地方性法规、规章,加快完善地方环保法规体系,积极落实环保优先的指导方针,制定有利于环境资源优化配置的政策制度。充分发挥经济杠杆作用,运用环保机制和市场机制倒逼企业转型,重点完善与环境行为挂钩的信用评价制度、与排污总量挂钩的财政收费制度、与保护绩效挂钩的生态补偿制度、与损害责任挂钩的生态赔偿制度等制度改革。在立法中要找准定位,突出重点,明确立法目的和法律适用范围,增强法律的针对性、科学性、有效性。系统设计和安排各项制度,把最基本最重要的制度用法律形式规范和确定下来,规定更严格更严厉的法律责任,依法严惩违反法律规定、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加强地方环境法制建设,能够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升级,推进产业布局合理有序,推动科学技术不断创新,真正从不同方面体现国家治理现代化中公平、责任、回应、参与等治理理念和民主性、法治性、协调性、制度性相统一的治理原则。
四、突破制度约束,构建生态型政府
政府是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主要责任主体。政府履责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当地环境质量的优劣。生态文明城市创建必然要求生态型政府,即遵循生态规律与经济社会发展规律,依法行使对生态环境的管理权力,全面行使加强生态建设、维持生态平衡和保护生态安全的职能,并实施综合管理的行政行为的政府。现行环保法律对于与环境保护相关的政府行为决策和行政执行行为的法律监督和制约制度还不够完善。构建生态型政府将面临的制度约束包括经济体制、政治体制以及其他各个方面的体制。
(1)市场经济体制是生态型政府构建的主要和根本的制度约束。市场经济制度崇尚和鼓舞经济主体的独立性,生态型政府要求生态优先,与经济主体独立性产生冲突。良好生态本身蕴涵着无穷的经济价值,人类社会物质资料的生产和再生产是由自然价值的支撑才得以进行和发展的,自然价值对人类的经济价值具有命脉意义。地方政府在创建生态文明城市过程中,必须超越人类中心主义文化理念,以人类与生物圈的共存为价值取向发展生产力,以人类社会与自然界共生共荣为目标建立生态化的生产关系和经济体制。地方政府要遵循生态规律和经济社会规律,建立以生态资本保值增值为基础的绿色经济,追求包括生态、经济、社会三大效益在内的绿色效益最大化,努力实现生态经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2)中国特色的行政体制是影响构建生态型政府的直接因素。国家行政以效率为首要目标,因而在体制上强调以集权为主,这种行政体制的中央集权造成地方政府在全局性问题上缺乏治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能有效地行使权力,也使其他社会组织缺乏生机和活力。
(3)生态型政府建设,必然要求深化政府管理体制改革和政府职能的创新,直接面对政府与市场这一中国政治发展的核心问题,将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与市场主体的微观创新能力充分结合起来,实现优势互补。在生态文明城市创建过程中,政府必须处于主导地位,政府要明确绿色管理权限与生态责任,不断创新政府职能,完善法律机制和监督机制,建立健全依法行使权力的制约机制,用制度来保证权利的行使界限、运行程序和运行结果。建立独立的民间绿色团体等社会制衡力量来约束政府的行为,鼓励市场主体和社会公众参与绿色政策的制定与监督,从而影响政府建立起科学化和民主化等综合决策机制,在决策中听取汇总各方面的意见,形成绿色的综合决策能力,从而培育民主行政。生态文明城市的创建需要我们以法治价值和法治精神为导向,树立融法律价值属性和工具理性于一体的法律意识,不断进行理念提升和体制机制创新,自觉利用生态系统运行的规律开展为满足人类自身需要的生产活动,自觉保持生态系统内部的协调运动状态及生态系统与社会系统的动态平衡,协同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才能有效推进连云港市生态文明城市建设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
[3]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国外文局.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4]中央文献研究室.关于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
作者:潘晶芳 王普力 单位:江苏海洋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