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生态文明教育对大学生绿色行为的影响范文

生态文明教育对大学生绿色行为的影响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生态文明教育对大学生绿色行为的影响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生态文明教育对大学生绿色行为的影响

提要:生态文明教育大学生绿色为的影响是一个复杂系统。文中基于计划行为理论,构建生态文明教育对绿色行为的影响模型,通过对上海市1363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结构方程模型实证了生态文明教育对绿色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行为态度和感知行为控制显著正向影响绿色行为;主观规范显著正向影响行为态度和感知行为控制;生态文明教育显著正向影响主观规范和绿色行为。

关键词:生态文明教育;绿色行为;计划行为理论;大学生;上海

随着环境污染和能源短缺问题的日益突出,走低碳绿色发展之路已经成为是人类未来发展的不二选择。低碳绿色发展是贯彻可持续发展理念,其实施的关键路径是建设生态文明、维护生态系统平衡。在生态文明建设中,高校承担教育学生善待自然的态度与行为,培养具有高度生态文明素养的人才[1]。在生态文明建设中,教育促进观念转变,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生态价值观,转变人们的生活方式[2]。我国高校近十年以来,一直通过节约型校园建设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追求高校自身可持续发展,培养大学生崇尚节俭、环保、绿色消费等理念,养成节约、环保的绿色行为和生活习惯[3]。绿色行为主要包括节约资源行为(节电、节水、节粮等)、绿色消费、绿色出行和环保行为。国内外学者研究生态文明建设对大学生绿色行为的影响较少,但对个人节能行为[4-8],低碳消费行为[9-11]做了很多研究。计划行为理论认为,人的行为是经过深思熟虑的计划的结果;行为由行为态度、主观规范和感知行为控制所决定;社会文化会影响行为态度、主观规范和感知行为控制,从而影响行为[12]。为此,文中基于计划行为理论,以上海市大学生为例,增加生态文明教育变量,开发绿色行为相关变量的测量工具,通过大样本的数据调查,研究学校生态文明教育对大学生绿色行为的影响,并应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实证分析,为高校生态文明教育实践提供理论指导。

1研究假设与数据来源

1.1研究假设

感知行为控制是指行为主体感知到的对实施某一行为的难易程度,体现行为主体对影响实施行为因素的感知,感知行为控制能力越大,实施行为的可控性越高,实施行为的可能性就越高[13]。文中研究目的是分析大学生在学校生活学习中选择绿色行为,同样也涉及上述影响因素。如大学生对绿色行为的态度,周围同学、朋友对于采用绿色行为的态度如何,是否有足够的能力在生活学习中实施绿色行为,大学生是不是获取了绿色行为的相关信息,是否可以方便地实施绿色行为等。因此提出假设:H1:行为态度对绿色行为存在正向影响;H2:主观规范对绿色行为存在正向影响;H3:感知行为控制对绿色行为存在正向影响。主观规范是由个人在采取某一行为时,他认为重要的人或群体认为他是否应该实施该行为的压力[12]。在中国,人们在采用资源节约行为时通常会考虑面子问题和群体一致性[14]。行为态度是个人对实行某一行为的正向或负向的评价,受到主体因素和外部环境的影响[12]。因此提出假设:H4:主观规范对行为态度具有显著正向影响;H5:主观规范对感知行为控制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学校的生态文明教育主要体现在课程、讲座、宣传和管理规范等方面。政府制定的政策和宣传教育会影响人们的态度[11],节能行为[15-16]、环保行为[17]、购买绿色产品[11]。学校的体制机制建设、技术节能、宣传教育等方面会影响师生的节能行为[18]。因此提出假设:H6:学校生态文明教育对行为态度具有显著正向影响;H7:学校生态文明教育对主观规范具有显著正向影响;H8:学校生态文明教育对感知行为控制具有显著正向影响;H9:学校生态文明教育对绿色行为具有显著正向影响。

1.2变量选取

对于量表,文中参考了王建明[14]、石洪景[16]、赵群和王军芳[17]、陆歆弘[19]、陈凯等[20]、郭华和李后建[21]开发的量表,并根据上海大学生的实际生活学习背景进行修正。其中,绿色行为量表分为节约资源行为、绿色出行行为、环保行为3个维度,共10个题项。上述题项都采用里克特(Likert)五级量表制,得分代表被调查者对该题项的同意程度,其中:5非常同意,4同意,3一般,2不同意,1非常不同意[14]。对于学校生态文明教育的量表,文中自行设计了4个题项,其中宣传教育量表为3个,管理机制量表1个。上述题项中也都采用里克特(Likert)五级量表制,得分代表被调查者所在学校实行该项行为的程度,其中:5很多,4较多,3一般,2很少,1没有。关于人口学特征的量表,文中参考了石洪景[17]、BeckandAjzen[22]、Sengeretal.[23]中使用的量表,并根据上海的实际情况进行修正。为更好的推进高校生态文明建设,上海市教育委员会2015年在上海高校发起"6T"学生公寓创建活动和"青未来"系列活动。6T学生公寓创建活动主要通过规范服务标准、环境氛围营造、寝室文化宣传等有效举措和途径,提升公寓环境育人、管理育人和服务育人的水平,培育高校学生的生态文明意识和绿色行为。"青未来"则致力于青少年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实践,通过探索生态教育理念,帮助青少年践行健康和可持续的生活方式,践行绿色行为。因此,文中在问卷中增量了上海特色的两个题项,分别为是否参加过青未来活动量表1项和所在学生公寓参加6T评选星级量表1项,前者采用二级定类量表"2参加过,1没有参加过"和后者采用五级定类量表"5五星,4四星,3三星,2二星以下,1没有参加"。1.3数据收集以上海地区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本研究首先进行了预调查,预调查收回问卷173份,根据预调查的数据分析以及对调查大学生的座谈,形成最终的问卷。调查于2018年5月11日-7月14日进行,通过网上发放并回收,共回收有效问卷1363份,调查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2结果与分析

2.1描述性统计分析

调查样本中,在区域分布方面,杨浦区占43.65%,奉贤区占13.94%,松江区占10.79%,宝山区占5.5%,浦东临港大学园区占5.06%;在性别方面:男性占37.78%,女性占62.22%;从生活费分布上看,1500元以内占33.82%,1500-2000元占37.78%,2001-3000元占22.67%;从学生公寓六T评选星级分布来看,没有参加过评选的占47.32%,二星及以下的占4.99%,三星的占15.33%,四星的占16.43%,五星的占15.92%;从是否参加过青未来活动的分布来看,没有参加过的占96.18%,参加过的占3.82%。

2.2信度与效度分析

本研究主要采用Cronbach’sα系数对量表的信度进行检验。如表1所示,所有变量的Cronbach’sα系数均大于0.7,可见量表具有可信度。本研究利用探索性因子分析来检验量表的效度,Bartlett’s球形检验x2=12450.527,df=276,p=0.000,总KMO=0.934,总的Cronbach’sα为0.8991。研究模型中各研究变量的测度结果见表1所示,KMO值均大于0.7,24个指标中,22个指标的因子载荷值大于0.5,还有2个大于0.35,结果表明量表具有较高的效度。2.3假设检验采用Stata15.0对结构方程模型进行拟合优度与各变量路径分析。模型的拟合结果中,p>chi2为0.000<0.001,RMSEA为0.060<0.08,CFI为0.902>0.9,TLI为0.888,整个模型的拟合程度较好。图1为结构方程模型的模拟结果,表2为模型的假设检验结果。结果显示:大学生的行为态度和感知行为控制显著影响绿色行为,假设H1、H3成立。大学生的主观规范与行为态度和感知行为控制显著正相关,但对绿色行为并无显著影响,因此假设H2不成立,H4、H5成立。学校生态文明教育与大学生的主观规范和绿色行为显著正相关,但反向影响行为态度和感知行为控制,因此H6、H8不成立,H7、H9成立。

3讨论

(1)文中将计划行为理论应用在大学生的绿色行为分析上,为研究大学生绿色行为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为学校推进生态文明教育提供理论指导。创新性的加入学校生态文明教育变量,生态文明教育变量的加入,使得模型更贴近大学生绿色行为的产生机制。(2)影响绿色行为的因素依次为知觉行为控制和行为态度,主观规范影响不显著。大学生在生活学习中采用绿色行为会首先关注实施的便利性,如果觉得不便利,则倾向于不实施。学校的基础设施条件越便利,采用绿色行为方便程度越高,越容易实施绿色行为。此外,由于当代大学生思想比较独立,受群体意见影响较少,主观规范则是没有显著影响。(3)主观规范显著影响行为态度和知觉行为控制。学校践行绿色行为的氛围越好,践行绿色行为的硬件环境越好,大学生的行为态度就越积极,实施绿色行为的便利性就越高。(4)生态文明教育显著正向影响主观规范和绿色行为,显著反向影响行为态度和感知行为控制,且对主观规范影响最高。学校的生态文明教育活动主要包括课程、讲座、实践活动、管理制度和宣传标识,学校的生态文明教育活动越多,覆盖范围越广,就更容易形成践行绿色行为的范围,从而促进大学生采用绿色行为。另外,由于活动频率高或活动方式方法不恰当,也会对大学生产生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影响大学生的行为态度和采用绿色行为的自主性。(5)生态文明教育影响主观规范、行为态度和知觉行为表2最大似然参数估计(N=1363)Table2Standardizedmaximum-likelihoodparameterestimates(N=1363)路径标准化路径系数P结果ATT→GB0.2060.000支持SN→GB-0.2760.173不支持PBC→GB0.7290.000支持SN→ATT0.9200.000支持SN→PBC0.9600.000支持EDU→ATT-0.1650.000不支持EDU→SN0.4450.000支持EDU→PBC-0.1730.000不支持EDU→GB0.1850.000支持控制,从而促进绿色行为,其中复杂的影响机制仍需今后深入探讨。

4结论

4.1结论

(1)大学生的行为态度和感知行为控制显著影响其绿色行为,而且感知行为控制影响最大,另外大学生的主观规范对其选择绿色行为的行为影响不显著。大学生的主观规范显著影响行为态度和感知行为控制。(2)学校生态文明教育对大学生的主观规范和绿色行为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对行为态度和感知行为控制具有显著反向影响。

4.2建议

基于上述结论,为促进大学生践行绿色行为,提出以下建议:(1)政府部门积极引导建设生态文明的氛围,传递绿色环保的理念,创建践行绿色行为的平台和设施,形成良好的社会大环境。(2)学校完善校园内设施设备选择、绿色技术应用和场所绿色行为提示等途径,为大学生采用绿色行为提供便利。(3)学校应贴切当代大学生的特点,加强开展课程、讲座、实践活动和主题宣传等生态文明教育活动,完善图书馆、教学楼、宿舍楼、实验室等场所的制度规范,张贴宣传标语,营造践行绿色行为的良好氛围,促进大学生在生活学习中采用绿色行为。

参考文献

[1]孙正林.高校生态文明教育的困境与路径[J].教育研究,2014(1):92-97.

[2]刘贵华,岳伟.论教育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基础作用[J].教育研究,2013(12):10-17.

[3]卢志坚.高校节约型校园建设管理机制探讨[J].上海节能,2013(9):48-52.

[6]张毅祥,王兆华.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节能意愿影响因素-以知识型员工为例[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4(6):7-13.

[7]赵黎明,张海波,孙健慧.公众酒店低碳消费行为影响因素分析-基于天津市酒店顾客的调查数据[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5,29(4):53-58.

[8]吕荣胜,李梦楠,洪帅.基于计划行为理论城市居民节能行为影响机制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6,30(12):53-58.

[9]劳可夫,吴佳.基于Ajzen计划行为理论的绿色消费行为的影响机制[J].财经科学,2013(2):91-100.

[10]张蕾,蔡志坚,胡国珠.农村居民低碳消费行为意向分析-基于计划行为理论[J].经济与管理,2015,29(5):92-96.

[13]李柏洲,徐广玉,苏屹.中小企业合作创新行为形成机理研究-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解释架构[J].科学学研究,2014,32(5):777-786.

[14]王建明.资源节约意识对资源节约行为的影响-中国文化背景下一个交互效应和调节效应模型[J].管理世界,2013(8):77-90.

[15]岳婷,龙如银,戈双武.江苏省城市居民节能行为影响因素模型-基于扎根理论[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5(1):34-39.

[16]石洪景.低碳政策对城市居民节能行为的影响[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8(5):42-51.

[17]赵群,王军芳.城市居民环保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以南京市雾霾天气为案例的问卷调查研究[J].生态经济,2016,32(9):185-188.

[18]刘佳,赵然.基于高校节能行为内因的教育策略研究[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7(4):75-80.

[19]陆歆弘.城市居民居住节能行为与意识实证研究[J].城市问题,2012(3):19-24.

[20]陈凯,李华晶,郭芬.消费者绿色出行的心理因素分析[J].华东经济管理,2014,28(6):129-134.

[21]郭华,李后建.能源节约行为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宏观经济研究,2017(9):171-183.

作者:卢志坚 李美俊 孟宣辰 单位:上海财经大学城市与区域科学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