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马克思生态观及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范文

马克思生态观及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马克思生态观及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马克思生态观及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

摘要:马克思主义的生态思想包含丰富的观点,提出了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条件,认为共产主义社会才能最终解决生态环境问题。此外,马克思主义的生态思想中还初步具体地提出了现代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的雏形概念。在今天我国大力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布局,进行生态文明建设的过程中,马克思主义的生态观将为我们如何建设生态文明提供了非常重要的启示指导意义。

关键词:马克思;生态观;生态文明建设

一、马克思生态观的主要观点

1.人类是自然的一部分,二者不可分割

人与自然界的不可分割性是马克思生态理论的理论基础。马克思认为,自然是人类的有机体,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正像马克思说的:“人直接地是自然存在物。人作为自然存在物,而且作为有生命的自然存在物,一方面具有自然力、生命力,是能动的自然存在物,这些力量作为天赋和才能、作为欲望存在于人身上;另一方面,人作为自然的、肉体的、感性的对象的存在物,同动植物一样,是受动的和受制约的,和受限制的存在物。”我们可以看出,马克思早在一百多年前就提出了人与自然的不可分割的关系,他认为,人与自然是有机联系着的,自然界是人类的“有机身体”。所以马克思说:“人靠自然界生活”,“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这说明了人与自然的有机关系,人是自然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自然的存在物,人是自然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密不可分。自然界的破坏不利于人类的存在发展,自然界的健康发展有利于人类的全面发展,二者是共存共亡的关系。所以,我们必须要尊重自然、善待自然、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

2.资本主义制度是生态危机的根源,共产主义是实现生态文明的根本途径

马克思深刻地批判了资本主义极大地破坏了生态环境,指出造成生态问题的根源是资本主义制度,深入探讨了彻底消除生态问题的根本途径是实现共产主义。资本主义生产方式阻碍了生态文明的发展,更导致了严重的生态危机。一方面,马克思肯定了资本主义的历史作用,“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时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可是,马克思更是看到了资本主义的弊端及其对自然界造成的破坏性灾难。“生产力在其发展过程中达到了这样的阶段,在这个阶段生产出来的生产力和交往手段在现存关系下只能带来灾难,这种生产力已经不是生产的力量,而是破坏的力量。”要想从根本上消除生态危机问题,只有实现共产主义,用共产主义取代资本主义。

3.人类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马克思的实践观也包含他的生态观点。马克思的实践观点指出,在实践过程中,人类在开发自然时,“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每一次胜利,起初确实取得了我们预期的结果,但是往后和再往后却发生了完全不同的、出乎预料的影响,常把最初的结果又消除了”。马克思的实践观认为,人类对客观规律的认识有一个渐进的过程,人类只有真正认识规律,把握规律,尊重规律,遵循规律,按规律办事,才会使自然有利于人类社会的发展。人类之所以能够支配自然界就在于人类能够科学地认识和利用自然规律,支配自然的首要前提就是尊重自然规律,按自然规律办事,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同自然规律息息相关。

4.劳动是人类与自然相统一的实现形式

马克思认为,人类是自然界不可分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是,人类只有通过实践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才能获取物质生活资料以实现自己的生存和发展。劳动就是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过程和手段,劳动是连接人类和自然的桥梁。人类与自然间的物质交换就是通过劳动实现的。马克思说过:“劳动作为使用价值的创造者,作为有用劳动,是不以一切社会形式为转移的人类生存条件,是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交换即人类生活得以实现的永恒的自然必然性。”人类即通过劳动利用和改造自然,又通过劳动从自然界中获取以满足自身生存和发展的物质资料。虽然人类能够支配自然,使自然为自己服务,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人类可以随心所欲地征服自然、破坏自然。人类在自然界中获取物质资料进行劳动时要以协调好人与自然的关系为前提,以便实现自然为人类的生存发展做出更多更好更大的贡献。

5.循环利用自然资源,重视科学技术的应用

马克思根据当时资本主义社会里已经突出的生态问题,深刻地揭露了资源共有和土地私有制下的掠夺性滥用之间的特有矛盾,提出了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和利用科学技术处理生态环境问题的思想,这些思想开启了发展循环经济的萌芽。马克思提出,“资本主义农业的任何发展,不仅体现了其掠夺劳动者技巧的进步,同时也反映了其掠夺土地技术的进步,正如在促进土地肥力进步的同时,也破坏了土地肥力持久的源泉。”马克思一方面认识到资本主义工业所造成的危害,另一方面也注意到工业产物科学技术对于处理污染、缓解生态危机压力的巨大的潜在作用。因此,马克思说:“化学的每一个进步不仅增加有用物质的数量和已知物质的用途,从而随着资本的增长扩大投资领域。同时,它还教人们把生产过程和消费过程中废料投回到再生产过程的循环中去,从而无需预先支出资本,就能创造新的资本材料。”其实,在这里马克思就提出了发展循环经济和以科学技术发展生态产业的思想。

二、马克思的生态观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

1.马克思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

为我们树立正确的生态观以及正确认识生态问题的实质奠定了基础马克思认为,人是自然界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不可分割,相互制约,共荣共衰。人通过实践和自然界发生着物质交换,其所产生的结果会对人、自然界、社会产生不同影响,结果就是,人与自然的关系要么相互和谐,要么相互对立。所以,生态文明的本质是人类在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即人化自然的过程中产生的有利于人与自然发展的“双赢”的生态环境结果。而生态观就是在这种生态环境结果基础上的指导其发展的理念和认识,生态文明建设就是通过改善社会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节约资源是保护生态环境的根本之策。要节约、集约利用资源,推动资源利用方式的根本转变,加强全过程节约管理,大幅度降低能源、水、土地消耗强度,提高利用效率和效益。”对不利于人类和生态环境的生态环境结果加以消除,形成和谐共处的人与自然的关系,这个关系既有利于人类的发展又有利于自然的发展。

2.加强环保法制的完善和环保监督力度

环保法制建设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重大保证。我国现有的环保法律体系不是很健全和很完善,因此,为了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我们必须要遵循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相统一,进一步健全完善环保法制体系,制定专门法。目前我国不仅普遍存在着环境执法不力等现象,而且还存在着环保监督不够的问题。为了保护自然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建设生态文明,我们应该进一步增强协调环境执法的机制和体制,使行政执法机构的环境监管工作切实到位。加强环境的社会监督是保护生态环境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环保制度中虽然明确规定了公众参与监督,但是在现实过程中,公众参与监督的作用尚未得到应有的发挥。所以,我们一定要重视公众的参与监督,积极调动公众进行生态文明建设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对不利于环保的现象进行监督批评。

3.大力加强保护生态和治理环境的力度

马克思认为,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并不是无规律可循的,而是一种有规律的关系。然而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需求,需要对自然进行加速开发,但是这种开发已经是一种破坏性的掠夺。为了避免生态危机威胁人类,所以必须及时地保护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人和社会的发展进步是离不开环境的。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类发展进步的前提。因此,要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增强生态产品生产能力,推进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生态治理,扩大森林、湖泊、湿地面积,保护生物多样性。”“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给农业留下更多良田,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

4.生态文明建设必须树立绿色科技观,依托于科学技术,实现科学技术生态化

长期以来,由于我国科学技术水平较低,资源能源利用率低,资源浪费严重,高耗能换来一时的发展,环境污染等生态问题愈演愈烈。因此,必须努力提高科技水平,开发先进技术,寄治理生态环境的希望于科学技术,树立绿色科技观。传统的科技观片面地认为科技是人类支配自然、征服自然的手段,依靠科技人类无所不能。人类一方面享受着科技带来的成果,另一方面又要忍受科技负面影响造成的恶果。这种传统的科技观必须要摒弃,转向绿色的科技观,实现科学技术生态化。绿色生态科技观的宗旨是不断化解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冲突和矛盾,以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为最高原则,指出发展科学技术并不能一味地追求经济利益,应该侧重于人类的健康发展,致力于实现人、社会、自然的协调统一,把维护自然环境的平衡作为最高价值取向,其核心是以人为本,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5.普及环境道德的宣传教育,使人们树立绿色消费理念和生态环保意识

人们的思想意识影响着人们的行动。因此,我们要加强环境道德教育,建立正确的自然观和发展观。在传统的自然观和发展观的影响下,人类忽视了自然界客观的发展规律,只是一味地向大自然索取,从而导致了生态问题的严重化。而生态自然观和发展观强调自然界存在着固有的普遍的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规律,人类要想健康持续地发展下去,在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的同时必须遵循自然界的规律性,自然资源并不是无限的,而是非常有限的,人类必须保护资源,节约资源,合理利用资源,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消费和生产都依赖于自然资源,同时影响着环境。传统的消费方式对生态环境造成了很多的负面影响,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人们对传统的消费方式产生了质疑,逐渐追求适宜生态环境的绿色消费模式。为了有效地保护自然,改善生态环境,实现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我们必须要改变以往传统的消费模式,树立正确的绿色消费理念。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3]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4]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5]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作者:张守君;周新辉 单位:山东农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