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生态文学在生态文明建设的作用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内容摘要: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重要的组成部分,关乎民族未来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近年来,国家高度重生态文明建设,先后出台了一系列重要决策,2015年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召开,将生态文明建设写入了国家的五年规划,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确实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总体来看,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水平依然落后经济发展水平,生态系统恶化、环境污染严重、资源紧张、人口与资源环境的矛盾突出,这些已经成为制约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生态文学是一种反应人类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关系的文学。在意识形态领域里,文艺作品具有教化、引导的作用,从而让社会大众自觉参与到生态文明的建设工作中来。本文主要阐述了生态文学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关系,以及生态文学在生态文明建设的净化、启迪意义。
关键词:生态文学;生态文明建设;文学作品;阅读
从1840年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从现在不过短短一百多年的时间,人类的生活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工业革命大大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人类创造的财富超过了历史的总和。但是随之而来的环境污染、生态环境恶化、资源枯竭等问题日益突出,已经严重威胁到人类生存。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就有不少作家开始关注环境问题,生态文学作品也越来越多。比如徐刚的《江河并非万古流》、《守望家园》、《长江传》等长篇报告文学,关注的就是生态环境破坏问题。我国古代就十分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早在几千年前春秋战国时期庄子就提出了天人合一的思想。越来越多的作家开始自觉地把环境保护、生态平衡等内容融入到文学作品中,创作领域的队伍不断扩大,作品的形式也日益多元化,其艺术表达形式和思想内容也越来越丰富,其影响力也越来越大。在生态文明建设中,要充分发挥出生态文学的引导功能,在意识形态领域对社会大众进行引领。
一、生态文学和生态文明建设
(一)生态文学的定义
按照王诺先生给生态文学下的定义是:“生态文学是以生态整体主义为思想基础,以生态系统整体利益为最高价值的考察和表现自然与人之关系和探寻生态危机之社会根源的文学。”它具有生态责任、生态预警、生态理想和文明批判等特点。生态文学是以生态系统为最高利益的文学,以生态系统整体考虑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倡导生态系统平衡是生态文学作品中永恒的主题,从而促进读者的生态意识和保护自然环境的目的。通过文明批判唤醒人们保护自然环境的责任,回归自然与人的和谐发展是生态文学的梦想。
(二)生态文明建设与生态文学之间的关系
生态文明建设是在生态发展观思想指导下进行的人类社会活动,它是以尊重自然、发展自然、维护自然为前提,以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为目的,从而解决现在的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能源危机等问题,促进人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生态文明建设靠的是人的自律和自觉,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共处,除了科学的管理和发展方式,还需要具有大众媒体性质的文艺作品的熏陶、教化、感染,提升人的生态意识,在日常生活自觉地将生态意识灌输其中,从自己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保护自然生态环境。比如选择低碳出行方式:乘客公交车、自行车或者步行出面、使用环保的产品,外出用餐少用一次性餐具,外出购物自动环保购物袋,减少塑料袋的使用。这些虽然都是小事,但是积少成多。
二、生态文明建设的必要性
科学技术的进步,给人类生活带来了很多便利,人们的生活质量水平显著提高。然而人类发展过程中,过度放牧、过度砍伐、在耕种过程中大量使用化学肥料导致土壤硬化、地下水下降、野生动物灭绝等生态环境失衡,已经严重影响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经济发展极大地促进了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人均寿命增长,婴儿死亡率下降,人口出生率快速增长。人口增长需要大量的粮食,因此需要开发更多的土地资源、森林资源、水源和矿产资源,人类在开发过程中,过度的攫取自然资源,从而导致了生态环境的退化。人与自然环境的矛盾激化。第二,资源短缺严重。第一次工业革命有机器生产代替了手工了手工,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人类进入了电气时代。科技大大提供了生产效率,但是需要的原材料也越来越多了,为了满足生产的要求,人类不断开采自然界中的资源,造成动物灭绝、植被破坏,很多植物消失了。第三,环境污染问题,在工业化进程中大量使用煤炭、化工、石油等矿物质燃料,导致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特别是近年来的温室效应、酸雨和雾霾天气,就是环境污染的做好的例子。人类对自然环境的掠夺,正在让人类失去可以栖居的物质家园。人性的贪婪使得人类正在逐步失去可以慰藉的精神家园。因此生态文明建设迫在眉睫。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就是人心的建设,也就是重新建立公共道德和树立人的生态意识,消除人性中的贪欲,对社会大众进行教化引导,要做到就必须发挥生态文学的作用。利用作家手中的笔唤醒人类对生态系统的危机意识,从而自觉的投入到生态文明建设中。
三、生态文学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作用
(一)生态文学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精神保障
生态文学描写的是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具体着落在社会、经济、思想文化、生活方式上。虽然近年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出台了很多相关的政策,对保持生态平衡确实也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是目前与生态文明建设相关的法律法规还不够完善,所以在保护生态平衡方面发挥的作用也是有限的。在法制和资金支持力度不够的情况下,生态文明建设完全依靠社会的自觉和义务。而生态意识和生态良知的教化、引导则是人文学者的责任。通过文学作品批评过度开发资源、资源浪费、破坏生态平衡等发展模式,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社会发展模式,号召社会转变经济发展模式,从而实现生态文明的建设。生态文学是从工业文明发展过程中造成的生态环境破坏衍生出来的一种文学形式,它是文学的一个分支,主要探讨人与自然的关系。它是感性与理性、主观和客观的有机统一,是作家根据自己生活中的经验或者现象创作加工以后的产物,作品中寄托了作者的思想情感和社会理想。读者通过阅读生态文学作品,从作品中的故事情节、人物刻画、寓意等文学要素中,引起情感上的共鸣,从而反省自身的行为模式,是否对自然环境造成了一定的破坏,以此改变对自然的态度。文学除了强调文艺美学价值,还具有政治意义,因此在文学创作的过程中,创作和也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二)生态文学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启迪作用
近年来,我国也涌现了一批具有生态文学作家。他们对生态意识是全方面的。目前中国生态文学主要分三类:第一类是关注生态环境的破坏,体现出来的生态意识。比如以徐刚、刘贵贤、麦天枢、王治安、马役军、哲夫、陈桂棣、何建明、李青松等人共同创作的当代环境问题的报告文学,这些作品集中唤起时代的生态环境意识、对沉浸于迫切推进现代化进程中的人们思考更加和谐的发展方式,都发挥了重要的引导和启迪作用。第二类是对自然生命怀有同情。比如张炜《三想》狼、树和人的心理描写,给读者再现了自然界生命间隐秘的联系和美好的情谊。贾平凹的《怀念狼》、郭雪波的《大漠狼孩》、姜戎的《狼图腾》等文学作品,则超越了过去作家以人为中心的价值观,展示了人与自然生命之间不能损毁的生态关联。第三类就是现代文明批判。《九月寓言》、《融入野地》等作品都为失去的野地生灵哀叹,表现了作者对建立在暴力基础上对大自然的征服。这些独特的文学作品,以独特的视角和表现形式向我们共同展示了人类生存与生态环境的密切联系。通过文学作品,揭示当下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对环境的破坏,让更多的人关注到生态环境。
(三)生态文学的净化功能
艺术作品具有陶冶情操、启迪心灵、净化灵魂的作用。生态文学同样具备这样的功能。生态文学通过描写人与自然的关系,对整个生态系统中弱小群体的关注,呼唤更多的人关注到生态问题。作家赵鑫珊曾在他的文章中写到:“当人类把天然林中的第一株大树砍倒在地,文明便宣告开始了;当最后一株被砍倒在地,文明即宣告结束。”生态文学作品,寄托了作者理想社会的追求,表达了作者的思想、生活态度、价值观。英国著名的哲学家、文学家培根说过:“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我们在阅读的文学作品时,不仅能感受到作者高超的写作水平,而且还可以陶冶情操、培养高尚的情操。因此生态文学具有认识、教化作用。通过生态文学,唤醒人的良知和责任,从而使人获得精神上慰藉。文学作品与国家强制的法律法规相比,更容易让大众接触,也更容易影响群众,这种影响是潜移默化、不自觉地。
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对塑造人的精神和净化心灵有不可代替的作用。只有这样才能解决人类社会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资源危机等问题。重建或者恢复生态平衡,保护文明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家园和精神家园。
参考文献:
[1]崔朝晖.论生态文学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作用[J].学术探索,2012,(10):160-163.
[2]杨森淼.试论《狼图腾》对当代生态文学的促进作用[J].参花,2016,(7):159-160.
[3]梁静,马嘉,陶伟等.论加里•斯奈德诗作中的生态探索[J].学周刊A版,2015,(16):225-225.
[4]赵奎英.从生态语言学批评看“生态”与“环境”之辨[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5):9-19.
[5]简思琦,史云雪,戚月等.环境文学的心灵生态建构功能探析[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下旬),2015,(4):122-124.
[6]胡天赋.生态文学批评与生态文明建设[J].南都学坛,2011,31(1):62-65.
作者:罗永妃 单位:江西环境工程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