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生态文明建设的问题及对策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摘要:
在安德鲁•多布森《绿色政治思想》一书中的前言部分有这么一句话“中国注定要重犯其他所谓的‘发达国家'已经犯过的错误吗?”当今21世纪的中国,环境的日益恶化己成为一个不能忽视的事实,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已经严重影响到了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人们开始渐渐的意识到,人类要继续生存和发展,就急需寻求另一个发展模式,建立一种新型的文明社会发展形态,由此生态文明应运而生。在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在十七大报告的号召下,我国坚定地走上了生态文明的发展道路,并积极推动世界各国共建人类生态文明。党的十八大也把生态文明建设加入了“五位一体”的格局,生态文明建设正式进入了国家重点建设的目标和规划。
关键词:
从改革开放到现在,我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令世界为之侧目的成绩。与此同时生态文明建设在党和国家的大力支持下扎实展开,并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在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之下,依然面临很多问题,不仅影响了社会经济的生产,更加重要的是对于人们的身体产生了极大的危害。要想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取得像经济建设那样的成就,就要一步一步的来,心急吃不了热豆腐,我们要学会脚踏实地。
一、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问题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虽然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在党和国家的支持下,人民的努力配合下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是生态环境面临的诸多问题依然十分严峻。
(一)公民缺少生态意识
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本因素。当今之所以会出现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主要是公民缺乏生态意识造成的。表现在除自身周边环境外,公众对其他的环境问题漠不关心,他们并不了解环境的兼容性,认为只要自身的周边环境不影响自己的生活生产情况,其他地区的环境问题与他们无关;大多数人的环保行为多数是在政府的引导下,“半强迫式”的进行的,如,由于雾霾严重而采取的限行,在开始的时候还是比较有效的,一般限行一两天后,就会出现蓝天白云,到了现在好多人为了限行不影响自己的生活,私下买另一辆车或者车牌的情况明显增加,所以限行对于雾霾的治理情况不容乐观。人们为了自己出行的方便完全没有考虑到环境污染带来的严重危害,这样的情况不胜枚举,长此以往,何谈生态建设呢。在建设生态文明的过程之中,如果公民没有生态意识或者生态意识不足,那么就不能从根源上解决生态问题,也就无从谈起生态文明的建设。因此要想更好的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培养广大公民的生态保护意识,使人们由“强迫”保护生态环境到自发自觉的保护生态环境,从而促进生态文明的建设,不为其拖后腿。
(二)经济发展模式急需改善
改革开放以来,虽然我们的经济建设取得了世界瞩目的成绩,但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生态问题,主要的原因是由于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中国资源利用效率低,资源、能源消耗量大,这种以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率为主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已经无法继续下去。为此,中国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面临的经济发展的一项长期经济任务就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三)环保部门监管力度不足
政府部门虽设置了专门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环保部门,但由于很多职权与政府中的某些部门时有重叠,因此在监督和管理方面并无法“大展拳脚”的好好“谋划”一番,而是处处受到“以经济发展为目的”的种种限制,当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出现矛盾时,一般都是“发展优先”。因此,有些工厂会出现白天使用净化器,而到了晚上大肆排放的情况,但由于人力物力等种种情况,环保部门就会出现“监管不力”,甚至有的临时突击检查到某些厂子,一般也以罚款之类的惩罚办法解决,此种种做法,却助长了某些厂子的作为。
二、生态文明建设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要想更好的建设生态文明,我们必须解决好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严峻形势和问题,而这些问题并不是单一的原因造成的,这涉及到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因素,同时也关系到了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的复杂关系,因此我们不光要认识到问题,还要认识到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这样才能更好的建设我们的生态文明。
(一)宣传力度不够大
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不仅需要党和政府的大力支持,更重要的是需要广大公民的全力配合,需要公民具有生态保护的参与、责任意识,把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生态文明当作是自己的责任和义务,要勇敢的去举报、阻止破坏生态环境的意识和行为,不要有面对那些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不仅不阻止,还参与的情况发生。对于上述情况,在现实生活中时有发生,说明我国对于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宣传教育力度不够大。而这无外乎是人、财、物的不足造成的,首先专业人才稀少,我国各行各业都不缺少人才,可是对于生态文明建设的专业人才却明显不足,他们对于生态环境的问题认识不深入;在财物方面,没有专款专项,只靠国家拨给的那些更加不够,缺少经费的支持,自然无法开展工作。
(二)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模式
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模式在全国各地屡见不鲜,一方面是由于我国的管理科技水平有限;另一个最重要的当然是粗放型经济本身那种“三高一低”的发展模式造成的。这种不顾后果的大肆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造成了我国生态环境的急剧恶化,表现在: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盐碱化,大气污染造成的严重的雾霾天气等等,这些种种都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不便。
(三)环保法体系不健全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伴之而来的除了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大幅度提高,还有严峻的生态环境问题,面对这些生态问题,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环境生态的保护法律法规。虽然它们的出台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生态环境的恶化,但这些法律法规体系仍不健全。经济利益是我国确立法律法规的首要目标,因此我国出台的种种环保法也是先要给经济利益让路的,这就使我国形成了“发展优先”的格局。虽然现在改变了“发展优先”的政策,但生态问题仍然没有改善,一方面是由于地方落实不到位,另一方面也是由于“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的口号,总的来说并没有把“生态环境优先”放在首位。还有政府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职权上互相推诿,虽设立了环保部门,但其部门并无实权,无法执行一些有利于环境保护的具体措施,但有实权的部门却对于环境保护并不上心,一味追求经济的高速发展和业绩的考核。同时面对环境违法行为,目前中国还无法使用强制手段进行环境监管。
三、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解决对策
(一)思想对策
在思想方面,要想增强公民目前生态意识淡薄的情况,就要增加对于生态环境保护的力度,当然最重要的是获得国家财政的大力支持,这样才能吸引更多的人才,开展更多的工作,当宣传教育工作取得一定进展的时候就可以寻求民间企业家、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从而获得更多的人、财支持。其次要增加宣传教育的形式,使宣传教育的形式迎合广大公民的兴趣,这样才能吸引更多的支持者,随着互联网的大力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了网民大军,所以关于生态环境保护的宣传教育形式可以从网络入手,通过网络的各种平台来进行宣传,如建立微信公众号,拍网络微电影等等。最后我觉得年轻人才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主力军,所以我们可以去各大高校进行讲座、开展各项活动,从而引起年轻人的关注,帮助他们在学校建立有关于生态保护的社团,这样即使他们毕业了也有可能建立起社会团体,加入生态文明建设的大部队。
(二)经济对策
在经济方面,最重要的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即改变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模式,向高利用率、低消耗、低排放“一高两低”的方向发展,大力开展科技创新,发展清洁能源,建设生态工业的发展目标;在转变农业经济结构的过程中,以发展生态农业,建设绿色食品生态基地为目标,在不污染生态环境的情况下,让人们吃上放心的食物。同时要引导广大人民群众树立绿色消费观念,绿色消费是一种具有生态保护意识的、高水平的消费模式,是对于绿色商品的认同和购买行为,同时还是经济建设的重要源泉。各级政府要努力通过广泛的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对于生态保护意识和绿色消费意识的认同程度;随着我国人口的增多,乡村城镇化等等现象和政策的出现,人们的住房供不应求,城市中随处可见正在兴建中的小区,对此我们可以向欧洲建筑零排放“取取经”,以减少对于生态环境的伤害。在科学技术方面,我国拥有广袤的戈壁滩,如果我们的太阳能技术取得成果的时候,向戈壁滩进军的愿望也会变为现实。在交通方面,应该多制造具有混合动力的汽车和电动汽车,不能只依靠石油和天然气。在这方面取得一定成果的就是电动车,受到广大人民的喜爱,可是电动车有一个巨大的弊端,就是供电不足的问题,这个问题的解决,一方面在道路边的商店、店铺设置充电设备,另一方面也要发展太阳能,这样只要有太阳,电动车就可以一直有电,由此可见发展太阳能这种清洁能源对于我们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大的意义。
(三)制度对策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的建设“美丽中国”,这一梦想的实现是以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法律文明建设为目标的,“生态法律文明建设”顾名思义就是建设“美丽中国”必须要有法律的强力保障,这不仅需要党和国家的大力支持,同时也需要广大公民的努力配合。因此在制度方面,主要从公民和国家的立法、公民的懂法、守法以及政府的执法等方面来论述。在建立生态环境资源保护法中,让公民参与到国家的立法中来,让公民从根源上认识到生态环境保护是他们的责任和义务,而不仅仅是国家和政府的责任,更加深入的了解生态环境保护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拥有面对破坏生态环境的违法行为,不能视而不见,而要勇敢的去阻止、举报这个行为和相关人员的勇气。因此政府部门要引导和鼓励公众加入到生态环境资源的立法中来,与公民进行交流沟通,尊重公民的参与权以及建议权,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建立效果显著的法律法规,更好的遵守和实行这个法律法规,一旦有违法行为,必然受到全国人民的大力谴责和唾弃,这样从根源上就使公民认识到了生态环境保护法是不能去触碰的,否则就是与全国人民为敌,长此以往,让公民自觉地遵守了生态环境保护法。目前政府在对于生态环境资源保护法的执法过程当中,对于破坏生态环境的违法行为留有余地,没有下狠手去监督和治理,这样就会造成违法的行为越演越烈,而有违法想法的人加入到了违法行为的行列中,所以面对这种情况,我们要实行“严刑峻法”,对于破坏生态环境的违法行为要一次解决,进行狠狠的处罚,把他们整到怕,这样那些有违法想法的人就会看到这样的严重后果,从而把他们的想法扼杀在摇篮里,但在“严刑峻法”的同时也是给点奖励,对于那些使用清洁能源生产,和那些遵守生态环境保护法的企事业单位,政府要进行及时的奖励,并让媒体大力宣传报道,让这样的行为成为称赞的对象,企业追求的目标。
四、结论
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的是否成功关系到了我国经济建设能否持续健康发展;关系到了我国社会建设能否繁荣稳定;更加关系到了人类能否继续生存和发展下去,可见生态文明建设对于我们的迫切性和重要性。本文研究的重难点在第三部分,生态文明建设的解决对策,从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问题出发,寻根溯源,从而提出了自己的思想、经济和制度三方面的对策。
参考文献:
[1]安德鲁•多布森,郇庆治译.绿色政治思想[M].山东:山东大学出版社,2005.2.
[2]姬振海.生态文明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45.
作者:王蕾 单位:河北师范大学法政与公共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