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生态文明意识的作用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生产力的发展带来了人们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等诸多方面的变化。以追求经济利益为主的生产方式终于激起了大自然的反抗,各种环境问题的频繁出现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对“蓝天”、“白云”的渴望,使人们的生态文明意识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单篇论述生态文明,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总体布局和五位一体的高度来论述。21世纪是生态文明的时代,这已经成为全世界的共识。
一、何谓生态文明
1.生态文明的含义生态文明是一种科学的发展范式。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生态文明意味着可持续发展的自然生态系统。②生态文明意味着健康运行的经济体系。③生态文明意味着积极而科学的政策和机制。④生态文明意味着绿色的发展理念。⑤生态文明意味着可持续的创新型技术。
2.生态文明的理念生态文明提倡以人与自然地和谐相处的新观念,来取代人与自然针锋相对的旧观念,促进人与自然、社会的共同发展。生态文明的理念包括1:第一,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地球是我们和子孙后代唯一的家园。第二,人类是自然生命系统的一部分,不能独立于复杂的生态网络之外。第三,人与自然的关系制约着人与人的关系。第四,地球的资源是有限的,人类以牺牲环境利益为代价获得巨大的经济利益,必然会遭到大自然制裁。第五,环境的权利与义务必须统一。
二、何谓生态文明意识?
1.哲学基础马克思主义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生态文明意识是指人对生态环境关系的感觉、思维,了解和关系。自然是人类赖以存在的基础,破坏自然界,等于使人类自身走向灭亡。只有树立起人与自然和社会各方面协调发展的生态文明意识,才能使生态文明建设的各项措施落实到行动上。
2.生态文明意识的发展过程生态文明意识的形成与发展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主要有四个阶段:(1)第一阶段,认识匮乏阶段(20世纪六十年代以前)。这个阶段的人们认为自然界是可以永世存在,供人们无限索取的。(2)第二阶段,认识萌芽阶段(20世纪六七十年代)。工业革命以后,人们创造了巨大的经济利益的同时,对生态平衡造成了极大的破坏。此时,人们开始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人们的生态文明意识开始萌芽。(3)第三阶段,认识发展阶段(20世纪八九十年代)。人们对经济和环境的关系的认识逐渐理性化,逐渐认为经济和生态环境应该协调发展。(4)第四阶段,达成共识阶段(20世纪九十年代至今)。随着“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提出,世界各国对经济和环境关系问题有了更深的理解。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大国,也一直积极参与其中,为全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奉献一份力量。
三、生态文明意识与生态文明建设
1.生态文明意识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作用总的来说,公民的生态文明意识在整个生态文明构建中起着基础性和关键性的作用。第一,公民生态文明意识的基础性和关键性作用表现在对生态文明内涵的理解上。生态文明在本质上就是一种发展了的公民意识体系。成熟的生态文明意识能够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持续、有效和健康地发展。生态文明的构建在本质上就是公民生态意识的变革和成熟。第二,公民生态文明意识的基础性和关键性作用还表现在它与其他生态文明意识类型的相互关系上。就主体而言,生态文明意识包括政府的生态文明意识、其他组织的生态文明意识和公民的生态文明意识。在这个层面上,公民个人的生态文明意识居于最基础的位置。可以说,公民生态文明意识的培养,是整个生态文明意识体系构建与成熟的根本出发点与持续的动力保障。
2.树立生态文明意识和观念,搞好生态文明建设目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保护自然环境和改善生态问题的关键时期。因此,我们应当从作为社会个体的人抓起,引导和培养人们的生态文明意识和观念,转变传统观念,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人类永恒的幸福。
生态问题的根源在于人类自身,在于人类的发展。解决生态问题,建设生态文明,归根结底须检讨人类自身的行为方式,首先要从观念和意识上转变,观念意识变,行为才会随着变。因此,我们要做到:第一,树立生态文明意识和观念,要树立“天人合一”的生态整体观。人与自然界的一切都是平等的,要树立人与地球是一个整体,维护地球生态和环境人人有责的观念。第二,树立人与自然和社会方方面面的和谐协调相处的生态意识。即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人与其社会生产、流通、消费、还原和调控等物质生产环境的经济生态和谐,人与人之间的社会生态和谐,人类社会自身的系统生态和谐。第三,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以人为本的发展观,不侵害后代人生存和发展权的道德观,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价值观、生态整合观和系统观,对全社会成员进行生态文明教育,[]推动社会成员自觉的生态文明意识的建立。
作者:胡东芳 单位:中国传媒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研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