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的思考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继党的十七大首次提出建设生态文明之后,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系统论述生态文明,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的高度,突出了生态文明建设前所未有的地位,体现了我们党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思想日益成熟,对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高校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主阵地,也是进行生态文明教育的重要阵地。当代大学生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中坚力量和主力军,理应成为生态文明理念倡导者、宣传者和践行者。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加强生态文明教育,对于全面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推动和谐社会的构建,促进社会生态文明进步,具有深远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生态文明教育的关系
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加强生态文明教育,既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的需要,也是时代赋予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课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生态文明教育之间存在着极为密切的关系。一方面,生态文明教育拓展和创新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路和内容。高校生态文明教育是培养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重要力量,是传播生态文明的有效途径。通过生态文明教育帮助大学生牢固树立良好的生态文明观,要有保护环境的责任感和义务感,形成保持人类与自然环境在动态平衡中协调发展的观念等等,都将拓展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路和内容。因此,把生态文明教育纳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领域范畴,促进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补充和完善,而且有利于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拓展与创新。另一方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增强和提升了生态文明教育的实效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是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素质的教育。生态文明教育是大学生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培养大学生正确的生态文明观念,培养大学生良好的生态保护责任感和使命感。因此,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加强生态文明教育,将增强生态文明教育的实效性,培养大学生的完美人格,推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
二、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加强生态文明教育的意义
1、有利于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中国在经过了30多年的快速经济发展后,同样面临着气候变暖、土地沙漠化、资源枯竭等日益严重的环境和生态问题,生态环境恶化问题日益突出。生态文明是人类在全面反思工业文明发展教训基础上提出的新文明观,它主要表现为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使经济建设、资源环境与社会发展相协调,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生态文明的兴起要求高校教育观念得到相应的转变。拓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生态文明教育的内容,着重培养大学生的生态文明习惯,全面提升大学生的生态道德素质,这是践行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的需要。
2、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总书记在决定中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这一论述系统的概括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深刻内涵,就是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实现人与社会和人与人和谐的前提和基础。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关系到社会的长治久安和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必须引起我们的充分重视。大学生具有较高思想觉悟和文化素质,是生态文明理念倡导者和践行者。因此,高校应承担起增强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的重任,教育他们如何协调好人与社会的关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激发大学生保护生态环境的责任意识,进而示范和带动全社会践行生态文明,这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3、有利于全面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当代大学生不仅要有妥善处理人际关系的良好能力,而且要有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优秀品质:不仅要有渊博的科学文化知识,而且还要有较高的思想道德素质。生态文明道德素质是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一部分,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生态文明教育,培养大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与和谐观念,帮助他们树立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的观念,从而有利于大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三、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加强生态文明教育的举措
1、充分利用课堂教学主渠道,增强大学生生态文明意识课堂教学是高校教育的主要形式,是生态文明教育的有效途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将生态文明教育纳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体系本身的要求。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教师结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形势与政策》等课程的内容和特点,通过通俗易懂的语言和喜闻乐见的形式,各有侧重地对大学生进行生态文明专题教育,使他们可以比较全面地把握生态文明教育的内容。通过学习这些内容,大学生可以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人类文明进程,充分认识到生态发展是人类整体利益所在,引导他们树立科学的生态文明观,培养其生态文明意识。
2、加强校园生态文化建设,培养大学生良好的生态文明习惯高校校园生态文化是进行生态文明教育的重要渠道。高校要把生态文明教育融于文化校园建设之中,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态文化建设活动,为师生在校园内营造浓厚的生态文明氛围。具体而言,在校园生态文化建设中,可以通过以下几方面来加强生态文明教育:一是通过校园网络、报刊杂志、宣传栏、微博等媒介传播生态文明观念,大力宣传保护生态环境,让大学生在耳濡目染中接受环保教育。二是鼓励学生成立各种生态文明社团组织,通过这些组织引导大学生适度消费和绿色消费,养成重视生态、保护环境、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三是围绕“建设美丽中国”为主题,利用植树节、世界环境日、世界水日等环保节日,举办有关环保的演讲比赛、征文、摄影、知识竞赛等活动,把生态文明知识日常化和普及化,充分调动大学生参与生态文明活动的积极性,让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形成正确的生态文明观,养成良好的生态文明习惯。
3、开展校外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大学生生态文明践行能力校外社会实践作为课堂教学的拓展与延伸,是进行生态文明教育的有效方式,是夯实思想政治教育中生态文明教育成果的重要环节。高校可以根据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利用周末或寒暑期,积极引导大学生走出课堂、走出校园、走进大自然,开展扎实有效的校外社会实践活动。首先,可以利用周末组织学生到户外,参观动植物园、自然博物馆、生态建设基地等,让大学生了解资源和环境现状,提高他们对环境、资源和生态问题的关注力度。其次,广泛开展寒暑假期间的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大学生到企业、社区和乡村宣讲生态文明知识和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开展水质调查、空气监测等生态环境情况调研。通过活动使大学生在实践中感知和反思,增强生态保护意识和情感,提高生态文明的践行能力,从而提升整个社会的生态文明意识。
作者:徐永莲 单位:潍坊职业学院思想政治教学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