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生态文化旅游研究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摘要:岳西县位于皖西南边境,属于典型的山地县域。通过VRIO模型对岳西县生态文化旅游发展模式的总体优势评估分析,总结岳西县旅游发展的价值、稀缺性、难以模仿性以及组织资源的有利因素。提出岳西县生态文化旅游发展模式以“生态、养生”为主题,全面打造生态文化旅游大县的旅游品牌。
关键词:VRIO模型;岳西县;生态文化旅游;发展模式
山城岳西位于大别山腹地,因在古南岳之西而得名。岳西集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于一体,是一座保存完好的“天然大花园”,被评为国家生态保护示范县。森林覆盖率达74%,生物资源物种丰富,生物蕴藏总量7.5万吨。2010年,岳西县被纳入全国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划为“大别山红色旅游区”区域景区。
一、岳西县旅游业发展现状
岳西作为安徽省的旅游资源大县,获得安徽省“十大旅游县域”品牌称号。近年来,岳西县政府因地制宜地发展各类特色旅游业,如红色旅游、温泉旅游等。岳西县拥有旅游资源有180多处,著名景区20多处,3个国家AAAA景区。县域特色旅游商品主要有茶叶、有机农产品、手工布鞋等。近年来,岳西县旅游局大力推进生态旅游和红色旅游两大主题,不断创新与发展旅游开发模式,岳西旅游发展势头日趋强劲。就旅游者组成结构而言,岳西县旅游市场以省内居民为主要力量,外地游客所占比重较小,但呈逐年增长趋势。就旅游市场开发而言,岳西县旅游业还处在内在旅游经营者单挑大梁的层面,与周边地区的旅游资源联动不足;旅行社、酒店等相关配套设施不足,相关产业连接层次较浅;旅游市场的开发和旅游产品的营销模式处于初级探索阶段,旅游相关产品的商业运作、营销手段、品牌策略等均比较滞后。就旅游发展模式而言,岳西县旅游业虽提出了“生态岳西、度假天堂”“红色旅游”“三生福地、净土岳西”等宣传主题,开展了“映山红文化旅游节”主题旅游文化活动;但其旅游发展模式的具体路径尚不明确,有待针对山地县域的基本特征开展调查研究,确定符合实际区域环境的旅游发展模式。
二、岳西县生态文化旅游发展模式总体优势评估分析
1991年杰恩•巴尼提出VRIO模型(见图1)。1995年巴尼在《从内部寻求竞争优势》一文中指出其核心思想:可持续竞争优势不能通过简单地评估环境机会与威胁之后,然后在高机会、低威胁的环境中通过经营业务来创造,还依赖于其独特的资源和不可模仿的能力。为了挖掘这些资源和能力,必须从企业内部寻求有价值的、稀缺的、模仿成本高的资源,然后通过完善的企业组织系统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在市场竞争中获得可持续的竞争优势。通过该模型分析岳西县旅游资源可开发利用的最大可持续优势及价值。
(一)价值分析
岳西县是集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于一体的优质旅游县域,是大别山地区唯一的纯山区县,拥有众多独特的山川自然资源,县域地跨长江、淮河两大流域。山城岳西境内山清水秀、民风淳朴,相比于繁华的城市生活,这里能给人们带来一份宁静与宽慰,置身岳西,让生活中的繁杂琐碎之事抛之脑后,尽情享受大自然赋予人类的无价珍宝。2014年岳西县大别山彩虹瀑布打出“一个没有雾霾的岳西,一个夏天喝稀饭不淌汗的岳西,您准备好了吗”简单又朴实的宣传标语,渗透了无数外来游客的内心。淳朴是岳西的代名词,享受是岳西的欢迎词,凭借质朴的民风、纯净的旅游资源,岳西县正深深吸引着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们的到来。
(二)稀缺性分析
岳西作为国家级生态县,不仅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其资源的稀缺价值也是不可多得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鹞落坪坐落在山城岳西,以具有代表性的大别山森林生态系统和国家珍稀野生动植物为保护对象,蕴藏着原麝、娃娃鱼、多枝杜鹃等众多国家珍稀动植物,具有极高的保护价值。“红色岳西”积淀了丰富的人文资源,在革命时期,先烈们在这片土地上留下了许多革命活动的足迹,留存了丰富的珍贵遗迹遗址等。游客游览红色故地,瞻仰革命遗迹遗址,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培养艰苦奋斗的优良品质。得天独厚的山地地域环境赋予了岳西人民又一项天然宝藏———温泉。岳西县温泉镇因地下天然温泉而得名,2013年12月,岳西县政府开始着手打造温泉国际养生文化产业园,以“天悦湾”温泉国际养生基地为主力,全面推进岳西县温泉旅游建设。
(三)难以模仿性分析
旅游资源具有固定性,即不可移动性,其实质就是指旅游资源所在地凭借丰富多彩的自然资源以及社会文化资源把旅游者从世界各地吸引到旅游地来开展旅游活动。首先,山城岳西由于地形构造起伏较大,群峰四起,高山耸立,拥有最天然的森林资源,是周边县域无法模仿的自然优势;其次,岳西县由于全年气候温润,光照充足,山峰海拔具有一定的垂直高度,其植被的垂直地域分布差异明显,造就了岳西县独特的山地县域旅游资源地貌特征。此外,岳西县独特的地域文化特色,如岳西高腔、高山茶园等所带来的旅游吸引力,其模仿成本更加是不言而喻。综合来说,山地县域给岳西县带来的旅游自然资源相比于周边其他县域的旅游资源,存在自己的独特区域特点。地域间的旅游资源开发只能说存在某种意义上的整体开发协同性,其完全模仿的可能性较小。
(四)组织分析
岳西县政府及其相关部门高度重视发展旅游业,每年政府拨付旅游发展资金200万元。县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推进旅游业发展的政策文件,如《岳西县旅游发展目标责任考核方案》《岳西县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管理暂行办法》《岳西县旅行社目标责任考核办法》《岳西县旅游景区发展管理与考核办法》等。同时,在政府部门和相关旅游企业的共同商讨下,成立了岳西县旅游工作指导委员会和假日旅游协调机构,为岳西县旅游业的健康长远发展奠定了组织基础。岳西县旅游管理当局在发展生态旅游时,始终坚持“实行最严格的生态保护和资源保护措施,对所有旅游资源一律公开招拍挂,将重污染、高耗能和破坏生态环境的项目拒之门外”的发展原则,保证生态效益优先、经济发展在后。[1]
三、岳西县山地县域生态文化旅游发展的实施路径
岳西县现阶段正在打造的“生态岳西,度假天堂”旅游文化理念及“三生福地,净土岳西”的旅游文化品牌形象是符合岳西县旅游资源概况及相关经济环境的合理旅游发展模式。以“生态”和“养生”为主题,融合旅游资源的自然人文优势,以生态文化旅游发展模式将岳西旅游业推向更深层次、更广范围的发展。打造岳西县山地县域的生态文化旅游发展模式可从五个方面来探讨。
(一)资源共享
资源共享不仅限于旅游资源的共享,还包括信息、技术、游客等资源在各地理区域之间的共享。首先,一个成熟的旅游产业集聚地要有属于自己的旅游门户网站,通过互联网媒介向旅游者旅游信息,包括旅游资源介绍、旅游相关服务设施的介绍等,实现资源共享的第一步。其次,由于山区的经济落后,所拥有的相关旅游设施依靠的技术服务相对匮乏,政府部门及相关旅游企业应当积极学习和掌握旅游业发展前沿的服务技术,保持可持续性的竞争优势。再次,政府及有关部门应该充分认识到旅游业的集聚效应和扩散效应,应充分发挥与周边地区旅游资源的异质性,将旅行社的旅游产品对象范围进一步拓展到周边地区,联合区域间的旅游资源,打造系列主题旅游线路,实现游客的区域协同作用,实现游客资源的共享、经济利益的双丰收。
(二)交通互联
交通行业的发达程度与旅游业的发展紧密相关,没有发达的交通运输,旅游业的进一步繁荣可谓是举步维艰。岳西县目前对外联系的交通方式相对匮乏,仅靠105、318两条国道,209、211、361三条省道以及纵贯南北的济广高速和横亘东西的岳武高速实现人口和货物的区域流动,境内景区之间的连通还存在很多山区两车道的盘山公路。这样的对外交通水平是旅游行业的低层次交通,甚至是旅游业的发展瓶颈。对此,岳西县委、县政府应当大力推进交通设施建设,系统规划县域乡镇间的连通道路,重点推进道路改良计划,拓宽、加固乡间小路,建立便利便民的道路交通设施,加大县域内的人口流动,促进旅游业的发展。
(三)人才互通
山地县域旅游发展模式的创新和运用离不开人才的培养、科技的支撑,岳西县作为一个国家贫困县,地势偏远、教育资源相对匮乏,其引进专业人才所需要的成本相对较高。对此,岳西县政府要充分利用周边地区的人才资源优势,实行人才互通战略,开展人才交流大会,通过专业性的指导,提高岳西县旅游管理队伍的整体素质。加强县内教育资源的投入,同职业技术院校达成合作意向,开展对口导游职业技能培训,实现由“学校-景区”直接对口的发展模式,同时要全面实行岗位培训、旅游从业资格认证和持证上岗制度,加快县域导游服务中心建设,壮大县域导游队伍,实现县域旅游业发展的专业化规模。
(四)产品营销创新
随着现代旅游业的发展,旅游产品创新也逐渐成为旅游经济增长点。岳西县政府应进一步挖掘地域文化特色,树立文化品牌;围绕“生态岳西”主题品牌,按照“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新”的创新思路,系统规划岳西县特色文化旅游品牌。综合协调各景区资源,形成综合效应。例如将天仙河、明堂山、鹞落坪景区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一个旅游精品景区;将司空山、冶溪河自然风光和古树名木,打造成“礼佛参禅,回归自然”的特色景区。采取“选准重点、突出特色、集聚力量、重点开发、打造精品”的发展思路,创造全新旅游吸引点,同时起到以点带面和辐射带动其他景点的作用。[2]做好旅游产品创新的同时,还需进一步加强旅游宣传力度,凸显县域旅游特色。岳西县政府应积极挖掘更具震撼效果、旅游冲击力的宣传方法。例如,邀请明星来参加开幕会、举行旅游博览会、举行旅游文化美食节等活动,并通过各类新闻媒体宣传岳西旅游。
(五)政策保障
岳西县的生态文化旅游发展模式,需要岳西县委、县政府制定切实可行的文化旅游政策,给予相关旅游企业优惠与支持,从政策上保障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此外,岳西县在制定相关旅游文化产业政策时,应立足于文化旅游业和生态旅游业两个基本点,制定与岳西县实际情况相符的产业政策,建立岳西县相应的生态补偿机制推动岳西县生态文化旅游业的发展,制定针对性的优惠政策来激励社会投资生态文化旅游业,吸收社会旅游资金。[3]
[参考文献]
[1]崔乔.基于动力机制的县域旅游发展模式研究:以“沂水模式”为例[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2:12-21.
[2]戴婷.中国县域旅游发展模式研究:以旅游目的地产品类型为线索展开[D].上海:复旦大学,2010:14-26.
[3]姜传明.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县域旅游发展模式研究:以湖北郧县为例[D].武汉:武汉工业学院,2012:33-35.
作者:蔡灵美1;崔梦君2 单位:1.合肥学院旅游系,2.如禹投资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