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恩施州生态文化价值观探讨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文化观———恩施州传统生态文化的价值取向
(一)崇尚“天人合一”和谐利用自然生态观。土家族先民居住在崇山峻岭、沟壑纵横、河流川息,且气候湿润的武陵山区。于是,依山傍水而建造的吊脚楼成为土家人利用自然,顺应自然的真实写照,也凸显了人文环境与自然环境的美妙辉映。在土家族服饰上,表现自然界花鸟虫兽的织锦图案最多,“茅古斯舞”的装束全部是直接来自于自然的植物。土家族的饮食全来于自然,厥粑、合渣、油茶汤、腊肉等制作食材都是自然界的动植物。
(二)强调可持续发展,保护自然生态观。如苗族有歌说“人是树上花果,山与日月同在”、“人在一段,山在一世”、“人是过路客,总向山水别”。土苗人热爱自然,也爱种树,流传在利川的《栽树歌》“正月栽树正月正,包栽包活包成林;希望收获加紧干,季节来了不等人。二月栽树正时间,赶紧载杉莫偷闲;要赶季节载好树,莫等杉苗抽了尖。三月栽树清明时,树子脱皮活不成;一来要忙积肥料,二来田间也要耕。”并且青年男女恋爱也与树有关,“苗家世代爱种杉,阿哥种杉妹嫁他。想要成家山林配,不种杉树不成家。”
(三)强调适度改造自然的生态文化观。武陵山区山大山深,地势陡峭,地貌复杂。土家人充分利用地形地貌条件开发梯田,梯田一般都依着水量较大的天然水沟而建,利用自然沟渠形成天然的灌溉系统。这些生态文化通过自然环境的适当改造,实现与自然的和谐,维护了生态平衡。
二、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把保护作为根本———恩施州当代生态文化的价值定位
(一)树立金山银山与绿水青山相统一的生态理念。恩施州委书记王海涛提出:要坚定生态立州不动摇,加大生态保护和建设力度,发展壮大生态经济,弘扬生态文明理念,用生态文明的力量推动美丽恩施建设。“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理念深入人心。恩施州的发展只能走一条新路: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
(二)要树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相统一的发展理念。恩施州具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环境,与此同时,其也是一个贫穷落后的山区。恩施州所辖2市6县均属国家重点贫困县,全州有39个重点老区乡镇,1,888个贫困村。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党和政府一项重要工作任务。保护生态,不是唯生态而生态,而是要把生态建设、保护环境和经济发展融为一体,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使全州各族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态环境质量进一步提高。
(三)树立发展速度最优与资源消耗最小的效益理念。对恩施州这样一个欠发达、欠开发的地区来说,坚持又好又快发展,是不断缩小同发达地区差距、实现跨越式的根本途径。既要高度重视发展速度问题,又必须高度重视发展效益问题,走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发展之路。
三、恩施州生态文化价值观建设的对策
(一)构建生态文明社会是恩施州生态文化建设的首要任务。1.加强领导干部生态意识和勇于担当的生态责任意识。党委、政府是推进生态文化建设的主导力量,领导干部是关键所在。一要强化领导干部的生态文化价值意识。领导干部要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念,要遵循生态阈限规律,维护生态系统平衡的理念,用生态的尺度来衡量自己所管辖区域的可持续发展。二要强化领导干部勇于担当的生态责任意识。领导干部作为党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社会经济重大事项的决策者,对生态文化建设担负着不可推卸的生态责任。三要强化领导干部的生态文化经济意识。生态文化产业是一种既发展经济又保护文化资源环境的产业模式,各级领导干部要把保一方青山绿水作为重要政绩。2.加强企业的生态意识,鼓励发展生态文化产业和循环经济。企业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主体,也是主要的排污源之一,企业必须在建设生态文化意识的同时,承担与之相适应的社会生态责任。一是企业树要立生态文化观。二是转变生产方式,发展生态文化产业和循环经济。要改变传统的高物耗、高污染和低效率的生产模式。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无论产品设计、原材料选择还是工艺生产、技术选择、能源使用上都要以环境保护为目标,使企业真正地实现人与自然、企业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二)发展生态文化产业是恩施州生态文化建设的主要任务。1.科学规划生态文化产业布局,着力培养市场主体,推进生态文化向产业化发展。科学的生态产业规划是推动生态文化产业建设的前提。恩施州是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重要组成部分。全州一是要“以生态为主线,以文化为灵魂,以旅游为核心,以市场为方向”,把“六大产业链”作为重点,根据八个县市的资源优势,制定出一个更加细化的生态文化产业规划。二是要着力培养和发展一批有实力的生态文化市场主体。要加快推进生态文化产业市场化发展,支持和鼓励民间资本和社会力量进入法律法规和政策未禁止的生态文化产业领域,重点培育一批民营龙头文化企业。三是要大力推进生态文化产业园建设,打造一大批生态文化精品并推向市场,实现经济效益与弘扬生态文化双赢的局面。积极探索政府投资型、政府拉动型、混合经济型、招商引资型等新型园区建设模式,让园区经济成为恩施州经济发展的又一动力。2.振兴民族生态文化,以“三个需求”为目标,培育生态文化市场需求。一是要鼓励和引导消费方式转型。近几年,随着恩施州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已经具备购买不同层次精神文化产品的消费能力。从全州来看,一些高端消费者,舍得买奢侈品、买名车,也舍得花钱去外地、国外旅游,但大多数人认为恩施州原生态文化过于粗放不感兴趣;一些中端消费者舍得打牌玩乐吃喝,却不舍得花钱看电影、买图书。因此政府要引导培养人们生态文化消费方式转型,市场要推出供多层次消费的文化消费产品。二是加强宣传,扩大外地市场需求。旅游业现已经成为恩施州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三是培育国际市场需求。民族的就是世界的,恩施的绮丽山水是民族的瑰宝。
(三)完善生态文化制度建设是恩施州生态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1.建立生态政策保障机制。加强生态文化建设的政策配套,建立完善生态建设的政策体系。结合实际,不断完善生态扶持机制、生态激励机制、生态约束机制等,出台生态文化产业扶持政策,强化政策保障。2.建立生态决策评估机制。对重要工程、重大项目建设实行生态评估听证制度,对环评不过关或对生态环境影响较大、不符合生态旅游试验区要求的工程和项目,一律不予立项。3.建立生态考核评价机制。地方政府要对环境质量负总责,严格落实地方政府环境目标责任制,探索建立生态建设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把生态建设纳入年度实绩考核内容,增加绿色GDP权重,发挥政绩考核指挥棒作用。在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过程中,落实谁污染谁付费、谁受益谁补偿。4.建立生态法治保障机制。恩施州应该根据实际尽快建制定与之相适应的保护生态环境的地方性规范性文件,进一步完善生态法规体系,逐步建立较为完整的生态法治制度框架。要充分考虑州情,建立生态环境保护奖励制度、生态环境破坏处罚制度、生态文明行为规范。
作者:刘杨 单位:中共湖北恩施州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