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生态文化背景下的图书馆文化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对于生态,简单来说,生态就是指一切生物的生存状态。那生物体处在一种怎样的生存状态呢?卡普拉认为,理解生命体的本质就是要理解网络,生命的生存模式是一个网络关系组成的系统。所有的生命形式,无论是动物、植物还是微生物,也无论是生命个体、物种还是群落,都是由网络组成的。地球生态系统正是由所有生命形式长期的共同生活与进化形成的结果。由此可见,生物的生存状态就是生物之间的相互依存、反馈循环、伙伴适应、多样稳定的一种生存状态,即我们所说的生态。生态本是一个生物学的概念,后逐渐应用到其他领域。而所谓生态文化,就是人类通过对以上生态知识的学习,树立与此相对应的生态价值观,并在这种生态价值观的指导下做出各种行为。结合以上对文化的定义,我们认为,生态文化也应该从动和静两个层面去思考:从静态的层面看,生态文化包括生态物质文化、生态制度文化和生态精神文化,其中生态精神文化不仅包括生态知识、生态道德,还包括生态美感;从动态角度看,生态文化就包括以上3方面生态文化产生、传承、传播和认同的过程。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人类文化形态,先后经历了以自然为主的原始文化、以人为主的人本文化,并逐步走向以人与自然和谐共存为特征的生态文化。生态文化不仅仅是人类文化发展的新阶段,而且是人类文化发展的必然。全新的文化形态必将引发一系列变革(或者说一系列变革将重塑全新的文化形态):从个体的价值观、世界观、思维方式、行动方式和生活方式,到群体的构成、机构的运转等。就如莱昂博尔德所提倡的“像一座山一样去思考”,它将是全方位的、深刻的人类文化的革新。可以说,生态文化视角为当前的图书馆文化提供了相当大的认识价值,为图书馆的发展和信息资源的开发提供了优秀的发展途径,为解决传统信息发展的弊端提供了思路。而图书馆作为社会大系统中的子系统,作为承担文化传承、传播的重要领域,应该并且必然向图书馆的生态文化发展。
2当前图书馆文化的特点
2.1面面俱到而面面不到长期以来,我国的图书馆建设大多沿袭了大而全的建馆模式,不同的只是建馆模式的大小以及藏书量的多少。这种建馆模式,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不同的社会成员的阅读需求,而此前“面面俱到”的图书馆馆藏,随着知识爆炸时代的来临,也很难再以“全”来满足读者,而要更多地学会取舍。就像一棵小树苗,如果植树者舍不得砍掉旁支,那么树苗终究不会长成参天大树。那么,作为文化这片大森林的“守林者”———图书馆人,究竟应该如果取舍“,要砍掉哪些旁支,要保护哪些主干?”,应当是图书馆文化中首先需要重新审视的一个问题。
2.2线索清晰又无线可寻我国传统的图书馆藏书模式是按学科分门别类,这种藏书模式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都极大地发挥了图书馆的功能,提高了读者的阅读效率。然而,任何知识的产生都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是一个随着主体所处的环境变化发展的过程。而图书馆如何建设才更具生命力,重在探究新的藏书模式,这是图书馆文化中值得思考的第二个问题。当前,图书馆文化的特点虽然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不同程度地满足了不同阅读者的需求,但同时也造成了读者对文化和科学的内涵不能够深入全面的理解,不能够把握文化和科学思想发展过程以及各个学科之间存在的相互之间的联系等弊端。
生态文化认为,人类的整个生态系统是一个有机整体,通过自身的“新陈代谢”不断进行自我调节和发展,首先实现内部机制的协调,进而实现与外部环境的协调,从而保持相对平衡,而动态的平衡又进一步推进了这个有机整体的发展。基于以上生态文化观,我们从内、外两个方面来讨论图书馆的生态文化走向。
3.1内部———学术生态文化在人类文化的发展中,图书馆起着传播知识、保持知识、积累知识的重要作用。可以说,知识是图书馆产生和发展的生命线。那么知识是如何来的?书籍只是知识的载体,图书馆的职能不是要传播冷冰冰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要传播生成知识的精神,也就是学术的精神。我们要使图书馆走向生态文化,就内部而言就是要重塑图书馆的学术精神,为图书馆融入生命。所谓学术精神,简单地说,就是要呈现知识背后的有关“人”的东西,以作者为中心,图书馆要呈现的不单单是知识,更要呈现知识产生的背景、发展的过程以及与此相关的重要事件。图书馆不需要“面面俱到”地呈现所有方面的所有新旧知识,只需要选择较为经典的书籍,并且围绕经典书籍罗列与此相关的其他较有影响力的知识及其载体。同时,图书馆也可以大胆尝试除“学科”线索外的其他线索来排列书籍,如以作者为线索,排列该作者一生的重要作品;以时间为线索,排列这一时间点发生的所有重要事件。总之,为了增强图书馆的学术声誉,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图书馆必须建立良好的学术生态体系。
3.2外部———社会生态文化生态文化有两个重要的特点,一是动态性,生态文化的动态性要求图书馆文化向学术生态发展,正如我们上文所提到的;二是开放性,生态文化的开放性要求图书馆文化向社会生态文化过渡。开放性是生态系统的一个重要特征,作为整个生态系统的子系统,图书馆已经融入其中。伴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图书馆的辐射能力已经越来越强。然而,笔者认为,图书馆对社会开放的内容和途径应该不仅仅局限于此。一方面,图书馆应该让自己影响社会,可以充分利用网络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也可以通过走进社区、走进学校、走进企业等方式,不断加强社会影响力并进一步了解不同层次人群的知识需求;另一方面,图书馆应该让社会来影响自己,通过举办征文,邀请行业专家或者带头人来馆讲座等多种途径,影响图书馆自身的文化。在图书馆“走出去”和“引进来”的过程中,图书馆逐步实现与社会文化的互动,在互动中实现图书馆文化和社会文化的创新和发展。
4结语
综上所述,在大的生态文化背景下,图书馆只有一方面通过创建内部学术生态平衡,另一方面通过与外部社会生态环境相协调,才能逐步走上一条动态、开放、有生命力的生态系统轨道,从而实现可持续的健康发展。
作者:魏晋军 单位:山西省科技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