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论生态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途径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一)广西生态文化产业发展现状。第一,生态文化建设基础明显加强。近年来,广西抓住国家重视林业建设的重要时机,加大生态建设和保护力度,为生态文化产业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厅网站资料,2011年广西林业产业总产值达到1600亿元,累计完成造林总面积3亿多亩,森林覆盖率达到60.5%,全区有梧州、南宁、柳州3个市获“国家森林城市”称号,桂林、钦州二市荣获“2011年中国十佳绿色城市”称号,123个县达到自治区林业生态县建设标准,建立52处森林公园(其中国家级森林公园20处,自治区级森林公园26处),2处湿地公园。第二,生态文化精品工程持续涌现。广西形成了一批以资源八角寨、龙胜温泉、贺州姑婆山、金秀大瑶山、上思十万大山、南宁良凤江、百色大王岭、靖西通灵大峡谷和龙虎山、大明山、猫儿山等为代表的各具特色的森林生态旅游文化工程。这些特色精品工程的形成,为推动广西生态文化产业发展,改善民生发挥了重要作用。第三,建设形式丰富多彩。近年来,广西区党委、政府先后作出建设生态文明示范区和建设林业强区的重大决定,着力打造西江千里绿色走廊和北部湾绿色生态屏障,投资1.5亿元建设“桂粤港澳青少年西江千里绿色走廊”;2011年自治区绿化委员会、林业厅在全区开展“森林城市”、“森林县城”、“森林乡镇”、“森林村庄”、“森林通道”、“森林单位园区”、“森林街道”和“森林校园”创建评选活动;全区有浦北县北通镇清湖村、梧州藤县道家村、田阳县百育镇九合村等8个村获得“全国生态文化村”荣誉称号;巴马瑶族自治县、灌阳县、平乐县等7个县被列入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工程试点范围。第四,生态文化产业蓬勃兴起。广西培育了一批如南宁大明山国际山地养生旅游节等独具特色的现代演艺、娱乐等新兴文化产业,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紧紧依托当地林业资源,举办各类生态文化节会,发展壮大节会产业,在一些地方已经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巩固提升传统产业,打造了一批如广西金秀“世界瑶都生态养生文化节”等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具有市场竞争优势、弘扬生态文化的知名品牌,传统生态文化产业的优势十分明显。
(二)广西生态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由于广西生态文化建设起步晚、基础薄,标准不明晰、体系不完善,因而广西生态文化产业多为新兴产业,发展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第一,对生态文化产业建设认识还不够。在广西许多地方,生态文化产业建设刚刚起步,一些领导对生态文化在推动全民族文化素质提高中发挥的引领作用认识不足,投入的时间和精力有限,支持力度也不大,这些都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研究解决。第二,生态文化产业建设投入不足。广西生态文化产业建设战线长、领域广、内容多,既有宏观管理的内容,也有基础建设的内容,还有思想意识的内容,一些地方虽然加大了对生态文化产业的投入,但规模都很有限,严重制约广西生态文化产业建设向纵深发展。第三,载体建设力度不够。由于广西缺乏对生态文化产业载体的明确定位,对于自然人文景观是否能够建设成为生态文化载体的判定和载体所应具有的标准的衡量还不够成熟,森林、湿地公园、生态文化知识教育基地、生态科普教育基地、生态文化展览馆、生态民族风情园等都有待于进一步增建和扩建。第四,生态文化产业层次亟待提升。广西的生态文化产业从整体上讲,还存在规模小、结构单一、产品市场竞争力不强等问题,大多数生态文化企业只重眼前利益,生产的产品都是简单的外在加工,对潜在的文化价值开发不够。
广西生态文化产业发展原则和重点
(一)广西生态文化产业发展原则。应科学规划生态文化产业布局,大力促进生态和谐。依托资源是广西生态文化产业发展的基石,挖掘潜力是广西生态文化产业发展的动力,突出特色是广西生态文化产业发展的魅力,注重效益是广西生态文化产业发展的保障,城乡一体是广西生态文化产业发展的要求[3]。
(二)广西生态文化产业发展重点。在广西生态文化建设中,应不断提高生态文化产品供给能力,充分挖掘森林文化、花文化、竹文化、茶文化、湿地文化、野生动物文化、生态旅游文化等的发展潜力,增强生态文化产业的活力;积极发展森林、湿地生态旅游和木竹雕、竹藤、生态影视等特色生态文化产业,提升生态文化产业竞争力,满足人们生态文化消费需求。广西应坚持以森林旅游、休闲度假、生态观光等产业发展为重点,将森林旅游业培育成为广西生态文化产业发展新的经济增长点。
广西生态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一)以可持续发展观为生态文化产业发展的理论先导。可持续发展观为广西生态文化产业发展提供理论上的支持。在政治上,它倡导公民的广泛参与和民主决策,要求从人的需要出发,消除落后与贫困,健全法律制度,实现社会稳定;在经济上,它要求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以产品质量而不是数量作为评价经济发展的标准;在发展理念上,既强调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4]。广西生态文化产业发展应以可持续发展观为理论先导,着力转变发展理念,创新发展模式,这是实现广西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二)加强生态文化产业建设宏观管理。加快广西生态文化产业发展应加强政府宏观调控,充分运用法律、经济、行政、财政等手段,建立有利于生态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体系,保障可持续发展。首先,研究制定关于加强生态文化产业建设指导意见,明确指导思想、方针原则、奋斗目标和保障措施等内容,指导广西生态文化产业建设科学发展;其次,组织编制《广西生态文化产业建设规划》,争取把生态文化产业建设纳入各级政府基本建设计划,并研究制定有关管理办法,确保其有目标、有计划、有制度、分阶段实施;最后,建立完善的考核机制,将生态文化产业建设纳入各单位、各级领导工作年度考核内容中,增强各级党政领导抓生态文化产业建设的自觉性。
(三)加大对生态文化产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构筑生态文化宣传体系。生态文化产业基础设施是传播文化科学知识和精神的重要阵地,是生态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广西应加大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文化馆、博物馆、图书馆等生态文化产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生态文化的宣传是生态文化产业建设受益面广且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也是生态文化产业建设中重要的一环。今后,广西政府应围绕“绿满八桂”造林绿化工程的全面实施,大力宣传森林文化、竹文化、茶文化、花文化、野生动物文化、湿地文化、生态旅游文化等,构筑生态文化宣传体系。
(四)加快森林生态文化产业发展,注重城市森林建设。广西生态区位重要、自然条件优越、物种资源丰富,是全国林业资源“富矿区”。应充分挖掘生态文化在物质、制度和精神层面的内涵,丰富和发展以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森林博物馆、森林人家、城市森林、乡村风水林、风景游憩林、纪念林、森林古道、古树名木、生态文化教育示范基地等为主要载体的森林生态文化建设,保障生态体系持续健康发展[5]。以森林公园为载体,大力发展山林文化生态旅游、休闲、度假、保健旅游森林、竞技旅游、四季观光旅游、森林生态旅游等,促进森林生态文化产业发展。以建设“生态示范区”为动力,加速城市森林建设,全面提升广西城市环境的绿化、美化、艺术化和生态化水平。
(五)培育具有民族特色的生态文化产业群。立足广西独具特色的民族原生态文化、历史文化资源,大力发展民族特色的生态文化产业,尽量延伸产业链,开发多种形式的衍生产品。重点培育和建设一批民族生态文化旅游基地、民族生态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挖掘整理基地、民族生态文化演艺基地、民族生态文化工艺品生产基地、民族生态文化艺术摄影基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训练基地和民族生态文化绝技绝活基地等[6]。按照龙头带动、优势互补、重点突出的原则,兴建集广西民族文化产品研发、生产、销售和消费于一体的民族生态文化产业园区,构建起具有民族特色的广西生态文化产业带,形成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广西生态文化产业群。(本文作者:王永富单位: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