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生态文明论文:生态文明发展路径及困难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作者:郝栋 单位: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教研部
一、我国绿色发展面临的问题
走绿色发展道路正在形成党内外共识。在这样的共识下,很多企业、地区都喊出了走绿色发展道路的口号,但对于其发展理念和体系思路还存在着理解上的偏差,对于绿色发展的实践指向还处于摸索阶段。首先是将绿色发展同经济发展对立起来。有的地方政府认为,绿色发展就是摒弃经济发展的理念,把绿色发展同提高GDP对立起来。这使得政府尤其是后发地区政府认为,绿色发展是阻碍当地经济发展的桎梏,有些地方甚至提出:“发达地区走原有的工业之路发展起来,现在轮到我们要发展,又谈什么绿色发展来束缚住我们的手脚”。关于发展本质的错误理解使得绿色发展理念的推广遇到了情绪上的抵制和操作中的困难。
其次,绿色发展道路现阶段还多存在于理论的探讨中,实践中国家和地方还没有形成具有实际操作和时间步骤的绿色发展战略规划。要使绿色发展真正能够融入生产、生活实践中,就需要制定纲要性的绿色发展战略和可操作性的绿色发展规划。通过政策引领、法律保障、科技推动、社会扩散进行彻底性的绿色化革命。
第三,当前我国绿色发展的法制环境建设中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环境的立法理念与实践存在着脱节,绿色发展尚未完全成为我国环境资源立法的指导思想,我国的环境立法体系还需要不断地加强完善;环境保护法的司法和执法面临着重重困境,环境司法时间效果有限,环境执法面临困境。
最后,绿色发展道路缺乏制度保障。由于多年实行粗放式的经济发展方式,我国目前现有的许多政策制度都是基于粗放式经济发展方式所制定的,这些政策制度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绿色发展道路的实施,如何通过改革的方式解决绿色发展同现有经济、政治制度之间的矛盾,将不适应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需要的相关政策通过制度约束的方式加以转变和改进,从而保障绿色发展道路的可行顺畅,还需要相关部门积极探索。
二、开创中国绿色发展的新道路
1.确立绿色发展战略和规划
只有将中国“十二五”规划中绿色发展内容具体化,才能推动我国绿色发展的建设。要根据因地制宜的原则,在我国绿色发展战略制定过程中结合相关方面的制度创新,以机构的改革和体制的创新作为突破点,重点解决当前我国由发展部门主管经济、环保部门管理污染这种部门分权管理的局面,从体制上大力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方面的基础性作用,鼓励多元化的环保机制的建立。
2.构建绿色创新体系
著名环保作家托马斯•弗里德曼曾经说过:“最环保的国家往往是最创新的国家”。党的十八大在提出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同时又着力提出了创新驱动战略,指出要更多依靠节约资源和循环经济来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因此,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道路的抓手就是要构建绿色发展创新体系。由于绿色发展是对工业文明的扬弃,是对传统的科学范式的颠覆,其创新模式也要求符合可持续、低能耗、低污染的要求,是需要内生出以当前绿色科技为内核的科学范式的,因此,绿色发展道路给创新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新的创新范式又会给绿色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著名经济学家斯蒂格利茨曾经撰文指出:“中国的投资也需要再定位,包括对创新的投入,要着眼于资源节约方向,而不是和西方一样的劳动力节约方向。这正是一系列增长方式转变的一部分,我们也可以称之为新的增长模式。”进一步来说,中国的绿色发展应当建立以绿色技术为核心的创新体系。要推进绿色技术的扩散,将环境因素引入技术研发过程中、增强企业的绿色技术创新能力,增强企业同科研机构的绿色科技联合,完善企业绿色创新激励制度,积极投入国际竞争,突破绿色技术壁垒。
3.完善绿色发展政策保障
完善绿色法律法规建设。我们要借鉴国际上绿色发展较好的国家的立法经验,引进先进的绿色发展方面的立法手段和技术,加快履行国际条约的国内立法过程。除了和国际接轨之外,还应当将绿色发展的理念纳入到国内法律体系当中,将绿色发展的相关要求与刑事法律、行政法律、民商法律和其他相关法律相结合,促进国内法律的绿色化。积极探索绿色金融渠道,在金融改革发展中引入生态文明理念,形成真正的生态金融政策环境,形成有利于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的金融增长模式,利用金融制度的融资作用,将资金有目的地向着绿色发展的相关产业倾斜,为绿色发展的新模式提供有效的金融政策服务,促进绿色经济的发展,充分发挥绿色金融制度的激励作用,将个人、企业的发展愿景同社会的发展目标协调统一起来。
4.培育绿色发展社会氛围
从文化入手,提高民众对绿色发展的认识水平,培养民众对绿色发展的特有情感,养成良好的绿色文明行为,构建社会绿色文化体系。培养民众的绿色文化意识,核心就是培养公民的生态忧患意识、生态道德和生态责任意识,通过提升绿色文明的社会认可度,促进在心灵深处重新构建对文明模式的认识,确立对于绿色发展的正确认识,对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要建立起浓重的感情,将绿色发展的文化模式深入到人类的心理结构体系中。
构建我国的绿色文化建设体系,首先要从绿色文化理论的研究方面入手,要善于总结和发掘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绿色发展精髓,根据现实情况和绿色发展的要求对于传统文化进行体系化、重点化和理论化的批判性地吸收,保持我国绿色文化的民族性、科学性和时代性,将民族文化纳入我国绿色文化的话语体系之中。其次要提升绿色文化的内在创造力、外在吸引力和市场的渗透力。将绿色文化同我国的科技、教育等事业结合起来,在加强绿色产业研究的同时,提升绿色文化的建设水平。要充分利用市场的作用,将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国家重点实验室结合起来,形成绿色文化指导下的科学研究开发体系。搭建绿色文化产业的市场化平台,鼓励科技服务组织、绿色产业组织、中介组织等新兴产业形式的进入。要将资源节约利用、环境保护和公共安全同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统一起来,将我国的文化繁荣事业同绿色宣传结合起来。要保持时代性和进取性,在传承中不断地创新、在实践中不断地发展,创造出内容丰富、感情饱满的生态艺术作品,充分展示自然的魅力,通过文化的感染力实现绿色文化对于人的理念和行为的指引作用,使得公众能够自觉地运用先进的生态文化来推进我国的绿色发展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