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浅谈民族音乐文化传承与创新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摘要】我国的民族音乐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是我国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承和发展民族音乐文化是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大举措,更是涵养民族文脉与精神的重要途径。鉴于此,文章在分析民族音乐文化的内涵和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探究了民族音乐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具体路径,希望能够提供一些借鉴。
【关键词】民族音乐;传承;创新
民族音乐文化形成于我国多民族生产、生活的实践中,见证着民族文化的交融发展,现如今,在由56个民族文化构成的中华文化大家庭之中,民族音乐文化兼具传统、地域和民族的特色,是我国文脉的重要分支之一,亦是民族精神的主要载体和主要表现方式。近代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世界多元文化呈现出交融交互的状态。在此背景下,我国民族音乐文化受到了外来音乐文化的冲击,受众逐渐减少,传承发展愈显艰难[1]。作为民族文化的瑰宝和民族智慧的结晶,民族音乐文化在发展前进的道路上不应该被舍弃,而应该保护传承、变革创新,焕发民族音乐文化的活力,让民族音乐融入时代之中,绽放出不朽的魅力。
一、民族音乐文化的内涵与价值
民族音乐是指在民族文化生态下,各民族同胞于生产生活中采用民族语言或方言,在民族器乐的辅助下创作的民歌、戏曲、小调、说唱等诸多形态的音乐形式,用以交流、娱乐、抒发情感。总体而言,民族音乐的创作并非按照专业的音、韵规律,而是按照人们在长期音乐实践中总结出的民族传统的谱律或套式,因而,民族音乐文化体现着传统的民族思想内涵和价值理念。具体而言,民族音乐文化具有的内涵与价值包括以下几方面。第一,民族音乐文化是中华民族数千年文脉的重要分支,是民族智慧的重要结晶,其在很大程度上体现着我国传统音乐文化的创作理念与情感内涵。我国56个民族中,有很多民族有着非常悠久的发展历史,有很长一段时间由于封闭式发展的原因,其音乐文化主要受到主体民族传统思想观念的影响,以至于发展至今,民族音乐文化仍保留着很多传统的形式和创作理念。文化不分优劣,这些传统的民族音乐文化虽然与现代声乐艺术审美观念不相契合,但却存在于民族精神与人民记忆的最深处。第二,民族音乐文化体系中包含着众多的语言文化,这体现着我国民族音乐文化发展过程中和而不同的理念,同时也彰显出巨大的语言研究价值。民族音乐文化体系中包含着众多的民歌、小调、戏曲,还有各具特色的民族乐器和唱法,而且这些民歌、小调用民族语言或方言演唱有不同凡响的视听效果。音乐本身便是一种语言,当民族语言与音乐交融在一起,便散发出和谐的艺术魅力与语言魅力。第三,民族音乐与民族文化相辅相成,因而民族音乐文化既蕴含着民族文化的元素,又可以彰显民族文化的结构。第四,民族音乐文化是民族文化的分支,在民族文化的大环境中形成并发展,其在一定程度上彰显着一个民族的艺术修养,因而,民族音乐文化可以被看作民族文化的展现窗口。第五,民族音乐文化中所包含的民族乐器,丰富了我国声乐艺术的物质形态。这些各具特色的民族乐器是民族音乐创作和演奏中的重要工具,更是民族音乐的灵魂所在,在传承民族音乐文化的过程中,应当予以足够的重视。
二、我国民族音乐文化发展现状及问题
我国民族音乐文化经历了从“族内(地域内)传承发展”到“族间(地域间)交融发展”的过程,这一过程伴随着我国经济文化的全方位发展,不仅如此,随着民族文化交融范围的扩大,外来音乐文化对我国民族音乐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就目前而言,外来西方音乐虽然给民族音乐带来了新的元素,但是对民族音乐文化传承发展所造成的阻碍也不容轻视。在全球化进程不断深化的今天,我国民族音乐文化与西方音乐交融愈发频繁,西方音乐的流入,冲击了我国民族音乐文化稳定的发展环境,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音乐审美观念,导致民族音乐逐渐成为一种小众化的艺术。具体说来,我国民族音乐文化发展现状和问题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
(一)民族音乐文化发展受阻音乐作为一种视听艺术,其发展需要受众,即需要有众多喜爱民族音乐的人的支持。而今,各种现代流行音乐风靡市场,青年一代多追逐着新潮的演唱方式,而民族音乐因为语言闭塞、演唱方式较为老套等原因逐渐被流行市场所抛弃,受众越来越少,进而使得民族音乐文化发展受阻。很多民族音乐已经淡出市场,成为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
(二)民族音乐文化传承载体逐渐缺失社会的发展导致很多民族音乐文化在过去所依托的传承载体逐渐缺失,进而阻断了民族音乐文化的代际传承。具体而言,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主体是人,而传承方式在过去以民族节日和民俗活动为主。而现在,青年一代对传统民族音乐文化的学习较少,甚至很多人都不曾接触过民族音乐,由此造成传承民族音乐文化的主体逐渐减少。此外,一方面,城镇化、商业化的发展对原先保留在民族地区的节日和民俗活动造成冲击;另一方面,一些民族节日和民俗活动较为原始和传统,不符合现代生活方式,因而很多地区的节日与民俗活动逐渐淡出历史的舞台,这便导致民族音乐文化缺少了传承的途径。传承载体的没落和缺失,对于民族音乐文化的代际传承造成了严重的阻碍[2]。
(三)民族音乐创新发展方式单一不破不立,对民族音乐文化传承发展现状而言,需要去芜存菁,对创作方式、演唱方法进行创新,以使民族音乐重回大众的视野。可能人们已经认识到这一问题,近年来试图对民族音乐进行创新,扭转逐渐衰落的局面。但是总体而言,当前对于民族音乐创新的力度远远不够,而且创新的方式相对单一,仅仅是把民族音乐与现代流行元素进行拼凑,改变音乐的形式和节奏。这种创新本来无可厚非,但是如果创新的过程中拿捏不好民族音乐与流行元素融合的尺度,便会导致创新的失败,这样只会让人们丧失对民族音乐创新发展的信心。除了创作上的创新,近年来对传承方式的创新也越发重视,很多传统的民族音乐艺人通过媒体逐渐出现在大众的视野,为民族音乐的创新发展点燃了星星之火。但总体来说,这种对传承方式创新的力度还远远不够,这同样会影响到民族音乐的创新发展。
三、民族音乐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途径
民族音乐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多民族智慧的结晶,见证着我国音乐文化的起落兴衰。民族精神的涵养离不开多彩的民族音乐文化,对目前所面临的问题和阻碍,民族音乐文化应该创新传承与发展的途径。
(一)先保护再传承民族音乐文化是民族艺术的血脉,是各族人民的精神家园,虽然其在市场中走向衰落有一定的历史必然性,但不能放任民族音乐文化走向衰落。因而,需要对民族音乐文化进行保护,走先保护再传承的路线。保护传承的力量一面在国家,另一面在国民,因此国家首先应出台保护民族音乐文化的政策措施,或者将民族音乐文化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当中予以保护,从而提升保护民族音乐文化的意识和效力;与此同时,还应该设立民族音乐文化保护的基金或预留出相应的财政资金,修建民族音乐文化主题展览馆、档案馆,使民族音乐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有基可依、有章可循。另外,相对于国家而言,国民是保护传承民族音乐的主体力量,要逐渐唤醒国民对民族音乐文化的重视,在国家的引导下逐渐加深国民对民族音乐文化的了解,激发更多国民的兴趣,为民族音乐文化的保护传承培养更多的主体。激发国民对民族音乐文化的自信心与自豪感,一方面是加强宣传,完善民族音乐宣传体系,媒体要为民族音乐提供更多的机会和更广阔的舞台;另一方面,完善并建设民族音乐文化保护和传承的基础设施,如上述提到的档案馆和展览馆等,为国民创造更多的渠道去了解民族音乐文化。
(二)丰富民族音乐传承与发展的方式当前,我国民族音乐传承方式较为单一,导致民族音乐文化传承发展的动力不足。因而,今后需要拓展民族音乐文化传播的途径,创新其传承的方式,比如在热门音乐软件和网站平台中开设民族音乐专属电台、编创民族音乐系列教材等。但在众多的可创新的传承方式中,最有效、最直接的方式莫过于学校教育[3]。教育是延续文化传承的主要渠道,对民族音乐而言,教育也是其传承、发展、创新的主要方式,将民族音乐文化植入小学到大学的课程与教材当中,将优秀的民族音乐作为陶冶民族精神、提升国民综合素质的内容,潜移默化地改变国民对民族音乐刻板、小众的印象。而且,学校的延续性教育能吸引更多的有志青年投身民族音乐的传承创新之中,为民族音乐文化现代化发展蓄力。另外,通过教育现成的渠道,民族音乐还可以走出国门,在教育教学的交流中让更多的国外民众感受到我国民族音乐的魅力。当然,除了教育这一主要方式,还要重视其他方式的运用,如现代网络媒体的宣传、民族音乐文化节的举办以及将民族音乐植入旅游当中。总之而言,方式、渠道越多、越丰富,对民族音乐的传承越有益。
(三)实现动态创新与动态推广创新的关键在于人才,人才的培养在教育。因而,要实现民族音乐文化的动态创新需依托于高校教育。在高校教育阶段,首先要设立民族音乐教育相关专业,进行有针对性、有重点的人才培养;其次,要鼓励学生对民族音乐进行创新,以使民族音乐契合现代审美观念,满足国民声乐审美需求。例如,武汉音乐学院培养了一批爱好民族音乐、致力于民族音乐传承、创新、发展的青年人才,并组成了青年编钟乐团,他们曾在中央电视台播出的《国家宝藏》节目的现场用编钟这一民族传统乐器重新演绎民歌《茉莉花》,民族传统乐器与经典民歌的结合,让观众感受到了民族音乐的魅力。这场编钟演奏,是民族乐器现代化的运用,也是民歌的创新演奏,这样的创新让人耳目一新。民族音乐需要这样的青年人才,更需要这样的创新。另外,在网络互联的今天,在民族音乐动态创新的同时,还要注重民族音乐作品和文化的动态推广,要利用互联网营造民族音乐推广、宣传的良好环境。民族音乐的未来还需开拓渠道、致力创新,推动民族音乐走向再度繁荣,只有在传承与创新之中,民族音乐才能够重焕活力。
参考文献:
[1]姜玥.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民族音乐的传承与发展[J].艺术研究,2017(3).
[2]关春玲.我国民族音乐文化传承现状与实施路径[J].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1).
[3]张大明.创新民族音乐教学,弘扬中华民族音乐文化[J].音乐时空.2015(20).
作者:张晔兮 单位:贵州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