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鼎的社会文化功能及应用范文

鼎的社会文化功能及应用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鼎的社会文化功能及应用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鼎的社会文化功能及应用

一、鼎的起源

鼎是出现在新石器时代,流行于先秦、沿袭到汉晋时期的烹煮器物,即炊具。是传承时间最长、变化最多的古代器物。鼎的造型最常见有两种,一种是腹部呈半圆形,腹部底下接三足的圆鼎,例如大盂鼎(见图1)。另一种是腹部呈方形或是长方形,腹部底下接四足的方鼎,例如后母戊鼎(见图2)。鼎身及鼎足纹饰也是丰富多彩的,常见饕餮纹、云雷纹加以装饰。鼎身常见的金文,亦称铭文或钟鼎文,铸刻于青铜器上的文字,它是远古历史最早、最完备、最有说服力的记述,是最具魅力的符号语言。

1、陶鼎最初的鼎是用陶土制作的,称为陶鼎。陶鼎是三角支架与陶罐、陶釜的结合,上面的容器盛放食物和水,在三角支架之间用火加热。早期人类从自然界产生的货源中保留火种,后来学会了钻木取火等方式主动获取火种,智慧的火被广泛用于烹饪。原始人类发现用火烧过的泥土,能变成硬陶片。于是他们用荆条编筐糊上泥浆用火烧制,陶制品由此诞生。陶器的发明,使人类从旧石器时代进入了新石器时代,人类开始学会了用器物蒸煮食物。考古发现,黄河中游的磁山人、裴李岗人,黄河下游的北辛人,都用鼎作炊具。而距今7000年的长江以南的河姆渡人、太湖地区的崧泽人,也发现了鼎,这足以说明,在中华大地上,不同地区的原始人类已不约而同地开始使用鼎作炊具。

2、铜鼎铜鼎是从陶制得三足鼎演变而来的,最初用来烹煮食物,后用于祭祀,是商周时期重要的礼器之一。距今4000年前得夏朝已经开始使用红铜,即天然铜。关于铜矿最早的记载见于《管子•地数篇》:“出铜之山,四百六十七山…上有慈石者,下有铜金。”中国青铜器物较多,说明我国青铜的开采有相当的规模。铸鼎的最早记载见于《史记•封禅书》:“黄帝采首山铜,铸鼎于荆山下。鼎既成,有龙垂胡髯下迎黄帝。”主要讲述的是黄帝采铜铸鼎庆功。目前发现最早的青铜鼎出现在商代早期,即商二里冈文化。

二、鼎的功能

1、饮食器具甲骨文中,鼎是象形字,字像三足两耳硕腹的形状。《说文》;“鼎,三足两耳,和五味之宝器也。”陶鼎属于食器中实用性较大的食具,集烹煮、盛食为一体。其腹鼓,大容量,有两耳便于移动,且底下有三足鼎立,利于用火燃烧来加热食物,是人类获得熟食,满足味蕾需求的重要炊食具。鼎最早的用途是作为炊食具,新石器时代的陶鼎是当时的主要炊具之一。鼎是从远古时期的陶三足锅、三足釜演变而来的,最初只用于烹煮食物。有一种说法,认为我国最早的火锅就是鼎,当时,原始人类把鼎作为锅使用。把以肉类为主的食物通通都丢入鼎内,然后在底部生火将食物煮熟。成为一锅烩,当时叫做“羹”,这就是所谓最早的“火锅”。陶鼎出现于距今七八千年的黄河中上游裴李岗文化。裴李岗遗址出土的陶器,为夹砂红褐陶和泥质红陶,胎壁薄厚不均,以素面为主。黄河下游的北辛文化区发现陶鼎141件,山东龙口文化区更是发现380多件陶鼎,可以说新石器时代陶鼎遍布黄河流域,且数量之多,是新石器时代人类必不可少的生活器具。鼎是烹煮食物的主要炊具,但进入青铜时代以后,青铜鼎的用途发生了分化,出现了专门作为炊具的镬鼎,称为镬,以及专门盛放食物的鼎。《周礼•天官•内饔》:“王举,则陈其鼎俎,以牲体实之。”鼎和俎是盛熟食的牲体。《周礼•天官•外饔》:“外饔掌外祭祀之割烹,共其脯、脩、刑、膴,陈其鼎俎,实之牲体、鱼、腊。”可见,鼎已作为盛食之器。陶鼎的出现,深刻影响了中华民族的饮食文明,改进了原始居民的烹饪方式。商周时期青铜鼎的出现,使鼎失去了原有的基本功能,多出现在礼仪场合,进而成为国家政权的象征。

2、国家政权在中国古代青铜器中,重器莫过于鼎。那作为食器的鼎为何有如此重要的功能呢?古时候由于生产力的不发达,人类对大自然产生敬畏,以为地面上获得的食物以及捕获的猎物是大自然的赏赐,于是在享用通过鼎煮熟的食物之前要向祖先神灵举行祭祀,既是感恩也是祈求赏赐更多的食物。鼎就成为祭祀的重要器物。《左传•成公十三年》:“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在古代,祭祀与战争同等重要,于是作为祭祀的鼎就成为了象征国家政权的重器。还有一说是禹铸九鼎是鼎象征政权的起源。《汉书•郊祀志》:“收九牧之金,铸九鼎。”禹是黄帝轩辕氏玄孙,通过禅让制得到地位,传说是夏后氏部落的首领,是子承父位、中国奴隶制的创始人。禹铸鼎预示着征服天下,象征其具有最高统治者的资格和权威。但是《左传•宣公三年》:“昔夏之方有德也,远方图物,贡金九牧,铸鼎象物,百物而为之备,使民知神、奸。故民入川泽山林,不逢不若,魑魅魍魉,莫能逢之,用能协于上下,以承天休。”大意是鼎上铸动物图饰,以方便百姓熟悉山林之间的怪兽,因此当他们进入山林,不会遇到不熟悉的的邪神厉鬼,就算不小心遇到,也不会受到伤害,可见铸鼎也被用来沟通天地神人,求得保佑。由此可见,禹铸鼎不是为了象征政权,而是求的保佑。鼎作为政权象征,自禹后由于能沟通天人而受到历代统治阶层的珍视。《汉书•郊祀志》:“夏德衰,鼎迁于殷,殷德衰,鼎迁于周,周德衰,鼎迁于秦,宋之社亡,鼎乃沦伏而不见。”可见,自夏朝以后,政权的更迭史中,统治者都不惜迁其重器,铜鼎显然已成为国家政权的象征。《史记》:“(楚庄王)遂至洛,观兵于周郊。周定王使王孙满劳楚王。楚王问鼎小大轻重。”这也表明楚王问鼎,心生篡权之意。自夏朝至周,青铜鼎已经演化成庙堂重器,一代传一代,成为定国之宝。元代杂剧《隔江斗志》;“汉代元气已经终,鼎足三分各自雄,周瑜枉用千条计,输与南阳一卧龙。”这里的鼎足三分来形容东汉末年诸侯割据,魏、蜀、吴三国三分天下的割据形式。这说明,鼎已成为国家政权的代名词。

3、身份财富鼎是青铜礼器中的主要食器,在古代社会中,它被当做“明尊卑,别上下”的重要器物,因而“器中藏礼”、“寓食于礼”的青铜礼器之首的鼎,是统治阶级等级制度和权利的标志。鼎最初作为炊具出现,后来由于奴隶社会的出现于发展,逐渐演变成身份财富的象征,主要是从封建人类对自然的敬畏说起。人类崇敬自然,将大自然馈赠给他们的食物用鼎煮熟后再祭祀给诸神,感恩并祈求能赐予更多的食物。由于鼎的庞大和牢固,所以称为祭祀的重要器物。“国之大事,在祀与戎”说明祭祀的重要,国家的兴盛与祭祀相关,于是人们祭祀来祈求苍天保佑,尤其是统治者,为了让他的政权不倒,国家风调雨顺,更加注重祭祀。铜鼎由于重量、体积给人以稳重、牢固的感觉,并且鼎身装饰的纹饰,神秘而庄重,铜鼎整体散发出强烈的震撼力,有种震慑天下、稳固江山的功能,于是成为尊为天子的专属庙堂重器。《左传•庄公十八年》:“名位不同,礼亦异数。”在统治阶级内部,不同阶层的爵轶、命数不同,其牢礼、饔飧的食物数及礼仪也不同。《周礼》中的饮食制度以饮食食具来区别尊卑、贵贱等级。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卿大夫五鼎,元氏三鼎也。其中没有提到平民用鼎,这说明用鼎是贵族的专属,一般平民没有使用的资格。所谓“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这说明庶人无权用鼎。但是对于贵族,也有身份尊卑的区别,与天子关系的亲疏,决定其封建等级的级别。九鼎只能是天子的专属,而依次以下诸侯用七鼎,卿大夫用五鼎,士大夫用三鼎。为何身份越高鼎的数量越多,那为何天子要用九鼎呢?这需要从祭祀和数字方面来说明。1)鼎的数量越多,身份越尊贵。《周礼》中提到,天子在祭祀时,使用九鼎,分别盛放牛、羊、豕、鱼、腊、肠胃、肤、鲜鱼、鲜腊九种肉食,诸侯用七鼎,盛放牛、羊、豕、鱼、腊、肠胃、肤七种肉食,卿大夫羊、豕、鱼、腊、肠胃五种肉食,士大夫豕、鱼、腊三种肉食。鼎的数量越多,祭祀的食物也越丰富。所以,级别越高,祭品越多,而身份也越尊贵。而身份低下的祭品不可能超越天子,所以只有天子才可会用最多的九鼎来祭祀。2)九是尊贵的数字。九鼎之说始于大禹,禹“收九牧之金,铸九鼎。”相传大禹治理天下,将全国划分为九个行政区,成为九州。禹铸九鼎,象征九州,预示统一天下。《周易》中,单数为奇数,而九是单数中的最大数,因此九有至高无上的标志,九变成了附会帝王的数字。《素问》:“天地之极数,始于一,止于九焉。”天极高之处称九天,水极深之处称九泉,这都表明古人把九当做最高值,所以九是最尊贵的数字。以上说明天子才能使用九鼎。

4、力量象征举鼎,相当于现在的举重,是流行于战国时期的游戏。《史记•秦王纪》:“武王有力好戏,力士任鄙、乌获、孟说皆至大官。王与孟说举鼎,绝膑。”秦武王时代的任鄙、乌获、孟说三个人也都是著名的扛鼎力士,因而获得官职。武王爱好举鼎游戏,可最后终抵不过鼎的重量,折骨断胫而死。《史记•项羽本纪》:“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说明项羽力气之大。鼎本是政权、身份的象征,但是在战国时期这些神圣不可侵犯的重器已经作为众人游戏的道具。这正是“礼崩乐坏”的事实证明,铜鼎原本作为礼器,一般平民阶层是不能碰触的,在此时,它已经开始世俗化,开始成为衡量大力士的标志。但是它并没有失去原来的功能与价值,崇高的光环依然笼罩它,鼎是力量的象征,所以用“力能扛鼎”来形容大力士,也是对大力士的赞誉。

三、鼎的现代应用设想

1、礼品在联合国成立50周年,中国政府向联合国赠送了世纪宝鼎,中央政府也曾经向西藏自治区赠一个民族团结鼎。现代社会,鼎一直被人重视,它代表了华夏民族与民族团结。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的后母戊鼎、大盂鼎等青铜器,一直受到广大人民的珍爱。后母戊鼎铸造工艺十分复杂,并且造型厚重典雅、气势恢宏、纹饰美观,是现存最大的商代青铜礼器。鼎有事古代权利与财富的象征,将其设计成礼品,赠与友人,美好而有尊敬之意。

2、食器鼎本是作为食器开始。在现代餐桌上,材质、样式的多样化,为餐桌上带了不少现代气息。但是人类已经进入了需要满足个性化需求的时代,审美消费已经作为高层次的精神消费比单纯的功能性消费更具市场潜力,人们在获得味蕾上满足的同时,视觉也同样需要重视,美食配美器,是饮食器具发展的一大动力,由此引发设想,将原始的铜鼎演变成陶瓷鼎或者其他合理的材质,并制成合理的大小,实行一菜一鼎,鼎身再配以寓意吉祥的纹饰,使其转化为精美的餐具,回归古代饮食场景,为现代人创造一个味蕾加视觉的盛宴。

3、装饰品一言九鼎,比喻量大,能说话力起很大作用。形容人说话信誉极高,一言半语就起决定作用。出自汉•司马迁《史记•平原君列传》:“毛先生一至楚而使赵重于九鼎大吕。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胜不敢复相士。”我们可将鼎造型器物放置企业门前,有着信誉象征,树立企业正面形象。也可作为家用装饰物,为家中增添古典气息。

4、纹饰特有的东方元素受到世界人民的喜爱。鼎造型各异,但整体造型便于辨认。将其平面造型设计成特有的图案,运用在服装文化、珠宝文化中,演绎中国经典的文化图腾。这不只是具象的简单复制,也是文化内涵的传递。

5、创意小产品对于鼎的创意小产品,可以不仅局限于铜材料制品。基于铜材料成本高,可以考虑用其他材料来根据青铜鼎的模型来制作小产品。例如以四羊方尊为模型的橡胶笔筒或是制成具有实用性与广泛性的文具橡皮制品的,不仅可以普及文物知识,也有利于创意小产品的推广。

四、总结

鼎的功能演变经历了由食器到礼器的过程。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其使用价值已被淘汰,但它已经成为约定俗成的中华文化符号,沉淀在民族心理中源远流长。中国传统的文化应受到人们的重视。

作者:黄玲玲 单位:中国国家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