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乡土情结及其社会文化内涵范文

乡土情结及其社会文化内涵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乡土情结及其社会文化内涵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乡土情结及其社会文化内涵

约翰•斯坦贝克是著名美国作家,1962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1]具体的创作时间是30年代,描写的背景是大萧条时期的美国西部农村。在该小说中,主要详细描写了向西迁移的社会场景,其中不难发现当时美国社会的变迁,反映了生活在那个时代人民的疾苦。[1]在这些作品中,无不透露着作者对土地的眷恋,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产生了对自然景物的赞美之情,对处于痛苦之中的劳动人民表示深深的同情,对劳动人民身上体现出来的那种美好品德充满了赞美之情,这些内容都是作品中主要的构成成分,能够充分体现斯坦贝克深厚的乡土情结。在描写乡土情结的作品中,其中写得比较好的一部作品创作于1937年,这部小说为《鼠与人》,是一部体现作者深厚乡土情结的作品,更是对当时美国乡村社会中人们艰难生活的真实折射,能够展现这些质朴农民身上那种崇高的精神,他们之间的深厚友谊能够在文章中得到充分的体现。[2]

一、《鼠与人》体现出来乡土情结

斯坦贝克高度关注人类在贫苦物质条件下的生存状态。[2]在中篇小说中,斯坦贝克创作的小说《鼠与人》占有重要的地位。该小说名字源于英国诗人彭斯的名句。在《鼠与人》这篇长篇小说中,鼠与人的最初的打算到最终往往落空,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暗示了小人物的悲惨命运。小说描写的地方是作者斯坦贝克的家乡加利福尼亚中部的萨利纳斯。小说着重刻画的人物形象是美国失业工人,这些人物有着悲惨的命运遭遇。故事中有两个人物形象值得注意,一个人物形象是乔治,乔治个子虽然矮小,但是却十分精明能干;另一个人物形象是莱尼,莱尼虽然身材高大魁梧,但是存在智力方面的缺陷,这两个人是流浪的农业工人。

两个人在很小的时候就是好朋友,就这样一直相互扶持着,通过出卖劳动力的方式,给不同的农场主劳动。两个人的梦想很简单也很朴实,都希望能有一个安稳的家,过着乡村式的生活,养着几只小兔子,有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如果能养几只小鸡是最好不过了,这种安定的生活一直以来是两个人的憧憬。莱尼特别喜爱小动物,由于自己抚摸小动物的时候用力过大,常常会将小动物给捏死。这种抚摸上的嗜好又一次体现在抚摸一个女孩红色的衣服上,最终被农场主给撵了回来。这次两个人来到了萨利纳斯的一个农场,又开始干起了季节性的雇工工作。农场主的儿子柯利特别傲慢,常常将欺负别人作为自己的喜好。[3]他的妻子更是放荡,常常跑到工人当中没事找事,非要惹出点事情来方好。柯利的妻子发现莱尼一个人在干草活,于是就想整他。这个女人让莱尼抚摸她的头发,但是当抚摸她头发的时候,她大声乱叫,吓得莱尼不知所措,一时紧张将其给掐死了,由于害怕事情败露,莱尼就一个人逃到了河边的树林里。莱尼的好朋友乔治发现出了大事,于是跑到河边找到了莱尼。为了保证莱尼不受绞刑的痛苦,乔治再一次给莱尼描述农场场景,最终无奈下,忍着痛苦举枪将莱尼给打死了。故事情节的发生显得是那样自然,丝毫看不到任何复杂性,但是却能够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4]在当时的美国社会,这些食不果腹的劳动者不惜出卖自己的劳动力,为的就是不可能实现的破碎的梦想,最终都无法挣脱被剥削的命运。

二、社会文化内涵下《鼠与人》中的道德悖论

作为现实主义作家,斯坦贝克敏锐地发现了人类意识里对其所生存的自然环境的敬畏和热爱。[3]两个人物的出场是文章的主题基调,两个人怀着对土地的渴望,然而,最终梦想却幻灭了。两个人怀着深厚的友谊进入到雇佣性的劳动中。这种美好的友谊不能不引起人们对他们的妒忌,甚至还会容易产生一些胡乱性的猜想,给枯燥的工厂生活带来一丝暖意。[4]当有克鲁克斯和砍迪两个人的加入,他们似乎离梦想越来越近,梦想看似有实现的可能。然而最终的结果是梦想幻灭了,仿佛在做一场不可能实现的梦,悲剧性的是人物的生命无法保全。作者斯坦贝克反复阐述了这些弱小人物的悲惨命运,并将其呈现在了我们的眼前,这种无情的社会现实是当时社会情况的真实流露。从而也从一定层面上体现了社会文化内涵中的道德悖论。在人的生存当中,带有侵略性和欺骗性等因素往往是一些恶性的东西,人们在赞扬善良和仁慈这些美好品质的时候,以和谐文化品德为载体的人却要遭受着来自失败的命运,或许这是适者生存的社会,同时也是当时无情社会的真实表现。

在那样的社会背景条件下,这种社会文化中的道德悖论能够在人物身上生动地表现出来,这无疑不是一种增强文章感染力和说服力的最好表现,同时也凸显了人物身上那种悲剧性的色彩成分。作者斯坦贝克将自己的构思融入到小说人物悲惨命运的刻画上,设计了人与鼠的关系,终将逃不脱命运的安排。诗人彭斯对这种现象有着深刻的感悟,并在其著作《致田鼠》中作了很好的体现,人物的悲惨命运就如同田鼠一样,人与物相比较之下,能够更好地体现人类的脆弱。生活中往往有许多不完善的地方,最终的命运遭遇却是显得那样苍白和无助,命运不单单是老鼠的命运,更是人命运的最终注定。老鼠失去的可能是自己精心构建的小窝,而人失去的不单单是这些,还有来自肉体和心灵的双重折磨,人失去的是做人的尊严。作者斯坦贝克借助小说来表现主旨精神也最合适不过。工业社会在发展的同时,也破坏了人与土地的和谐的天然关系,导致许多像莱尼那样因不能适应社会需要而成了可怜的弃儿的,无论这些小人物在社会生活中怎样谨慎,憧憬着未来美好的生活,但是最终都无法逃脱来自肉体和精神双重折磨下的梦想幻灭。小说中的乔治有着精明的头脑,正是这种精明使其能够时刻保护莱尼不受伤害,两个人的手紧紧地握在一起,憧憬着未来美好的生活。但是莱尼的一次次闯祸,不得不使两个人离开当下的农场,进入到下一个农场劳作。虽然有时候乔治也抱怨莱尼连累自己,也想过如果没有莱尼,自己也可以和其他工人一样进城吃喝玩乐,但是其还是对两个人的梦想十分憧憬,希望能有属于两个人的一片土地,能在一起养几只小动物,同时将这些梦想的细节一遍遍讲给莱尼听,不断为这样的梦想而努力。这样憧憬性的梦想最终还是没能摆脱命运的控制,莱尼失手杀死了农场主的儿媳,受到了其他人蛊惑的乔治亲手用枪打死了自己的同伴。事实上,乔治并没有因为打死莱尼而使自己过得更好一些,放弃了莱尼,两个人的梦想也就这样破灭了,从而再也无法突出自身所具有的特点,也导致了乔治要忍受孤独的痛苦,还要承受打死莱尼精神上的折磨。

乔治无论怎样精明,借助精明的头脑改变现实情况的做法最终如同受到命运摆动布老鼠一样,成了作者斯坦贝克对社会内涵中的道德悖论中悲剧而又心酸的人物。智力低下的莱尼是两个人友谊建立的基础。在这个渴望梦想的土地上,人与人之间产生了隔膜,彼此之间互不信任,相互防范,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也是建立在这种隔膜上的。莱尼虽然智商低下,然而心灵却十分纯洁,这也是两个人友谊得以建立的天然土壤,在乔治最终的生涯中,莱尼的这种纯洁形象无疑是他生命中的美好天使。莱尼的纯洁使其失手将小狗和老鼠给弄死了,后来农场主儿媳也被其给失手杀死了。莱尼的弱智导致其土地梦、房子梦以及在土地上养小动物的梦想就这样停止了。这种智力上的表现最终导致了自己生命的丧失。也正是这种弱智让莱尼无视人性中存在的隔膜,将友谊的温暖带给了老坎迪和黑人马夫克鲁克斯,让冷漠的工地不再显得那样枯燥。但是无法否认的是,莱尼终究生活在社会的最下层,是绝大多数弱势群体中的一人,这种弱势的政治地位导致了其最终悲惨的命运。社会看重的是最终的结果,而不是行为过程中的动机和动作,也可以说莱尼的死是无法避免的。莱尼的死体现了当时弱肉强食的社会现状,这也是不变的自然法则。小说中莱尼的命运更像是命运规则中的老鼠形象,从另一方面说,这也是道德悖论,更是当时社会文化的一个缩影。

三、结语

在斯坦贝克系列小说中,我们不仅能读到西方传统人道主义思想中对摧残人的行为的批判,对人性美善的赞扬,更能领悟到作家在对待自然环境、暴力抗争、人性重建问题上的积极态度。[6]无论人们怎样精心设计自己的命运,也不论怎样为实现自己的这种改变命运的梦想而努力,到最终还是摆脱不了命运的摆弄,就像作者在小说中刻画的人物形象一样,成为像老鼠似的命运的玩偶,这些是斯坦贝克对历史经验总结后得出的结果,同时更是小说所体现的深厚的主题思想。无论是人还是鼠设计得多么高明,最终都无法抗击自然的力量。无论古人多么精明能干,也无论自己的事业多么成功,最终的命运都是一样的。小说中对乔治和莱尼两个人所构建的那个美好的梦想,正是作者斯坦贝克思乡情结的真实写照,同时小说中所渗透的社会文化内涵能够在道德文化中得到体现,具体地说是道德悖论。

作者:温泉 单位:长春科技学院外国语学院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