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方言态度和城市归属感的社会文化论文范文

方言态度和城市归属感的社会文化论文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方言态度和城市归属感的社会文化论文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方言态度和城市归属感的社会文化论文

一、方法

(一)被试选取调查宁波镇海区的中官路村和北仑区的新建村,主要考虑这两个村庄是非宁波生源地的他乡人聚集地,正好符合调查对象的要求。调查的对象力求多样化,不仅涵盖了老中青三个年龄阶段,还包括了个体老板、上班族、清洁工、保安等多种职业类型。采用随机抽样,共发放问卷250份,回收有效问卷218份,有效回收率达87.2%。从被试来源划分组别,其中校外组被试92人,占42.2%,校内组被试126人,占57.8%;以性别划分,其中女性110人,占50.5%,男性108人,占49.5%;以是否听懂、是否会说宁波方言划分,听得懂的60人,占27.5%,听不懂的158人,占72.5%;会说宁波方言的20人,占9.2%,不会说宁波方言的198人,占90.8%。以被试年龄划分,20岁以下18人,20-30岁156人,30-40岁26人,40岁以上18人;以被试在宁波居住时间的长短划分,1年以下的59人,1-2年多的66人,3-4年多的32人,5年及以上的61人。

(二)研究工具1.他乡人对宁波方言态度的调查问卷该问卷是在借鉴其他方言态度问卷的基础上自编形成的,共15道题,采用5点计分,其中第10、11、12、13、15题需反向计分。内容包括对宁波方言声音特点、沟通功能、存在价值的评价。调查问卷间隔4周的重测信度为0.78,有较好的内容效度。2.他乡人对宁波城市归属感的调查问卷该问卷是在大范围访谈收集资料后自编而成的。访谈了30人,年龄范围在18岁到57岁之间,其中男性12名,女性18名。访谈结果显示,在宁波居住时间越长的人,越习惯宁波城市的生活方式,对宁波城市的归属感越强。全部的被访者都愿意遵守宁波的各项规章制度;86.7%的被访者喜欢宁波这座城市;83.3%的被访者愿意留在宁波工作;43.3%的被访者愿意长期留在宁波生活。80%的被访者觉得宁波城市的规划建设合理。46.7%的被访者感觉在宁波有家的温暖。基于访谈结果,编制了10道题,采用5点计分,其中第8、9题需要反向计分。内容包括他乡人对宁波城市的喜好程度、定居宁波的概率、是否愿意投身建设宁波等。调查问卷间隔4周的重测信度为0.82,有较好的内容效度。

(三)数据处理剔除无效问卷后,采用SPSS17.0对有效数据进行统计处理与分析。

二、结果

(一)均值、方差、t检验由于问卷调查受到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获得真值的可能性很小,因此用一些集中量数来作为它的估计值。平均数在多数情况下,是真值最好的估计值。因此,选择均值来代表整体,进而利用方差来进一步考察整体之间的差异。通过SPSS17.0数据处理软件对指定变量综合描述分析,分性别、组别、是否懂宁波方言、是否会说宁波方言四组计算均值、方差,进行简单比较。具体数据分析情况见表1。

(二)事后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如果自变量有两个以上水平,那么需要对方差分析进行事后检验,看到底是哪两个水平之间有显著的差异。在两份问卷的自变量中,被试的年龄和在宁波居住的时间分别都包含四个水平,所以要进行事后检验。事后检验具体结果见表2和表3。由表2可见,非宁波生源地的他乡人对宁波方言的态度,在年龄变量上并无显著差异,而在宁波城市归属感上,年龄变量四个水平上却存在显著的差异(F=5.79,p=0.001),且40岁以上的他乡人对宁波城市的归属感,显著高于其他三个年龄段的他乡人对宁波的城市归属感。由表3可见,在宁波方言态度和城市归属感两份问卷上,他乡人在宁波居住时间段变量上都存在显著差异。对宁波方言态度上,在宁波居住时间5年以上的被试对宁波方言的评价显著高于居住时间1-2年和3-4年的被试(F=2.73,p=0.045)。对宁波城市归属感上,在宁波居住5年以上的被试对宁波的城市归属感,极其显著的高于其他三个居住时间段的被试对宁波的城市归属感(F=7.73,p<0.001)。

(三)相关分析相关分析是研究变量间密切程度一种常用的统计方法。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解他乡人对宁波方言的态度是否和其对宁波的城市归属感存在相关。通过对218份有效问卷数据的相关分析,得出两者之间确实存在极其显著的正相关(r=0.465,p<0.01)。

三、讨论

(一)他乡人对宁波方言的态度研究结果表明,整体上来看,他乡人对宁波方言的态度是积极的。具体而言,在性别上,他乡人对宁波方言的态度评价并不存在差异。已有研究认为女性在语言方面有优势,而本研究结果并没有验证这种情况,这也许可以从侧面表明女性的语言优势并不是那么明显,或者说只有在熟悉的语言上,女性较男性有优势。学校和社会这两种不同背景下的被试,整体而言,对宁波方言的态度都是积极的。具体到个别特征上,两者表现出了差异,社会上的他乡人相比于在校生,对方言的评价更积极。对于这种情况,极有可能是由于社会上的他乡人来到宁波是为了打工挣钱,他们的社会交往的对象更多的是宁波本地人,而学校这一特殊环境中,学生每天交往的对象主要是教师或同学,彼此交流使用的大多是普通话,这就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在校生与方言的接触。在宁波居住时间的长短也是考察他乡人对宁波方言态度的一个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居住时间越长的他乡人对宁波方言的态度越积极,而且被试在宁波居住时间段不同,对宁波方言的态度存在明显差异。这也说明他乡人在宁波居住时间越长,接触当地方言的机会越多,对宁波方言的态度也就越积极。研究结果表明被试年龄越大,对宁波方言的态度越积极。这可能是由于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越发成熟,对人对事的态度更加客观,也更加理性。再者,人的年龄越大,阅历越丰富,也就更容易包容事物,看到事物美好的一面。

(二)他乡人对宁波的城市归属感研究结果表明,总体来讲,他乡人对宁波城市的归属感在中等水平,这表明他乡人对宁波城市的归属感一般。与宁波方言的态度调查一致,性别也不是显著影响城市归属感的因素。这说明不管是男性还是女性,对于除家乡外的其他城市都不容易形成强烈的归属感。可能在人们的意识中,家乡永远只有一个,那里才是他们的根,才是拥有最强烈归属感的地方。对比不同背景的被试组,社会上的他乡人相比于在校生而言,对宁波城市归属感要更强烈。这可能是由于社会上的他乡人在宁波工作、生活的时间可能要比在校学生长久,他们对宁波城市的了解程度也会比在校生深刻。作为学生来到宁波主要目的是求学,他们选择的更多是学校而不是城市,这使得在校生比社会上的他乡人对宁波的城市归属感弱。在宁波居住时间的长短也是考察他乡人城市归属感的一个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居住时间越长的他乡人,城市归属感越强,而且不同时间段,城市归属感的程度存在明显差异。这就说明他乡人在宁波居住的时间越长,对这座城市越了解,也慢慢融入宁波城市群体,从而产生了城市归属感。年龄也是这项调查研究中重要的考察因素。研究结果表明,被试年龄越大,城市归属感越强。这可能是由于随着被试年龄的增长,对宁波城市的文化、生活方式越来越适应;同时人年龄大了,也不愿四处漂泊,愿意在一个地方定居下来。

(三)他乡人对宁波方言与城市归属感的相关分析他乡人对宁波方言的态度和对宁波的城市归属感存在显著正相关。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认为,人既有生理需要,又有社会需要。其中,对方言认同和城市归属都属于社会需要,这一需要的缺失将导致个体出现心理问题。他乡人身处异地时,为了适应城市的生活和工作环境,找到群体的归属感,还必须在语言上做出调整,也即改变原来的语言特征、交际方式和交流习惯等,在语言上完成再社会化。这种语言的再社会化过程,必然会影响他们对所在城市当地方言的认同改变。因为缺乏与别人的联系,就会使得个体被排斥,无法融入主流社会,从而游离于自己所属生活系统的边缘。美国当代著名的思想家丹尼尔•贝尔说:“每个社会都设法建立一个意义系统,人们通过它们来显示自己与世界的联系。”[15]丹尼尔所指称的“意义系统”是建立在对资本主义社会文化批判的基础上,源自于对“意义丧失”的真实社会现实的深刻认识。在今天这个多元文化并存的时代,任何一个人或社会群体都有面临多重的选择而在文化交流中发生改变的可能,每一个成员对文化的理解和认知都暗含着一种在自身与环境之间寻求平衡的努力。而当身居宁波的他乡人,对宁波方言有了一种认同时,其更有可能出现一种趋同心理。这种他乡人的趋同心理会使他们把自己当做宁波本土人的一份子,会更好地遵守宁波的各项规章制度,更愿意为宁波城市建设贡献自身的力量,也就有更强烈的城市归属感。

四、结论

1.他乡人对宁波方言的态度存在被试特征上的显著差异,社会上能听懂、会说宁波方言,在宁波居住时间越长的被试,对宁波方言的评价越积极。2.他乡人对宁波的城市归属感在被试特征上的显著差异,社会上能听懂、会说宁波方言,年龄在40岁以上,在宁波居住的时间越长的被试,对宁波城市归属感越强烈。3.他乡人对宁波方言的态度越积极,其城市归属感越强烈,反之亦然。

作者:盛柳柳严建雯李静单位:宁波大学心理学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