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当代艺术教育分析范文

当代艺术教育分析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当代艺术教育分析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当代艺术教育分析

艺术教育是一种非常特殊的专业化教育由于其人才素质、教学方法.思考方式的多方面的特殊性,无论是美术学院还是音乐学院往往都是以独立的专门化的学院机构来授业施教。学院中的许多专业也存在着各自的独特性,既使是同一专业.也往往因了艺术追求和价值观念的差异而形成判然有别的要求。这些专业的特殊性甚至通过附中、附小的方式.把专门化的教育提前到少年儿童时代。这样一种教学机制符合并强化着艺术教育的特殊性质.在历史的各个时期都培养了不少优秀的人才。

与此同时.艺术学院的独立机制也掩蔽着一些问题,尤其是学院的专业化教育与大学通才教育之间对于人才‘’培养价值观念上的问题。半个多世纪以前时任清华大学校务主席的冯友兰先生在《论大学教育》的演讲中指出:“所谓‘人‘,就是对于世界社会有他自己的认识、看法对已往及现在的所有有价值的东西—文学、美术、音乐等都能欣赏具备这些条件者就是一个‘人‘。“在此基础上.他又进一步指出.大学教育除了给人专业知识以外,还应该让学生养成一个清楚的头脑一颗热烈的心。比冯友兰更早的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就曾提出:人格可以分为’‘知、情、志”三个方面,但如今的教育却只是注重知‘’的灌输.不重视“情‘’与“志‘’的培养,这就导致“习艺愈勤去修养愈远“的状况。进而他还提出大学教育“应在通而不在专“,应以“通识为本.而专识为末‘’。这几年.我国高等教育学科目录的调整、高等院校的合并、高等教育的改革的基本思想也是强调通识人才的培养,强调“宽口径、厚基础‘’的复合型人才培养的要求。这一教育改革的指向.不仅对自然科学.应用科学的偏重和狭化,而是对艺术学院的专业化教学提出新的挑战。

如何面对这一新的挑战,是当代艺术教育深刻思考的问题。中国美术学院在建院之初就有着一批学贯中西、会通艺理的教授集群他们以自己的精神和不懈的学术努力.铸造了我院重历史使命感、重人文思想研究的诗意的传统这是我们思考的一个基本点。从这一历史基本点出发.我们一方面应当重视艺术学院教学中人文学科的基础教学,重视文化研究和美术史论研究力量的建设,重视学院理论话语空间的开拓从整体上加强学院作为人文思想传播和研究之所的学术氛围和精神铸造。另一方面重视从文化研究的角度来梳理和构建艺术学各专业学科结构,在人文精神内涵的高度上来认识中国画的传承和拓新、绘画专业中各画种的纯化和融合、书法学学科建设和类书法的艺术创造、空间和平面的融通和拓展、各设计专业方面与传统的沟联、与技术的关系、新媒体艺术创作和学科建设精英艺术与大众文化、娱乐产业之间的联系等课题.在人文精神品质的特征上锻造多元艺术追求的内在形象。我们提倡由上述的两个方面来构建学院人文精神的摇床.强调对受教育者学养、才情、志向的综合培养。我们的目标不是培养单纯的“绘画机器‘’和“设计机器’‘而是培养掌握了艺术技能、会通艺理的创作者和思想者,培养一个个兼备宽厚专业基础、宽阔知识视野和创新意识.兼备求知激情和反省精神.兼备远大理想和奋斗意志的完整的“艺人“。

新领域的开创

随着全球性的信息时代的迫近,随着全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和建设一批社会急需、科技含量高的紧缺学科已成为大家的共识。中国美术学院在“十五”规划中就明确提出发展新媒体艺术创作学科的构想.并联合社会各方面的力量.成立新媒体艺术创作研究机构,对这一领域进行了各种形式的探索。今年六月,由我院策划发起北京中关村高新技术园区管委会、中央美院、上海美院共同举办“数字影像在中国‘’研讨会,来自海内外的有关数字影像生产和研究的各方面专家聚集一堂,带着一代创业者的激情和责任围绕数字影像动画的创作现状和市场前景、数字影像技术的发展研究和教学、数字影像在艺术创作与艺术设计中的运用等方面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在这一新的学科领域的拓展中,有几个关键问题需要解决:

第一,新媒体艺术的开发和发展,必然会给传统的艺术语言和艺术学科带来冲击所以.一定要理清现有的艺术学科和新学科之间的关系从文化研究的角度来把握它们之间关涉到文化形成的最基本的东西理清两者间互补互动的脉络尤其应警惕简单照搬进化论观点以新旧说来判定彼此优长的认识。让现在的艺术学科和新媒体艺术学科形成了一个良性互动的关系,使传统的架上绘画语言、艺术语言在挑战的契机来临之时.沉着应战.丰富自身,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第二.新媒体艺术从一开始就触及着现代主义的那种乌托邦与反乌托邦的二位一体的深刻命题,既受益于技术的进步和开发,又对技术特以清醒的批判和警觉。数字影像的创作者正是在这个两重性的格局之中确定自己的职责,这一职责就是要站在社会和技术的前沿,强调人与世界同在的根源状态中把握技术命题.积极应用技术开拓技术.同时又善干在技术无限拓展的变化中.从其成就史的表征中抽身而出.重建冷峻的批评语境。也正是在这样一个基本格局之下新媒体艺术将广泛地涉入文化艺术的民族根性的课题;涉入个人的艺术创作与大众的文化境域之间的融合创作的课题;涉入艺术的深度的人文关怀与娱乐游戏产业的互动和融通的课题,涉入教学科研与市场前沿的课题。

第三,应迅速地建立起一批具有高科技含量的工作平台尽可能地取得与数字技术研究和发展之间的直接联系,培养一批兼具科技能力和艺术创作素质的复合型人才队伍站在思想和技术的前沿来打造这支新军。

完整的工作室的教学机制现代社会科学技术、人文思想研究的迅疾发展人类知识的长期积累和持续锐增的态势.正在悄然改变教育的含义。现代教育正在反省单一的知识传授的方式和功能.思考着如何培养受教育者的领悟知识、研究问题的自我整合能力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创新精神。这一精神指向也深刻地影响着现代艺术和设计教育现代艺术和设计教育所要接触和涉入的课题越来越多不同的观念和风格主张亦呈纷繁之势。如何让受教育者在有限的时期里掌握知识要领.既能够获得宽广的造型基础能力和向各专业转化的基本的可塑性又能够在艺术追求多元发展的结构中选择自己的深入学习的方向如何使不断丰满的学科家族’‘中各专业枝繁叶茂同时又在整体上形成互动互进的态势是我们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我们应当梳理现在的学科和专业.改革学科结构和教学机制.在保证传统基础学科发展的前提下.综合相关画种学科群组建新的有利于基础共通、多元发展的基础部与工作室相结合的教学结构.逐步实行完全的学分制从而建构既有利于中西艺术互相砒砺、大众文化频频挑战的情境中各种艺术追求、各画种特色的多元发展又有利于学生自我整合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的教学系统。

举目全国实行工作室制的学校很多。工作室教学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有几个需要思考之处首先工作室的建立应站在一个高的基点上.可以强调画种特色也可以超越画种界限可以坚持中国传统绘画从艺术性到精神性上的固守.也可以提倡中西绘画之间、各画种之间打通的格局.但最为重要的应是从学理上廓清工作室的艺术追求,从人文关怀的路径特色上梳理各自的学术形象.组建自己的队伍。学院应为工作室的划分提供更广阔的结构平台.从真正意义上为艺术教育的多元发展提供结构性的保证。其次.处理好基础和工作室的衔接关系。基础部不应有画种之分.应根据现在生源大部分是应届高中毕业生的实际情况构建符合造型和设计发展需要的基本课程结构使学生能在掌握造型或设计基础的同时.对各专业方向、各工作室的特点有所了解从而有可能进入有序而有效的工作室选择。在工作室的层面上也应警防教授专制主义.处理好工作室的特点,教授的责任和学生个性发展、学生自我整合能力培养之间的关系建立可能的学生转换工作室的制度。第三.各工作室应围绕着自己的艺术追求.建立富有特色的课程结构.这个结构应突出工作室特点如中国画工作室是否应增加古汉语、古诗词的课程,综合艺术工作室如何跨越画种安排课程结构等等。第四.学院应重视安排富有特点的选修课程从学分比例上保证这些课程的实施,使同学们善于在工作室之外的学习空间汲取养料.养成自我拼盘的整合意识。

手艺的观念和实验车间

中国的设计艺术教育脱胎于中国的纯艺术教育受着造型艺术教育的深刻影响。因此.造型艺术的“手绘‘’的观念,长期以来深深地潜入设计艺术的基本观念之中,并在设计者和劳动之间拉起了一道网,似乎设计者是提供’‘蓝图“的.劳动者是根据图去做“的。久而久之就在设计者与自己设计之“物“的“做的手艺“之间也形成了一道隔膜。我们以往培养的设计者都只是略知工艺而已.在改变传统手工艺者的知识结构和造型能力的同时离“手艺”相去越来越远.这不能不说是设计艺术教育的一个失策。事实上.以包豪斯为代表的现代设计艺术教育非常强调’‘手艺”的重要性。他们不仅把手艺作为一种技艺来传授.而且视之为一种人与造物之间的上手的因缘关系,一种依据‘’做”来呈现感情和思想的特定方式。现代艺术如纤维艺术、陶瓷艺术、染织艺术等等的重大突破都是由特定手工艺在富于开拓性的艺术观念引导下超越传统形态而促成的现代西方设计艺术教学中也十分强调工艺课程,尤其重视实验车间的建设,学生有大量的时间是在实验车间完成自己的学习和作业的。在那里实验车间不仅是一个练手艺的场所而且是一个在上手的技艺磨练中不断与物“照面“之所.一个在造物的过程中遭遇真实的生命体验之所。因此.一方面我们应重视工艺课程的安排.认真树立起‘’手艺的观念”(借用杭间先生著作《手艺的思想》一词)另一方面要尽可能加大投入加强实验车间的建设.确立实验车间在设计教学中的意义,建立起充分发挥实验车间作用、真正符合设计艺术性质需要的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