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浅谈民族声乐教学中个性风格的培养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摘要]民族声乐艺术是一种从特定的环境和时代背景中所形成和发展而来的艺术形式,体现了中国的民族特色,并融合了多种多样的民族风格元素。近几年来,民族声乐教学成为一种传承民族文化的主要形式,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却出现了一些侧重点偏离的问题,大多数教师过度重视培养学生形成演唱的统一风格,忽略了培养学生个性风格的重要性,使得民族声乐教学对文化的传承作用没有被充分体现出来。针对这样的教学情况,民族声乐教师应该对这门艺术形成更加深入的认识,创新教学模式,使学生的个性风格得到凸显。本文就民族声乐教学应该重视学生个性风格的培养方法展开了一系列的浅谈。
民族声乐具有鲜明的特点,主要体现在创造性以及个性化方面。民族声乐的特点不仅从音乐元素的多元化方面得到凸显,更重要的是演唱者的个性风格。正是有了演唱者独具个性的表演,才能使民族声乐朝着丰富化的方向发展下去。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并没有将学生的演唱个性风格作为培养重点,反而按照一致的风格来实施培养计划。这种教学方式对民族声乐教学的效果提升形成了一定的阻力。因此,民族声乐教师应该从正确的角度认识到培养学生个性风格的重要性,并采用合适的方法开展声乐教学活动。
一、培养学生对民族声乐多元化风格的审美意识
在很多音乐专业院校中,开展声乐教学活动的形式是“一对一”个别授课,在这样的活动形式当中,教师是主体。不同的教师对歌唱技巧的掌握程度以及理解程度、示范方式、对民族声乐的审美角度等都存在较大的差异性,教师在教学中往往会融入自身的主观感受,使得民族声乐教学体现出片面性的问题。长此以往,学生会将教师的演唱风格作为一个标准,根据自己的演唱水平与教师之间的差距来判断自身的学习成果。这就很容易使学生失去主动学习和探索的意识,思辨能力也会随之减弱,更加无法形成多元化的审美能力[1]。从内容组成的角度来看,民族声乐教学主要包括演唱技巧、声乐作品的风格与赏析角度以及声乐理论这几个部分。根据这样的情况,以个别授课为基础,安排多位教师讲解理论知识、开展声乐作品赏析活动,组织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互相讨论民族声乐的方式比较适合现代教学发展的趋势。创新教学模式,不仅能提高教学方法的丰富性,使学生接触到更多的声乐作品,还能培养学生形成多元化的审美意识。
二、强调民族声乐艺术的不同风格和形式
我国的地理面积以及人口数量都较大。在地理位置、语言风格、风俗习惯、民族文化等因素的影响下,不同的民族在声乐作品风格方面呈现出较强的差异化,构成了一个丰富多元的民族声乐教学体系。民歌是一种较为典型的民族声乐艺术形式,不同地域中的不同民族,或者同一地域中相同民族的民歌就或多或少存在区别[2]。首先,地域角度。西北地区的民歌需要高亢嘹亮的声音来演唱,融入奔放的热情,又不乏质朴感;江南地区的民歌旋律比较婉转、内容比较细腻,与江南水乡的女子的特质存在相似性;西南地区的民歌的曲调体现出较强的舒展性,热情但不失含蓄,豪放与优雅结合得恰到好处;东北地区的民歌比较爽朗,像东北人民的性格,通常会搭配一些舞蹈,使其成为展现生活风貌的缩影。其次,用声习惯与方法。西藏地区的民歌中大多描绘了辽阔的场景,比较淳朴,在演唱中,需要注意真声的运用,发挥喉头的压力作用,使声音的摆动幅度较大,出现一些装饰音;蒙古族的民歌中短歌体现了较窄的音域,节奏感比较突出,比较欢快,声音应该保持强劲有力,将豪气感抒发出来,而唱歌的音域则较宽,旋律比较绵长,演唱拖腔时应该保持喉头处于高位,运用vibrato的演唱方式使之出现马头琴的效果;傣族的民歌中则常常需要带有一点鼻音等。
三、以民族声乐教学理念为指导构建完善的课程体系
在声乐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都会习惯性地按照“美声”和“民族”对学生进行分类。美声组的学生对民族的元素和风格比较陌生,对不同民族语言的规律以及风格[3]特别陌生。而民族组的学生会过多地模仿一些歌唱家的演唱方法,并没有对传统音乐进行深入的探究。这样的教学方式使得学生认为美声与民族是两个独立的部分,使得民族声乐教学的作用没有被充分发挥。出现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是课程体系缺乏完善性。因此,教师应该以民族声乐教学理念为指导,构建完善的课程体系。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应该形成正确的声乐教学指导原则。一方面,民族声乐教学中应该包含中西方的审美元素,也就是歌声的圆润、放松,清晰的语言、合适的音量等。另一个方面,学习中国声乐作品时,不仅应该体现出声乐的统一风格,比如,韵味、行腔、语言美感等,还应该体现出民族声乐艺术的多元化民族特色,从而达到构建完善的课程体系的目标。民族声乐教学应该在强调学生掌握一定的演唱技巧的基础上,能将声乐作品中的民族韵味和风格表现出来。在这样的声乐教学理念的指导下,教师应该重视构建课程体系的重要性。课程体系应该体现我国的民族以及地区传统的文化,不仅应该开设基础的《民族民间音乐欣赏》课程,还应该开设一些不同地域或者不同民族的歌曲、戏曲等课程,使学生能接受到更多的民族文化。另外,在课程体系中还可以融入一些关于《世界民族音乐》的课程,使学生能接触到更多形式和不同文化背景的声乐作品和演唱方法。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实践机会,使其在实际表演或者演唱中查找自身的不足。四、根据学生演唱风格的差异性开展针对性培养活动民族声乐教学具有较强的规范化特点,这些规范化体现在演唱技巧、声乐知识结构、民族历史文化以及审美要求等方面,声乐演唱的吐字、发声等风格也体现了声乐演唱的特点。所以,规范性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4]。值得注意的是,这里的规范化指的是教学结构,而不是使所有的学生都要形成统一的风格。在这样的教学方式的基础上,不同的学生其嗓音特点、对民族声乐的理解角度、演唱能力等都需要教师的重视,教师需要在设计教学计划的过程中将这些内容充分考虑进去。教师应该从正确的角度认识和对待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性,发挥学生的特长,根据学生之间的差异性为其提供具有针对性的声乐教学。教师应该为不同的学生选择声乐练习的曲目,在学生的演唱中挖掘学生的特点。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重点培养学生形成独特的声乐演唱风格。通过这样的方式提高民族声乐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结论
综上所述,民族声乐是一种具有特色的艺术形式,因为其具有不同的风格所以具有艺术魅力。各个民族的地理位置、生活环境、历史文化、风土人情等因素都使得民族声乐呈现多元化的风格。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培养学生形成对民族声乐多元化风格的审美意识,强调民族声乐艺术的不同风格和形式,以民族声乐教学理念为指导构建完善的课程体系,根据学生演唱风格的差异性开展针对性的培养活动。通过本文对民族声乐教学应该重视学生个性风格的培养方法展开了一系列浅谈,希望能为促进民族声乐教学发展提供一些参考。
注释:
[1]孟妍.歌剧表演对民族声乐教学的促进作用研究[J].艺术研究,2018(04):160—161.
[2]张晶晶.从民声与美声唱法划分界限淡化问题看民族声乐教学[J].音乐生活,2018(03):66—67.
[3]吴灵萍,赵炜民.关于高校民族声乐教学的多元化发展研究[J].戏剧之家,2016(22):188—189.
[4]李晓艳.国际共性与民族个性———马秋华声乐教学理念解读[J].三峡大学学报,2016,38(03):111—114.
作者:胡眺 单位:武汉音乐学院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