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唐代声乐艺术探讨范文

唐代声乐艺术探讨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唐代声乐艺术探讨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唐代声乐艺术探讨

摘要:米嘉荣,中唐时期著名歌唱家。出身昭武九姓,擅唱《凉州》曲。本文拟通过对留存的米嘉荣相关历史资料及《凉州》曲的演出资料倒推中国唐代声乐技法并加以研究,从社会发展的整体出发对个案进行考量,分析中唐时期声乐艺术本体特征和形态特点。将其优秀的声乐技术按现代声乐的技术思路梳理提取,把文本信息转化为声乐技巧、古为今用。为当代声乐艺术工作者提供一定参考。

关键词:凉州曲;米嘉荣;声乐

米嘉荣,中唐著名宫廷胡人音乐家。范文澜《中国通史》中说:“据宋邓名世《古今姓氏书辩证》,歌者米嘉荣乃西域米国人。米嘉荣曾为唐朝宫廷供奉,是歌曲名家。”善歌,见于唐贤诗句,知名于后世。《太平广记》记有:歌曲之妙,其来久矣!元和中,国乐有米嘉荣、何戡,近有陈不嫌,不嫌子意奴……刘尚书禹锡《与米嘉荣》诗云:“三朝供奉米嘉荣,能变新声作旧声!于今后辈轻前辈,好染髭须事后生。”

一、米嘉荣其人

米嘉荣来自“昭武九姓”中的米国。米国位于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西南,是唐朝时中国的附庸国。《新唐书》卷二百二十一《西域传》下云:“米或称弥末,曰洱袜贺。北百里距康,其君治钵息德城。永微时(650—“5年)为大食所破,显庆三年(658年)以其地为南谧州,授其君昭武开拙为刺史,自是朝贡不绝。开元时(713—741年)献璧、舞筵师子、胡旋女。”。2昭武九姓原指中亚沙漠九个绿洲国家。《新唐书》卷221《西域传下》记载,昭武九姓主要有康、安、曹、石、米、何、火寻、戊地和史国。由于丝绸之路的开辟,这些沿岸国家的人民便以通商、陪嫁(外埠公主嫁入中原)等方式进入中原并逐渐定居。这些西域移民东迁后为了不忘故国,同时也遵从中国姓氏习惯于是便以其国名为姓。昭武九姓所在之地“土沃,宜禾,出善马”,其人“嗜酒,好歌舞于道”,其风俗“以十二月为岁首,尚佛屠法,祠袄神,出机巧技,十一月鼓舞乞寒,以水交泼为乐”3。昭武九姓之人多能歌善舞且技艺高深,向达先生在其所著《唐代长泛兮傲安与西域文明》一书中云:“米氏,日召武九姓之米国,即《西域记》之饵袜贺。邓名世谓西域米国胡人入,扫国者,因以为氏。”米氏家族走出了米嘉荣(歌)、米和(琵琶)、米都知(琴、歌)、米和稼(婆罗门)、米万槌(婆罗门)等一大批音乐家。

二、太常乐尚胡曲

《太平广记》中提到米嘉荣为三朝供奉。“所谓‘三朝’指宪宗元和(公元806-820)、穆宗长庆(公元821-824)、敬宗宝历(公元825-827)三朝”。4“供奉”是唐代宫廷中“由乐人充当的低级乐官”5。为什么唐朝会有西域音乐人担任乐官呢?隋唐时期出现的宫廷燕乐,部分以地区、国别分部设立,含有大量西域音乐成分。《隋书.音乐志下》记载“始开皇初(公元581年)定令,置七部乐”。至唐贞观年间,协律郎张文收又“采古《朱雁》、《天马》之义,制《景云河清歌》,名曰燕乐,奏之管弦,为诸乐之首”(《旧唐书.音乐志一》)而成十部乐。在清商、燕乐、西凉、龟兹、疏勒、康国、安国、扶南、高丽、高昌十部乐舞中,只有清商和燕乐为中原乐舞。其他全部来自西域国家或少数民族。其来源北至俄罗斯境内撒马尔罕、南至印度支那,包含中亚大部分地区。其间,在唐高祖定九部乐后,燕乐又分出了坐部、立部两部。“堂上坐奏”的坐部乐有六部,西域的龟兹乐有四部。如长寿乐、天授乐、破阵乐等。立部乐八部,西域乐有七部,其中太平乐、破阵乐、光圣乐、庆善乐、六定乐、上元乐为龟兹之乐,安乐为安国之乐。《新唐书。礼乐志》(卷22)载:“唐之盛时,凡乐人、音声人、太常杂户子弟隶太常鼓吹署,皆悉上,总号音声人,至数万人。”由于“太常乐尚胡曲”6,大量胡人音乐家进入中原定居后、唐代宫廷之中出现了多位来自西域的乐官。《乐府杂录》收录:“元和长庆以来,有李贞信、米嘉荣、何勘、陈意奴。”由此可见,米嘉荣为其间佼佼者。《全唐诗》(卷十三)载刘禹锡诗:《与歌者米嘉荣》:唱得凉州意外声,旧人唯数米嘉荣。近来时世轻先辈,好染髭须事后生。这首诗大约作于大和四年(公元830年)注4诗中刘禹锡提到米嘉荣“唱得凉州意外声”。《新唐书•五行志》记载:“天宝后各曲,多以边地为名,如《伊州》、《甘州》、《凉州》等。”宋洪迈《容斋随笔》(卷十四):“今乐府所传大曲,皆出于唐,而以州名者五:伊、凉、熙、石、渭也。”这些城池都位于大唐的西北部,古丝绸之路附近。因此这些边曲或为胡乐,或含有胡乐成分。《凉州》即凉州民歌,唐玄宗时引入宫中。“据传《凉州》一曲,听者褒贬不一,有人闻后大为赞叹.也有人不屑一顾.甚至大为鞭笞,称其为‘靡靡之音’,有引祸之嫌.此后《凉州》就喻指意外之音。但因《凉卅》是名曲,故而曾经为多人演绎,这里诗人再闻《凉州》意外声,可是演绎者却大多不识,只有‘旧人惟数米嘉荣’”。7有学者认为,《凉州》“意外声”是指演唱时对于作品处理或音色、表演的上的出新出异。笔者认为此论可待勘考。《乐府诗集》卷七九引《乐苑》:“《凉州》宫调名,开元中西凉府都督郭知运进”乃以州名凉州而得名。其曲来自西域龟兹。从杜牧《河湟》:“唯有凉州歌舞曲,流传天下乐闲人。”可以看出,“凉州”曲为歌舞、琵琶曲,且“流传天下”。可以说唐代盛行的“女为胡妇学胡妆,伎进胡音务胡乐”(《和李校书新题乐府十二首》唐元稹)是米嘉荣所处时代的真实写照。

三、米嘉荣声乐技法探寻与思考

如何在以“万”计的宫廷乐人中脱颖而出,与友人一别三十年仍“旧曲尚依然”?米嘉荣的声乐艺术有这么几点值得我们探寻与思考。

1.分抗之音作为艺术家,米嘉荣的艺术生命之长是比较少见的。《全唐诗》载刘禹锡(公元772年—842年)诗《米嘉荣》里:一别嘉荣三十载,忽闻旧曲尚依然!如今世俗轻前辈,好染髭须事少年!米嘉荣本人并没有声乐论著存世,我们通过旁边种种佐证来进行一些细节上的推敲。米嘉荣时代的唐代宫廷音乐表演,有“四方之乐,大聚长安”(《新唐书》)的特点。出了音乐上出自西域,体量上也大多声势浩大、参演人数甚众。比如米嘉荣所擅长的《凉州》曲就是这样一首“大曲”。“燕乐中的大曲,是一种融器乐、声乐、舞蹈于一体的大型体裁的乐曲。他的表演场面辉煌,结构长大,诗、乐、舞并茂,比较集中地体现了唐代燕乐的艺术成就。”8宋代王灼在《碧鸡漫志》也提及:“凡大曲,有散序、鞍、排遍、撕、正攧、入破、虚催、实催、衮遍、歇拍、杀衮,始成—曲,谓之大遍。”如此之大的体量,还能做到“凭栏久,听君妙曲,谁是米嘉荣。”(周紫芝《潇湘夜雨.和潘都曹九曰诗》)留垂青史,米嘉荣在声乐的技术和艺术造诣上也必有其独到之处。明。魏良辅《曲律》曾有云:“择具最难,声色岂能兼备?但得沙喉响润,发于丹田者,自能耐久。”声乐界常说音出气先行,丹田对于气息的控制是一个声乐演唱者的基本功也是决定其艺术生命长短、质量的关键。丹田气息不稳,声音位置就容易受影响。一垮全垮。不论多大的作品、多大年纪的歌者,良好的气息控制力是其艺术长青的首要条件。在晚唐段安节的《乐府杂录》:“善歌者必先调其气,氤氲自脐间出,至喉乃噫其词,即分抗坠之音。既得其术,即可致遏云响谷之妙也。”9分抗之音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对抗”发声,指气息下沉时的力与声音位置上挂的力相对抗而发声。就像发条的两头,被同时扯紧后,发出的声音结实、清透。上挂头腔,下沉丹田。中国声乐演唱技巧中,对于声音、音色的要求一直要求有“对抗”。想来千年前,米嘉荣作为一名家学渊源且常年活跃在宫廷乐府的声乐演唱家,其气息控制必是习得了“分抗坠之音”的。

2.字如贯珠(咬字)白居易在《杨柳枝二十韵》中提到:玉敲音历历,珠贯字累累。的唐代声乐美学观点,要求“累累乎端如贯珠”(《乐记.师乙篇》)。与此同时还有多位唐代诗人以“串珠”来形容优美的歌曲演唱。“玉敲音历历”可以理解成声音音质清脆犹如玉石的声音,而“珠贯字累累”可能就指歌曲演唱中咬字清楚明晰了。根据笔者的理解,这两句形容下的歌者演唱:音准声脆(或明亮),吐字清晰气息短而不断。歌曲整体表达圆润而细腻,富有弹性吐字清晰声音干净。吐字的重要性,王德晖、徐沅徵在《顾误录》10也有提及:“最忌方板,更忌乜斜,大都字为主,腔为宾。字宜重,腔宜轻。字宜刚,腔宜柔。反之,则喧客夺主矣。”古代的演唱者对于咬字一直要求严格“凡演唱自然应以清朗为最重要,欲令人人之所唱之为何曲,必须字字响亮。”(徐大椿(清)•《乐府传声》)要做到字字珠玑,“字到口中,需要留顿,落腔处需要简净。曲之刚劲处,要有棱角;柔软处,要能圆,细细体会,方成绝唱,否则棱角近乎硬,圆湛近乎绵,反受二者之病。”11咬字是中国声乐的重中之重也是魅力所在,自古如是:古之语唱者曰:“当使声中无字。”谓字则喉唇齿舌等音不同,当使字字轻圆,悉融入声中,令转换处无磊块,古人谓之“如贯珠”,今谓之“善过度”是也。”12由此可见,不论是“外行”的文学工作者还是“内行”的艺术工作者,古人对于歌唱中咬字的标准都是具有一定相似性的。而咬字清晰连贯,具有类似枣核状的艺术特征也是这些年声乐工作者所经常提及并为之追求的艺术处理方式。中国音乐的载体是语言,如果语言不清,那么歌曲处理表达、整体作品表现上都会出现问题。

3.响彻行云(声音穿透力):米嘉荣是来自两河流域即现今乌兹别克斯坦的塔什干、撤马尔罕、布哈拉一带的胡人音乐家,在唐代流传下来的文学作品及敦煌壁画中我们都能看到一些对于当时胡人音乐家形象上趋同的描画。白居易的《西凉伎》中“紫髯深目两胡儿,鼓舞跳粱前致辞”胡人男性音乐家基本都是魁梧、髯须、深目的这么一种形象。这也从侧面说明米嘉荣的体格也差不多类似。唐代大曲不仅曲目体量大,演唱时不用任何扬声器在数以百计的艺人载歌载舞且再加乐队伴奏的环境中歌者的声音也一定不能太小。就说米所演唱的大曲《凉州》来说,结构上“凡大曲有散序、飯、排遍、顯、正痴、入破、虚催、实催、褒遍、歇指、杀褒,始成一曲,谓之大遍。”14“其所用乐器,主要有觱篥、琵琶、胡笳、羌笛、筝、横笛。”15笙和方响。唐人李涉评说《凉州》曲的演唱能够“冲断行云直入天”(《听多美唱歌》),想来能完成这样大的作品且声音做到如此有贯穿力,也需要米嘉荣那般魁梧吧。不同于现代歌手追求体型上“纸片人”的所谓“上镜”效果,如米嘉荣这般大歌唱家,健康的体格也是其艺术生命长青的一部分。结合前面所说的气息,一个专业的、优秀的声乐艺术家,声音都应具有一定穿透力。这种穿透力不仅仅是指音量大,更是在尊重作品表达上的一种艺术贯穿力。

4.韵外之致(歌曲的意境)可以看出,《凉州》曲中,对于边关之城的描写是比较安静而内敛的。但又如孟浩然《凉州词》云:“异方之乐令人悲,羌笛胡笳不用吹。”17这样一座宁静的边关之城,又有着他别样的异域特色。如何表现出这样的景和其间的情?是演唱《凉州》的技术要求、艺术标准。

四、结语

中国声乐体系丰富多样、高度成熟,是中国民族历史、文化与音乐艺术的结晶。唐代是中国的音乐巅峰,也是西乐东进的一个时期。中国声乐艺术在唐代接受了大量的外来文化洗礼,直至今日已历经千年传承。米嘉荣是中国古代声乐家的杰出代表,历千年不朽。以他这样的唐代著名声乐艺术家为研究对象,对其在艺术造诣、技法进行试论研究,在历史发展脉络下用诗歌辅以声乐论著演进,以求通过解析其艺术形态的丰富性问题,达到分析与探讨古代声乐艺术蕴含的文化价值与艺术价值之目的。以古论今,为当下声乐教学提供可资借鉴的参考。

作者:宋赛 单位:中国农业大学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