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在学习中探索民族声乐艺术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在数千年的文化发展进程中,不同民族、不同地区的歌唱艺术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色彩,深受广大人民群众喜爱。
民族声乐艺术不仅仅是指传统意义上的戏曲演唱、民歌演唱、曲艺说唱等艺术形式,还包括现代的新民歌、新歌剧,以及一些借鉴西洋唱法的民族化演唱等等。我们今天在舞台上看到的演员们表演的民族唱法,可以说是在传统唱法的基础上,经过科学的发声方法和技巧训练后而形成的唱法。它既继承发扬了传统民间民歌的风格特色,又吸收了西洋美声演唱的先进经验。现代民族声乐的艺术特点是以中华文化为背景,以民族语言为依托,以科学的教学方法为基础的艺术形式。开阔的思维与视角给每一位民族声乐爱好者提供了更加多元的探索模式,鼓励致力于民族声乐艺术的有志之士,通过不断努力与钻研,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光彩夺目的声乐艺术之路。
现代民族声乐强调演唱者要有较强的呼吸系统做支撑,更加重视真假声结合、字正腔圆等方面,追求“以情带声”“声情并茂”的艺术风格。呼吸是声乐演唱的动力源泉,一个声乐艺术家如果不能很好地解决呼吸问题,是不会取得成功的。因为演唱者发音是否准确、音色是否优美以及歌唱时的表情是否自然等,都跟呼吸密切相关。古语云:“善歌者必先调其气”,就说明了呼吸的重要性。很多时候人们在演唱中的毛病,就是因为没有解决好呼吸问题所造成的。在民歌演唱中,真假声结合、字正腔圆的特点是借鉴了我国戏曲艺术的表演特点。“真声”在我国很多地区的山歌、小调、号子中均有广泛运用;“假声”在戏曲艺术中最为常见,如京剧表演中的青衣、花旦等的演唱都善于用“假嗓”发声演唱。只有通过科学的发声训练,真假声得以完美转换,声音才能更加圆润饱满,富有穿透力。民族声乐艺术的“以情带声”“声情并茂”,就是说表演者要带着深厚的感情来演唱。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对作品有深刻的理解,只有对作品的内容充满感情,才能在表演时带着感情来演唱,才能感染观众、吸引观众、打动观众。但目前很多演员的表演一味追求技巧的运用,而忽视声音的情感表现,音色缺乏色彩,表演枯燥乏味,自然得不到观众的掌声。
现代声乐艺术人才不仅注重培养自己的舞台演唱经验,更注重探索声乐理论知识。我国著名音乐教育家金铁霖教授就指出:“民族声乐演唱艺术是受世人瞩目的音乐艺术,但民族声乐理论作为一个重大的研究课题,还需要经过进一步的实践、探索、总结、提高,在漫长的过程中逐步完善,以期达到更高、更新的飞跃,从而使中国声乐真正走向世界,在世界的声乐丛林中独树一帜!”声乐演员在平时的训练中,只有做到演唱技巧与声乐理论知识地有机结合,才能让自己的演唱收放自如,游刃有余。在现阶段全新的历史形势下,声乐教学的思想、观念、方法应该与时俱进,应该在立足于本民族音乐文化教育的基础上,向学生灌输世界各地各民族音乐文化的理念,探索传统声乐艺术与现代声乐艺术的共同点与不同之处,进一步补充和完善我们民族声乐的内容。在这些方面,我们老一辈的民族声乐艺术家,用自己一生孜孜不倦地学习和永不停息的探索精神,给后来人树立了榜样。我们大家熟悉的民歌演唱艺术家蒋大为一生对民族声乐艺术不断追求,勤奋执着,虽然年逾花甲,但至今仍活跃在舞台上,他给广大人民群众带来的悦耳动听的歌声,久久回荡在人们耳畔。他演唱过很多我们耳熟能详的歌曲,如《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牡丹之歌》《北国之春》《拉网小调》等,这些歌曲雅俗共赏,深受人们喜爱。不仅如此,他还培养了很多国内外的音乐人才,对弘扬民族文化,不断探索和传播民族声乐艺术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声乐艺术的道路是一条追求美的道路,虽然它困难重重,并不平坦,但只要我们怀有一颗对民族声乐艺术的热爱之心,就一定会有取得成功的那一天。
作者:纪丽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