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书法艺术作品中的人格精神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书法艺术在古人的生活中,是用于把赏、品味作品的气韵,古人对书法的概念和理解与当今人们的认识理解不同,古人的生活节奏、社会发展、信息交流比较缓慢,书法作为日常交流的重要工具,更是士大夫们赖以精神依托的载体;现代人们的生活节奏快,信息量大,书法已失去日常交流工具的作用,取而代之是电脑打字。现代人的生活中,艺术作品是富含文化的艺术表达形式和美术表现形式有机统一的美工品。书法艺术自古以来就是神韵、品格的表现载体,书法艺术的根源在中国传统文化的积淀。如果不继承经典,不承传传统,那么,书法艺术仅仅是一个空壳而已。
一、书法艺术的人格象征意味
书法艺术的表象是书法家的人格、人品和心理、情绪。一个书法家的人格、人品、文化修养对作品的有直接影响,这种影响是通过书法家对书法艺术的审美取向,作品的经典继承境界显示出来。如启功先生,出身于宫延贵族,自幼接受了高等文化教育,在宫延众多文艺瑰宝的熏陶下,其自身就具有浓厚的古典经典艺术气味,加上启功先生天资聪明,在传统文化积累丰厚,其笔端自然流露出高雅、静穆、雍容、淳朴的艺术气味和神韵。书法艺术在古代的艺术审美观中,有两方面的价值取向理论。一是自然物象理论,自然物象理论是形容、联想、描绘书法作品美的韵致和意境,如书法的结体,取势、留白、疾缓等矛盾通过艺术的处理与自然物象的有机结合。二是人格象征理论,从作品的闲雅,俊逸,妍美、雍容等表现出来的气质、神韵来阐述,概括书法家的人格、人品、文化修养,从而评论书法家的作品品位和艺术境界。这两大理论的历史渊源可追溯至魏晋朝代,一直延续至宋代。到了明代初期,书法作品从小品转变为中堂,从桌几小把玩件到进入厅堂,从艺术把赏过渡到观赏,自然物象理论逐渐与人格象征理论有机统一结合,成为一体。从而明、清以至近现代以来,书法的美学包含了自然物象与人格象征的方面的审美评定。如清代刘熙载提出了书既“肇于自然”,与“由人复天”的书法艺术理论,即是我们当今人所表述的“书如其人”,书法即是人格、人品和自然物象的有机结合体。书法家通过点画、结字、章法等使书法具有生命的活力和精神内涵,书法不仅仅是技术层面的表现,也不仅仅是自然物象美学的表达和升华,更是人的精神意境和心灵的映现。
二、古代书法作品的内涵与人格精神
首先,我们要熟知中国儒家文化和书法历史。书法史上“天下三大行书”经典:《兰亭序》、《祭侄文稿》、《黄州寒食帖》,分别是古代三位著名书法家王羲之、颜真卿、苏轼所作。王羲之受庄子的思想所影响,颜真卿受孔子思想和佛家思想所影响,苏轼侧是儒家文化与道教文化结合的典范。王羲之的《兰亭序》给人以清、逸、闲、散的艺术趣味和精湛、娴熟的技法;颜真卿的《祭侄文稿》蕴含着中国儒家思想的凛然正气,体现出儒家入世的积极精神;苏轼的《黄的寒食帖》体现着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精神面貌,展现了“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的气度和气节。书法作品在精神竟境层面,即是释放“儒”或“道”的气度和能量;书法作品内涵则是作者的依附在“儒”或“道”上的人格、人品、文化修养修炼的表现,书法是作者情感的笔墨结晶。我们要从中国儒、道、佛家文化的层面来了解书法艺术的历史渊源了解书法艺术的高层审美意义,非达到书法“道”的境界,我们则无以“读”懂古代经典书法作品。“书以载道”,书法决不是简单的书写,书法是具有生命活力的艺术品。“天下三大行书”的人格精神在哪里?王羲义、颜真卿、苏轼这三位书法大师都是在当时特定社会环境和历史背景下创作出来的传世经典。
王羲之所在的晋代,是个艺术尚“韵”时代,汉至魏晋时期,文人崇尚书法风气十分盛行。东汉赵一的《非草书》中记载,世人“游手于斯,专用为务”,生动地描绘了当时书法盛行的社会情景,帝王士大夫皆以善书为荣。《兰亭序》不仅展现了王羲之书法的近乎完美的技法,同时也体现了作者及当时社会的人文精神,表达了以神韵为主的艺术形式。颜真卿所处的唐代,是书法尚“法”时代。唐楷到了颜真卿、柳公权后,进入了顶峰。欧阳修说“书之盛莫盛于唐,书之废莫废于今”,意思是说唐楷的法度森严,扼杀了书法的创造性,机械化的写法促使唐代书法没有可以与魏晋书法相媲美的书法作品。《祭侄文稿》更多的展现作者和当时文化的遵法守度、凛然正气的文人气节。苏轼是宋代尚“意”书风的领导灵魂级人物,唐楷的“法”度严谨,导致了唐书失韵,苏轼是最早提出尚“意”书法的书法家,宋代的尚“意”书风一扫唐、五代尚法书风的呆板、停滞精神面貌。苏轼论书道:“退笔如山未足珍,读书万卷始通神”。苏轼强调书法家要具有较高的文化修养,他指出:“作字之法,识浅、见狭、学不足三者,终不能尽妙”。他主张书法的文人气息,也就是尚“意”书风的如诗境般意境的深刻内涵。《黄州寒食帖》不单是经典法度的继承,更是宋代文人书法家高深的文化修养的展现,也是宋词在尚“意”书风中的淋漓尽致的流露。
现代技术信息的进步和考古的不断发现,使得现代人们有机会一览历史经典书法,我们可以通过拓片、影印、修复、放大等科学手段高度复原古代经典作品。我们在摹习经典的过程中,由于时代的文化气息、氛围和社会环境,历史背景的不同,我们的作品已经很难达到古人那种静穆、雍容、古朴的质感境界。当代经济进步,生活信息的繁杂,社会的多元化都在有力地冲击着我们对古代经典的继承,都在影响着当代人和古人经典的对话。现当代书法艺术透露的人格精神是什么?是多元代的揉和体,也是儒、道、佛的综合体现。既有韵,也有法,同时也有意,更在美术方面有所掺和。近现代的书法大受“五•四”运动的影响比较重,书法内容有着很大的改变,书法艺术渐渐退去了那种古色古香的文人韵味,也淡化了儒、道、释相融合的人格精神,更多的是力争视觉冲击,强调视觉的审美形式。
四、结语
中国书法艺术源远流长。几千年来,书法艺术作为文字的现实形式、文明传播的使者,它是我国传统的最有广泛性和代表性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艺术。书法通过笔墨,把中国汉字变成了表现情感意蕴的符号,它以其无穷活力和不衰娇姿,向世界展示中华民族古老文明的深沉内蕴。书法凝聚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积淀、民族意识、心理特性,成为阐释民族传统文化特征的有机系统。书法是中国文化的综合体,是中华文化之精髓,在世界艺术殿堂占有重要的位置。
作者:杨中介 单位:广东茂名市书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