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小议旅游规模差异及规模分布范文

小议旅游规模差异及规模分布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小议旅游规模差异及规模分布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小议旅游规模差异及规模分布

省域旅游差异的研究也较多,如王文瑞、伍光[10]等对甘肃省的旅游区域差异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发展对策;王爱红等[11]对山西省的旅游业发展差异进行了动态分析;柳百萍[12]探讨了安徽省17个城市的国内旅游规模差异及其位序规模体系。张明东、陆玉麒[13]采用锡尔熵指数和因果检验模型分析了山东省入境旅游经济差异及经济增长刺激效应。从目前研究资料来看,关于区域旅游规模差异的研究局限于从时间序列的角度,侧重于对外在表现形式即数量差异的分析,对差异背后客观存在的规模等级体系的空间分布状况关注度不够。而对西北地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西北地区的区域合作发展[14]、重点旅游城市开发[15]、旅游发展误区与对策[16]、入境旅游目的地市场竞争态时空演化[17]、客源市场开发对策[18]和旅游业发展策略[19]等方面。将中国著名的丝绸之路沿线的西北地区作为整体,深入探讨其入境与国内旅游规模时空差异及其分布的研究却鲜见诸于文献,正确把握西北地区旅游发展的基本特征,是进一步发挥其区域优势,加强区域战略协调,保持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并实现区域整体提升的基础。

材料与研究方法

2009年3月,国家旅游局公布了《中国国家旅游线路初步方案》,丝绸之路是首批12条国家旅游线路之一,在我国境内所涵盖的地域跨越了西北地区的五个省份,即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五省区在地理区位上和经济布局上都是紧密相连的,古朴醇厚的西域民族风情、璀璨夺目的丝路文化、绚丽多姿的宗教艺术和独特迷人的自然景观,形成了自然与人文旅游资源的有效互补。西北地区拥有3处世界文化遗产、13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16个5A级景区,还有大量的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及省、市、县级旅游景点。随着"西部大开发"的建设,西北地区旅游业发展迅速,入境旅游总收入从2001年的46381万美元增长到2011年的181019万美元,国内旅游总收入从259.51亿元增长到2157.55亿元,入境旅游收入的平均增长率为14.12%,比同期全国的平均增长率11.51%高出2.61个百分点。但西北地区旅游业的发展状况在时空上却有着显著的差异,陕西和新疆旅游业发展迅速,已初具规模,而其他三省则处于相对后进的状态。

文中通过入境和国内旅游收入,定量分析西北地区入境和国内旅游接待规模的时空差异,考察期为2001-2011年,数据来源于2002-2012年的《中国旅游统计年鉴》以及相关统计信息官方网站。为了能够全面、准确地衡量西北地区旅游接待规模的相对差异、绝对差异和离散度,通过标准差[1](VOC)来衡量旅游规模的绝对差异,值越大说明绝对差距越大;反之越小。利用变差系数(CV)[1]和基尼系数(G)[1]来反映旅游规模的相对差异,其值越大说明在空间上区域间发展水平差异越大,反之越小;采用赫芬达尔系数[1](Hn)和首位度[1](S)分析旅游规模分布的集中度,值越小说明省际间旅游规模发展越均衡,反之则发展越集中,越不均衡。并借用位序-规模分布理论与首位分布理论来探讨旅游规模的时间分布规律,以相互验证分析结果。位序规模理论是用于考察区域规模与位序之间的关系,能清楚说明旅游规模分布的情况,文中用罗特卡模式进行研究[12]。P=P1/Rqi式中:P为区域旅游规模,R为旅游规模位序,q为集中指数常数。依据q值的大小,可将旅游规模分布分为3类:当q≤0.85时为分散均衡型,0.85<q<1.2时是集中型,q≥1.2时为首位型。

结果与分析

1入境旅游规模差异

从图1可以看出:反映西北地区入境旅游规模绝对差异的标准差VOC1从2001年的1.132上升到2011年的4.978,11年间增长了4.398倍,除2003年受"非典"影响明显下降外,整体保持稳定上升态势;特别是从2009年以来,标准差增幅显著,绝对差异在迅速扩大。2001年,入境旅游接待量居西北地区首位的陕西入境收入为3.0871万美元,居于末位的宁夏为0.0271万美元,前者是后者的113.92倍,到2011年,陕西的入境旅游收入达到12.95万美元,是宁夏0.062万美元的208.87倍,差距越来越大。同时还可看出,旅游业越发达的省区旅游业发展越快,落后省区则发展较慢,差异在不断扩大。根据图2,反映相对差异的基尼系数、变差系数分别从2001年的0.605和1.220增长到2011年的0.668和1.375,波动幅度虽不大,但系数最小值分别为0.605和1.220,说明西北地区入境旅游业的发展并不均衡。从图2,2001-2011年赫芬达尔指数Hn1从0.413增长到0.517,说明西北地区入境旅游规模发展在时空分布上越来越集中,集聚程度在逐渐增强。从首位度数值可以看出,首位度最低的年份2010年也达到了2.757,入境旅游规模首位分布显著。

2入境旅游规模分布

选取2001、2005、2007、2009、2010、2011六年的数据绘制入境旅游规模的时间变化图(图3)。图中横坐标轴代表五个省区的规模位序,纵坐标轴代表各年的旅游规模,从图3可以看到,旅游规模分布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增幅在逐年扩大;位序几乎没有发生变化,可见空间分布格局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结合旅游首位度的研究,陕西入境旅游接待规模在西北地区的份额从2001年的66.56%上升到2011年的71.54%,垄断性越来越显著,且与其他四省区的差距在不断拉大。为了更好的反映入境旅游规模的分布规律,采用罗特卡一般模式模型,利用SPSS17.0数据分析软件,对2001-2011年入境旅游收入数据及其对应的位序进行双对数回归分析(表1)。由表1可见,2001-2011年入境旅游规模(P)和位序的拟合度(R2)除2009年,均在80%以上,相关系数值都在0.894以上,相关性较高。对数回归率q值都大于1.2,说明西北地区入境旅游规模呈首位型分布,部分省区存在高度垄断现象,这与入境旅游规模差异分析结果一致。入境旅游规模位序几乎没有发生变化,属于平稳发展型。

3国内旅游规模差异

从图4可看出,标准差VOC2从2001年的50.312增长到2011年的424.564,增长了8.44倍,国内旅游规模的绝对差异整体呈逐年上升态势。由于受2003年"非典"影响,2003-2004年国内旅游规模处于低谷,但下降幅度较入境旅游小,说明入境旅游的脆弱性比国内旅游大,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2001年,国内旅游接待量居首位的陕西旅游收入达到142.2亿元,而宁夏为10.8亿元,前者为后者的13.17倍,到2011年,陕西的旅游收入达1240亿,宁夏仅为83.81亿,前者是后者的14.8倍。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差距在不断扩大,绝对差异越来越显著。根据图5,2001-2011年间,反映相对差异的基尼系数G2与变差系数CV2变化幅度不大,变化范围分别为0.495-0.488,0.969-0.984,说明随着时间的推移国内旅游规模的相对差距变化不大,空间分布格局较稳定。从图5,赫芬达尔指数Hn2从2001年的0.388增长到2011年的0.394,最大值为2009年的0.410,整体值均不大,旅游规模集聚程度不高;随着时间的推移,Hn2往趋大的方向变动,说明旅游规模的集中程度在逐渐增强。而首位度S2从2001年的1.981增长到2011年的3.017,首位分布越来越明显,陕西一直稳居首位省份的位置。

4国内旅游规模分布

同样选取2001、2005、2007、2009、2010、2011六年的数据绘制西北地区国内旅游规模的时间变化图(图6)。通过图6可以看出,2001-2011年的国内旅游规模分布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增幅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扩大。位居首位省份的陕西省国内旅游收入在西北地区的份额从2001年的54.8%到2011年占57.47%,可见,陕西在西北地区的国内旅游接待规模垄断性在逐渐增强,但较入境旅游接待规模增长速度慢。同样利用SPSS17.0数据分析软件,采用罗特卡一般模式对2001-2011年国内旅游数据及其对应的位序进行双对数回归分析(表2)。由表2可见,2001-2011年西北地区国内旅游规模(P)位序的拟合度(R2)均在92.1%以上,相关系数值R在0.960以上,相关性较高。对数回归率q值>1.2,说明西北地区国内旅游规模呈首位型分布,这与国内旅游规模差异分析结果一致。陕西同样稳居五省区之首,位序几乎没有发生变化,属于平稳发展型。综上,2001-2011年,西北地区入境和国内旅游规模发展比较相似,呈现这样一种特征:随着时间的推移,绝对差距迅速增长,相对差异变化较小,首位分布显著,集聚程度在逐渐增强;陕西稳居首位省份,并呈现一定的接待垄断性;旅游规模位序几乎没有发生变化,基本保持集中分布的格局,属于平稳发展型。但也有不同,相对于入境旅游规模,国内旅游规模绝对差异较大、增长速度更快,相对差异较小,集聚程度较低。

5影响旅游规模的因素分析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2001-2011年西北地区旅游业发展不均衡,且不均衡格局相对稳定,影响区域旅游规模及其位序分布的是一个复杂多元的体系,这些因素的综合发展水平决定着旅游规模差异及其分布的方向。为了更好地分析影响西北地区旅游规模差异的因素,选取各省2011年的GDP、外贸进出口总额、交通区位指数和旅游资源丰度[20],在SPSS17.0中分别与入境和国内旅游规模做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入境旅游规模与交通区位的相关性最高,达到0.972,其次是旅游资源丰度,与GDP、对外贸易的相关性最低;国内旅游规模与交通区位的相关性最高,达到0.990,其次是旅游资源丰度和GDP,相关度均在0.92以上,与对外贸易的相关性最低。陕西省在西北地区除外贸进出口总额排第二,与旅游规模密切相关的交通区位、旅游资源丰度及GDP都以绝对的优势遥遥领先,良好的区位条件、发达的经济水平可以使旅游资源优先得以开发,从而促进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所以陕西居于西北地区旅游规模首位,且与其他四个省区的差距都较大。

讨论

对旅游规模差异及其分布的研究不仅揭示了旅游流的空间分布规律,更对旅游群体的行为及决策模式做出了科学的阐释。国内学者对旅游区域差异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全国区域[3-8,21]、长三角[9]、东部省份[11-13]等经济较发达的地区,研究发现旅游发展水平省际差异明显,省际间相对差异趋于收敛,沿海起主导作用,旅游业发展具有非均衡性增长的特征[22]。文化背景及地理区位的不同促使旅游规模分布具有地域特色的演变规律,西北地区旅游资源丰富,但因地处内陆,可进入性较差,经济发展水平较东中部地区落后,具有一定的地域特殊性。文中通过时间的动态演变角度对西北地区的旅游规模差异进行了研究,并尝试从空间角度研究其位序规模分布规律。文中研究有利于政府和业界从整体上了解西北地区旅游发展的现实格局,为促进旅游经济的均衡发展、旅游业整体水平的提高提供理论依据,并提出西北地区应打破省域行政边界,借鉴长三角的旅游合作模式,使地带内各要素自由流动,实现互补互利、资源共享,提高旅游竞争力。但是,对旅游规模的研究有待进一步探讨在不同空间层次、长时序上区域旅游经济差异变化的轨迹,并试图提取新的调控区域旅游经济差异的政策信息。

结论

(1)从时间序列上的动态变化特征来看,西北地区旅游业发展总体不均衡。入境和国内旅游规模的绝对差异增长迅速,省际间旅游规模差异的不均衡现象越来越显著,相对差异变化不大,说明空间分布格局较稳定。陕西和新疆无论入境还是国内旅游规模都排在前两位,发展速度较快,甘肃、青海和宁夏一直都处于后三位,发展相对缓慢。

(2)西北地区旅游业发展不均衡格局相对稳定,首位分布特征显著,旅游规模集聚程度在逐年增强。旅游规模位序几乎没有变化,属于平稳发展型。陕西始终是五省区入境和国内旅游的领头羊,并逐步形成一定程度的垄断性竞争优势。

(3)旅游规模分布及其差异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西北地区入境旅游规模与交通区位、旅游资源丰度的相关性最高,与GDP、对外贸易的相关性较低;而国内旅游规模与交通区位、旅游资源丰度及GDP的相关性最高,相关度均在0.92以上。陕西省以其良好的区位条件、发达的经济水平和良好的旅游资源优势稳居西北地区旅游规模首位省份。(本文作者:毕丽芳、马耀峰、苏醒单位:陕西师范大学旅游与环境学院、云南省社会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