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风格艺术论文:板桥文字艺术特色鉴赏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作者:孙小龙单位:洛阳理工学院
流畅的诗文,通过独具风格的六分半书题于画面,楷行相间,参差错落,诗情画意相映成趣。使他的诗书画三者密不可分,形成了统一的艺术整体,给人以诗书画相结合的艺术美享受。同时,透过诗情画意,不仅使他抒发了胸中闷气,宣泄出真情实感,还能给欣赏者以坚贞不屈、刚直不阿、“不为五斗米折腰”的联想。此外,他的印章篆刻也十分讲究,笔力雄健古朴,刀法凝重有力。他的诗书画再镶嵌以几方精美的印章,真乃四美合一,使章法增彩,作品内容丰富,极大的增强了作品的形式美感,较完美地表现了书画作品的意境。
师出有门,法外创新
郑板桥在书法方面是很有造诣的。他在临摹和学习碑帖古迹方面,态度严谨,探源甚古,刻苦勤勉,师法名家,笔耕不辍。他“字学汉魏,崔(瑗)、蔡(邕)、钟繇,古碑断碣,刻意搜求”,对王羲之的《兰亭序》、怀素的《自叙帖》和《瘗鹤铭》,以及苏东坡、黄山谷、高且园等名人墨迹,反复练习。篆隶、六朝真行草,板桥无不摹练精到。在他的书法作品里,他以隶入楷,或参以画法,进行大胆创新,都源自于他雄厚的楷书基础。他生活的时代,保守势力笼罩书坛,当时所谓的“四王”艺术,专以模仿为能,且被钦定为正统艺术,大大阻碍了人们的创新精神。但郑板桥却不为保守势力所屈服,毅然以全新面貌,旗帜鲜明地走自己创新的路。从师法到无法,继承又创新,“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他对石涛的画,也是“学一半,抛一半,未常全学,非不欲全,亦不必全也”。他正是借古而开今,自立门户,具有另辟蹊径的独创精神。他的书法如诗如画,热情洋溢,给人以莫大的感触,“衙斋卧听萧萧竹……一枝一叶总关情”。
板桥书法主要艺术特色
郑板桥书法艺术的主要特色,就是他自称的“六分半书”。他的书法,以画兰法入笔,潇洒自然,亦书亦画,又参以真、草、隶、篆、行字形,变化莫测,一点一画,提顿断连,都显得鬼斧神工一般,真是独辟蹊径,自成一家。他的书体结构,横里斜出,结字形偏,有山谷遗意;转折蹲笔较多,沉著有力,气势放纵,力透纸背。清人有诗赞曰:“下笔别自成一家,书画不愿常人夸,颓唐偃仰各得志,常人尽笑板桥怪”。郑板桥的书法,堪称为别具一格的新书体。清.何绍基在郑板桥《道情十首》书卷题跋曰:“一生跌宕牢骚,奇趣横溢……字傲山谷(黄庭坚),间以兰竹意致,尤多别趣”。
板桥书法与绘画的巧妙结合
郑板桥的艺术生涯里,始终是把书与画紧密相结合的。《清史列传》称他“书画有真趣,少工楷书,晚杂篆隶,间以画法。”书画互参,是郑板桥书艺和画艺巧妙结合的又一艺术特色。书画同源之说,表明书法与绘画的关系是极为密切的。绘画大师黄宾虹曾说:“言画法者,先明书法”,很重视书法对绘画的重要作用,并把绘画的用笔也归结为:“用笔须平,如锥画沙;用笔须圆,如折钗股,如金之柔;用笔须留,如屋漏痕;用笔须重,如高山坠石。”“锥画沙、屋漏痕、折钗股”,这也正是唐.颜鲁公评论书法的标准,真是不谋而合。郑板桥的笔下,书和画的结合尤为巧妙。他在《题画》中说:“山谷写字如画竹,东坡画竹如写字;不比寻常翰墨间,萧疏各有凌云志。”他能从黄庭坚的书法和苏轼的绘画中体味书法和绘画的密切关系。他还说过,“以画之关纽入于书,又以书之关纽入于画”,板桥正是这样在长期艺术实践中,逐步形成了他自称为“六分半书”的独特艺术风格。
独树一帜的书法艺术风格
郑板桥书法独特的艺术风格,不是他的楷书,也不是草隶篆等,而是他巧妙地把分隶参入行楷,把画兰之法运用于书法,使原来的“八分隶书”,变成一种独具风格的书体。这种书体介于楷隶之间,“郑燮工书画,书增减真隶,别为一格,如秋花依石,野鹤戛烟,自然成趣。”板桥书法的章法布局更是前所未有,大小参差,亦书亦画,错落有致,宛如“乱石铺街”,“参差错落”。板桥的行书《论书》轴,不仅对古代几个名书法家提出自己的真知灼见,而且较为集中地体现了板桥书法独树一帜的艺术风格。
板桥的《论书》轴,行书写得劲秀飞舞,结体运笔多得山谷遗意,放纵自由,斜正疏密,大小方圆,和谐统一。这种章法布局被誉为“乱石铺街”,而乱中有致,疏中有密,密中有疏,大小参差,相映成趣,给人以特别的审美情趣,又如星月在天,珠玉满地,通篇一气呵成,气势贯穿。在书法艺术的继承和创新上,郑板桥有他独到的见解和辛勤的书画艺术实践,从而形成了自成一家,“标新立异”的独特书法艺术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