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语文教学中的人文素养(4篇)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第一篇: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
摘要:
阅读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任务之一,人文精神即它的基本特征。我国传统的阅读教学强调学科的工具性和思想性,却忽视了人文性。阅读教学承载着人类文化中的人文精神,本文立足于阅读教学实践,分析语文阅读教学人文性现状,并整理归纳人文素养内涵,探讨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人文素养的意义,论述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实施策略,最后对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进行反思。
关键词:
人文性现状;人文素养;内涵意义;对策反思
我国传统语文阅读教学不在课堂上指导学生学习,也没有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读书,而是让学生记住教师课上总结的答案,这样常常会忽略学生的个人感受,阻碍学生的整体发展。长期忽略人文素养的培养,造成语文教学模式向理科转化,最后使学生丧失学习语文阅读的兴趣。目前的阅读教学追求形式多于内容,追求客体多于主体,追求统一多于个性。总之,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忽视了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辞海》中“人文”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素养”的含义,一是经常修习涵养,二是平素所蒙养。简单地说,“素养,是指人通过长期的学习和实践修习培养在某一方面所达到的高度,包括功用性和非功用性。”本人认为,人文素养是指一个人外显出来的气质和涵养。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把它们当作外在的附加任务。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可以看出,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是阅读教学的首要任务。培养人文素养,即是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健全的情感内涵,和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意义非凡,下面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首先,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和高尚道德。教师在阅读课上,引领学生感悟文章中所蕴藏的民族精神和民族道德关怀,感知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探究中国语言的人文价值,感悟文本蕴含的文化。例如:诸葛亮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己”、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等,有助于培养学生高尚的人生观和爱国主义精神。其次,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审美趣味。教师在把握本文主旨的前提下,饱含情感地引导学生体会文章的主题内涵,尽最大可能使学生与文本思想产生情感共鸣,让学生兴趣盎然地去读书。在阅读教学中,教师根据学生原有的阅读和审美经验,调动学生的审美动力,能够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阅读对象和审美内容,形成良好的审美趣味。最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语文教学大纲》中指出,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要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充分利用教材精讲、追问、点拨,启发学生主动思考,主动求知,这样可以锻炼学生想象和创新思维能力。关于怎样在阅读课堂中发展学生的人文素养,笔者通过研究整理,提出以下三点实施策略。
第一,深层挖掘教材中文章的人文内蕴。中学语文课本蕴含“爱”和“人与自然”两大主题,教师在阅读教学中深入挖掘这两大主题,才能向学生高效地渗透人文素养。语文课本中,到处浸润着人与人、人与自然的感情,教师在深层发掘课本的根基上,在教学过程中有计划地引导学生体会情感,用文本中蕴含的“爱”滋润每一颗心灵,尽力为学生构建一种和谐,轻松,民主的讲堂气氛,那么,学生所学的人文常识就会内化为人文素养,外显为行为习惯,构成相对不变的品质结构。
第二,实施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在阅读课堂上,教师应避免“满堂灌”的模式,提倡“自读—质疑—讨论”,让学生自主修习,自主探究文本,发现疑难,然后借助生生和师生互动,互相讨论,最后解决疑惑。教师在教学中应多创设教学环节来锻炼学生去独立思考和发散思维,让学生用自己独特的思考角度去观察,从而能调动其持久的学习积极性和自动性,培养他们的人文涵养。教师在阅读教学中,按照学生的天性专长、才能大小和课本的特征,灵动地运用小组互助的学习模式。可以按照学生能力的高低进行搭配分组,可以让学生自由组合,还可以在小组互助学习中开展辩论赛,进行团体汇报,或者评比优秀小组和组员等措施。这样,可以让每个学生都能进行良好的情感沟通和交流,都能体验到合作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从而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意识,升华学生的人文素养。新课程标准要求重点培育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发现问题的敏感性”和“重视探究的学习方式”。在阅读教学中,教师需要做的是为学生营造出一种能够独立探究的情境。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在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锻炼思维,发展能力,激发兴趣,从而主动寻求、发现和解决新的问题。
第三,熏陶感染,潜移默化。《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趣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把它们当作外在附加的任务。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显然,培养学生的人文涵养是阅读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而且培养人文涵养的有效方法是“熏陶感染,潜移默化”。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尽力发掘课文中的品德成分,感同身受地授课,学生便会在耳濡目染中受到撼动和陶冶,久之,就能够推动学生品德的提升。关于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反思,主要从语文教师自身素质方面进行说明。现代教师特别是语文教师应该是一个“文化知识的传授者,学生仿效的榜样,学生集体的领导者,人际关系的艺术家,心理治疗工作者,学者和学习者。”我们要做一名钻研型教师,在教育教学改革中不断探究,实时更新知识结构和教育理念,提高专业技能和素养,紧跟时代的步伐。其次,要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人文素养,学识要“渊博”,涉猎人类文化的各个范畴。总之,语文教师应尽力成为一名有信仰,有抱负,品德崇高的“人”师。这样才能更容易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人文素养的培育对阅读教学来说是一项长期且艰苦的工作,作为基层语文教师,我们能够做的就是钻研教材,研究教学模式,情感熏陶学生,让我们学生的人文素养在传统的基础上去芜存蔷,让我们的下一代满怀信心地迎接二十一世纪的挑战。
作者:刘文文 单位:天津市北辰区实验中学
第二篇:小学语文学生人文素养培养浅析
摘要:
随着时展的不断迈进,我们的国家也越发强盛,在发展各项硬实力的同时,我国对文化软实力的发展也越来越重视,而语文学科作为一门最能体现我国文化软实力的学科,自然受到了各方面的重视。在新课程改革开始至今,语文学科也在深化教学改革的道路上实现了各项突破,获得了不少的成就,但是目前的我国语文教育框架下还存在一些问题,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这就需要教师们在教学过程中发现缺失,并不断改进。
关键词: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语文本色;人文素养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过程中造就了一种特殊的现象,人们称之为“书呆子”,指的是那些单纯只知道学习书本知识,不懂得灵活变通的人。现在,随着语文新课程改革的进行,教师们也逐渐开始实施并适应了先进、科学和开放的现代化语文教学课堂,但是在追求高成绩的大环境下,大部分的学校和教师还是传统教学方式的拥护者,单纯地重视对一些课本上理论知识的教学,却忽视了教育方法的科学运用,又重蹈了“书呆子”的覆辙。这就需要小学语文教师们思考如何在语文本色的回归过程中实现对小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促进学生们各项能力的提升。
1什么是语文本色
中国作为一个具有五千年历史文明的古国,流传下来许多的文化,而作为人们交流使用的文字的流传,对于整个中华民族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国几千年来一脉相传的传统文化与语文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所以语文学科对于我们来说,不仅仅是一门古老的学科,还是一门及其重要的学科。而对于刚刚步入正规学习生活的小学生来说,语文学科作为一门最为基础的学科,也开启了对其他各种学科的学习,所以具有更加特殊的情感和意义。要想探究语文本色,还要从我国的语文文化入手。翻开各种史书和文献记载,首先映于眼帘的便是一个个文字,这些文字在古代文学家的手中具有了灵性,让语文不再局限于语文的单纯表现,而是上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读来朗朗上口,各种生动活泼的景象仿佛穿越时空跃入眼前,让人文美与艺术美充分融合在一起,这也是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即是语文的本色,而“书呆子”与艺术美的差别也正体现于此。但并非每个人都能感受到这种艺术美和人文美,只有具有一定人文素养的人才能领会到,而对于学生尤其是小学生来讲,达到这种基本的人文素养的最重要途径便是进行语文课程的学习。因此我们可以通过以上的理论得到语文本色的概念,所谓的语文本色对于现代人来说就是具有灵性的语文思维能力,么语文本色的回归便是使这种灵性的语文思维通过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的人文素养的培养而体现出来。
2语文本色回归的体现
首先,也是最基本的一点,语文教育作为汉语言文化传播和发扬的一个重要方式和类型,不仅仅是在单纯地传播文化,还在传播过程中承载了许多的情感和思想,所以语文本色的回归使得学生可以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到语文学习的魅力,也可以领会到传统文化思想的影响,从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在培养一个健全公民的基础上,也传扬了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和思想。其次,语文课程作为一门最基础的课程,打开了其他课程学习的大门,也帮助了学生正确理解其他学科的知识,实现学生的全方面发展。语文本色的回归使得学生具有独立的认识观,对不同的事物有自己独特的认知,让学生们有自己的学习观点,同时在对其他学科的认识也有了自己更深的理解。最后,语文本色回归可以让学生在感受语文魅力的同时对语文学习逐步产生兴趣,充分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积极性,并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文化素养。
3如何在语文本色回归中培养人文素养
3.1提高教师的人文素养:教师作为语文教学的引导者,理应具备较强的各方面素养,以满足新课程教学和学生学习的需要。尤其是语文这样一门包罗万象的学科,更需要教师有较高的人文素养,能够解释和回答学生们的提问,也能够给学生们人文素养的培养正确的指导,科学引导学生们语文思维和能力的全面发展,真正成为一个具有人文素养的人。
3.2引导学生学会阅读,感受人文之美:除了我们使用的语文教科书之外,学生们还能在日常生活中接触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而每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背后都包含着及其丰富的文化内涵,且都有着与作者亲身经历和思想情感有关的创作背景,只有充分将这些创作背景与文化内涵结合起来,深入感受,才能获得自己的理解,并提高文化素养。对于小学生来讲,实现这种目标的第一步便是在小学语文教学课堂上进行学习和实践,教师应当以课本上的文章为依托,逐步带领和引导学生们进行阅读,并让学生们表达自己的阅读观点,以此,一步一步地交给学生们阅读的方法,敦促学生进行阅读,最终感受到人文之美。
3.3创造合适的培养环境:教师还需要为阅读创造一个合适的环境,在语文课堂上,首先要让小学生们进行安静的阅读,然后就需要教师结合教室环境和教学辅助设备,为学生们营造一个优良的阅读环境,激发学生们的阅读热情。
3.4读写结合,培养人文素养:要想实现人文素养的提高,仅仅依靠阅读是不够的,教师还应重视对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使学生们在阅读过程中不仅能感受情感,还能学会文学家的情感表现手法,并通过不断地锻炼,结合日常生活的感受,将自己的情感和领悟激发出来,使阅读和写作充分结合,有效积累学生的人文素养。
4总结
就上文的各项阐述可以明确语文本色回归的重要性和特殊意义,在如今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语文教师们需要坚持对语文本色的回归,为学生的学习创设一个最科学和合适的环境,让语文本色与学生的思想在学习和活动过程中实现充分的融合,不仅实现了学生能力的提升,还满足了国家对于培养优秀人才的需要。
作者:袁秋霞 单位:潍坊市高新区北海学校
第三篇:小学语文高效课堂与人文素养教育研究
摘要:
高效课堂是有效教学的最高境界。但是目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存在目标不清楚、教学模式不适用、教学方法不灵活等等问题。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有针对性的,目的性的唤醒学生学习的信心;丰富实践教学活动,满足不同学生群体个性化需求;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实现课堂管理扁平化;构建科学的评价体系,实现知识技能与人文素养的全面平衡。
关键词:
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策略研究
1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现状分析
为调查研究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状况,笔者了选取Y市S小学的小学语文教师100名,小学生150名,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同时,利用spass软件对调查所得数据进行探析。这样可以大概得出一个初步的结论和教学情况。
1.1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目标不清楚。德国教育学家第斯惠指出:语文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但在调查过程中发现,小学生学习语文的过程中缺乏清晰的教学目标。由于教学目标是提升语文学习效率的核心因素。但是目前大约有42%的小学语文教师,表示学习语文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大约有31%的教师,表示学习语文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提高成绩、顺利通过学校的考试;大约有27%的教师,表示学习语文的目的是为了满足学生发展需要,提升学生文学素养。答案显然是各人觉得各人有道理,每个认为不同想法的老师都会按照自己的想法去教育教学。
1.2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不适用。在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过程中,由于过分注重多媒体等现代信息设备的应用,导致教师将过多的注意力集中在课件、视频的制作和挑选上,而忽视了语文教学的基本目标。有的老师甚至不惜把几乎所有的课程都用多媒体等教学工具来授课。全然不顾及学生对此的看法和上课学习的接受情况。以至于一直以来这个误区就是硬生生塞给学生,老师成为了专制的霸权主义者。经过访问,目前大约有37%的小学生对语文教师在教过程中使用多媒体等情况,表示不满意。大约有42%的小学生对语文教师在教过程中使用多媒体等情况,表示不满意。大约有21%的小学生对语文教师在教过程中使用多媒体等情况,表示不满意。可见,老师认为的现代化教学方法不是一味的适用,也不是一定能带来好的效果。
1.3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方法不灵活。有效的语文教学方法会大大提升语文教学的效率。而目前大多数语文教师的教学方法并不切合实际。经过调查发现,大约有58%的小学生感觉语文教师的教学方式太单一、古板。大约有28%的学生对老师采取的教学方式基本还满意,大约有14%的学生喜欢现在的教学方式。此外,语文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利用角色扮演等方法,让学生简单阅读语文课本。很多学生在语文教学中,常常是比较被动的接受。因此,语文教学效率必然大打折扣。
2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水平的策略
2.1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唤醒学生学习的信心。小学生在进行语文学习时,难免遇到各种问题。因此,针对小学语文学困生在学业成败中的归因障碍而设计干预计划,进行归因训练,这样可以直接改变小学生对语文学习的态度,从而提高小学生的语文学习成绩,使学生接受成长性的挫折教育。树立学习语文的自信心,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进而提高他们学习语文的勤奋程度,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语文教师要经常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唤醒学生高效学习的信心。
2.2丰富实践教学活动,满足不同群体个性化需求。由于语文学科特性,导致部分感性思维能力不强的学生,难以理解一些晦涩难懂的语文学概念和内涵。语文教师如能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课外实践的活动,为小学生提供客观事物的真实面目,让全体小学生在丰富实践中协同多种感官,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和灵活运用。语文教师要从小学生的实际水平出发,摸准语文学习教学的起点及预期可能的制高点,在备课时超前准备,实现分层渐进,才能有效地发展和完善小学生的认知结构,提高语文学习教学效率,满足不同群体个性化需求。
2.3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实现课堂管理扁平化。在“互联网+”时代,教师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扩大了教育资源的增量、盘活了教育资源的存量,实现学习者自由选择的权益。教师在互联网的作用下,一些创意和想法可以通过互联网技术可以很便捷地创造出来,使学生更加直观的理解,提高教学效率。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可以通过微课在教学中的应用,再现语文课本各章节的知识框架,实现重点知识、难点知识的直观化,进而在学生头脑中构建成知识网、流程图和概念图。这样,学生通过观看教师的微课,就可以实现课堂管理的扁平化。
2.4构建科学的评价体系,实现知识技能与人文素养的平衡。瞬息万变的社会,要求建立了促进小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因此,不仅要关注小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其多方面素质,帮助其认识自我,发展自我,相信自我。而多元评价策略是指学习教学过程中,通过激励、肯定、鼓励和赞扬等各种各样的方法,让学生在心理上获得自信。所以,小语文教师应该重视多维互评,不仅要引导学生去关注考试成绩、学习成就,更要培养学生多层次、多元化的才能,塑造良好的个人品德,实现知识技能与人文素养的平衡。
参考文献:
[1]孟祥波.生本教育理念下延吉市北山小学高年段语文写作教学现状调查分析[D].延边大学,2014.
[2]黄先政.小学语文写作教学分段训练模式初探[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2,11:103-107.
作者:骆惠丽 单位:河源市龙川县新城小学
第四篇:小学语文教学中人文素养的运用
摘要:
情感教学是素质教育中的一个重要层面。素质教育中要求小学语文教学要在保持学生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的同事,要注重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发展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和人文素养,增强实践和创新能力。本文将结合情感教学的必要性和前提,探讨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情感教学。
关键词:
情感;情感教学;小学语文
情感教育作为辐射教育整个过程及各个环节的教育意识与操作模式,在整个素质教育中的地位不言而喻,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促进教学质量和学习效率的提升。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并有所感悟和思考,从而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这强调了“情意”与“认知”相统一的重要性,强调了情感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情感教学是基础教育阶段语文课程的目标之一,也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课程标准下,要有效利用情感教学的途径和情感沟通的策略把情感贯穿到整个教学过程中,发挥其对小学语文学习的积极作用,从而保证情感教学在小学语文课堂中能得到全面地体现,最终全面实现语文课程目标,促进小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一、小学语文实施情感教学的必要性
情感是人类特有而高度发展的一种心理现象,它是人们对与之发生关系的客观事物的态度和感受,是认识主客观世界必不可少的途径,是人类特有的高级而复杂的体验活动。健康的情感对丰富人的感性认识,提高理性认识有着积极地促进作用,影响人的感觉、知觉、想象思维和心智。列宁指出:“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于真理的追求。”这句话告诉我们,人的情感价值可以内化并转化成行为,也告诉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进行情感教育的重要性,小学阶段是学生情感形成阶段,小学语文教学活动是影响学生情感发展的重要阵地,需要教师更加注重教学活动中的情感教育。新课程理念的提出将小学语文情感教育上升到一个非常高的地位,小学语文情感教育不再仅仅是教学手段,更是语文课程目标体系三维立体螺旋结构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是语文教育的灵魂。关注人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小学生处于最初的情感感知和培养阶段,对外界事物比较敏感,容易受外界事物和外界情景的影响、支配,并且,他们不会隐藏自己的情感,而是会明显地表露自己的喜、怒、哀、乐,他们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正是需要老师的关注和培养的关键时期。孔子说过:“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之者莫如乐之者。”教学过程应该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长期以来,我国教学普遍存在侧重认识方面,而忽视了情感因素对小学语文学习的影响作用。在教学这个双边性的活动中,师生情感得不到沟通或者沟通不足,使得教学效果的实质难以体现。情感在很大程度上需要通过表情、语言来传递,所以,在教学中教会学生恰当、合理地使用语言沟通情感,有助于帮助学生增进友谊,改善人际关系,同时对小学生学习语文也会起到促进作用;另一方面,情感态度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语文学习的过程和学习效果,某些诸如学习动机、学习兴趣的情感态度,与小学生语文学习有着密切联系,同时,也是小学生语文学习取得良好效果的先决条件。俄罗斯教育家乌申斯基曾说过:“在教育工作中,教育力量只能从人格的活的源泉中产生出来。”运用情感进行教学和管理课堂时,教师可以在教学的整个过程或教学的主要环节里有效的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一篇篇生动形象、主题鲜明的课文,正是语文教师动之以情,授之以法,充分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增强语文课堂教学效果的沃土!
二、实施情感教学的前提
1、加强教师自身的专业素养和专业知识
小学生是祖国的花朵,是祖国的希望和未来,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和接受教育程度直接影响着我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而小学生接受教育程度取决于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水平。教师队伍专业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教学与训练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效果。小学语文是基础学科,是学好其他各门学科的基础,是培养学生理解力和表达力的最直接途径。作为小学语文教师,要具备扎实的语文专业素养,普通话标准、吐字清晰,要具备规范的语音语调、流利的语文口语,较强的语文听、说、读、写能力,这样的专业素养才会激起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才会树立学好语文的信心和决心,同时会对教师形成一种崇拜感,激起他们强烈的学习动机,这无疑会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并进一步融洽师生关系,起到教学相长的妙效。
2、用行动感化学生,建立师生之间的信任
一位伟大的教育家曾说“教育的最高境界便是爱”。爱是教育的前提,教育是爱的共鸣,是心与心的呼唤,教师只有爱学生,只有尊重学生,只有理解和宽容学生,才能得到学生的信任和尊重,才能把爱心和微笑带进课堂,才能与学生更好的进行思想交流,才能做到真正的教书育人,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影响学生。反之,没有信任的教育就如没有沟通的桥梁,更谈不上教育的效果了。
3、教师教态,言语传情
教师的教态是一种强有力的教育因素,教师面带微笑,以积极向上的态度来授课,学生就会产生相应的积极情感来对待老师,从而愿意接受老师的教育,并在行动上产生积极的反应。反之,则会产生消极的抵抗情绪和抗拒行为,严重影响教学效果。所以在上课前,教师要抛开生活中的烦恼和不愉快,全情投入到教学活动中,课堂上要始终面带微笑,加强师生间的互动,对学生的提问和回答多给予肯定和指导。语文教师要使用严谨、简练的语言,突出语言的专业性,读课文时铿锵有力、抑扬顿挫,用语调的升降将小学生带入课文情境中,使小学生感到入情入理,对课文内容感兴趣,对教师产生依赖,从而加快对所授内容的理解和吸收。
三、结束语
总之,现代教育是以人为本并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二是人就离不开情感,情感态度既是一项重要的语文教学目标和内容,又是促进和优化教学的重要手段。小学语文教学情感因素的培养,能使小学生产生良好的情感体验,从而激发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智力活动的兴趣,促进下学生语文能力的全面发展,从而有效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M],第十次印刷,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殷炳江《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11-19
作者:董继辉 单位:云南省玉溪市澄江县龙街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