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技工学校的人文素养教育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摘要]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企业对就职者的职业能力不断提出新的要求,而当前的职业教育模式却与企业的需求存在背离,影响学生终身学习和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和开发。本文中通过分析人文素养教育的重要性,从观念、师资、课程和环境等方面探索加强人文素养教育,提高职业教育质量的策略。
[关键词]
长期以来,技校探索实践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办学模式在技能培养方面成效显著,技能突出已经成为技校学生不争的优势和特色。广西机械高级技工学校是国家级示范性学校,凭借雄厚师资优势、技术优势和设备优势,打造有模具制造、数控应用技术、机械制造、机械设备修理、汽车修理和工业电气自动化6个广西重点骨干专业。多年来,毕业生上岗就业率均达到95%以上。与此同时,技校学生存在的人文素养“短板”值得关注,这些素养“短板”成为影响技校学生未来发展的瓶颈。我校就业办公室的调查显示,由于人文素养的缺失,虽然学生毕业后工作上手快,上岗竞争有优势,但从长期发展看,出现“好用、不经用”的现象,可持续发展能力不足,容易错失在企业发展和晋升的机会,因此开展人文素养教育改革势在必行。
一、良好人文素养是学生成才和学校发展的关键
(一)人文素养是学生职业发展的基础人文素养也称“文化素养”,是人文科学、人文教育在教育对象身上所体现出的成果,主要包括语言文字修养、文学艺术修养、伦理道德修养、文明礼仪修养、历史和哲学修养等,是由知识、能力、观念、情感、意志等多种因素综合而成的人的内在素养和品质,表现为一个人的人格、气质、修养和能力。人文素养是提升道德感和责任感的基础,是人的众多素质中的基础素质,对其他素质的形成和发展有很强的影响力和渗透力。它既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升华学生的心灵,同时也可以给学生很多直接或间接的人生体验,帮助学生了解自己、了解职业和社会,增强对企业和社会的责任感及使命感。它是一个人外在精神风貌和内在精神气质的综合表现。因此,良好的人文素养是学生未来职业发展的基础。
(二)人文精神是增强学生企业适应能力的关键人文精神是“对人的价值追求”,以真善美的价值理想为核心,不断完善自己、拓展自己、提升自己的一种自觉的文化精神。人文精神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强大精神支柱,强调追求、运用知识时的良知、责任感、使命感和价值观,是人类从“自在的”状态过渡到“自为的”状态的一种能力。而这恰恰是保障社会全面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学校通过加强人文素养教育,将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内化为学生相对稳定的内在品质,培养学生对企业和社会的责任感,进而增强学生在企业的适应能力。
(三)人文素养教育是职业教育的内在需求技校强调就业率,片面认为职业教育是以“培养实用技能型人才”为目的,过分夸大教育目标的工具性和实用性,淡化人才培养的人文性,忽视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这不符合职业教育的内在需求。学生的创造性智慧和能力的深度开发、丰富而均衡的精神世界的培育,包括丰富的人文历史基础知识和广泛的情趣爱好、丰富的道德情感和对道德人格追求的培养等需要引起学校和社会的关注和重视。人文的力量可以支撑人的价值追求,涵养人的精神,塑造完整的人格。技校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原则,全面开展人文素养教育,让一批又一批具有丰富的精神世界和高超的专业技能的优秀学生走向未来的职业和生活,提高职业教育水平,为企业培养具有持续创造力和良好素养的员工。
(四)改变职业教育的功利性是技校长远发展的要求针对当今社会存在重科技、轻人文的倾向,加强人文素养教育将在很大程度上克服目前由于教育的功利化和专门化所造成的科学与人文的分离,改变各专门人才的“单向度”倾向,使我们培养的学生既有科学素养,又富人文精神,既有专业知识,又有健全人格,这是职业教育改革的方向。丰富职业教育的内涵,改变职业教育追求就业的功利性的倾向,是技校长远发展的要求。技校学生人文素养教育已经成为学生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必须高度认识人文素养教育的重要意义和作用,不断实践,努力探索,推动人文素养教育不断向前发展。
二、人文素养教育的探索和实践
(一)树立综合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教育理念爱因斯坦曾深刻地指出,学校的目标始终应该是:青年人在离开学校时,是作为一个和谐的人,而不是作为一个专家。这句话对当代很多职业教育工作者来说仍不失为至理名言。长期以来,由于受竞争激烈的办学环境和急功近利的心态驱使,我国的职业教育恰恰走了一条将学生培养成技术性劳工而非合格的现代人的教育之路。要实现我们的教育目标———让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生活、学会发展”,依旧任重道远。作为新世纪的职业教育工作者,我们必须认识到,转变育人理念、整合教育资源、重视人文素养的提升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培养符合社会发展的现代人,才是我们坚定不移的办学方向。学校树立综合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教育理念,将进一步提升职业教育的质量。
(二)发挥和挖掘独特的地方人文优势柳州是以工业为主、综合发展的区域性中心城市和山水景观独特的历史文化名城,已形成以汽车、机械、冶金为支柱产业,化工、制药、林纸、制糖、建材、烟草、纺织等产业并存发展的工业体系。市工业博物馆集工业历史展示、工业遗产保护、科学知识普及、旅游休闲于一体,设有工业历史馆、生态宜居馆等主题展馆,具有丰富的实物、文献和图片资料,展现了柳州工业100多年来,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发展历程,体现出艰苦奋斗、自主创新的柳州精神。柳州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优秀旅游城市,是南中国史前古人类“柳江人”的发祥地,距今已有2100多年的历史,唐代大文豪柳宗元曾任柳州刺史。市区青山环绕,绿水抱城,被誉为“世界第一天然大盆景”,盛产奇石、有“柳州奇石甲天下”的美誉。柳州先进的工业文化、悠久的历史积淀和深厚的人文底蕴,给每一个身临其境的人以潜移默化的感染。我校充分利用柳州地方人文优势,对学生进行各种形式和主题的人文教育。此外,节假日可组织和引导学生参观和游览柳州的人文景观,吸收文化的养分,体验工业文明和历史文化的融合,磨炼心志、升华理想,教育效果事半功倍。
(三)反思教育方式,完善教师队伍建设人才标准在经历了资历取向、能力取向的阶段后,已向品行取向阶段发展。企事业用人单位对人才的自信自立、勤奋敬业、诚信合作、开拓创新、心理健康等方面的综合职业素质,看得比单纯的专业业务素质更为重要。与掌握一门专业的技能相比,一个人要拥有良好的文化素养和个人素质更需要时间和教育环境等众多因素的共同促成。目前,越来越多进入企业一线工作的学生因缺乏良好的职业素养离开企业或得不到发展的机会,在一定程度上我们的教育应该负主要责任。这与我们过去对职业教育肤浅的认识有关。我们教育学生“热爱本职工作”“树立职业理想”等,但反省我们的教育方式,我们真正能够打动学生,并且让学生真正内化成行动的有多少。作为教师,我们的责任是把专业知识、良好的观念、高尚的情操变成学生的自觉需要,让这种“自觉需要”驱使他们把知识和能力转化成个人素质和职业品质。只有这样才能为今后的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这样做是教师的天职和责任。
(四)推动将人文素养教育融入职业教育的课程改革《学记》中说:“善教者使人继其志。”苏霍姆林斯基也认为:每一门学科的教师,都应毫无例外地找出本门学科中包含的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和世界观教育的可能性,并充分地发挥它们的教育作用。我校全面推动以渗透方式将人文素养教育融入职业教育的课程改革。一是通过改革基础课程,加强人文素养教育。发挥基础课程教学在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及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注重采取体验式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具有良好的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等。二是在专业课程教学中加强人文精神的教育。发挥专业课程教学在培养人文精神方面的作用,并推行“校企共培”冠名班,让学生认识技术与社会和企业的关系,技术与人的关系,克服技术至上的观点,提倡技术中的人文精神,懂得技术是为人服务的,在技术服务中渗透人文的关怀。
(五)以校园文化为基础构建人文教育环境《孔子家语•六本》中说:“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校园文化氛围主要包括学校的办学思想、理念在全校形成的一种气候,包括学校的自然文化、校园规划、美化、人文景点等,还包括学生社团活动、各种文化艺术活动、社会实践等。校园文化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之中感染、熏陶学生,使其内化为信念与情感。一是营造良好的体现人文与科学情景教育的环境,使学生受到感染、暗示和激励,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我校教学场地和宿舍实行6S管理,以校史馆、企业宣传墙、广播站、校刊、宣传窗、文化长廊等载体为舆论宣传阵地,以积极健康、具有时代特点、针对性强的内容引导学生。二是发挥社团作用,促进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融合。我校社团活动内容丰富多彩,既有汽车、电气和数控车床等专业社团,又有涉及新闻、科技、体育、文艺等方面的兴趣社团,学生通过参加社团活动,拓展视野,在课外感受人文与科学教育。三是积极开展各种校园文化活动,引导学生积极融入社会,开阔视野,提升水平。我校一年一度的校园文化艺术节和“全校大比武”技能节,每学期的职业教育大讲堂,“校训万人学,校歌万人唱”和各类志愿者等活动,逐步完善的“掌上校园”网络建设,让学生实现了书本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人文教育与技术教育相结合,人文讲坛与学生活动相结合,信息文化与社会现实相融合,开展无人不可、无时不在、无处不能的人文素养教育。
(六)加强人文素养教育的注意事项人文素养教育是贯穿学生整个学习过程和学校、社会生活始终的教育,切勿流于形式,做表面文章。在加强人文素养教育时,学校应结合本地和本校的实际情况,采取灵活多样和切实有效的措施推进改革,不单纯追求改革的热闹和速度。技校毕业生不但要就业,而且在企业中要有持续发展和晋升的机会,才能体现出职业教育的优势与特色。加强人文素养教育,使毕业生具有任何培训机构所培训人员的不可替代性,不仅掌握娴熟专业技能,同时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拥有良好人文素养,这样的学生更受企业和社会的欢迎。
作者:周华玲 单位:广西机械高级技工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