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艺术类人文素养论文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一、齐鲁文化的历史性与多样性
一山东是古代齐国和鲁国的所在地,作为齐鲁文化的发源地,山东的地域文化资源优势十分突出,有着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丰富多样同时又特色鲜明的文化,是各专业、各学科艺术创作的肥沃土壤。在历史文化资源方面,山东有馆藏文物70多万件,其中,聊城光岳楼、山陕会馆,阳谷的狮子楼、景阳冈,临清的舍利宝塔、鳌头矶,日照的尧王城,胶州的琅琊台等享誉国内外。有大量珍贵文献资源如《论语》、《孟子》、《墨子》、《管子》、《晏子春秋》、《孙子兵法》等,还留存有大量历史遗迹和历史名人故居,如三孔、三孟、王羲之故居、蒲松龄故居、李清照故居、稼秆祠等。另外,山东还存有众多著名的汉墓、汉碑刻和汉画像石。曲阜、济南、青岛、聊城、邹城、临淄六个城市被确定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在民间文化资源方面,山东民间文化遗产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鲜明的民族性。栖霞牟氏庄园、惠民魏氏庄园、胶东海带草房、阳谷“迷魂阵”村落,别具一格;鲁菜、沂蒙煎饼、德州扒鸡,风味独特;潍坊风筝,绚丽多彩。杨家埠年画、平度年画、东昌府年画,各具特色;高密剪纸、滨州剪纸,巧夺天功;聂家庄泥塑、济南“兔子王”、郯城木玩具、穆李村面塑、聊城工艺葫芦,栩栩如生;鄄城织锦、潍坊刺绣,博兴、沂蒙柳编,莱州、昌邑、郯城草编,朴拙美观;胶州秧歌、商河鼓子秧歌、海阳大秧歌,鄄城什集龙灯、昌邑西小章竹马,粗犷豪放。还有博山五音戏、鲁南五大调、临清时调、鲁西北弦歌、微山湖端鼓腔、嘉祥唢呐,山东大鼓、山东快书、山东琴书。这些土生土长的民间手工艺和地方戏曲种类繁多、富有地方特色和艺术价值,但大多面临生存危机甚至濒临失传,亟需有人去研究、保护和继承。对于艺术类大学生来说,更应肩负起这一使命,同时这些民间艺术样态也可为他们进行自己的艺术创新提供有益地借鉴和帮助。
二在自然人文资源方面,山东自然人文资源主要包括山文化资源和水文化资源两大子系统,在山文化资源方面有泰山的多元文化(含儒家文化、道家文化、民俗文化)、崂山的道教文化以及蒙山文化、峄山文化、千佛山文化、云门山文化。在水文化资源方面,主要是运河文化、黄河文化和海洋文化。《齐鲁文化》课程对山东的这些文化资源和其历史渊源进行系统地讲解和阐释,运用PPT课件辅之以生动形象的图片和图示,并根据课程进度插入影像资料多角度欣赏,如山东电视台摄制的大型电视纪录片《齐鲁青未了》、大型电视专题片《齐鲁民俗》等。而与齐鲁文化相关的讲座和展览则进一步加深了学生们的认识和了解。在当前全球化的语境下,政治、经济的全球化使有些学者提出了“文化全球化”,即全球文化趋同的隐忧和文化帝国主义的冲击。由于传播通讯技术和数字技术的发展,传播学者麦克卢汉在上世纪60年代提出的“地球村”的预言成为现实,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世界把大量的文化产品输入到世界各地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如美国的好莱坞大片热销全球、美剧《越狱》在中国几乎是同步的网上下载和收视等,麦当劳和肯德基成为妇孺皆知的洋快餐。西方的生活方式和社会价值观、西方文化对发展中国家,特别是青年一代渗透和影响日益巨大,所以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在这一时期更显意义重大。“越是民族的,才越是世界的”,人们逐渐开始认同这一说法,也就是说有个性、有特色的东西才有持久的生命力。每个国家、每个民族只有保持自己的文化传统和文化特性,这个世界才是多姿多彩的,诚如大哲学家罗素所言“参差多样是幸福之源”。而对于本土文化或地域文化来说,是同样的道理。作为中国传统文化分支和主体的齐鲁文化以其丰富、多彩与多元状态给了它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里差异性生存的理由。那么以文化为创作土壤的艺术工作者对于各种文化载体和表现形态、表现内容的熟悉与掌握是必需的,这也是作为未来艺术工作者的学生们需要尽早接触与全面了解的。
二、学生的文化素养现状
一“健康的艺术教育不只是一种技法的教育,而是一种更全面的文化素养的教育。这样的教育将在下一个世纪对整个世界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而现实的情形却是全国各艺术院校学生虽然术业有专攻,但由于近年来高校扩招和整个社会转型期的价值观念的变化,艺术类学生较以往文化素养下降,整体上存在一些普遍的问题,即“实用主义盛行,人文知识匮乏;道德观念模糊,理想信念模糊;适应能力欠缺,团队意识不足;审美情趣低俗,创作水平有限”]。他们对那些与非专业课程特别是与实用价值相距较远的人文学科,如文、史、哲课程和美学等课程的学习明显动力不足,不够重视,很多是混学分而已。再加上原本不太扎实的文化基础,由此带来的是知识面较窄,很多学生在毕业后感到虽然上手快,但后劲不足,难以胜任艺术创作不断创新的需要。在任一艺术创作过程中人文素养的高低至关重要。从长远来看,艺术类学生人文内涵的缺失最终必会影响其艺术作品的酝酿、构思和表达,进而影响他们今后的发展。当面对不同文化和需求层次对创作的不同要求时,由于文化素养不够,底蕴不足,往往难以使作品具有应有的深度、广度和新意,不能有效地运用艺术语言来体现现世的精神需求和人文精神。而一件真正可以传之后世的艺术作品必然反映了特定的历史与文化,反映了某一种理念和精神,必然基于深厚的社会人文基础。它只有通过适当的表达形式,体现出深刻的内涵和深远的境界,方能获得一种震撼人心的效果,而这些都需要巧妙的构思和对传统文化与历史以及当下的把握。目前,很多艺术类学生的作品缺少深厚的思想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多半是对他人作品的模仿和重现。
二《齐鲁文化》课程体系不仅仅是对山东各地区风俗民情、民间艺术的介绍,齐鲁文化的历史流变特别是其基本精神的讲解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文化的内涵和它在齐鲁大地的发展、影响进行阐述。齐鲁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和主体,其内涵主要是以人为本,以仁为核心,以德为美,以孝为先,以和为贵,以礼为范,以天人合一、阴阳和谐为最高境界。“重义轻利”、“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安贫乐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这些形成了齐鲁文化的基本精神。齐鲁文化究其根本,不仅仅是一些具象的山水碑刻、历史建筑、工艺作品或民间曲调,更是一种逐渐形成的观念,是一种润物细无声的价值取向,是肇始于过去、渗透到现在且直达未来的存在,是人文精神的集中体现与人文修养的结构要素。可以说,齐鲁文化的悠久历史和丰富多彩对山东学子来说是艺术创作的不竭源泉和永久动力,它能够在学生的艺术创作生涯中长期发挥作用。虽然山东艺术学院主要面对山东招生,但大部分学生对齐鲁文化并没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和了解,只有一鳞半爪的知识。在各专业学生中开设《齐鲁文化概要》公选课程是必要的,通过对这门课程的系统学习和深入领会,学生的人文素养和专业发展得到全面提升。“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授人以鱼只救一时之急,授人以渔则可解一生之需。”《齐鲁文化》课程体系相当于教给学生“捕鱼之道”,而不是使大学艺术教育仅限于专业技能的传授。当然这门课只是学校人文课程中的一环,它必须和其他人文课程结合起来,在教学实践中探索更为生动有效的教学手段、更丰富多样的配套活动,多方面、各环节发挥合力才能全面提升艺术类学生的人文素养。
作者;张有平单位:山东艺术学院公共课教学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