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学生社团大学生人文素养论文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一、理工科院校大学生人文素质现状
(一)人文知识明显欠缺复旦大学曾举行汉语言文字大赛,其结果竟然是外国留学生队跃居前几名。2009年对山东几所大学的1200名工科专业学生进行了人文素质状况调研,结果显示,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的欠缺主要表现在人文科学知识的匮乏。对于理工科生来说也许学理论、做工程设计、搞科研是他们的任务和兴趣,而人文社科知识于他们而言就像是天书一样的乏味。过重强调专业技术的实用性和功利性,部分工科大学生忽视人文课程的学习,导致许多学生对文史哲的基础知识薄弱,表达能力较差,艺术品位较低,尤其对中国传统文化知之甚少。
(二)学校人文艺术氛围乏淡理工类院校课程安排有所侧重,起初会有一些人文类的课程,像《中国近代史》、《应用文写作》等。到了大学三年级全部为专业课程,当学生面对专业课这个未来的“饭碗”时有很难分配出足够的时间和精力通过选修等方式去系统地学习人文类知识。第二课堂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可以引导学生完善智能结构,帮助学生丰富知识视野,增强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而理工类院校通常把其安排为学术交流的平台、科技竞赛的赛场,忽视了人文艺术的培养。这就造成了人文艺术氛围不强的校园文化环境。
(三)大学生思想浮躁行为散漫现象日趋明显人的成功受多种因素影响,思想的高度、顽强的意志力、无畏的勇气、得当的方法和客观的价值取向等。当代大学生作为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人文素养缺失促使他们价值取向扭曲,诚信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缺乏,勤奋进取精神淡化,刻苦学习的意志不强,取而代之的则是思想浮夸、定位不准、理想模糊等行为。缺少基本的人文思想素质,勇于挑战的意识不强,缺乏积极乐观的心态等,从而难以面对和接受时代的严峻考验。
二、大学生人文素养缺失的影响因素
(一)社会环境当今社会充斥着诱惑,很可能会影响大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竞争和压力使得他们易于丧失进取的信心,进而对学习产生厌倦的情绪,以人文知识来陶冶情操、舒缓心绪、激发热情自是少之又少。党中央在带领全国人民积极推行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注重文化软实力的提升,高校加强人文素养教育是发展的必然趋势。随之而来的是如何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这是发展中国文化软实力的基础和重要影响因素。
(二)学校管理学校是学生接受教育、成长成才的一个重要场所,担负的教育责任最大。长期以来传统的应试教育使得人文素质教育内容在教材安排上缺乏系统的规划和充足的设置,教育方法也缺乏科学性与针对性。工科类大学往往注重于培养专业性的人才,尽最大的能力促进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获取,这就导致学生缺乏最起码的哲学思想、文学知识、艺术熏陶、法律常识,很多学生因为文字功底差,语言表达能力不足,甚至影响到了就业和工作后的个人发展。学校犹如铺设好的铁轨,人才培养方向就是火车头,火车头沿着轨道驶向哪里,后边的学生就会跟到哪里。因此,学校在学生成长成才的道路上扮演着绝对重要的角色,教育管理是否得当至关重要。
(三)学生自身的原因针对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养缺失的现状,诸多高校已经在为学生积极开设平台,通过在第二课堂增设人文艺术学分等方式弥补学生在这些方面的不足。学校想方设法、老师认真推行,但会遭遇学生不屑一顾的尴尬情况。此过程中,教育方犹如外因,而学生的主观认识是内因,是起主要作用的。只有学生自己对人文素养意识具备了主动接受外界的熏陶和培养的意识,才会更有效地达到既定的目标,整体提高理工类高校学生的人文素养。
(一)提供平台,以活跃校园文化氛围为宗旨,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大学生社团是指学生围绕共同意愿,以满足兴趣爱好的需求、自愿组成的、按照一定章程开展活动的群众性学生组织。社团受学校管理监督服务于学生,是我国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是我国高校第二课堂的引领者。因其具有思想性、艺术性、知识性、趣味性、多样性和自主性的社团生活吸引广大学生积极参与其中。据共青团中央和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进行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有80%以上的大学生参加过校内社团、跨校社团或网络社团,平均每人参加社团数为1.5个以上。高校社团不仅要给大学生一个锻炼的机会,而且要走向社会,让社会了解它们,建立沟通联络的渠道,为高校学习、生活和工作服务。社团所具备的这些功能和特性在提高工科大学生人文素养中起着关键的媒介作用,可以充分为学生提供接触和学习人文艺术、锻炼和展现自我的平台。
(二)发挥学生社团自主性,引起人文艺术共鸣学生社团活动内容具有鲜明的自主性,只要在遵守社团宗旨和法规校纪的前提下,可以选择贴近学生喜好、跟随社会热点的多种活动。例如:现在中央台很火的《汉字英雄》、《中华成语大会》等,某些高校社团很快就参照电视上的形式,针对当前大学生语言运用基础不牢、人文知识缺乏的问题,在自己的学校开展起了富含趣味和人文知识内容的活动,引起了大学生群体的时代文化共鸣,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人文知识,这就是社团所发挥的独特作用。
(三)贴近学生意愿,做好人文观念培育我国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基本被大学以前的应试教育磨灭殆尽,大学生人文素质普遍不高,加之社会一些渐成主流的、片面价值取向的诱导及家庭教育影响等使大学生渐渐变成了“唯物主义者”,对人文素质失去兴趣和耐心。在不断加强人文教育及宣传的基础上,高校应该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富有人文情怀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将人文魅力辐射到每个学生的生活之中。大学生社团的蓬勃发展正好可以弥补大学生尤其是工科类高校学生在人文知识、人文思想、人文方法和人文精神上的先天不足。注重社团的文化建设,树立社团的文化理念,用先进的文化引领社团的发展方向,用正确的舆论引导人,用崇高的精神塑造人,用优秀的活动鼓舞人,引导学生在活动中树立正确的理想,正确认识社会和他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社团活动不应单纯地追求表面上的轰轰烈烈,而应注重内在的、本质的精髓即社团文化建设,坚持高品位、传承传统、追求卓越、不断创新、富有人文气息的社团文化将成为无形的手,把大学生社团发展推向前进。
四、结语
加强高校文化素质教育,既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必然选择,也是学校持续健康发展的保证,是当今时代和现实赋予高等学校的重大历史使命。因此,关注学生社团这一重要载体,特别是文化类学生社团在丰富校园文化和提升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中的积极作用,结合主题思想教育、形势政策教育、国学等传统文化教育、民族历史等内容面向理工类学生开展各类人文艺术活动,营造大学生成长成才的良好文化氛围,为学生成长为全面发展的综合型人才提供有力促进,是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大学生是未来国家建设的主力军,只有具备较强的科学创造能力和人文精神素养,才能更好地担负起传承国家优秀文化和推动社会进步的重任。
作者:高薇单位: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安全科学与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