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中的人文精神培养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摘要:人文素质涵盖四个方面:人文知识、人文方法、人文思想和人文精神。人文精神是人文素质的核心,也是人文素质的高级层次。只有培养出人文精神,才能真正体现个人、民族的人文素质的提高。人文精神可以从与人文素质教育融合、校园文化活动、专业技能及拓展视野等方面进行渗透与培育。
一、人文素质与人文精神的内涵之辨析
人文素质,是做人的基本素质,它体现一个人对自己、对他人和社会的认识、态度和行为准则。[1]我们可以把人文素质理解为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等知识内化的结果,可以称之为文化素质,也可以把它理解为一个人的精神品格和价值取向,比如爱国爱家、不屈气节、顽强意志等,所以它既有知识涵养方面的阐释,也有气质精神方面的解读。人文素质一般来说涵盖四个方面内容。一是人文知识,比如历史、文学、哲学、宗教、道德等。二是人文思想。人文思想渗透在人文知识之中,它往往有较强的民族和区域特点,更强调一个国家或民族的文化理念。三是人文方法,也即汲取人文知识与获知人文思想的认识方法与实践方法。四是人文精神。人文精神是人的世界观、价值观基础,它从人文思想与人文知识中来,又指引着人文知识与人文思想的走向。[2]在这四个层面中,人文精神是人文素质的核心,也是人文素质教育的最高目标。只有培养并实践人文精神,才真正体现个人、民族的人文素质的提高。人文精神具有三方面特点:一是求善求美,以期达到真善美的统一;二是超越性,超越客观现实的束缚,构筑人精神文化的自身世界;三是以人为本,展现人的需要、人的理想。[3]综合高职院校学生的培养目标,我们所认为的高职学生应该具有的人文精神是:对自身能力价值的自我定位;对自己人生目标的毕生追求;提升自我与终身学习的意识;拼搏奋斗的意志,艰苦朴素的作风,坚持不懈的精神;高尚的人格操守,威武不屈的气节,悲天悯人的情怀;对民族文化的热爱及对普遍人类文明的珍视。
二、高职学生人文精神现状
1.急功近利的思想以及就业压力
造成人文精神培养重视不够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是以服务为宗旨、就业为导向,培养生产、服务、管理第一线需要的应用性、技术型的实用人才。[4]因此,高职教育更强调职业性、实践性、应用性,以及与社会对接的适应性。更因为就业压力逐年加大,使学校与学生都以就业为要,将就业视为轴心,这样的确能培养出适合岗位的应用性技能人才,但人才仅限于应用性技能型,便容易出现学生目光短浅、后劲不足、安于现状等弊端,学生往往认为只要能就业便完事大吉,对自己没有合理定位,对人生和事业发展没有规划,对未来认识不足,不能掌控自己的发展方向,于是出现了只求考试通过和掌握眼前的基本技能、不思长远的短视现象。
2.人文素质教育程度不够深入
目前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强调知识拓展与素质提升,基本涵盖了人文素质的两个方面———人文知识与人文方法。此外对于人文思想,也能有一定认识。但在人文精神的获得上还普通缺乏,也即人文素质教育不够深入,还停留在浅层次。因高职院校普通强调岗位对接,专业性强。所以专业课的比重很大,人文素质课程并不是主要方面,在课程中也更为重视知识的传授及与岗位衔接的素质训练,在人文精神方面的培养还很不够深入,使学生缺乏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意识。
3.不良的文化生态与长期应试
教育造成学生对社会现状与人类文明成果关注度不够,视野与思想深度受限随着社会的急剧变革,当今的文化生态也突显出功利化、工具化、物质化、庸俗化的特点。[5]高职学生的成长过程中,阅历少,视野窄,所以易受不良文化生态的影响,出现拜金主义、生活物质化等倾向,没有更高的精神追求与人生目标。以前只需要关注眼前学业,进入高职院校后,只需要关注就业,因此,学生普遍表现出知识面窄,视野局限,关注眼前利益的多,关注长远发展的少,对民族文化的热爱度和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珍视度都不够,对自身的发展也存在着茫然。
4.部分学生缺乏自信心与生活热情,掌控自己行为的能力弱准确的自我定位、拼搏奋斗的意志、坚持不懈的精神,这些都是人文素质的一部分,更是人文精神的体现,但现今高职学生群体中,还有相当一部分同学,对即将来临的繁杂的社会生活有恐惧惶惑之心,加之学业的不力,对未来的茫然,或不自信或盲目自信,普遍缺少奋斗精神与坚持的意志,对自身无法把握和掌控,甚至有些人意志消沉,而社会责任感也普遍较低。
三、人文精神培养方式
1.人文精神培育与人文素质
教育的融合人文精神作为人文素质的一部分,是人文素质的高级层次。为学生长远发展积蓄力量,现今高职院校已经开始普遍关注人文素质的培育,但大多仍是人文知识的传授。学生在接受式学习中对人文知识予以把握和积累,但这些只停留在知识层面,如果在人文素质教育中,加入人文精神的培养内容,将两者有机融合,将会起到一定的素质提升与精神灌溉的作用。例如中国传统文化、人文素质教育等课程,一直以来都是人文知识的传授的重要载体,但教学中往往关注学生搜寻信息、整理资料、知识宣讲等能力的训练。考虑到人文精神的提升,可以加入对人类文明成果的审视内容,如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调研,使学生产生对即将失传的民间手工艺的兴趣,探讨古建筑是否该扒掉等有关社会发展与文物保护孰轻孰重等问题,以引起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现实,培养其对人类文明成果的关注与珍视。
2.校园文化生活与人文精神培养
清明纯正的校风,丰富多元的文化生活,也是引导学生提升人文精神的途径。可以通过一系列校园文化活动,来对学生进行人文精神的培育。比如诗词朗诵大会、学生自己的“百家讲坛”、舞台剧展演等活动,通过谈古论今,歌咏名篇,展现社会生活等方式,以培养学生高尚的人格操守、威武不屈的气节;或通过一系列社会实践活动,如陪伴孤儿及孤寡老人,为弱势群体献爱心等方式,以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的意识和悲天悯人的情怀。其他如学校的文化墙、书法或诗歌长廊等文化景观,独特的富有历史感的校园建筑等都可以对学生进行人文精神的熏陶。
3.专业技能与人文精神培养
如果是与人文知识相关的专业课程,较为容易将人文精神引入其中,但是如果是偏重于自然科学的专业课程,在人文精神的灌注上往往不大好把握。自然科学课程在语言表述上不同于人文学科课程,很难直接体现主体的精神因素。[6]因而,与自然科学有关的专业技能训练中,则需要结合专业知识,解读人文内涵,并进而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予以关注,所以专业课教师也需要有人文精神培育的意识。专业课程侧重于专业技能的学习,这是高职学生学习任务中的核心部分,在核心的教学内容中,专业课教师以往多以学生理解知识并会实际操作为教学目标,为培养学生人文精神,专业课教师更应该有“育人”的意识,不止教书,在德育方面也予以关注。专业课是适合着重培养学生的锲而不舍、勇于钻研的精神,帮助学生树立信心,为自己的未来定位,并使之具有自主学习与终身学习的意识,并可以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以为社会服务的方式,培养学生对社会的责任感。同时,专业技能训练,往往强调精熟,需要细心耐心,这也能够促使学生在专业技能训练中培养出顽强的意志品格。
4.广博视野与人文精神培养
人文精神并非无本之木,它除了来自于学校教授的人文知识,也来自于学生广博的视野。只有具有广博的视野,才可能具有思想的深度,所以需让学生长见识,多历练,除了社会实践活动之外,在校内可以通过广博的阅读和慕课等形式进行。广博的阅读,包括两方面:一是围绕专业课程的阅读,二是名家经典的阅读。这里重点指名家经典的阅读。而慕课的内容多是名校名家的授课,重点指高等教育通识课程。学生可以通过看名家书籍,听名家授课,来感知社会,培育人文精神。所以,学校图书馆、阅览室、资料室等部门,要结合学生特点,向学生推介相关的人文书籍,学校也可以通过校园电子屏幕、多媒体影音室、校园网站等相关平台,向学生播放慕课、人文纪录片等,进行人文知识宣传,以培养学生广博的视野与见识,并加强思想深度的修炼。人文精神植根于深厚的人文素质,但在加强人文素质教育中,高职院校更要注重人文精神的培育,不能把人文素质教育简单地理解为知识的积累、见识的增长,学生内在的精神素养尤为重要,他直接关系到人文知识与专业技能应用的方向以及产生的影响。所以在人文素质教学中有意识地渗透进人文精神的培育环节,势必对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以及美育德育的实现产生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解梅,陈红.理工类高校人文素质教育研究[M].兰州:甘肃文化出版社,2013:8.
[2]巨乃岐,巨亚智.论人文素质教育与人文精神培养[J].天中学刊,2007(12):135-136.
[3]赵成.人文精神的内涵研究及其意义[J].学术论坛,2005(5):148.
[4]高振强,刘自团.论高职学生的人文精神培育[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6):77.
[5]许总.经典阅读与人文精神重建[J].江淮论坛,2011(4):161-162.
[6]时伟,薛天祥.论人文精神与人文教育[J].高等教育研究,2003(9):23.
作者:赵越 单位:辽宁石化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