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人文精神渗透探讨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新课程标准指出,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学校和教师应当重视对学生进行人文精神的渗透,关注学生的主体性,给学生展现自我个性的机会,还须关注其三观塑形,为培养全方位发展的素质型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础。教师有义务帮助学生充分认识自我,并进行人生规划,尽可能发挥人文精神的魅力来感染学生,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一、在课堂教学中渗透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的角度有很多,其中最主要的是在课堂教学中潜移默化的渗透,这一渗透过程主要依靠课堂中起主要媒介作用的语文课本,即教材。借助教材进行人文精神的渗透是极为有效的一种方式,教师分析讲解课文,使学生自主了解、掌握其中所蕴含的人文精神思想,从而领悟课文蕴含的深层内涵。如在讲解《将相和》时,教师在梳理课文内容的同时就应当对文本的深层次内容进行剖析,让学生领会蔺相如的忍让大度和爱国情怀、廉颇的知错就改等美好的精神品质,教师此时要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加强引导,促进人文精神的渗透。教师必须将课本知识与课文背后的人文精神内容相结合,将人文精神渗透在课文讲解中。
二、在课外活动中渗透
人文精神的渗透不仅仅存在于正常的课堂教学中,还存在于课外活动中。在课外活动中渗透人文精神也不失为一种好的方法。语文教师应充分利用高中生参与课外活动的积极性,根据实际情况规划课外活动的主题和形式,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以多种方式促使学生更容易接受人文精神。如课外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表现其个体差异性。在学习探讨交流的过程中,学生彼此之间良性互动,彼此尊重,从而在不知不觉中接受人文精神的熏陶。在课外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阅读活动,可以由教师聘请拥有各年级丰富教学经验的组长,指导学生阅读;语文教师要制定严格的读书活动考勤制度和考核体系;每一个小组需要有本组活动方案的具体计划和教案;要有专门的语文阅读活动记录本,并记录有关的教学活动案例和习作经验总结,期末还要评选出最佳阅读活动小组并进行比赛。
三、在德育教学中推进
教师的言语和行为会对学生产生明显的影响。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注意自己的情感和态度,树立榜样形象。在生活学习中对学生进行潜意识教导,使学生感受到教师的正能量传播,从而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养成产生积极影响。如教师在生活中乐于助人、奉献社会,学生会效仿学习,这就利于其优秀品质的形成,进而促成学生内在人文精神的成长。在学习《骆驼赋》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找出文中的闪光点,通过讨论和点拨,借助文本深刻的内涵和生动的叙事,加入浓郁的抒情色彩,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这篇文章热情歌颂了石油工人不怕困难、珍爱生命,为抢救国家财产而壮烈牺牲的献身精神,表达了对生命价值的思考。
四、关注古典作品的人文价值
语文教材中的文章都是经典作品,但仍旧存在一定的视野限制性,需要学生课外阅读进行补充。因此,课外阅读对学生人文精神的提升也有很大的作用。语文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进行课外阅读,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其阅读兴趣,增加其阅读量,扩大其视野,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如《春秋》《论语》《道德经》等传统经典都有很深厚的人文精神内涵,这样的作品既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又可以在课外阅读中让学生接触更多的思想,进行意识碰撞,在碰撞中不断提高自身思想水平、科学文化素养。语文教师在为学生选择课外阅读书籍时,应当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因人而异,找到适合学生阅读的优秀作品。如学习苏轼的《卜算子•缺月挂疏桐》,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周传雄演唱的《寂寞沙洲冷》,比较不同意境。苏轼的这首词传达的是作者经历乌台诗案贬居黄州之后,其个人的幽愤寂苦之情;而周传雄化用词中一句的意境表达的却是咏叹爱情的缘分,人世的悲欢,爱与愁的伤痛。教师应该精读中国古代经典,挖掘其中的人文精神,提升自身课堂案例开发的能力,增加课本内容的容量和密度,使每一堂课都更具含金量。在教学过程中,教学目标固然非常重要,但是,把古代经典作品作为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落脚点,让学生能够活学活用也是非常重要的。高中语文课堂中的人文精神实质上就是“以学生为根本”的教育观念,以此为途径加强学生整体上的人文精神涵养,利于学生元认知能力的养成。教师应该将语文课文中的知识同人文精神思想进行有机的整合,使二者之间既相互独立,同时又密切相关,以新颖细腻的教学手法,潜移默化地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总之,高中语文教育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形成和三观的塑造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人文精神的渗透。人文精神的渗透之于学生的未来发展至关重要,社会、学校、教师都必须予以高度重视,为我国有较高人文涵养的人才储备打下基础。
作者:冯金生 单位:甘肃省临泽县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