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外国文学教学中人文精神浅谈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摘要:
信息技术的飞速进步便利了人们的生活,然而大量的网络糟粕,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人们。当前,大学生行为举止粗俗、人机观念淡薄、生活世俗化等问题,严重影响着外国文学教学工作的开展。因此,如何在当今条件下做好外国文学教学教育工作、提升人文精神,是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本文以外国文学教学中人文精神教育为探究对象,讨论在外国文学教学中开展人文精神的重要性,同时探讨了外国文学教学中人文精神教育实施的问题,并针对性提出了需改进的方面,希望为提高外国文学教学人文精神,提升学生综合素养贡献力量。
关键词:
外国文学教学;人文精神;教育实施
随着社会信息技术的发展进步,学生所接触到的信息资源日渐增多,其中有多数不良信息在影响着一批大学生,造成各大高校中普遍存有人文精神缺失、人文素质下滑的现象,信仰危机和价值观缺失的问题逐步彰显[1]。大学生群体表现出了显著的世俗化和功利化态势,出现言行举止粗鲁、行为过激、人际观念淡薄、生活世俗化等精神面貌,当前我国高校人文精神情况不容乐观。大学时期是人生成长的重要时期,也是人格完善、人文精神树立的关键期。针对高校学生实施人文精神教育意义重大,更是所有教师的义务。内涵是外国人文教学中最核心的一部分,也是人文精神教育的最大优势。自古希腊罗马时期以人文本的观念,到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理念,再到莎士比亚的人文探索与人文关怀观点。从歌德以人文本的求证,至卢梭人格的浪漫主义回归[2]。从巴尔扎克对人格的重新定义,再到托尔斯泰对自然人文主义的阐述,乃至20世纪现代主义对人文精神的盼望和复苏,提升学生整体人文素养、提倡人文精神已成为外国文学教学中的根本理念。怎样在21世纪做好外国文学教学中人文精神的工作,是从事外国文学教学工作者的必须课之一。
一.当前外国文学教学中人文精神教育中存有的问题
当前,在高校中文专业的外国文学课中,在开阔学生眼见、培育审美能力层面做出了巨大贡献。不过,在落实人文精神教育层面存在着许多问题。主要问题如下[3]:第一,人文知识涵盖面较窄,这个问题对于自身对西方了解不足、人文底蕴淡薄的高校学生来说,属于一种较大的缺陷。第二,教材时代感不足,无法形成立体、完整的教育系统。如今高校学生始终位于一种立体的阅读环境内,阅读类型已经从单独的课本阅读转移至超文本阅读,而许多外国文学材料并没有成套的作品,也没有生动形象的教学视频,造成学生对人文精神学习兴趣不足,也给教师教学实施造成困难。第三,在人文教学过程中,过分重视作品背景、历史事件、作者介绍,目的在于分享知识,考试也是过分重视记忆,造成教学评价手段单调。第四,重视解析作品内在价值同当今社会思想的关联,并未深层次发掘经典名著的现代价值和如今读者的启示和警觉意义,令学生不得人文精神教育的要领。当前,外国文学教育中人文精神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限制着人文精神教育的贯彻落实。
二.改良传统教学类型、贯彻落实人文精神教育
1.丰富教材文化内涵,提升学生人文素养
根据大学生西方文化知识欠缺,联合当前各大高校外国文学教材层面的不足和欠缺,丰富教材中的文化内涵,简单而言就是弥补介绍和时代相匹配的经济、文化、艺术、哲学、信仰等方面的人文知识。在外国文学教材中应提高文化价值,着重讲解人文知识,经过外国文学所自带的神话、历史、宗教、信仰等方面的学习,令学生感悟文学的真是存在,哲学的明智和宗教的关怀,在人文知识教育铺垫的前提下,指引学生研究学习西方文化精髓,在潜移默化的环境下培育和启示学士,开阔学生的精神思维层面,培育学生的人文精神的人文情怀,进而为其树立内在、优秀的人格。
2.精选教学内容,咀嚼经典作品,突出案例教学
外国文学教学中所涵括的名家、作品、流派极多,历经年代久远,涵盖国家多、跨度极大,教学内容具有复杂、繁多的特点,同时受到课时的影响,使得教学效果单一情况出现[4]。对于如此广阔的内容,教师自身因对教材触类旁通,随后在此基础上依据当念、标准,以及学生实际情况,对教材内容进行精挑细选,进而将外国文学课堂转变成人文精神的培育站。外国文学的经典作品,都可以拿来作为典型案例,其教学效果要远强于一般作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抓住重点内容,突出案例教学,指导学生咀嚼经典作品。通过上述方式,可以培育学生举一反三的思维能力,真正将学生的关注热点、心理需求相互联合,从外国经典文献中受到启发,使教学内容更加符合现实生活,提高内容的说服力和影响力,从而提升学生人文精神。
3.注重人文素质培育与传统知识相结合
教师应重视审美教育、渗入理想教育、提升精神价值观念。即借助对文学现象的思维、判别分析,实施思想道德、人文信仰、精神层面、行为举止等层面的教育,指引大学生在追求学业、信仰、成功、美满的幸福生活同时,培育其为国家现代化发展、为人类发展进步做贡献的价值观[5]。所以,在外国文学教学期间,教师要尤其注重对知名作家作品的讲解,注重温煦文本中所涵括的潜在内涵,注重着重分析人物特点的理想主义素质的崇高品格。比如:可联合作家成功的经历,令学生学习该作家身上所表现的思想信仰、思维形式、优良品质,能够独立分析社会现象,提升自身心智,培育创造性思维能力。同时,还可以根据对人物形象精神品格的分析,发掘对大学生的实际指导价值,比如:《老人与海》中老人的性格、对待生活所展现的自信和优雅,或者是介绍浮士德精神中关于人生奋斗和贪图享受的启发等。人文精神教育注重由外而内的文化熏陶,也重视对自身感悟和体会。所以,在教师教学期间,应主动将传统教学模式与人文素质培育相结合,注重对文学作品的鉴赏和阅读,充分尊重学生的主观认识,选取启示效果较强、激发作用明显的名著,充分探寻和体现作品中的人文精神。进而使得学生在阅读和欣赏过程中,能够独自领悟作品的魅力,感受因不同国度的人文情怀,在身临其境中得到社会认可、对西方世界的了解,以及对人生全新的思考,进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另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全球意识,提升学生跨国文化交流能力。当今社会,对人才而言需要了解中外古今文化,掌握人类社会发展过程,拥有全球观念的综合性人才。外国文学注重对各个国家、语种的相互交流和发展,对开阔眼见、增强文化培育,以及跨文化认识能力拥有极大的促进作用。教师可知道学生学习各个国家文化发展历史,借助文学将学生和世界联合起来,令学生感悟各个国家文学的共同点和不同点,令其能够以主动的姿态加入到与外界文化沟通中,进而养成不盲目崇拜外国文化,又不狭窄的全球观念,提升其跨文化交流综合能力。
4.应用当代教育方式,提升学生人文素质
教师在教育期间,应借助现代化教学设备,将教学内容制作成视频课件,经过媒体设备播放给学生,把看听相结合,增强学生对外国文学课的生活、直观性培养。同时,充分借助海量的媒体资源分享外国经典作品,进而令学生对外国文学作品有多角度、全方位的了解,在领悟鉴赏过程中引发学习乐趣,增添对人文精神的理解。教师依照学生的实际状况制定的多媒体课件中,内容因涵括作者图片、作品配图、动听的朗诵,以及优美的画面等。另外,教师要主动探寻多种教学方式,倡导指导式、参与式教学。教师在课堂中组织讨论,首先对课堂讨论内容设立论题,论题大小不限,不过要深浅适度,符合实际、并富有针对性,能够让学生发表自身观点。在讨论开始前,教师应对论题实施综合介绍,阐述各家观点,拓展学生视野。学生在仔细阅读的基础上,结合相关参考文献,形成自声观点,并加入到全班讨论中。在讨论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同学生的护理,保持讨论的连贯性和整体性。在讨论结束之后,教师应对讨论内容进行总结,指导学生进行深层次的探索。讨论过程,不但能够带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培育学生主动参与意识,而且能领学生领悟交流的快乐,更能够培育学生的心智、情感,令其对外国文学内容有着更深层次的感悟。
5.变革考试内容,重点考察学生整体素质
考试时评估的重要环节,当评估并不等于考试。所以,将考试作为评估学生学习成效的方式较为片面。当前,外国高校外国文学课程成绩评定仍然来源于考试。考试虽然能够考察学生对文学知识的了解情况,却无法直接体现学生的实际水平。外国文学想要达成其教学变革目标[6],收到显著的学习效果,更好的落实贯彻人文精神教育,除了内容的精选、教学样式的尝试,在考试中也应做出变革,改变传统的考试形式,使用多样化的教学评估方式,重点考核学生的综合素质,将考试当作学生了解自己,探寻自身的优势,指引学生发展的重要方式。
三.结语
外国文学教学是大学生了解世界、开阔视野的重要方式,其文学精神能够在教学中、探讨中,指导学生独自学习和思考,同时根据现实环境,将人文精神耳濡目染到学生自身。培育学生以人文本、自由平等、奉献的得到情怀,树立良好的道德品质,提高大学生审美能力,帮助大学生树立崇高的得到理想,从而为国家的发展进步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陈坤华,李晓霞.中小学素质教育深化的障碍及其超越[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1(01):19-20.
[2]余东升,尹晓龙.以理论引导实践以实践丰富理论———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的文化素质教育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2010,01(09):15-16
.[3]唐霞,水仲文.高中语文外国文学教学的历史与现状[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1(03):23-24.
[4]李兆新.中学外国文学教学的现状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4,01(06):29-30.
[5]“外国文学教学与素质教育研究”课题组.全球化与外国文学教学中素质教育的实施[J].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13,01(04):35-36.
[6]陈鹤鸣.全球化背景下外国文学教学与研究的精神导向[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1(12):21-22.
作者:吕灿 单位: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