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语文教学中人文精神的培养范文

语文教学中人文精神的培养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语文教学中人文精神的培养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语文教学中人文精神的培养

【摘要】

我们必须以人文精神来指导自己的语文教学实践,使学生学会求知、做人、合作、创造和审美,让学生体会到生命的珍贵,努力实现生命价值,成为具有丰富内心世界、高贵精神生活,具有鲜明个性的一代新人。本人从人文精神的内涵在语文阅读教学、作文教学、综合性学习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做了一些阐述。

【关键词】

人文精神;语文教育;人文素养;生命;人生观;价值观

进入21世纪,经济高速发展,但在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问题,如环境恶化、道德沦丧、精神颓废、教育滞后等。人们开始重新思考:人的价值究竟何处?于是,人文精神重新得到重视和提倡,而作为最具人文学科的语文,理所当然应该首先承担起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重任。因此,我们必须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一、人文精神的内涵

周国平说,人文精神就是以人为本的精神。也就是说,要把人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上,要尊重人的价值。具体到教育上,就应该把人身上的那些最宝贵的价值通过教育实现出来,一种合格的教育就应该是把学生身上那些人之为人的价值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上,应该是能够让学生把这些价值实现出来。教育就是育人,就是要把学生培育成真的人,亦即人的宝贵禀赋都得到发展的人,教育的根本使命就是要实现人之为人的价值。教育的理念应该是人文精神,人文精神是教育的灵魂。[1]培育人,教育人是教育中各个学科共同担负的责任,而语文学科的特点决定了它和人文精神联系最密切,需要语文教育来倡导弘扬。

二、在语文教学中培养人文精神的重要意义

(一)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生产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培养既懂专业技术,又有人文思想的新型人才,已成为教育追求的目标。21世纪初,由于商品大潮的冲击,造成人文精神的失落,以致出现了很多问题,如诚信问题、腐败问题等。我们真正要建设一个成熟的市场经济,在激烈的世界竞争中取胜,就必须有人文精神作为市场经济的思想背景。

(二)在我国教育中,对人文素养的忽视这一问题,普遍而且严重存在着,以至于我国大学生人文素养极其贫乏,如震惊全国的清华大学学子的“黑熊事件”“,马加爵事件”和“复旦大学投毒案”。在新闻中,我们偶尔会听到关于有人落水无人相救或有人被车撞无人问津、犯罪、自杀、他杀等社会现象。这表明同情心的缺乏,对生命尊重的缺乏是我们必须重视的问题。但是,对于这些,仅通过说理式的道德品质的教育是很难奏效的,必须通过具有强烈情绪感染力的文学艺术作品持续而大量的长久陶冶及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努力。在目前这种人文素养普遍受到忽视的社会背景下,在语文教育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培养学生的健康灵魂,迫在眉睫。

三、在语文教学中培养人文精神的途径

(一)教师要努力培养自身的人文素养对人文精神的传递培植,教师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我们要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首先我们必须是一个有人文素养的人。学生受教育的过程应该是一种人格完善的过程。在校园生活中,教师本身的人格力量所施加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作为语文教师,应该努力培养自己的人文素养,不断用人格魅力去吸引学生,教育学生,让他们学会做人,学会生活。语文教师应通过各种有效途径培养自己的人文素养,如多读好书,写教育随笔,积极地通过各种渠道与同行们交流思想经验,在交流合作中升华自己的人格魅力。

(二)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回顾孩子正在成长的生活,很少会有人关注他们丰富幽微的心灵,面对许多问题他们只能独自面对。家长们问得最多的是“最近考得怎么样?”,而很少有人关切地询问“你在学校快乐吗?”孩子们的童年、青少年被繁重的学业占据着,学生不知道学习的真正目的,以为学习就是学书本和考试。十多年的寒窗苦读,最后换来的仅是一张大学通知书,学生的童年、生命、情感、价值观、人生态度、意志品质等十分重要的东西都被我们忽略了,这代价的付出是否过于惨重?学生的主要学习场所在学校,而在学校教的课程中,语文课又最贴近学生的内心世界。语文课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教师应尊重学生阅读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倾听学生的心声。通过各抒己见、讨论等有效的方法,把人文教育贯彻到阅读教学中去,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我们可以让学生在读中理解,思中感悟,读思结合,让他们在阅读中培养对人的处境的体验,同情、悲悯、理解、宽容和责任感,促使他们理解小人物和普通人的心酸处境,理解他们挣扎和被命运捉弄的悲哀,培养同情心和人情味;使他们的心灵得到沟通,使人与人的心更加靠近一些,让他们体悟到世界上任何一个生命都是值得尊重热爱的,不能将他人的生命漠视、践踏。教师应鼓励推荐学生多读一些课外有益的书籍,读《巴黎圣母院》,让学生区别美丑;读《安徒生童话》,让学生知道什么是同情,什么是善良;读《孔子》让学生知道文化的根;读朱自清的《匆匆》和周国平的《今天我活着》,让学生深悟到生命的宝贵和美好。

(三)在作文教学中培养人文精神《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全面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生命、关注人的发展,是语文教学改革突出强调的内容。从人的成长来说,语文丰富的内容对形成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有着独特的作用,而作文则是学生认识世界、认识自我的过程。作文教学必须从应试的舞台中切实开放出来,多角度多渠道地开拓作文教学的层面,引导学生走进“人文”。作文教学中培养途径有以下三个方面:1.突破禁区,打开学生的写作思路从日常生活,从自我,个性,从真、善、美出发,把传统作文的思想禁锢打破,把作文的主题从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学校、家庭发展到关于社会生活,关于自然,关于人生的思考,逐渐树立“以人为本”的思考习惯,陶冶学生的情操。同时,也让学生有话可说,有话爱说,享受倾诉的乐趣,让学生喜欢写作。2.鼓励学生体验生活,真实表达《语文课程标准》针对学生价值取向以及作文过程中套模式,抒虚情假意,说假话、空话、套话问题,十分强调作文情感体验。这不仅是文风问题,而且是培养什么人的问题。我们要鼓励学生从学校、家庭走到广阔的社会生活中,体验生活,以一颗细腻的心,感恩的心去发现生活,感悟生活,让他们把生活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悟写到作文中,而教师评价作文应该走向多元化,不能一味地提倡大范围的有意义,应树立真情实感的作文都是好作文的理念。如一个小学生在写作文《一件有意义的事》时,写了他说粗口话被爸爸听到,爸爸严厉地罚他说了50遍“我不说脏话”后再不说粗口话的事,这看似是一件小事,却是关系到怎样做人的问题,也是属于有意义的事,应该属于一篇好作文。因而,我们要鼓励学生在作文中写真话,写真情实感。这就要求老师和学生从思想上解放自己,才能写出真情实感的好文章来,也逐渐让学生从作文中学会怎么做人。3.提倡个性作文回首我们传统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最缺乏的是个性。学生们刚进入学校时,每个人都有着不同的思维和个性,而接受教育后,学生的思维大都一样了,没有了丰富的想象力,也几乎没有了个性。在当今这个知识信息大爆炸的时代,竞争激烈,最终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的培养关键在于教育。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明确当今世界需要的是有创新能力的综合性强的人才,我们必须铭记教师面对的学生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他们有着不同的个性,我们应该尊重他们的人格。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应该鼓励学生走向生活,体验生活,勇敢地说出自己的真实感想,而对于作文中的创新思维,我们应该给予及时的肯定和鼓励。在作文中培养学生看问题的角度和思维,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奠定下良好的基础。

(四)在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中培养人文精神语文综合性学习“以语文学科为依托,注重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之间的整体联系,它以问题为中心,以活动为主要形式,以综合性的学习内容和综合性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综合性的发展。[2]”语文综合性学习强调观察周围事物,亲身体验包括自然、生活、社会等个方面,做到有所感受,有所发现,其有利于培养学生实践、创新、合作等能力,还有利于学生良好个性和健康人格的形成。

可以说,综合性学习能更好地融合各科课程,促使学生在音乐、美术、文学等课程中找到他们遗失的情感,重新唤起他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热爱、追求,引导他们更深刻地思索和追求生命的价值。生命对于每一个人来说只有一次,生命是人生其他价值的一个前提,没有生命其他的价值都谈不上。谈到生命,这不能不让我想到“马加爵事件”,导致马加爵杀人的根本原因是他不知道人生意义到底是为了什么。人生观是马加爵无情感反应的必然原因,也是他杀人的真正动机,而不是因为贫穷。这不能不让我们的教育警醒,教育的真正目的什么?是让人更快乐、健康的有意义的生活,不仅仅是注重科学文化的传授,更应该注重生命和灵魂的教育。人生观问题能决定我们人生的很多大事,我们必须在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中,通过各种有效途径渗透生命教育。1.以“生命”为主题,让学生用自主或合作方式对生命进行调查、研究。2.课外阅读有关生命的书籍,或搜集相关歌曲和绘画来欣赏,联系实际,以自由体裁的方式进行写作。3.开展有关尊重生命和人生观的大讨论活动。在生命教育中,培养学生对生命的尊重意识,可以克服中国传统文化和现实教育中存在的对个人的个性发展压制的弊端,符合教育需要发展个性的原则。生命教育课是综合性学习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课,我们应该培养学生对生命的热爱、尊重,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应该远离功利和实用,贯彻人文精神,教育的目标应该是培养健康、善良的生命,活泼、智慧的头脑,丰富、高贵的灵魂。作为语文教师,应该而且必须以人文精神来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贯穿教学活动,使学生体会到生命的珍贵,努力实现生命价值,成为文化延续和文化创造的使者,成为具有丰富的内心世界、高尚的精神生活,具有鲜明个性的四有新人。我坚信,只要能在教育中坚持人文精神的培养,真正做到以人为本,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将充满希望。

【参考文献】

[1]周国平.周国平人文精神与社会转型[R].南方网,2007-09-11

[2]周国平.人文精神与教育[R].周国平人文讲演录,2005-03

[3]陈玉秋.语文课程与教学论[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05

[4]蔡平.不是因为贫穷[N].中国青年报,2004-04-14

作者:韦海燕  单位:广西省河池市巴马瑶族自治县东山乡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