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民办高校人文精神的构建范文

民办高校人文精神的构建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民办高校人文精神的构建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民办高校人文精神的构建

一、民办高校构建人文精神的必要性

《大学》中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善。”这实质上已经有效的阐发了作为高等学府的大学,承担的责任是要教书育人,提升人之为人的情操理念,明善养德,使人达到至真至善至美的最高境界。现代以来,有些研究大学教育的专家学者则把高等院校应履行的职责内容确定为如下三条:第一,大学应引导学生知道做什么样的人,怎样做人;第二,大学应教会学生怎样运用理性,如何正确思维;第三,大学应教会学生具有符合时代需求的运用科学技术和相应文化知识的能力。这些实际上都是对当代高等学府在培养学生时,应兼顾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培育功能的强调、表述与界定.与科学精神相比,人文精神尤为鲜明的表现为:以人作为出发的尺度,在充分认同理性的重要作用下,高度关注人的精神在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的实践活动过程中的作用,与人生求真相比,更注重追求人生的善与美;。如果说在当今的科技时代,科学精神侧重于从“是什么”的角度着手解决问题。而人文精神则是从“应该如何”的角度探讨问题。在科学精神的引领下,人类在物质世界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从而改变了人类现有的客观物质生存环境。人类精神世界的走向则由人文精神所引领,让人类走向心身、内心与外在的和谐,达到真正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境界。人文精神的追寻不仅是个人至高精神境界达成的要求,更是对人类前行需有心灵关怀的一种终极强调,是生命的意义、精神的安顿的需求与体现。如果没有科学发展的推动,人类将永远生活在物质生活的匮乏与荒芜,但如果没有人文精神的滋养,人类必将坠入精神世界无光黑暗的深渊。

民办高校在承担为国家、社会培养所需人才的时候,就要培养出既具有科学知识与技能硬实力,又具人文与德育软实力的德才兼备的人。用木桶理论做比喻的话,如果一个人能够在社会竞争中要想突显出来,往往取决于他的长板有多长。而他的长板常常更直观的表现为技能与知识的掌握与运用上。而一个人如果能够走的久、走多远的话,却往往取决于他的短板,这个短板便是蕴含在一个人的骨子里的人文精神、人文素养与人文情怀。它或许并不如一个人技能与知识的运用表现的那样直接外显和可测量,但却是人综合素质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尤其是在一些非技能的行业里的作用表现的更为突出。因此,学校教育中便需蕴含求真与求善求美的这样双重精神:即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

民办高校一般为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培养人才时,除了要做到为满足目前市场经济和社会建设的需要,努力将科技教育贯彻落实好,培养好应用型人才的同时,民办高校亦应要坚持立德树人,使学生不仅能够在科技上开拓创新,具有将理论应用于实践、在实践中创造出物质财富的技能;更要能有勇对落寞,敢处逆境的情怀。既要有能创造物质财富、保持自身及家人持续发展的现实能力;又要有能通透生命,领略人身存世的真谛及意义的境界。既要有能为获物质自由而奋进的基础,又要有不被功利异化、既关注脚下现实又能仰望星空追求精神自由之美的心境与情怀。既能务现实之实,又能体悟问心之思。

二、民办高校构建人文精神的途径

作为我国拥有几千年文明的古今文化大国来讲,培育人文,塑造灵魂,引领德育决不会比西方差,因此,我们不必全盘描摹西方的神学教会来推行人文精神的建构是可以的。如何使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再度融合呢,成为人们期盼和关注的焦点,也成为我国是否能够成功实现“中国梦”不可回避的问题。面对这一时代课题和现实任务,民办高校如何在“中国梦”视野下,更有效的推进自身独特的人文精神构建,更新教育及办学理念,加强人文教育的内涵、丰富校园文化,塑造具有自身独特表征的大学精神,成为当今人们必须进一步思考的问题。

1.始志不渝的坚持在办学理念中体现人文精神面对市场大潮的冲击,作为一个建校二十一年的民办院校,我校更直接面对的是招生与学生就业的压力。而现行社会,无论是学生择校还是企业招聘,甚至包括对学校办学能力进行评估的一些硬件指标,都更直接的体现为对这个学校的师资的学历职称结构、在校生人数规模、学校硬件设施等外显情况的认定。而对于大学应有的人文精神,这种不能被直接量化观察统计的元素,反到不是十分重视。但纵观世界一流名校,无不既是科学精神的传承者,更是人文精神的领跑人.能否在现实利益与长远发展的纠结中,不断在办学理念中持续推进和坚持我校人文精神的构建,是对我校办学理念和社会责任感的考验。

2.合理安排课程结构,使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能够在课程设置中有效结合面对现代大学在课程设置与教育中,可能存在着的漠视生命本体、抹杀个性教学、知识本位、师生关系异化、与现实生活相脱节等违背人文精神的表征。我校在课程设置中,应不仅继续坚持既要考虑到培育学生就业技能的需求,又要继续坚持设置适当适量的人文课程,始终坚定不移的推进和贯彻培养德才兼备的大学生的育人理念,体现出对我校学生的人文关怀。能够以学生为主体,以人文精神建构为引领,以能够促使学生的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作为追求目标。不断通过教育教学,提升我校学生的精神品位,丰富我校学生的心灵境界,建构我校学生的精神家园。同时注重在课程设置中发扬我国文化大国的优势,能够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汲取养料,重视设立蕴含民族精神的人文学科。只有将二者有效的融合到一起,才能使学生成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人。

3.有效提升作为教学主体之一的教学主导者——教师的人文素养人言名师出高徒,教师之为“师”,尤其是想成为“大师”,就不仅需要“识道”,更需能“体道”和“悟道”。在为学生答“疑”、解“惑”之时的“疑”与“惑”,不仅有学习中所遇到的知识之惑,更有人生行进过程中的心灵所感困顿之惑。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有精进的学识,更应有较高的人文情怀与层次;要求教师不仅是能进行科学知识的教授者,更是人文精神的引航者和践导者。所以,民办高校的教师不仅要在专业能力不断提升,同时,更要注重自身人文情怀的体验与激发,只有充分调动自己的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并备,才能使自己成为促使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有效推动者与协领者。因此教师要能为学生无涯的学海引路,又要能为学生有悲天悯人的情怀正确导行。

4.通过各种辅助渠道有效构建学校的人文氛围要构建好民办高校的人文精神,除了上述几条之外,还需要构建具有浓郁人文气息的校园文化氛围,营造良好的人文精神培育环境。面对人类发展的过去、现在与未来;面对为实现美丽“中国梦”,国家、社会对民办高校寄予的殷切嘱托与期盼,如何更好的构建人文精神,提升人文氛围,推动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已成为民办高校师生所共同追求的目标与努力的方向,也是国家与民族赋予民办高校的历史使命!

作者:张侠 单位:青岛滨海学院思政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