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大学体育人文精神论文范文

大学体育人文精神论文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大学体育人文精神论文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大学体育人文精神论文

一、大学体育人文精神的价值

1.促进学生协调发展不同历史语境下,人们对体育的见解和需求有所差异。从源头上看,体育源于劳动、军事和游戏,深刻反映了体育与人们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伴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体育被改造成单独的项目和设计,体育项目不断丰富,体育功能也被不断挖掘。就当前体育活动来看,人们的体育需求不仅是为了提高身体素质、提升健康水平,它还是一种社交的途径,通过体育达成健身、健美和健全人格的目的。随着社会的发展,体育日益成为现代生活不可或缺的部分,有助于促进个体全面协调发展。大学体育人文教育是基于对人的本质的理解和认识,是在立足于人对体育的需求和体育本身的育人功能基础上提出来的,它强调对学生身体自然的利用和改造的同时,注重对学生人格塑造、内心精神世界的引导和思想品质的教化,以及社会化过程的促进,即要实现体育对促进学生身体、心理与社会适应协调发展的价值[3]。

2.促进体育文化的传承大学体育人文精神的本质是以人文关怀为导向的体育文化。一般而言,大学文化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理念文化,作为一种理念和思想,人文精神贯穿和渗透于学校物质层面、制度层面。大学体育的人文精神是大学文化的重要构成部分,同时也是大学文化的重要载体。这种载体功能从两个方面展现。其一,大学体育能够有效传承大学办学的理念,有什么样的办学理念就有什么样的体育表现形式,大学体育的人文精神通过体育项目和活动,传承和丰富了大学文化。如在京师大学堂成立初期,《钦定京师大学堂章程》明确提出,学堂要“造就通才”就得培养学生“临事不辞难,事君不惜死”的忠勇精神,要涵养忠勇精神就得将体育列为必修课程。到了现代,北京大学再次提出体育的使命在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造就可用人才,明确了“科学与人文相融,育体与育心并重”的教学思想[4],又一次彰显了北大的办学理念。其次,通过校园物质载体传承体育人文精神。大学体育的精神载体不仅是理念的、意识形态的,也可以是物质的、固化的。就国内而言,清华校园中矗立的马约翰雕像、东南大学四牌楼校区体院馆、原中央大学体育馆等不仅历史底蕴深厚,而且彰显了体育的人文性,让身处其间的大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强烈感染。此外,传统体育项目同样能够传承人文精神。传统项目经过了历史的沉淀,蕴含着深刻的内在价值和文化精神,通过传统体育项目的举办让更多人获得体育的人文影响。如牛津的赛艇比赛从1985年开始至今仍然在传承文化,表达体育精神,让众多高校学生甚至是普通公民在享受乐趣的同时,接受人文精神的陶冶。

3.提髙体育教育的完整性和系统性体育作为人的教育,其最为重要的任务就是要促进人的全面健康发展,满足人的主体需要,这是体育事业发展的根本逻辑。随着社会环境的变迁,体育也需要在坚持本真逻辑的前提下适应社会的发展。现代社会促进了物质的极大丰富,同时也带来了人际关系疏离、道德滑坡、信仰危机等问题。如何摆脱现代人的危机?关键在于培养健全的人格。从体育教育的角度来看,我们不仅要传授体育科学与知识和运动的技能,还要将体育的人文理念与精神、体育的公正公平及合作的思想渗透于体育活动和课程中,将体育理念与体育精神、体育道德、体育规范有机结合,加强道德、人性、审美等人文精神教育。

二、大学体育人文精神的培养路径

1.重建大学体育理想,转变传统体育教学观念当前,大学体育教育为工具理性所束缚,形式合理性和工具理性遮蔽了大学体育的本真意义。因此,有必要重建大学的体育理想,将崇尚自由与健美、融合科学与人文作为新时期体育教育的行动指南。长期以来,我国大学体育均是在以“运动技术为中心”的工具理性指引下发展的,在这背后隐藏的是体育人文精神的丧失[5]。纯粹的以争取名次和数据的锦标主义竞技体育让体育的本真价值发生了异化与转向,偏离了体育教育的原初价值与旨趣。这种思想引领下的体育教育只会走向畸形与功利。如何改变这种以技术和竞技为本的体育观,克服锦标性的功利思想,将体育教育的理念与人的自由、尊严相结合,是当前体育教学必须思考的重要问题。人文精神的弘扬是重要路径。高校体育工作的重点要从纯粹体质健康教育转向学生综合素养教育,将学生在体育活动的中的情感体验作为教师教学改革的重要依据,促使学生在体育活动中真正做到知情意行一体化,加强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将理性从工具和功效原则中解放出来。

2.丰富体育教学内容,完善体育学科课程结构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文明的进步,人们对体育的理解也日益深刻,传统的以奥林匹克精神为主导的体育精神已经不能完全满足现代大学体育课程的需要,现代大学教育是要培养健全人格和全面发展的现代人才。为此,我们需要建立以“强身育人,发展个性,增强体育意识,培养锻炼能力,养成锻炼习惯”为中心的多学科综合课程结构。在课程设计上由单一的体育知识与科学的学习转向体育与健康结合的多学科结构,适当增加休闲体育、健身体育、民族体育、乡土体育课程。人文精神以回归人性为宗旨,因此,人性化的课程设置是体育回归人性化的前提,将人性的复归作为一种生活态度是人格提升的重要路径,这也回应了人文精神对尊严与自由的观照。总而言之,课程与教学是人文精神张扬的重要载体,也是构建现代体育人文精神的重要基础。本着尊重人和人性的原则,高校体育课程设置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能力和基础,激发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自我设计、锻炼和调控,从而建设层次结构合理清晰的课程架构。

3.营造良好的大学体育人文环境大学体育的人文环境,简言之即师生在体育实践中共同营造的特定的体育人文精神氛围。体育人文精神是大学文化的有机构成部分,如何在大学文化中凸显体育的人文价值与意义是大学文化设计的重要思考领域。良好的大学体育人文环境是大学体育人文精神张扬的必要条件,对学生的心理有着强烈的辐射作用,能够有效规范学生的行为和思想,体育文化还具有娱乐调节和凝聚激励功能。重塑体育人文精神,可以从两条路径进行。其一,将物质设施建设与自然环境的构造结合,把体育休闲娱乐的功能融入校园环境,充分利用学校有限资源载体宣传体育人文精神,如体育馆和体育场的人文文化氛围。其二,举办民族体育和乡土传统体育活动,一方面传承人文精神和文化,另一方面激发学生参与体育的积极性,营造浓郁的体育人文环境。

4.提高体育教师的人文素养教师的人文素养指的是教师在自身的专业发展中所形成的道德、价值观、审美情趣及思维方式等,能够有效反映教师的基本品质和能力。具体而言,教师人文素养包括四个方面,即具有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具有平等民主的理念和关注生命的意识、具有渊博的知识和高雅的审美情趣以及超越功利的人格魅力。一般而言,从我国的传统来看,体育教师在人文素养方面提升的空间更大。体育教师的人文素养与体育教学的效果和质量直接相关。因此,提升教师人文素养成为体育人文精神实践的重要任务。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加强自身的教学能力,改进教学方法,通过自身努力掌握更多的人文知识,进而形成人文素质和精神气质,在此基础上,将人文精神融入体育教学活动,促进学生主体性的自觉和全面发展。

作者:贾玉芝李春光单位:山东工业职业学院德州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