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国际化视野人文精神论文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1.要以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前提。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不仅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理论和全面发展理论的崇高目标,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价值取向。以往通常把思想政治教育看作是思想政治宣传手段,认为其重要职能就是调动人的积极性以便更好地服务于社会的发展。在这种非科学观念的指导下,思想政治教育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偏离了以人为本的方向。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逐步认识到,弘扬人文精神,加强人文教育,必须明确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由于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还比较有限,人的自由发展主要是指通过对规律的认识与把握、对责任义务的自觉履行,促进人的解放,保障人的自由;另一方面,人的全面发展不仅是指人的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而且也包括人的社会实践、人际交往、身心和谐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2.要以贯彻以人为本教育理念为根本。指出:“思想政治工作说到底是做人的工作的,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既要坚持教育人、引导人、鼓舞人、鞭策人,又要做到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帮助人。”[5]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和历史的创造者。弘扬人文精神,其本质就是对人主体性的回归,是对人性的尊重。事实上,以人为本这一理念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要求在逻辑上是内在一致的。人既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又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所在。国际化视野下思想政治教育要进一步弘扬人文精神,就必须更加重视人的价值与尊严,了解人的本质,提高人的地位,保障人的权益,只有把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需要、精神需要、发展需要,才能真正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才能真正促进社会的进步、人类的发展。
3.要以彰显人文关怀为关键。指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用正确方式处理人际关系。”[6]国际化视野下思想政治教育要想彰显人文关怀,努力避免对人的异化,要以“超越人类中心主义”的新人文精神为指导,把目光更多地投向人与自然、人与人和个人身心之间的和谐统一;倡导人的个性解放与精神自由,尊重受教育者的差异,培养人的独立个性。需要注意的是,国际化视野下思想政治教育强调要坚持以人为本,尊重人的个性差异,保障人的权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与西方国家所倡导的“自由、平等、博爱”“民主、法治、人权”等所谓的普世价值有着本质的区别。我们倡导的以人为本是建立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基础上,主张把人放到历史发展的伟大实践中进行考察,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和民族国家的历史文化传统密切相关,具有客观实在性、历史发展性等特征。而西方国家推行的所谓普世价值却建立在唯心主义历史观上,把人看做抽象的、独立的人,否定人的社会历史性。面对复杂的国际形势,我们应当清醒地认识到,霸权主义与强权政治仍是当今世界动荡不安的重要原因;资本主义倡导的所谓普世价值则是为了强制推行资本主义价值观而找寻的理由,具有强烈的意识形态性,是别有用心的政治阴谋。
二、和谐世界:国际化视野下思想政治教育弘扬人文精神的新追求
随着地球村纽带越来越紧密,尤其是互联网带来的信息化革命,人们的共同利益诉求越来越受到重视。这种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强调要用马克思主义的宽广眼界来观察世界,倡导和谐世界理念,因此越来越重视秉承关切和维护人类共同利益、共同价值的人文精神教育。“和谐世界”理念的提出,正是向人类社会发展展现了光明与和平的前景,体现了人类追求进步、发展的自觉主动精神,是一种充满民族精神,具有全球眼光的全新的世界发展观,进一步推动了中国和世界关系进入全新阶段。而国际化视野下,思想政治教育在弘扬人文精神的具体过程中要做到以下三个方面。
1.充分理解和谐世界理念在弘扬人文精神教育中的核心地位。“和谐世界”的理念是国家领导人在联合国成立60周年首脑会议上发表的《努力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重要讲话中提出的。“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理念是从中国当代政治中演绎出来的,是最富于人文内涵和人文精神的政治文化理念。一方面,它正视所有当今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命运的重大国际问题,不是权宜的应对之策,而是从人类长远利益的战略高度为解决这些问题而努力奉献智慧和力量。另一方面,它努力打破了西方“强权即公理”“国强必霸”的历史宿命论,主张国际关系民主化,尊重不同民族和国家对于全球问题的主体性,由世界各国人民共同努力,改善人类的生存环境。可以说,和谐世界理念是站在全人类的高度来审视当前世界面临的诸多问题,是处理国家关系的新主张。思想政治教育走出国门,建立宏观的国际观念,弘扬具有国际范围的人文精神,正需要和谐世界的观念,应该将其作为教育的核心概念开展教育。
2.深度挖掘和谐世界理念在弘扬人文精神教育中的文化根基。和谐世界理念,是社会主义中国关于国际政治伦理与国际关系生态的总体主张,源于中华文化优秀传统、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升级定格了的和谐世界理念。将“以和为贵”“和而不同”“天人合一”“协和万邦”“天下大同”“和实生物”等关于人与人、人与自然关系的道德理想付诸国际政治实践,反映了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中华文化为土壤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化精神与人类文明和谐共存、互动发展的包容性特征,向世界传达了中国承认和尊重文明多样性的政治文化主张。同时也是对西方“中国威胁论”“文明冲突论”“西方普世价值论”等为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辩护的错误论调的有力回应。思想政治教育适应当前复杂多元文化交融的背景,就必须善于用民族文化的角度来阐述人文精神,彰显中华民族政治理念的深厚人文底蕴。
3.正面使用和谐世界理念在弘扬人文精神教育中的主张与话语。在当前的国家发展中,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在一系列解决全球问题的看法和主张上,都从不同侧面体现和丰富了这一根本理念。比如,面对经济全球化,主张朝着均衡、普惠、合作、共赢的方向发展,努力缓解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消除贫困;主张积极的区域和全球经济合作,共同解决全球经济问题,维护经济安全。再如,倡导开放和兼容并蓄的文明观,使不同文明在竞争比较中取长补短,在求同存异中共同发展;承认各国文化传统、社会制度、价值观念和发展道路的差异。关于和平发展,则着重强调顺应求和平、促发展、谋合作的时代主旋律;经济上应相互促进,共同发展,而不应造成贫富悬殊;文化上应相互借鉴,共同繁荣,而不应排斥其他民族的文化;安全上应相互信任,共同维护,在互信、互利、平等和协作中谋求共同安全,大家都安全,才是真的安全。面对全球化浪潮,思想政治教育要有一种自觉意识,对于国际重大问题的解读,必须摆脱西方单一思维模式和话语霸权的束缚,尽可能从多维角度来客观揭示事实的真相,这也符合马克思主义的“合力论”分析范式。同时,还要强调人类性价值的导向教育。没有人类性价值的判断和导向,思想政治教育就失去了人文精神教育的意义。
4.有效重视和谐世界理念在弘扬人文精神教育中的纠偏教育。和谐世界理念在国际上产生了积极影响,但在信息传播不对称、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不强的情况下,漠视和歪曲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内涵和人文精神的言行充斥于网络空间。事实上,在信息网络化传播条件下,党的理论、观点、方针和政策会遭到各种“噪音、杂音”的干扰,这些“噪音、杂音”绝大多数并非理性分析,有的还是直接歪曲和攻击的言论。如果任由这样的“噪音、杂音”泛滥,而没有理性纠偏教育引导,中国人自己的政治文化、政治文明建设就无从谈起。而广大人民群众如果盲从西方国家贩卖的“全球问题”及解决这些“问题”的所谓新思想、新观念、新理论,则很容易陷入西方“制造问题——解释问题——解决问题——问题加剧”的逻辑陷阱。因此,针对各种错误言论,开展有理、有利、有节的纠偏教育是必要的。提倡和谐世界的概念,以持久和平、共同繁荣为核心理念,加强人文精神的宣扬,则更加显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理性批判精神和人文精神。
作者:吴俊文邵莉丽单位:华中师范大学财务处处长华中师范大学学生工作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