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和谐校园下大学生人际关系的构建范文

和谐校园下大学生人际关系的构建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和谐校园下大学生人际关系的构建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和谐校园下大学生人际关系的构建

摘要:目前,大学生存在着四大人际关系问题,即与同班同学缺乏团结合作;与老师缺乏交流沟通;与室友缺乏包容理解;与外班校友缺乏接触、信任等。以上问题的出现既暴露了大学生认知存在偏差、心理素质较差、缺乏交往技巧的不足之处,也有家庭教育的缺失、学校教育的缺乏、社会不良风气的诱导等因素。为了纠偏补正,大学生和谐人际关系的构建只有通过大学生自身和学校、家庭、社会等多方面的共同努力才能够实现。这就要求大学生掌握人际交往的艺术技巧,家长能够以身作则,学校加强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培养,社会充分发挥教育的作用。唯有如此,才能达到和谐校园的建设目标。

关键词:大学生、和谐校园、人际关系构建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国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之一,在这一背景下,各高校也加快了和谐校园的建设。然而,在大学校园中却出现许多人际关系中的不和谐因素,由此影响学生的学习与生活,甚至造成不可挽回的悲剧。因此,加强大学生和谐人际关系的构建迫在眉睫。加强大学生和谐人际关系的构建,有利于大学生更好地处理人际关系,有利于促进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促进和谐校园的建设,从而推进和谐社会的构建。

一、大学生人际关系的现状调查及分析

为了了解大学生人际关系的现状,笔者对多个高校的大学生开展了一次有关大学生人际关系的问卷调查,问卷的调查对象主要包括江西师范大学、江西科技师范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福建漳州大学、华东交通大学、南昌大学、井冈山大学等多所高校大学生。

(一)良好的状况(1)大学生人际关系的情况整体比较良好,在人际关系上有困扰的比例比较正常。调查结果显示,对于“在您的大学人际交往中,您觉得您的人际关系怎么样”这个问题,30.14%的大学生认为自己的人际关系很好,48.86%的大学生认为关系一般,14.16%的大学生认为关系不太好,只有6.85%的大学生觉得自己的人际关系很失败。这说明多数大学生对自己的人际关系还是比较满意的,整体上比较良好。(2)大学生对人际关系重要性的认知正确。在“您认为在大学中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重要吗”这一问题中,认为重要的占62.56%,超过总数的一半,认为一般的占32.42%,“不重要”和“无所谓”分别仅占3.2%和1.83%。这说明当代大学生都认识到人际关系的重要作用,明白人际关系对自身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二)存在的问题(1)大学生与同班同学之间缺乏团结合作。问及“您觉得在您的班级中,本班同学之间的交往状况怎么样”,55.25%的大学生选择了“一般,同学之间的合作、交流不多”,17.81%的大学生选了“很好,大家都很团结”,26.94%的人选了“不好,大家不团结,存在的问题很多”。这说明在大学的班级中缺乏团结、合作的现象较普遍,大学生与同班同学的交流、合作很少。(2)大学生与老师之间缺乏交流沟通。在大学生与老师交流沟通频率的调查中,“从不沟通”的占19.63%,“极少沟通”的占46.12%,“偶尔沟通”的占26.94%,“经常沟通”的只占7.31%;在问及大学生与老师的关系如何这一项上,只有11.87%的大学生认为十分愉快,62.56%的人认为很普通,还有25.57%的人认为老师难以亲近。这一调查数据表明,大学生与老师严重缺乏沟通与交流,导致师生之间的关系冷漠,难以亲近。(3)大学生与室友之间缺乏包容理解。在“当您和室友发生矛盾时,您通常会”这一问题中,27.85%的大学生选择了“把矛盾放在心里,第二天继续和他们友好相处”,36.53%的人选了“不主动化解,等待时间冲淡矛盾”,8.68%的人选了“坚持自己是对的,等待对方道歉”,只有25.11%的人选择了“找一个恰当的时间和他们谈谈”,还有1.83%的学生选了“其他”。这说明大学生在与室友相处时,大多数处于被动状态,缺乏对室友的理解、包容。(4)大学生与外班校友之间缺乏接触、信任。问及“在大学中,您与外班同学接触的多吗”,接触多的占5.02%,一般的占40.64%,接触少的占37.44%,几乎不接触的占16.89%;在“在外班同学中,有您信任、交心的同学吗”这一问题中,只有5.02%的学生选择“很多”,35.16%的人选了“一般”,39.27%的人选择了“很少”,还有20.55%的学生选择了“没有”。这一调查结果说明大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很少与外班的同学接触,彼此之间缺乏信任,交友圈较狭窄。总的来说,大学生的人际关系并不是十分乐观,人际关系不和谐的现象普遍存在,同班同学之间缺乏团结合作,师生之间缺乏交流沟通,同寝室友之间缺乏包容理解,外班校友之间缺乏接触、信任。

二、大学生人际关系不和谐的原因

(一)内部原因首先,认知存在偏差。认知是指人们对于自己、他人及事物的认识、知晓程度。大学生的认知存在明显偏差。程序走个形式,学生的交往能力并没有得到真正的提高。最后,社会不良风气的诱导。在市场经济体制的背景下,物欲横流的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竞争愈发激烈,“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冲击着人们的传统观念。金钱、财富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不断提高,人们之间的关系越来越趋于功利化、物质化,人际关系日益疏远,人情变得日益冷漠。大学生乐于接受新事物、新思想,社会中的功利主义、拜金主义等观念不断影响着大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他们受到当代利益主义人际观的强烈冲击。在这种社会环境的影响下,很多大学生交往的目的带有功利倾向,只交对自己有价值的朋友,没有价值的朋友不交,严重扭曲了大学生的人际交往取向。

三、构建大学生和谐人际关系的对策

(一)倡导大学生的自我完善首先,提高自身的道德素质。大学生要不断地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用知识武装自己,要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修养,提升自己的道德品质,塑造良好的形象。一个具有良好的道德素质、品格修养的大学生往往在人际交往中更受欢迎,更容易得到别人的青睐。因此,大学生必须注重自身素质修养的提高。

第一,大学生应该做到真诚待人。在与他人的交往中,要拿真心换真心,而不能将彼此的关系物质化、功利化;要信任自己的朋友,相信朋友,不能无端猜疑;要言行一致,信守承诺,言而有信。第二,大学生应该懂得宽容待人。当和他人发生矛盾时,学会体谅他人的状况与心情,不为一些小事而斤斤计较。第三,大学生应该学会乐于助人。在人际交往中,喜欢帮助别人的人更容易得到别人的信任和尊重,有利于构建和睦、友好的人际关系。其次,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大学生应该加强心理素质培养,从而构建良好的人际关系。首先,大学生应该学会管控自己的情绪,减少自身情绪的波动,不随意宣泄不满的情绪。这样才能使自己与他人的人际关系更加和谐。其次,大学生应该增强抗压能力,在与他人发生矛盾时,学会理性、冷静地思考问题,减少对他人的依赖程度,学会自己分析问题、解决矛盾,增强自身的心理承受力,促进与他人更好地沟通、交往。最后,掌握人际交往的艺术技巧。人际交往艺术的掌握有:掌握语言艺术、掌握非语言艺术、学会聆听。不善于运用语言艺术会阻碍大学生的人际交往。在与他人的交往中,大学生说话要大方得体、要注意分寸,对于不同的场合、不同的交谈对象要使用不同的语气、语态,要掌握说话的技巧,这样能够促进彼此之间的愉快交谈。而非语言往往是人们内心思绪的外在表现,眼神、笑容、手势等都能表达自己内心的态度和情感。因此,在与他人的交往中,大学生要掌握这类交往艺术,根据具体的谈话场合和对象,学会用恰当的非语言来巧妙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发挥非语言的积极作用。学会聆听则一方面能够让倾诉者更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诉说自己的喜怒哀乐,让自己的心声得到倾诉;另一方面能够让倾听者更进一步地了解他人,促进双方的互动。学会聆听不仅要求大学生认第一,自我的认知偏差。当前很多大学生是独生子女,从小生活在优越的环境下,受到家里长辈的过度宠爱、呵护,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观念,不善于理解他人、体谅他人,导致不能正确地认识、评价自己。这一部分大学生往往过高地评价自己,认为自己“完美无缺”,在交往过程中总是摆出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态,很少体会他人的感受,从而导致人际关系的失谐。同时,还有一部分学生对自己有着过低的评价,这类学生认为,在大学这个大舞台上人才济济,根本没有他们的立足之地,以至于他们产生自卑的心理,不愿与他人进行交流、沟通。总之,过高、过低的自我评价都是不正确的自我认知,都会影响大学生的人际关系。

第二,对他人的认知偏差。随着大学生的交友圈不断扩大,这导致部分学生在对他人的认知方面出现偏差,过分地高估他人,给予他人过高的期待,当对方没有达到自己的期待时,彼此之间便产生了矛盾。相反,还有一部分人过低地评价他人,不信任他人,不愿与他人进行合作与交流,这种对他人的认知偏差也将会导致人际关系的失谐。其次,心理素质较差。由于缺乏生活阅历和实践经验,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水平仍然不高,主要表现在情绪波动较大、适应环境的能力不强、心理的抗压能力差、过于依赖他人等。当与他人发生矛盾与冲突时,大多数学生往往不能恰当地处理好与他人之间的关系,抗压能力差,不善于沉着冷静地分析问题、解决矛盾,从而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最后,缺乏交往技巧。人际交往不仅是一门学问,更是一门艺术。在人际交往中,我们既要讲原则,也要学会其中的技巧。善于运用良好的交往技巧,能够增进与他人之间的友好关系,受到更多人的欢迎;反之,不注重交往技巧的人,可能导致矛盾、误会的产生,甚至伤害他人。很多大学生的个性张扬,说话比较直,往往不能把自己的心里话用他人比较容易接受的温和方式表达出来,导致他人对自己产生误解。大部分大学生在交往过程中缺乏相关的交往技巧,缺乏为人处世之道,从而影响了自身的人际关系。

(二)外部原因首先,家庭教育的缺失。当前很多家长尽心竭力地为孩子提供优越的物质条件,却忽视了孩子在人际交往方面的教育。有些家庭对孩子过度溺爱,不注重对子女为人处世技能的教育,养成孩子娇生惯养、霸道、缺乏团队意识等不良性格,严重阻碍他们的人际交往,使他们难以融入大学这个集体当中。另外,有些家长自身的人际关系就不好,大学生长期在这种关系不和睦的环境下,很容易受到消极的影响,导致不善于和他人交往,甚至反感与他人进行交流、沟通,难以和身边的人建立友好的人际关系。其次,学校教育的缺乏。当前的大部分高校只重视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在大学的课程中,极少的专业设置了有关大学生人际交往的课程,缺乏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专业知识培养;同时,有关大学生人际交往的专题教育也没有充分展开;另外,许多高校的心理咨询室几乎是形同虚设的,并没有真正给予学生实质性的指导和帮助,只是按照 真听对方的讲话,不做一些与谈话无关的事;而且在别人讲话时,不能随意打断他人的讲话,要时不时地给予对方简单的回应或非语言的赞同,示意对方继续讲下去。

(二)重视家庭教育的优势第一,家长以身作则。要使大学生在人际关系方面受到良好家庭教育的熏陶,首先家长应该以身作则,增强自身人际交往的水平。其次,要创造和睦的家庭氛围,恰当地处理家庭内部的摩擦与冲突,做到一家人相亲相爱、温馨和睦。大学生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下,才能够不断地完善人格。第二,重视大学生日常人际交往的培养。在日常生活中,要留意孩子与他人之间的交往状况,经常与孩子进行互动、沟通,及时疏导孩子的不良情绪。当孩子与他人的人际关系出现不和谐的状况时,不能视而不见、置之不理,要给予他们正确的指导,引导他们用正确的方式妥善地处理相关问题。

(三)加强学校教育培养的有效性首先,加强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知识理论教育。知识理论是实践的基础,学校应该高度重视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理论知识的教育。人际交往学是一门十分重要的学问,对大学生的成长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每个大学生在这门课程的学习当中,都能吸取到丰富的营养。因此,学校应将相关的交际学、礼仪学设为大学生的选修课;同时多开展一些有关大学生人际关系的专题讲座,让他们系统地学习相关知识;也可以利用网络平台增添大学生人际关系构建的专栏,以便大学生浏览、学习。这样能够提高大学生对人际交往理论知识的掌握,提高他们的理论水平。其次,发挥社团、学生会等校园组织的作用。学校应该充分调动社团、学生会等组织的力量,开展多种多样的校园活动,如:演讲比赛、唱歌比赛、辩论赛、模拟法庭、书法比赛等,为大学生提供广阔的交往平台。大学生通过参加丰富的校园活动,创造更多的人际交往机会,扩大自己的社交圈,让自己在活动中获取经验,学会与他人交往的方法与技巧,提高自身的人际交往水平。再次,发挥心理咨询室的作用。学校应该加强对心理咨询室的管理,引进专业的心理咨询老师,创造良好的心理咨询环境,避免心理咨询室形同虚设的现象。时常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与分析,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疏导和交往技巧等方面的指导,促使他们更好地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最后,加强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实践教育。学校应该多开展社会实践调查、三下乡、关爱老人、扶贫支教等实践活动,让大学生接触不同层次的群体,提供他们更广阔的交往平台,让他们在实践活动中积累丰富的交往经验,锻炼自身的人际交往能力。

(四)发挥社会教育的积极作用第一,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社会舆论媒体应该引导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社会主旋律,倡导树立正确的人际交往观,消弭社会中的功利主义、个人主义、拜金主义,避免人际关系走向利益化、物质化;同时社会也应该加强对舆论媒体的监督,使社会舆论客观地反映社会现象,如实地报道社会现实,形成公平、公正、文明、和谐的社会氛围。第二,净化网络环境。当今社会已进入“互联网+”的时代,大学生越来越依赖网络。我们必须通过网络立法等有效手段防治不良信息在网络上的传播,避免庸俗糟粕的文化污染网络环境。同时,可以在网络上开展有关文明交往、和谐相处的活动,例如讲座、访谈、竞赛等,充分、合理利用网络这个平台,宣传社会主流文化,增强大学生的道德情操,提高他们的人际交往水平。

参考文献:

[1]高湘萍,崔丽莹.当代大学生人际关系行为模式研究[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8.

[2]柳圣爱.大学生人际关系与团体心理咨询[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9.

[3]许志红.大学生人际关系问题研究基于压力与应对的视角[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

[4]杨睿宇,崔永鸿,毛媛媛.当代大学生人际关系学[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4.

[5]李向荣.略论和谐校园建设[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5).

[6]吴长安.论高等院校和谐校园建设[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1).

[7]郭韶敏.试论大学生和谐人际关系的构建[J].教育与职业,2009(12).

[8]张菁.对大学生人际关系与和谐校园构建问题的思考[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1).

[9]邹高祥.浅谈当前大学生人际关系的痹症及对策——兼谈校园和谐寝室的构建[J].山西青年,2013(18).

[10]高全宝,范文俊.构建大学生和谐人际关系的理性思考[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4(1).

[11]朱新洲,蒋琛.大学生和谐人际关系的构建[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4(18).

作者:蔡瑶 单位:江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