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广场舞对农民人际关系互动的影响范文

广场舞对农民人际关系互动的影响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广场舞对农民人际关系互动的影响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广场舞对农民人际关系互动的影响

一、广场舞的社会功能

广场健身操、广场健身舞蹈、广场民间舞蹈等统称为广场舞。广场舞是人们在广场上进行的以健身、娱乐为目的的体育活动。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广场舞有一定的社会功能,随着农村社会日益发展,它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

1、互动性广场舞在观众群中表演,演员至少有三个面对着观众直接表演,演员和观众能直接交流。舞台和观众是一体的,观众和演员打成一片,融为一体,使观众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大大提高了观众的积极性和参与性,有利于演员与观众两大社会群体之间进行充分深入的互动。

2、集体性广场舞蹈是群众参与性很强的表演艺术形式。表演方式都以集体舞出现,少则几十人多则几百人,场面红火热闹。表演时,每一位参与广场舞的成员由最初独立的个体迅速完成了向作为集体一份子的身份和社会角色的转换,为了达成集体的共同目标,参与者会尽量使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形成了良好的集体意识和团体荣誉感。

3、自娱性大部分广场舞都是民众自发性的表演,是利用舞蹈来抒发情感的艺术,使舞者内在情感得以宣泄,产生精神振奋的愉悦感。同时观赏者也得到精神享受。这使舞者得到表现自我的机会,产生自我价值感。民众在参与广场舞蹈时并未追求名利,完全是为了自娱。广场舞的兴起虽源于城市,但近年来,农村物质财富的增长相应地促进了文化的繁荣。随着人们主体意识的增加、广场文化活动的广泛开展以及农民获取信息资源的渠道和手段变得多样化和快捷化,广场舞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和重视,逐渐成为农村文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二、广场舞对农民人际关系互动影响分析

在现代职业社会,人们的生活空间分化了,公共行动领域具有了独立性,难以被私人化,于是人们在实践中创造出应对新行动领域的新行动规则,即人际关系出现了“多元差序格局”。现代社会正从传统的“机械团结”向“有机团结”转变。涂尔干认为如果足够多的社团能在自主、平等的基础上与其他的组织进行协商、合作,就能在整体上代表社会的一种有机团结。[6]广场舞作为一项需要公众共同参与和配合、有着固定的公共空间的集体性活动,其开展会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农村人际互动。此次调查通过对广场舞这一文化载体的深入研究来了解深受现代化理性观念影响的乡村村民是如何在广场舞这个小型社会团体中进行社会交往和社会互动的。在SWOT模型的启发下,我们小组成员特自创5C模型重点来研究现代社会中的人际互动理论,其包括五个方面:合作、竞争、冲突、顺从、协商,我们将分别对社会互动的类型进行相关描述和分析。

1、合作(cooperate)基于强身健体、打发时间、结交好友、丰富生活等诸多共同的目标,村民自发组成一支广场舞队伍,来满足现代个体“抱团取暖”、现代人内心在高度分化、繁杂的物质世界所掩盖下的空虚和寂寞以及与他人互动的心理诉求的需要。首先,广场舞的参与者有一致的目标,即锻炼身体;其次,广场舞的每一个具有现代性特征的主体有着接近的情感诉求和志趣,对于如何达成目标有基本共识,共性多,更有利于促成合作;再者,群体内成员的动作配合程度较高,每一位成员都积极参加,融入并热爱这个集体。广场舞不仅能促成参与者之间的团体合作,还能增进农村家庭的和谐氛围。认知重评策略(即改变认知)能够通过改善个体的情绪从而促进家庭间的平衡,改善家庭成员人际关系。[7]西安医学院研究表明“广场舞不仅具有健身保健的功效,对于调解参与人员情绪、改善人际关系也具有重要的作用。”[8]自广场舞在农村兴起以来,很多农村妇女把闲暇时间转移到广场舞活动,不仅愉悦了身心,也带动家人参与到其中,家庭矛盾冲突大大减少,家庭关系更加和谐。

2、竞争(compete)广场舞的顺利开展在于个体、他者和群体彼此充分的互动和协作,在这一过程中,合作与竞争作为推动其发展的重要动力机制,缺一不可。广场舞会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民众的竞争意识。这首先体现在内部成员的个体与个体之间:在广场舞的大队伍中,当有外部力量对组织内部的每一份子的表现进行评判、并且其他成员都处于认真学习状态的情境下,由于个体争强好胜的心理本性,受他人的激励而采取相应的行动,从而加剧组织内部的竞争。合理的内部竞争不仅使个人更好地取长补短、完善自我,也会促使优化群体效益。当然还存在外部的竞争,有些地方政府为了表示对农村文化活动的支持和鼓励,每年会投入一些资金来举行广场舞比赛,集体竞争的强化亦会强化成员与外部个体的互动。

3、冲突(conflict)在当代农村社会中,市场文化无时无刻不对农村人的思想理念进行渗透,农民个体正朝着原子化和理性化的趋势发展,有着一套只属于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行动逻辑,很有可能对他者产生不信任甚至排斥。例如在广场舞这个集体性活动中,拥有不同主体性的个体会需要共同商议许多事情,在此过程中,大家有着各自的利益诉求和主张,难免会产生口舌或是手脚的冲突。正是由于这些冲突的存在,村民之间会相应地增加彼此互动的频率和幅度,调整人际关系,从而避免或减少更大的群体性冲突的产生。因此可认为在由广场舞而产生的社会冲突中,成员之间的互动性会有所增强。

4、顺应(comply)在一个依公众共同意愿而建立起的社团中,组织或者组织的领导者对于内部成员具有绝对的权威或曰支配权。参加广场舞的个人对集体目标有着普遍的认同感,为了尽量达成成员间建立起的“心理契约”,在个体行动中会依据时刻发展变化着的客观实际和大局的需要来调整自己的行为以适应和推动群体的发展,如绝对服从整体安排、遵守组织规章制度、按时参加活动等等,使个体与他者达到精神和解的状态,并力争达成集体的共同目标。在顺应共同体利益的过程中,集体内部的每一份子与他者有更多可以充分互动的机会和时间,并会加深对整个社团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提升自我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

5、平等协商(consult)传统农村社会中的等级尊卑秩序已随着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而瓦解。在公民社会中,每一位参与广场舞的成员都是地位平等的个体。对于广场舞未来的发展方向如何、集体怎么处置广场舞的发展瓶颈等诸多事宜,并非由某个人或小部分人独断决定,而是所有人互相协商讨论的结果。广场舞的发展增进了平等和民主化的进展,也促进了转型时期农村人思想的解放、心态的从容,从而更好地维系人际互动关系。此外,无论是从社会互动的向度、广度,还是频度和深度来看,广场舞对于农民人际关系的改善都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在向度层次而言,从一开始排斥甚是对立的陌生关系发展成为后来亲和、融洽的情感关系,广场舞以一种健身娱乐、轻松愉悦的方式使得现代个体以平等的地位进行和谐的交流。通过参加广场舞,在与他人的共同锻炼中,人与人之间相互谦让、尊重,使自我交往意识进一步得到增强,产生一种精神上的相互信赖和相互交往的亲和感,提高了归属感,消除了陌生感。集体成员在互动过程中形成了合作与共生关系,从而提升自我的社会化程度。广场舞有利于拉近村民之间的社会距离和心理距离。

在广度方面,广场舞的推行与发展促使村民走出家门,主动交往更多的陌生人,扩大了其人际交往圈。这不仅让农民在地域上扩大了自己的交友范围,同时交流内容也开始泛化。从一开始讨论舞蹈动作到后来聊起家长里短、互留联系方式、共享信息资源等等,人们交流的内容不断扩展,交流的方式也变得灵活起来,这似乎预示着新时代背景下村民之间淳朴乡情的回归。在频度意义上,经过实地调查访问,我们了解到广场舞的活动频次是基本每天都进行一次,这使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互动的频次得以增加,加强了成员的联系。在跳广场舞的过程中,大家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增进了解,能产生一些影响到周围人的良好情绪,从而使得广场舞成为密切村民联系的纽带。就深度来说,参与广场舞的互动双方有一定的共同利益,互动时间延续较长,且团体内部有较为复杂的规范,因此互动过程中情感投入会逐渐加深。广场舞的推行和发展给村民提供了这样一个平台,让更多原本不熟或者只是面熟的村民得以深入地接触和沟通,扩大自己的交际圈,并能找到合适的对象以倾诉工作和生活上的不愉快。

三、总结

伴随着乡村经济的发展及政治制度的变革,中国农村的人际关系出现了多向度、多层次的变化趋势,特别是在人际关系的价值取向上更是出现了根本性的变化。决定人际关系网络的不再是费孝通先生提出的差序格局和礼治秩序,而是交织在一起的复杂的利益关系,这体现了现代人的变迁。广场舞作为一种集体性的社会活动,对这种利益关系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农村人际关系日渐平等化。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国家权力从乡村中的退出,加之现代社会民主法治观念深入人心,农村人际关系渐趋平等化。

2、农村人际关系的网络化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在传统社会中由于亲缘关系和地缘关系的高度一致性,人际关系的网络早已存在,但多限于以血缘或地缘为基础结成的宗族及乡党内部。在改革开放之后,传统的生产方式遭到颠覆,但人际关系的网络化却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与传统不同的是,当代农村人际关系网络建立的基础不再是单纯的血缘与地缘,而是利益。在对利益的追逐过程中,人际关系的网络渗透到乡村生活的各个层面。

3、乡村人际关系变迁的另一个方面就是人情的淡漠化。传统乡村中,邻里之间经济上互济、生活上互助等方面的社会功能正在逐步退化,邻里在更大意义上成为一种地理概念。人口流动这一社会大环境导致村庄成员良好的人际关系大为冲淡,村庄成员之间的角色行为、思维方式、社会心态、价值观念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村庄成员间交往的功利性和目的性越发浓厚,心理交往距离有逐渐扩大的趋势。

按照帕森斯的结构功能主义理论来说,广场舞作为一种集体性文化,有模式维持功能。它强调集体的力量以及个体之间的良性合作,能有效地改变每一个即将被现代性观念冲击渐趋原子化的个体的心性结构。村民通过参与到广场舞文化活动中,能够重新塑造一整套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有利于农村社会那失落已久的浓厚而质朴的乡情文化的回归。如今,广场舞像星星之火,在中国的各乡镇和街道燃烧起来,使更多的村民在舞蹈中放松身心,同时又能学习其他知识,获取更为全面的信息资源,感受和谐村社文化活动所带来的幸福感。同时,由于广场舞文化活动的开展促使村民之间形成了良好的人际关系,这在一定程度上会有利于农村基层组织的建设和管理。但是随着农村广场舞发展的日趋成熟,其不利影响也日渐凸显,比如噪声影响到了周围村民的正常休息,在人员嘈杂的环境下安全防范工作不到位,管理缺乏规范性,部分农村妇女由于跳舞耽误做家务、照顾孩子等也引发了不小的家庭矛盾,这些都是我们不可忽视的问题,值得我们深入探讨、挖掘和研究。

作者:李孟玲 王志友 董芳芳 曹雪梅 吴娜娜 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人文社会发展学院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