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日本纵式社会的人际关系探讨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一、日本“纵式社会”人际关系的现状及特征
正如中根千枝所指出的,人际关系根据其形式不同可分为纵式和横式,前者类似于亲子关系而后者类似于兄弟姐妹关系,日本社会的人际关系可归为前者。这种纵式人际关系在日本各集团中得到了很好体现,其特征主要有以下两点。首先,日本人的同族意识要强于同类意识。笔者将以中国与日本大学为例说明。如图一所示,中国大学中无论教授、副教授还是讲师,由于他们拥有共同的教师资格,并没有明显的前、后辈区别,学生间亦如此。虽然集团内没有很强的序列意识,教师与学生的身份区别却较明显,成员同类意识强。与之相对,日本大学中即使拥有共同教师身份,教授、准教授、讲师这样的序列关系也得到相当重视。同时,学生间也强调序列,高低年级学生间重视礼仪,前辈将后辈看做自己的亲人疼爱,后辈遇到困难也倾向同前辈商量。即日本社会中基于相同“资格”的同类意识较弱而基于相同“场”的同族意识较强。
其次,序列意识与“娇宠”意识有很强关联性。“娇宠”通常发生在亲密的两者间,其心理原型为幼儿心理,幼儿的神经系统发展到某种程度会意识到母亲是与自己不同的存在,开始产生依赖。特别是在日本集团中更能强烈感觉到这种依赖。例如,在与日本学生接触中笔者发现,作为前辈的学生总能不断给后辈有益的指导与提示。另外,共有某个“场”的人们通过强化“家”意识而培养起一体感,一体感的形成又促使集团成为一个与外界相对隔绝的世界。而“娇宠”也是为寻求一体感,日本人对与自己无关的人无法产生“娇宠”,从这一点来看“娇宠”的发生也有排他性。集团中后辈倾向于遵循前辈指示,对前辈敬畏进而产生信赖并逐渐对前辈产生“娇宠”的意识。而前辈对后辈的责任感则不断强化,对后辈在各方面指导关心。以上笔者对日本社会人际关系的现状及特征进行了说明,那么日本式人际关系又存在怎样的内部问题呢?
二、日本“纵式社会”人际关系的社会课题
纵式人际关系发展至今日,其合理性毋庸置疑,然而不可否认其中也存在不可忽视的问题。接下来主要运用相关理论对一些社会现象进行探讨。首先,以学者中根千枝所提到的经历为例。她讲到在美期间当她遇到正用中文交谈的中国学者时,他们往往会鉴于此转而使用英文。她认为这是与他人交往时不设壁垒的礼节,与设置交往壁垒的日本人形成鲜明对照。事实上,任何社会中都存在一定的内外意识,但这种内外意识并非为显示团体排他性存在。然而在日本社会,当日本人身处所属团体时,对外集团成员排他性较强,社交性较差。另外,现代日本社会中被广泛热议的“对人恐怖”②或许也与此有关。正因社会中显著的内外区别,在集团内就有一种“娇宠”心理,而对新集团却很难在短时间产生心理归属感,因此当个人在全新环境下生活时,就容易产生所谓“对人恐怖”。笔者认为,日本人这种与人交往排他性不利于社会中合理的人际关系构筑。随着全球化发展,异文化交流已成时代趋势,如何构筑开放性人际关系、增强文化包容度是任何国家都要关注的课题。
第二点要指出的是日本集团中领导者不限一人,交替困难,应对非常事态缺乏效率性和灵活性。接下来进行一个角色设定,分别将处于集团顶点、中间和下层的人设定为最高管理者、中级管理者和普通从业者。纵式集团成员间交流相对闭锁,普通从业者与最高管理者通过中级管理者建立联系,最高管理者对从业者的管理也通过中级管理者。另外中级管理者比起其他关系更重视与自己领导的从业者的关系,这就易导致出现“小团体”。正因此构造,最高管理者在集团中不仅要对工作进行全盘把握,还要注意维持集团内部平衡。最高管理者在任时形成“党中党”的倾向相对较弱,一旦出现突发性状况就极易形成“党中党”,需要相当长时间来恢复集团内部秩序,也就是说集团应对非常事态时灵活性、效率性较差。在当代日本社会,如何解决该问题直接关系到集团的可持续发展。第三点需要指出的是集团内部独断专权及个人意志丧失问题。现代日本社会,由大学社团实施的集团犯罪已引起社会各界关注,笔者认为,这与纵式集团中权力独断行使与个人意志丧失密切相关。例如上世纪90年代的“帝都大学事件”③就是一个典型事例。
从结果来看,法院对当时犯罪者中无法违抗大四学生命令而共同实施犯罪的大一学生做出不予起诉的判决,这正充分说明日本纵式社会的特征。日本纵式集团内部具有极强一体感,前辈与后辈联系紧密,后辈要对前辈服从。正因这种极强的一体感,为避免站在集团对立面,很多人多数情况会抛弃个人意志妥协于集团,比起坚持自我,从属集团更让他们安心。如何在集团中不盲目服从不丧失个人价值判断,这些对于日本社会来讲都是亟待解决的课题。以上,本文首先对日本“纵式社会”人际关系的现状和特征进行探讨并在此过程中尝试探讨了“纵式社会”相关理论之间的关联性。在此基础上,笔者就日本“纵式社会”人际关系中存在的一些具有现实意义的课题进行了相关探讨。在以后的研究中笔者计划进一步探究这些社会课题的解决方案,并将对如何构筑包容而理性的社会文化进行进一步研究。
作者:黄嗦咪单位:山东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