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欠发达地区农村群众文化策略范文

欠发达地区农村群众文化策略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欠发达地区农村群众文化策略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欠发达地区农村群众文化策略

[摘要]

农村群众文化是我国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农村经济建设和发展的强大动力。由于多种因素的制约,我国欠发达地区农村群众文化长期滞后于经济发展。农村群众文化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应在改革投入体制、加强人才队伍、完善网络文化等方面出实招、亮本领,群众文化工作才能呈现良性发展状态。

[关键词]

欠发达地区;农村群众文化;路径

农村群众文化是以基层大众为主体的社会性文化,它是农村区域内的社会成员在生产劳动中形成的一种社会性文化。农村群众文化是我国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群众文化事业的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就缺乏强大的精神动力。然而,与经济社会较快发展相比,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的群众文化建设相对落后,“文化滞后于经济”现象较为普遍。

一、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群众文化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群众文化事业是我国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农村群众文化更是文化建设事业的重中之重。江西省比较重视文化建设,在资金方面加大投入,截至2010年,“江西省有县级图书馆30个、文化馆40个,乡镇文化站1569个。”(《江西省农村文化工作调研报告》,2010)根据江西省“十二五”规划,“未来五年将完成设区市20个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和80个县级文化场馆的改扩建,乡镇综合文化站公共文化设施覆盖全省80%行政村和50%社区,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服务触角延伸到乡村。[1]近几年来,虽然国家各级财政向农村投入不少资金,各地县级以上的图书馆、文化馆、乡级文化站、村文化室都有了显著发展。然而,广大欠发达地区农村群众文化发展现状仍不容乐观,“黄、赌、毒”现象依然严重,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重视程度不够,思想认识不到位。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家和地方社会的工作重心转向经济建设,追求GDP的增长,发展经济成为各地党政干部政绩的主要考核指标,与经济快速发展相比,我国农村尤其是欠发达地区的群众文化建设长期滞后于经济建设。重视程度不够、思想认识不到位是农村群众文化建设滞后的重要原因。当前人民群众对于文化现状不甚满意,急需改善和提高。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中,我们需要的不仅是物质富裕的农村,同时更需要精神充实的农村。要坚持两手抓、两手硬原则。

(二)活动内容单一,传统民间文艺流失。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农村人口中的年轻人大部分外出务工,留守人员主要是老人、妇女和小孩。农村的群众文化活动不太注重平时活动,除了少量的节庆、乡约民俗等外,主要集中在茶余饭后的看电视、打麻将、拉家常等。年轻人对新兴科技和网络文化抱有十分积极的态度,他们把农村传统的民间文艺当成是落后、不实用的东西,不愿意传承。农村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逐渐被忽略甚至被遗忘,呈现萎缩并有流失的现象。

(三)经费短缺,基础设施相对落后。农村群众文化作为公益文化事业,它的经费主要来自政府的财政拨款,近年来拨款虽然有所增加,但扣除物价上涨等因素,各地文化事业经费增长不大,农村文化站的经费短缺问题更为严重。由于经费得不到充分保证,欠发达地区农村的文化设施显得相当落后,个别偏远的山区县图书馆都难以成立,乡镇文化站的图书、电脑等设施更是无法得到保障。

(四)文化队伍素质参差不齐、队伍不稳定。农村群众文化人才包括各级文化馆、文化站、乡镇和村居的相关工作人员及群众文艺爱好者。当前各级文化馆和文化站面临关闭的危险,农村文化队伍主要存在干部年龄大、文化程度低、工资收入较低等问题。加上受互联网的冲击,许多年轻人不愿意从事群众文化活动,他们可以直接通过网络了解时事、获取自己的文化需求。

二、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群众文化建设的制约因素

(一)农村基层组织功能的弱化。在社会进入转型时期,农村基层组织自身状况存在诸多不适现象。一是结构涣散。在经济欠发达地区,有些农村基层组织涣散面达到30%,有的地方甚至更高,农村干部普遍存在人员紧缺,出现老龄化、许多村干部工作积极性不高、年轻人不愿意从事农业活动等现象。二是功能弱化。农村基层组织的主要工作是完成上级交给的任务,如提留、征地和计划生育、调解民事纠纷、处理村民矛盾等工作。对于发展公益事业、组织各种文化建设活动积极性不高。

(二)重物质生活轻精神追求现象突出。近年来,随着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许多农民通过发展经济作物、外出务工等方式使得家庭收入也有了明显的提高。然而他们把自己的收入大部分投入物质消费方面,除了吃穿以外,主要是用于建构房屋和耐用的家电、家具等消费品上,较少用于自身的专业学习和智力开发上的开支,出现重物质生活轻精神追求现象。江西省除了少量的像崇仁县巴山村的文化活动开展得比较持久、深入外,大部分的村文化室建设都是流于形式,设施简陋,无法正常开展活动。

(三)农村文化土壤的板结化。“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思想在农村具有很大的市场,欠发达地区农村仍把读书考取大学作为子女改变命运的主要途径。农民把大部分收入都投入子女的教育中,然而这些大学生毕业后大部分都在沿海和其他经济较发达的地区工作,极少回归农村、支持家乡建设,造成了整个农村地区的教育程度普遍下降,出现人才流失、农村文化土壤的板结化现象,造成了农村地区经济贫困和文化贫困并存的局面,长期影响着农村群众文化的发展。

三、农村群众文化建设的实现路径

(一)深化农村文化投入体制改革,加强人才队伍建设。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当前农村群众文化工作需要深化投入体制改革,一方面要靠政府加大对农村群众文化的投入,鼓励采取多渠道投入,形成政府投资、政策支持、社会捐赠等多元投入渠道。在保证充足的资金来源的同时,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尽可能地满足农民对知识、科技和文化的需求。农村群众文化建设的关键是要培养各类人才,为此,一是要加强对基层农村群众文化建设人才的聘用、考核等制度建设。二是要制止文化干部身兼多职的现象,使他们专心本职岗位,保证时间和精力到位。三是要加强对乡镇和村级文化骨干的业务培训,通过业务骨干组建文娱活动队伍,把丰富多彩的文艺活动推向广大基础群众。

(二)坚持传承与创新相结合,创作贴近农村群众的文化作品。发展农村群众文化要坚持传承与创新相结合,在继承传统的乡土、特色文化基础上,不断进行改革创新,积极引入反映当代世界先进的文化活动。一是要大力保护、开发农村传统的乡土、特色文化。“乡土文化渊源流长,它根植于劳动人民渲染欢乐情怀的丰富土壤,是优秀的民族文化奇葩,是分散于民众的宝藏。”江西省赣州市在保护和开发农村乡土文化上取得了显著成效,如每年开展赣南客家文化、赣南采茶戏、传统节庆的九狮拜象等文化活动,这些群众文化都长期受到老百姓的欢迎。二是要进行农村群众文化的创新,大力引进新的文化活动。要发挥县演艺公司、文化馆等部门的专业特长,深入群众,深入生活,深切体会新农村波澜壮阔的时代潮流,精心描绘绚丽多彩的农村生活,多创作一些适合农民口味,可以激励人、鼓舞人、奋发向上的优秀作品。在继续搞好送戏下乡、送电影下乡活动的基础上,利用“文化联动”搞活农村舞台。

(三)与时俱进,加强农村群众文化网络建设。由于农村居住环境的条块分割现状,交通不便,他们接受外界信息少、速度慢,然而许多村民尤其是年轻人对网络的需求十分迫切。加快农村网络文化建设与发展,打造网上人文乡村中国,对满足广大农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建设现代农村、构建和谐社会都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一是要积极组织开展“电脑下乡”“网络文化下乡”等活动,带动更多农民学会使用及用好网络,促进农村网络文化的发展。二是增加现有网站尤其是涉农网站的乡村文化内涵,鼓励各大门户网站专门开辟乡村文化网页,创新设计制作,增强其可视性、可读性和吸引力。三是实施农村网络文化精品工程。应着手进行乡村网络文化精品创作和评选,开发农村网络教育、书屋、戏曲、娱乐、传奇人物等,建立起丰富厚重的具有本地乡土特色的农村网站。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进步的灵魂,农村群众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虽然各级政府对农村群众文化建设越来越重视,但由于各种因素的制约,农村群众文化滞后于经济建设的现象较为普遍。农村群众文化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通过深化农村群众文化投入机制改革,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坚持农村乡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相结合,大力发展农村网络文化等,就能够突破农村看电视、拉家常等文化单一现象,同时也能够有效遏制农村“黄、赌、毒”等现象。

[参考文献]

[1]江西省“十二五”规划纲要全文(2011—2015)[EB/OL].中国江西网,2011-06-11.

[2]方向新.农村变迁———当代中国农村变革与发展研究[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98.

[3]杨岁祥.加强基层文化建设全面推进和谐社会发展[J].西安社会科学,2010,(02).

作者:曾小锋 高旭 单位:赣南师范学院 华东师范大学政治系博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