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创作的群众文化发展论文范文

创作的群众文化发展论文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创作的群众文化发展论文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创作的群众文化发展论文

一、用生命去感悟,用灵魂在创作

群文工作者用辛勤的工作为实现群众展示艺术才华、实现艺术理想搭建了一个的平台,极大地调动了广大群众艺术创作的积极性。他们的创作不仅促进了群众文化艺术的繁荣发展,而且在基层群众中引起了强烈反响,同时涌现了一大批好的优秀作品。比如东莞的舞蹈《学军》、深圳的戏剧《打虎之后》、广州的音乐《南音新唱十三行》、中山市的舞蹈《流动娃》等,这些来自群众自己创作的作品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

1、感悟生活用心创作,在底层开启传统价值。群文创作者都是来自第一线基层工作者或者是群众中的文艺爱好者。因为常年接触群众,并与群众融为一体,他们有着与底层群众感同身受的意识,他们深入底层关注民众的命运,深刻挖掘普通老百姓身上的道德闪光点。他们和群众一起共同在创作的作品中打破了对底层民众的隔阂和漠视。用心与情构建了最典型的命运对抗、最切身的生命感悟、最深刻的灵魂冲突和最沉重的道德底线。他们走的是一条“艺术低于生活”的新的创作之路,在尊重生活、关照生活真实地反映底层生活的过程中始终用灵魂采掘着传统人文价值之光,在群众中普及先进文化和歌颂各行各业的道德模范。

2、作品题材丰富,形式多样,内容多姿多彩。纵观我省近几年群众创作的作品题材,取材较为丰富,既有反映新农村和城市建设、农民工打工趣事、乡镇民间风情、原生态风俗演绎、少数民族和谐团结的内容,也有反映干部群众普通生活、基层部队轶事、企业特色文化、少年儿童成长历程、政府反腐倡廉、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内容。在自觉弘扬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播上,有许多群众喜闻乐见的本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经挖掘整理之后重新登上舞台焕发新光彩。同时也有很多民族民间的艺术样式也在隐没多年之后悄然出现。书法美术摄影作品的涵盖面更大,涉及到普通群众生活的各个方面。我省群文美术、书法、摄影联展历经十三届,也是广东省文化馆唯一一项被省委宣传部评为广东省重点活动品牌。历届联展的这些作品在通过形象元素传达作者的主观思想意识方面也同样达到很高的艺术境界。更显著的现象是山野村夫之墨宝、下里巴人之字画,亦得以登入大雅之堂。无论是如诗如画的山水风景,还是气势恢宏油画巨制;无论是构思精巧翰墨篇章,还是古风古韵民间艺术,无不体现出创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比如深圳的国画《牵挂》,东莞市的书画作品《甲骨文自撰联》,江门市的摄影作品《声威壮龙舟》等,无论他们是用纪实的客观记录还是带有表现主义色彩的主观表达来反映发生在他们身边的一切,都在用切身的感受和激情创作来尽享生活给自己带来的的美好和欢乐!

3、作品时代感强,创新不断。无论是什么艺术作品,创作最重要就是创新,无论是从内容上还是技艺上都需要有创新的意识,哪怕只是一点点那也是极好的。各地群文作品创作的不断创新标志着人民群众创新意识的加强,思维的革新,更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时代的创新力的凝结和思维体现,进而提升我们国家整体群众文化素养与鉴赏水平。群文作品中也同样具有很强的时代感和较高的艺术性和观赏性,每个舞台节目在灯、服、道、效和多媒体等现代科技的外部包装的炫目之下,节目的气质、意蕴和技巧无不呈现出令人惊叹的美。比如:广州的音乐作品《幸福小时代》、深圳小品《守侯》等,不但作品的观赏性极强而且艺术表现形式在传统手段和现代性结合上都有自我的探索精神和实验性精神。仅曲艺类作品而言就有全国各地多种曲艺形式的涌现,比如深圳曲艺作品《好人的故事》等,而且在传统形式正统规范化的曲艺表演外,同时还有一些不同门类的创作倾向。有的曲艺创作作品倾向于戏剧化展示而有些创作则倾向于歌舞化的表演,他们的倾向也许是回归曲艺产生的源头,也许是为曲艺创作新形式探索实验的开掘,但这都不影响我们为他们创造的精彩而鼓掌。

二、用生命的体验来完善自身的价值观

群文作品的参与者及演员大多来自于社会各个基层,社会参与面非常广泛。演员来自各行各业,有白领、工人、干部、农民、教师、学生、儿童、幼师、军人、警察、医生、农民工、退休人员、残疾人士、自由职业者等,还有邻里乡亲、祖孙父女和母子亲朋等各色人物关系同台的家庭式或家族式组合等。这些创作者及演员来自基层,有着各自的文化修养和生活经历,对生活的态度也各有各的见解与感悟。比如茂名的舞蹈《艺人》,佛山的小品《卖红薯》,东莞的小品《我来扶您过马路》,深圳的舞蹈《界碑情》等等,正因为群文创作者对生活的态度融入在作品中就呈现出各种不同的人文精神,或批判、或赞美、或隐忍、或强烈都深深地浸透他们浓浓的个体情感。他们把现实中的内心诉求与不满足带进了作品,他们把现实中未能实现的理想与期望带进了作品。他们在创作作品中抛弃了孤零伤感的自身烦恼,忘却了杂乱无章的种种悲伤;他们在创作作品中体验了一种非我的人生境界,感悟了人性的复杂多样与艰难选择;他们在作品中一改平日的老成持重尽情吐露心中的块垒,或是宣泄平日里的隐忍委屈;更多的是在纵情高歌由衷的赞美中获得了自我灵魂的共鸣与净化,获得人生价值观的涅槃与重生,不再是过去人与人那心灵深处的交往和不设防的亲情感动。而他们以用心体悟温暖他人的心灵和沉醉他人的感动为己任,用心期盼崇高道德心灵之花实现自我人生价值的完美,为传播正能量插上永恒的翅膀,朝那璀璨耀眼的群星巨辉涌去而努力不懈。人生舞台在创作中浓缩,也在人内心道德行为中上演并且将永不谢幕!

三、群文创作的发展瓶颈

群文创作本身是需要知识与修养、勤奋与灵感、时间与精力来慢慢呵护成长,是可遇而不可求的意外收获。而群文创作遗憾的客观实际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引进机制导致创作人才基础薄弱。全国各省市文化馆由于工作性质日趋行政化,专业人才边缘化,大多数公开招考人才引进时不注重实际创作能力强的,而是注重学历和其他硬性条件,使文化馆真正具有创作能力的文艺骨干人才严重缺乏或青黄不接,导致各省市普遍存在缺少独挑大梁的专业人才为基础单位予以创作、辅导和培训而不得不求助于各专业团体帮助。

2、个别地市领导不够重视导致临阵磨枪。个别省市部门领导平时重经济轻文化,对组织群文活动态度冷谈。同时未能区别文化馆创作人才与行政人才的双向特殊管理方法,不注重创作工作的具体落实。活动来临为了完成上级任务而匆忙应付,导致产生一些应景之作敷衍之作浪费国家的财力与物力。

3、年轻人才流失大,文化馆沦为老年人和少儿活动场所。在基层年轻人多出外打工或工作紧张生存压力大,文化馆组织、培训与辅导活动的参与者多为老年人和少儿,虽积极参与却也无法求得较高的艺术水准,也难以产生艺术性和观赏性较高的艺术创作作品。在有些省市不得不借助专业院团的中坚力量来撑门面也是不得已而为之的事情。城市的年轻人群体是社会的未来也是社会的基础,如何提高年轻人参与到活动中来也是即将思考和着手的工作。

4、部分基层热情很高却财力不足。粤东、西、北与珠江三角洲一直在创作上存在一定差距,有些地市对待群文活动热情很高却限于财力或专项资金的不足往往望洋兴叹,无法保证财力的供给就不能更好完成作品的艺术质量。艺术创作是高层建筑,更是需要各方面的鼎力支持才能产生艺术精品,才能获得更高的奖项,才能引起更大的社会反响。

四、若干建议,美好展望

随着在北京文艺座谈会的成功召开,我省应进一步加大力度,加快进度,科学制定文化建设规划,出台和执行群文创作发展的战略和政策:

1.政府需要提供资金及政策支持。首先,政府相应部门要高度重视,明确发展方向,提升城市品位,促进社会全面创新力的重要作用。建议制定专门性扶持政策,引导和规范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对社会力量兴建的文化馆、非遗展馆等艺术场所,根据建设投资额或建筑面积给予资金补助。因地制宜,整合、改造和利用现有基础设施,如文化馆、站、室、闲置的校舍等,在资金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增建一些设施齐全的文化广场等,群众可以就近选择参加文化活动。最后,建议尽快制定和完善鼓励扶持政策,根据创作的数量和质量情况给予运行补助,通过采取资金补助、精神奖励等举措,引导和鼓励社会参与度,提高个人与集体的创作参与热情。

2.利用多方力量建设一支群文创作队伍。首先,要加强文化志愿者管理,加大对业余文艺团队的扶持。通过不断壮大志愿者队伍,对志愿者细化分类,有意识吸收具有文艺专长的市民加入志愿者队伍,加强对志愿者的培训等进一步提高文化志愿者参与创作的能力。一方面要加大资助面和力度,从而使更多的业余文艺团队收归到政府的羽翼之下,成为随时可用的资源库。另一方面要加强对业余文艺团队的辅导,通过组织专业培训,为业余团队作品创新、演员培养给予辅导和提高。其次,加强对民间非营利文化机构、文化协会及文化中介等社会组织的培育和发展。通过多种途径挖掘社会文化人才。对社会文化人才队伍专门组织调查,梳理出特色文化项目,登记特色文化人才,建立“人才库”;对基层群众自行组织、自娱自乐的各类文化活动队伍进行调查,统计群众文化人才和积极分子;通过举行各类比赛和文化活动,搭建展示才艺的舞台,拓宽发现社会文化人才的途径,让优秀的社会文化人才和乡土文化能人脱颖而出。充分发挥民间文化机构的作用,加强对他们的培训和使用,提高他们的生存、创新和组织能力,壮大文化创作力量。第三,加大对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其他社会力量以及公民个人利用非国有资产举办的、从事非营利性文化服务活动的社会组织的扶持力度。民政部门应采取鼓励发展的措施,降低登记门槛、引入竞争机制,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群文创作服务,使群文创作供给从文化系统“内循环”转变为社会“大循环”,从而促进群文创作水平整体的不断提高。文化单位需要在增加农村文化服务总量方面找到合适的切入点,文化志愿服务范围先立足本地,然后再跨区域,加大对革命老区、边界地区、贫困地区文化服务网络建设支持和帮扶力度。另外,加强具备相应条件的文化志愿者同专职文化工作者的密切合作,与乡土文化能人、民族民间文化传承人融洽协作,共同传承和创新优秀传统文化,立于舞台。

3.继续引入探索更加有效的企业合作机制。首先,进一步完善社会捐赠激励机制,通过减免税费、表彰冠名、业务培训、项目帮扶等优惠政策引导文化企业、团体及个人等各种社会力量以不同形式将社会资金捐赠或赞助给公共文化服务事业。加强对捐赠税收优惠政策的宣传解释,简化操作手续。一些公益性文化部门如文化馆等,可以通过授予个人“名誉馆长”或“名誉顾问”等荣誉头衔,吸引企业家或社会人士认捐。设立群文创作基金,广泛吸纳来自公共财物、文化产业经营收益和各种社会力量捐赠的资金。对于优秀的精品进行整体的扶持和鼓励。建立第三方评价机制,组建有关专家咨询机构,对取得政府公益性文化活动承办权或获得政府资助的群文创作精品或项目,做好事前评估、事中跟踪、事后审计,确保政府的投入和资助的有效性,提高社会化运作的绩效水平。

4.大力加强媒体宣传力度,提高群文干部的社会认可度。肯定社会各界及群文工作者在提高人民群众的素质,提升城市创造力,促进社会文化全面进步的重要作用;热情倡导和热烈欢迎社会各界,特别是企业以各种形式参与群文创作中来,在合作中提升企业品牌,扩大企业品牌影响,增加企业商机;对积极投身于群文事业,勇于奉献,德才兼备的群文创作干部,新闻媒体要及时宣传报道,以激励和鼓励更多的群体和优秀人才参与到群文创作的工作中来。同时也进一步提高公共文化服务的影响力,扩大群文作品的涉及面和普及面,从而整体提升全民文化素质,最终实现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种种不足,只是暂时的困境。我依然带着美好的期盼投入到更为广阔的群众文化创作之中,和大家一起去感悟人生的玄妙与道理、体验人生的多姿与多彩!为推动广东省文化建设尽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

作者:陈才单位:广东省文化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