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文化馆对群众文化的影响范文

文化馆对群众文化的影响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文化馆对群众文化的影响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文化馆对群众文化的影响

作者:杨水芳单位:贵州省文化馆助理馆员

基于文化馆的性质、功能、特征、任务、目标以及时代的需要,文化馆在当代社会文化范畴中处于主导位置。作为政府设立的一种社会公益文化机构,文化馆体现和张扬政权意志、提高国民精神质量。以历史的角度看待,存在于中国社会公共文化基本单元的一种独特的意识形态组织——文化馆发挥了其应有的作用。因而,应该紧跟时代的发展步伐,积极发挥文化馆的主导作用。

一、树立增强主导意识

所谓主导意识,指主体在能动地把握社会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内在意识能力,是主体在认识和实践过程中对客体及自身属性和内在能力的外向认识、评价、控制和超越。

树立与加强主导意识要求把马克思主义作为主体性原则,确立主体性思维,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主体性原则来思考、认识、评价主体与客体,认清文化馆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特别是社会文化中的地位、作用和效应。在确立文化馆理念与目标时,文化馆人必须深刻认识到文化馆是政府设立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机构,必须体现国家意志。必须坚持文化馆国办的大旗不倒,公益性文化特征不丢弃,主导社会文化的职能不弱化。

其次,要克服“非主体价值实现意识”的错误思想。全力克服“非主体价值实现意识”,牢牢树立主体价值实现意识,通过实践不断优化,最大限度发挥其主体主导作用得。再次,要充分认识到发挥文化馆的主体主导作用是满足大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的需要,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也是实现文化馆主体价值的需要,从而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意识,弘扬文化馆人默默奉献的主体精神。

二、发挥四项基本原则基础作用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工作人员要一手抓深化改革,一手抓四项基本建设,实施整体优化,促进文化馆的基本设施、基本队伍、基本活动内容的全方位建设。

建造规模大、档次高、功能齐,环境优美、格调高雅、美观实用的标志性建筑的文化馆,为文化馆发挥主导作用提供强大的物质载体,需要紧密依靠政府投入为主、社会支持为辅的筹资方式。要彻底改变目前文化馆干部队伍低学历、高年龄的结构不合理现状,建设一支思想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组织协调棒的复合型干部队伍,使人人既是某一艺术门类的专家,又是群众文化活动出色的组织者、辅导者。要不断丰富活动内容,使之能满足不同层次、不同年龄、不同爱好群众的求知、求美、求乐的需要。

要使文化馆的活动既有健康向上,使人精神振奋的内涵,又有极大的覆盖面,极强的吸引力,浓厚的文化特色。要针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阶段人口集聚程度高,品质性、层次性强、素质高等特点,推出多姿多彩、不拘一格的活动形式,特别是具有创造性、动态性、社交型,高档次、时代感的活动形式如社区文化、广场文化等等。

三、继续深化体制改革

实践呼唤改革,时代要求改革,人民群众和广大文化馆人渴望改革。只有通过深化改革,才能克服体制上的不适应,使文化馆回归与发挥主体主导作用。

以“增加投入、转换机制,增强活力,改善服务为重点,抓好公益性文化单位的改革和发展”为方针,不断推进文化馆改革。牢牢树立“以发展为主题,以体制创新为重点,以增强活力,提高竞争力,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为目的”的发展要求,改革文化馆内部机构设置,优化资源配置,突出和确保业务机构的主体地位。

积极推行人事制度改革,坚持以岗位管理和聘用制为核心,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全面实行全员聘用制和干部聘任制,实行优胜劣汰,不拘一格,选拔人才。同时完善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实行评聘分离,打破专业技术职务终身制,不断形成人员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流动机制,以优化人员组合。

要改革收入分配制度,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建立以内部岗位、绩效工资为主体的适合文化馆特点的多种分配方法。通过改革逐步构建起既符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需要,又符合文化自身规律,既有竞争,又有约束的充满生机活力的文化馆运行新机制。

群众文化体制多种形式的出现,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体制的建立与发展紧密联系,其在社会文化领域一家独大的地位一去不复返。如何为广大群众提供丰富的、高质量的公共文化产品,是文化馆能否生存、发展,能否发挥主体主导作用的一大课题。我们必须借鉴经济市场竞争的品牌法则,聚合优质社会文化资源,塑造公共文化品牌,利用品牌来重塑文化馆的主体形象,扩大文化馆的社会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