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群众文化进社区组织的重要性范文

群众文化进社区组织的重要性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群众文化进社区组织的重要性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群众文化进社区组织的重要性

作者:张春华 单位:山东财经大学艺术学院

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和谐的群众文化,“和”字的最初字义是和谐、协调,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过一种安宁康乐的生活,这是农耕社会的人们对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生活的追求。这种文化积淀下来,薪火相传,就形成一种美好的“和”文化,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发展到今天,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群众文化作为大众积极参与的文化形态,已成为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基地,它的繁荣发展,对我国的物质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及政治文明建设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成为推动和谐社会建设的强大力量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今天,群众文化喜逢盛世,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广大文艺工作者,特别是群众文化工作者一定要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及时调整工作思路,不断开拓群众文化工作的新局面。

一、群众文化的特点群众文化,也称群众性文化,有着鲜明的自身特性。

1.群众文化的民主性

群众文化享有充分的民主性。在专业文化那里,群众主要处于受众的地位,文化参与过程显得很被动,而群众文化则既强调文化创造,也强调文化享受,人民群众能通过对文化活动的亲身参与来实现文化接受与创造的双向转换,充分体现出群众的文化主体地位。

2.群众文化的中介性

从群众文化的当前格局来看,它处在中间位置,即主流文化和大众文化之间,主流文化的传播是通过相应渠道把价值观直接传递给大众。群众文化具备了主流文化的性质和与群众的亲和性,理所当然地成了主流文化和人民群众互动的中介。在这种状态下,群众文化是背靠主流文化和专业文化,面向最广大群众的。一方面,主流文化要依靠群众文化的亲和力,另一方面,大众离不开群众文化的“主体价值实现”渠道。这就使得群众文化的文化中介性具有了无可取代的地位,这一特殊地位使得主流文化意识形态实现了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3.群众文化的传承性

群众文化是一种真正面向广大群众的文化。它在活动内容上对民间、民俗文化的开掘,使它包容了很多中国传统文化内蕴。群众文化所涵盖的群众性艺术与民间传统文艺样式有着明显的形态上的差异。如民间文艺的自在性、原生态,反映在作品中,就呈现出精华与糟粕并存的现象。

因此群众文化既担负着传承优秀民间文艺的重任,又要对民间文艺进行过滤、沉淀、提纯,既能保持民间文化特性,又能让民间文艺获得主体价值观的接受和认可。比如,在传承龙舟、舞狮子、风筝、剪纸、泥塑、蜡染、皮影、木偶、秧歌、杂技、山歌、小调等民间文艺的时候,群众文化会不断使之脱离瑕疵、形式内容不断完善,获得现代意识。这种传承是一种自觉的、成熟的传承。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说,群众文化是传承中国优秀民间文化,延续传统文化精神,增强广大群众民族认同感的社会文化。

二、群众文化进社区的作用

群众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它自从在生产劳动中诞生以来,就寄托着先民们的美好愿望,洋溢着和谐美好的精神。群众文化鲜明的民族特色,不同的地域特征,更呈现出“和而不同”的文化内核。和谐既是群众文化的重要特征,又是其社会功能。所谓和谐,就是指群众文化在促进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和睦相处、和谐发展方面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社会教化作用

社区是社会的一个地域生活共同体,是一个缩微版的社会,整个社会就由无数个小的社区构成。社区的和谐发展,归根结底还是人的全面发展,而人的发展离不开和谐的群众文化。法国伟大的启蒙主义思想家狄德罗曾经如此强调戏剧的道德教育作用:“只有在戏院的池座里,好人和坏人的眼泪交融在一起。在这里,坏人会对自己所犯过的恶行感到不安,会对自己曾给别人造成的痛苦产生同情,会对一个正是具有他那种品性的人表示气愤。当我们有所感的时候,不管我们愿意不愿意,这个感触总是会铭刻在我们心头的;那个坏人走出包厢,已经比较不那么倾向于作恶了,这比被一个严厉而生硬的说教者痛斥一顿要来得有效得多。”[1]好的文化环境对人的教化作用如同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群众文化活动的传播过程,就是对社会实施教化的过程,在长期的传播过程中,群众的审美趣味与文化品位不断得到提升,人格修养不断得到增强,对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起着良好的推进作用。而且,群众文化的参与者们大都精神愉悦、内心充实,客观上也降低了沾染不良社会风气的可能性。因此,群众文化活动在荡涤社会污垢,净化社会风气,营造淳朴民风,树立良好风尚,构建和谐社会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通过开展群众文化事业,人们的情感得到了交流,分享快乐的同时,又陶冶了情操,增强了群众的凝聚力,促进了群众整体素质的提升,激发了大家热爱祖国、建设家园的热情。

2.精神调剂作用

现代人紧张的生活节奏,庞大的精神压力,使他们急需一种合理的渠道进行有效的疏导与充分的宣泄。群众文化活动无疑是最好的疏导与宣泄渠道,在城市社区、公园,人们可以忘情地大吼大唱,可以找到称心如意的舞伴,翩翩起舞;可以通过听相声、演小品、讲故事、唱戏来发泄心中积郁的愤懑之情,来排遣内心寂寞,粘合心理裂痕,调节各种矛盾,使人们消除隔阂,增进了解,获得心理调适,营造和谐融洽的社会氛围。据调查,在群众文化开展比较好的社区,家庭纠纷、邻里纠纷都大大低于群众文化发展滞后地区。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化活动,可以陶冶性情,振奋精神,使人拥有良好的精神风貌和高尚的道德情操。群众文化的这种宣泄疏导作用可直接转化为和谐社会的润滑剂和催化剂,具有强大的亲和力与凝聚力,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载体。此外,文化下乡、慰问演出及以社会弱势群体为参与对象的群众文化活动,可对弱势群体施以文化抚慰,使之释放情绪,从而缓解社会矛盾,促使全社会走向和谐健康的发展轨道。

三、群众文化进社区存在的问题

1.相关资源未能得到及时有效整合

在长期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旧有机制和思想观念,给文化资源共享设置了种种障碍,一方面由于社区成员的责任意识和参与意识不强,造成现有资源闲置,得不到开发利用;另一方面却是群众文化资源紧缺,功能设施都在低水平上打转转。

2.社区的人力资源建设跟不上群众性文化的发展步伐建立文化专干队伍,是发展群众文化不可或缺的人才保证。但目前的情况是,大多数社区文化干部队伍人员配备不稳定,有的街道文化站没有专职的文化干部,有的是街道政工科兼管,设置了文化干部的也是身兼数职形同虚设。而且现有的社区文化干部,年龄结构老化,文化修养较差,因此很难跟上迅速发展的群众性文化的需要。

3.人员参与的积极性不高群众文化活动的覆盖面不够广泛,居民群众参与的积极性不够高,意识还不够强。一般认为参不参加社区的文化活动对自己没有影响,没有认识到自己既是群众文化的创造者,又是群众文化的受益者,没有意识到群众文化的生命力与影响力最终取决于他们每个人的参与度和认同度。

四、解决问题的具体路径

要充分发挥群众文化的积极作用,就要从群众的需求入手,加强完善群众文化制度建设,整合各种资源,培养文化骨干,开展丰富的群众文化活动,使群众文化走上健康发展的轨道。

1.以人为本,加强群众文化队伍建设

努力把社区内各个层次、各种人员团结起来,凝聚起来,建立健全组织,充分调动社区群众参与文化建设的积极性与主动性。首先,应完善群众文化建设的指导机制,建立健全专门人员和志愿者队伍,扩大群众文化的覆盖面和影响力。可加强与相关文化部门的联系,聘请相关领导、专家及辖区内名人、学者和具有文艺专长的居民,成立社区文化指导委员会。针对目前群众文化较为单一的实际情况,积极开展党团员、少先队员带文化进社区活动,组建群众文化志愿者队伍。其次,充分调动群众居民参与文化建设的积极性,坚持以人为本,注重群众文化发展的层次性和多样性。结合不同层次群众的不同文化需求,既要发展通俗文化,也要发展高雅文化,努力做到在学习、教育、娱乐、健身、科普、网络等领域的百花齐放,雅俗共赏。在活动形式上,提倡多样化,做到让群众喜闻乐见,贴近生活,与时俱进。同时,在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的过程当中,注意把群众自发、分散的活动组织起来,领导起来,逐步建立和规范书画、音乐、围棋、戏曲、腰鼓、体操、舞蹈等各种群众文化社团,组织他们进行广泛的交流合作。注意保护与鼓励群众参与的积极性,通过典型引路的激励措施,有意识地加以引导、培育,从而吸引更多的居民群众参与到社区文化活动中来。最后,通过健全和创新文化责任机制、激励机制和培训机制,以责任为依托,以培训为重点,加强群众文化队伍建设。

2.结合区域优势和资源优势加强与相关单位的横向联系,积极争取与剧团、图书馆、高校、企业的横向交流,筹建社区文化的“资源共建网”,做到资源共享。第一,开辟群众性科技文化阵地。社区应主动与图书馆联系协商,在社区建立流动图书馆,在社区开辟“科普文化长廊”,组织专门人员建立社区学习指导队伍,使尽可能多的群众享受到图书馆的丰富资源,拥有获取知识和信息的权利。第二,开辟社区围墙文化阵地,这样既可以美化环境,又能活跃文化气氛。第三,开辟庭院文化阵地,推进楼道文化建设。第四,开辟健身文化阵地,依托全民健身工程示范点,建立室内室外健身中心,逐渐建立起规范成熟的社区体操、腰鼓、气功等队伍。第五,开辟“戏曲爱好者联合会”、“书画活动中心”等社区文化艺术活动阵地,逐步成立和规范相关群众社团。

3.多方结合,多元结合,积极开展形式多样、寓教于乐的群众性文化活动

第一,结合国际国内时政热点问题,开展“知识竞赛”、“巡回演讲团”、“社区风采展”等系列社区文化活动。第二,结合重点问题,开展社区文化活动,与社区服务、下岗就业、招商引资、社区综合治理相互结合渗透,相互促进。第三,结合企业文化,与社区文化互为补充,鼓励各种社会力量的支持,为社区文化“开源节流”。第四,以群众文化带动社区文化向良性方向发展。把开展“文化型”社区与创建“学习型”社区相结合,创设良好的学习条件,营造浓郁的学习氛围,推动群众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提高居民的综合素质与文明程度,从而进一步推动社区文化品位的提升和群众文化的全面发展。第五,结合社区人文地理资源,挖掘社区的地域文化,积极探索创建社区精品文化思路,探索公园文化,深化爱国主义教育。同时,加强市场观念,尝试成立“社区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之类的组织载体,开发社区文化的产业化发展道路。第六,必须坚持用先进的文化引导群众,正确处理好主旋律与多样性、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保护与发展、民族文化的继承与创新等关系,把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文化场馆、广场、公园等公共文化设施建成传播先进文化、倡导科学精神的重要阵地,使之成为融聚感情、凝聚人心、丰富生活、陶冶情操的园地,成为社区群众的精神驿站,使社区群众在社区文化中受到春风化雨般的陶冶和熏陶。

4.发展和培养文艺骨干,从根本上改变基层文化人才缺乏的局面

人才是事业发展的根基,建立一支稳定而优秀的专业人才队伍,是加快推进群众文化建设的根本保障,是体现其社会功能、实现存在价值的核心力量,是决定文化事业兴衰成败的关键。社区文化队伍的缺乏,大大制约了群众性文化活动的开展和质量的提高。因此,有关部门应创造各种机会对群众文化工作者进行培训和再教育,提高他们的业务素质和综合能力。及时发现并培育热爱群众文化事业并有一技之长的文化骨干队伍,在精神和物质上予以鼓励,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创造性,发挥他们的传、帮、带作用,扩大社区文化的影响力,提高群众性文化的层次和品位,更好地丰富和活跃群众文化生活,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