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企业文化与大学生党员职业素养研究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摘要:
凝练优秀企业文化内涵,提炼出最主要的八个方面,选取对大学生党员职业素养的提升作为起点,利用普通同学到正式党员发展过程中身份转变、素养需要提升的机遇,在集体或团队的影响下充分发挥好“助”、“带”、“引”和“领”的辐射作用,达到整体职业素质提升的效果。
关键词:
企业文化;大学生党员;职业素养
企业文化是企业生存发展的灵魂和核心价值理念。作为高校优秀大学生的代表、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的党员理应学习优秀企业文化、提升职业素养,进一步带动入党积极分子以及其他大学生提高职业素质,以适应不断严峻的就业形势,提高就业质量。
1企业文化的溯源
无论是哪种类型的学校,本质上都是传授知识、提高素质的育人机构,自从学校诞生之初就充满着强烈的人文气息,当把人文色彩引入到企业中时,发现企业效率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提高,于是,加强企业人文性研究就产生了企业文化,最早发生在美国,产生了许多管理思想,改变了企业生产方式。20世纪50年代日本企业引进美国的管理思想,创立了“爱厂如家”为核心的企业理念,实现了经济的腾飞,超过了美国,于是美国众多学者针对这种现象对日本企业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发表了很多专著,20世纪80年代以后企业文化正式成为企业建设的核心理念在全世界传播开来。例如美国的肯德基企业文化是“服务至上,追求卓越”,通用电气企业文化是“坚持诚信,注重业绩,渴望变革”等等。优秀企业必定有着成熟的企业文化,成为凝聚企业灵魂的核心。所谓企业文化是指组织在长期的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且为组织成员普遍认可和遵循的有别于其他组织特征的价值观念、团体意识、行为规范和思维方式的总和[1]。反过来优秀企业文化对教育也产生了积极影响,对大学生职业素质提出了要求,学校培养方案针对职业素质的培育成为了教育目标之一。
2选取党员作为职业素养培育起点的必要性
职业素养的培育已经成为高校大学生素质提升的重要方面,选取党员作为职业素养培育的起点是因为当前政策背景的需要、就业形势的紧迫性以及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所决定的。政策背景: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就业是民生之本,要推动更高质量的就业。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指出,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就是要把提升劳动者就业创业能力,增强就业稳定性作为根本目标,健全职业培训制度,发挥企业在技能人才培养中的主体作用。这一系列的政策、领导讲话凸显出提升职业素养是推动更高质量就业的最有效和最直接的办法。就业形势:近几年,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已经成为社会难题。高校就业率作为考察教育效果的一大指标,直接影响着学校的声誉、招生及培养计划。从社会角度来看,很多企业在叹息“招不到合适的人选”,事实表明,这种现象的存在与学生的职业素养难以满足企业的要求有关。企业难以找到具备良好职业素养的毕业生,供求错位的结构性失业现象严重,可见,企业已经把职业素养作为对人进行评价的重要指标。“满足社会需要”是高等教育的目的之一,高校教育应该把培养大学生的职业素养作为其重要目标之一。选取理由:党员培养发展过程是一个逐步筛选、推优和考察的过程。高校大学生约80%以上递交了入党申请书,70%以上成为了入党积极分子,约30%成为了党推荐发展对象,约15%最后成为了党员。近年来,党员发展的数量已在大幅缩减了,对党员培养质量要求愈来愈高,但现实是这种层层推荐选优的党员发展制度却没有发挥应有的榜样示范作用,没有抓住企业的需求,没有把党性修养和职业素养很好的结合起来。作为基层党组织,理应以党员为抓手,培育职业素养,以点带面,发挥其辐射效应,传递正能量,也是增强党性一项重要内容。因此,在高校引进优秀的企业文化理念,分阶段、分重点地对大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等教育培训是大学生职业素养提升的重要途径。
3当前大学生党员以及其他学生职业素养的基本情况
为了进一步探究大学生职业素养的现状,笔者在院党总支和各党支部的大力支持和配合下,开展了《学生职业素养状况调查问卷》活动,收取了有效问卷393份,统计分析后,发现无论是学生党员,还是其他普通学生的职业素养的提升有很大的发展空间。(1)学生党员的榜样示范作用不明显。在校党员、毕业班党员和已经毕业党员在问卷中关于职业素养的认知区别不大,党员意识不强。(2)大学生职业规划抽象笼统,执行力不足。约85.5%的职业目标不明确,约89.6%的职业规划或没有,或没有执行。(3)对职业能力的探究不足。约58.5%完全没有了解自己的兴趣、能力和性格,约54%的学生对职业素养的概念模糊或不清楚。(4)大学生对专业所需要的职业素养和岗位没有很好的认知。约有58.5%的学生没有想过这方面问题,约有67.7%没有针对专业所需素养付诸行动。(5)考虑职业的因素多元化,职业态度有待于进一步提高,纪律性不足。选择“发展空间”作为首要择业因素的约占63.3%,专业对口仅占6.5%,约有34.1%把职业当作是“谋生手段”等,有约79.1%轻视了遵守制度的重要性。(6)对企业用人标准认知不足。“爱岗敬业”仅占30.3%。综上所述,大学生对职业能力素养的认识模糊,职业目标不明确,不清楚当前就业形势以及企业用人标准,导致供需错位现象,就业问题突出。因此,对企业文化的正确认知,从而自觉地调整自己的学习目标,提升自己的职业素养,是成功择业、就业的必要前提。
4基于大学生职业素养培育的优秀企业文化内涵
优秀企业文化无非就是那些经久不衰的企业一贯所秉持的价值理念,使企业不断发展壮大,以致于走得更远。在此笔者摘取中国500强企业中前五强企业的文化(经过整理而成)[2]: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诚信规范,合作共赢;精细严谨,务实创新,国家电网公司—诚信,责任,创新,奉献,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诚信、创新,业绩,和谐,安全,中国移动通讯集团公司—责任和卓越,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诚信、人本,稳健、创新,卓越,等等。另外,笔者曾在2014年分两次对浙江、深圳、广州、武汉等地进行了企业文化的调研,咨询并且探讨了企业文化的形成过程以及在企业中的重要作用。例如浙江吉利控股集团:团队精神,拼搏精神,创新精神,学习精神;深圳市菲菱科思通信技术有限公司:实干,协作,进步等等。从以上优秀企业文化案例中看出,企业在生存壮大过程中凝聚形成的文化是促使其成为优秀的根本因素,有很多相似性内容就是优秀企业文化内涵的集中体现,大学生掌握了这些内容,无疑为将来就业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
(1)诚信意识。诚信是市场经济运行的基础,诚实守信是优秀企业文化首要强调的内容。“企业之间的三角债、银行呆坏帐、信用卡诈骗、偷税漏税、走私骗汇等问题,造成全社会陷入信用的泥坑”[2]。
(2)敬业精神。实干精神和责任意识是所有优秀企业文化所追求和打造的重要目标。一项关于“企业所需要的员工应具备的能力或品质”的调查可看出:爱岗敬业(约72%)、专业理论(约22%)、个性突出(约5%)、沟通能力(约58%)、合作精神(约62%)、遵守纪律(约35%)、创新能力(约41%)[3]。
(3)创新精神。企业需要改革发展,更新换代,创新是其进步的源泉。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就是为了使企业能够提升核心技术,追求卓越,也是为什么把“创新”作为五大发展理念之首的原因。
(4)遵纪守法。每一个优秀企业都有非常完善而严格的制度文化,规范着职业人的言行举止,工作表现的奖惩都有明确的规定,是企业进行日常运转的保障。
(5)团队意识。人是群居动物,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只有团结起来才有巨大的力量去攻坚克难。优秀的企业总是重视员工团队协作能力,用集体的智慧解决在具体实践环节中出现的问题,提高绩效。
(6)精湛的专业知识。任何行业都有相应的知识壁垒,即隔行日隔山,既然从事这一行业,深厚的专业知识是从业的基础。
(7)实践动手能力。知识改变命运,但是正如任亚老师所说,知识是改变不了命运的,只有智慧才行,在实践中把知识内化,炼化成技术,才能上升为智慧。提高专业实践动手能力是大学生从业的必要能力。
(8)岗位忧患意识。每个人在具体职业岗位上都有不可或缺的价值作用,要珍惜机会,注重职业道德,职业责任感的培养,具有岗位人的法治意识,加强岗位实习,取得相关职业岗位准入资格。总之,优秀企业文化包含的内容很丰富,但以上八个方面组成了大学时代最急需具备的职业素养。依据职业素养发展的层次性,分成三个层次,即公共职业素养、行业职业素养和岗位职业素养[4],其中1—5可以说是公共职业素养(从事任何职业的劳动者都应该具有的素养,是职业人共有的基础性职业素养),6—7属于行业职业素养(俗称行规,与专业紧密相连的,是从事某一行业所具有的特殊的能力和要求),8强调的是岗位职业素养(针对某一特定岗位的从业者的特殊要求)。优秀企业文化的内涵与大学生职业素养培育主要方面的一致性亟需一种合作,选取最佳的结合点,铺展合作的基点。
5建构校企联合党员职业素养培育机制
选取党员作为职业素养培育的试点是在较短时间内取得成效的最佳选择。学校和企业需要深度的合作进行联合培养,因为无论从双方建构的基础,还是平台构建的目的性而言,都具有理论上的一致性和操作上的可行性。建构基础:学校和企业合作共建都有最基本的理由———目的性一致。企业要求较高的职业素养与高校对大学生党员要求的较高的党性修养是殊途同归。学校需要培养社会合格,乃至优秀的社会建设者,企业需要能够直接上手,有职业素养的职工,学校培养的人为社会企业服务,两者的目的是一致的,都是针对即将步入社会的大学生,特别是在校党员的大学生发挥好其助带引领作用,可以起到以点带面的效果。可行性分析:在实际操作的层面上,可以从两个角度来设计。第一方面在时间的序列上,企业在大一时注重的职业认知来培养其最基本的公民素养;在大二时偏重职业规划要求有一定的公共职业素养;在大三时结合其专业学习通过职业体验来培育自己的行业职业素养;而在大四则亲自投身具体的岗位实习来提高自己的岗位职业素养。学校则在学生党员发展过程中从普通学生到成为一名正式党员也是其党性修养不断提升的过程。大学生经过向党组织靠拢,选优成为入党积极分子,经过考察,推荐为党员发展对象,通过党组织的全面考验,成为预备党员,再经过一年的审查,最后成为一名正式党员,注重在各个阶段其党性修养提升侧重点是从最基本的公民素养到集体意识,以及服务意识和榜样示范意识的变化。其次在作用发挥上,从正式党员到入党积极分子除了自身提升之外,都要有一定的服务义务,起到辐射效果。正式党员要有“领”的作用,领导组织大学生提升职业素养或者党性素养;预备党员要求有“引”的作用,指明发展方向;党员发展对象则要起好“带”的作用,带动入党积极分子以及其他普通同学积极进取,配合活动开展;而入党积极分子则做好“助”的作用,帮助发展对象、预备党员等做好最基本的工作。这种分层分类的提升结构对大学生来说既是权利,也是义务,统一到职业素养提升的结果上来,达到完善自我的目的。因此,深刻领会优秀企业文化的内涵,提炼出最主要的八个方面,选取对大学生党员职业素养的提升作为起点,利用普通同学到正式党员发展过程中身份转变、素养需要提升、党性需要加强的机遇,数量上呈现出的金字塔结构,在集体或团队的影响下充分发挥好“助”、“带”、“引”和“领”的作用,达到整体素质提升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黄文远,袁楚芹.企业文化产生与发展的社会历史基础[J].商,2013(3):43.
[2]叶岩燕.道德教育是“关怀”情愫的培养[J].闽西职业大学学报,2004(9):30.
[3]杨冠声,尚绪芝.企业对大学生的职业文化素养需求及培养途径探讨[J].职业时空,2009(3):172.
[4]蒋乃平.职业素养训练是职业院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特点[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1):80.
作者:商圣虎 卫新兰 罗伟 单位:皖西学院机械与车辆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