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翻译理论的女性主义论文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一、特征分析
女性主义翻译理论起源于西方的女性主义运动,因此,该理论是建立在男女二元关系的基础上。将翻译与女性类比,其目的是在承认性别差异的前提下,将传统的翻译观中的翻译从边缘走向中心,注重翻译者的主体性地位。
1.翻译中的性别不同的维度可能有着不同的解读,在众多翻译理论的解读中,女性翻译与女性有着相似的弱势地位,其存在的根基是男女性别差异在社会中的体现。性别本身是一个中性概念,男女之所以有性别之分是基于男女生理构造的差异。但是在传统社会中,男女性别存在着一定的文化符号。尽管不同的文化社会中,在不同的场合中男女的符号形象会发生一定变化。但是,总体而言,中西方普遍认为女性与男性之间存在一定的权力从属关系,如西方创世神话中,上帝在创造人类时认为人类始祖夏娃是亚当的肋骨所生成的,而中国长期以来的封建社会制度则是彻底的男权制,对女性做了彻底的限制。无关权力的生理性别,在文化符号的赋予下生成了共同的社会性别观,传统社会中女性于男性有着从属的地位。与此类似,女性主义理论认为,在传统的翻译中,翻译其实是被女性化的,这就意味着译者从属于作者,译文从属于原文。首先,从作品本身来说,在以男性主体意志建构的社会中,男性才是掌握创造语言的权力拥有者,女性只拥有使用权力而非创造,女性只能服从于男权,翻译亦如此。翻译如同女性一样,女性从属与男性,而译者从属于作者,是一种不真实的模仿,没有自己的创作可言,在传统等级秩序中长期居于弱势地位。然而,在文学翻译过程中,客观的差异是无法避免的,无论翻译者多么优秀,也只能尽可能地接近原文,不可能实现与原文的对等。女性主义翻译理论者认为,如果仅仅因此而把翻译沦为二等公民,那么就必须要对翻译理论进行重新诠释和解读。
2.女性主义主体的转变女性主义对于翻译理论的贡献在于女性主义强调要转变翻译者在整个翻译过程中的从属地位。既然这个社会大都是男权社会,赋予了男性更多的特权,那么,女性主义认为“翻译”则是女性进入文学领域的主要途径,女性应充分发挥自身所拥有的翻译特权,并将此作为权力斗争的武器。正如西蒙波伏娃在其《第二性》中所指出的,女人并非生来就是女人,而是长成女人,造成女性权力不平等的根本原因是社会对女性赋予的观念,是一种符号化的文化行为。女性主义翻译观的形成,就是始于对女性的重新认识,认为男女不平等并不是先天生就的,也不是先天创造的,而是后天造成的,是不同的社会文化、经济因素、宗教信仰与教育差异等多种社会因素造就的。对于翻译而言,要实现女性主体地位的转变,就是要确立一种女性主义翻译观,这种观念应当重视女性意识,去除在翻译作品中对女性意识的不重视和不肯定,并把原著和译著放于同等重要的地位;并进而定义翻译并不是简单的从一种语言到另一种语言的简单解码,还涉及更广的文化层面,如传统文化、意识形态与语言意象等,其目的不难看出,意在揭示和批判忽视女性意识的觉醒和女性的权利,并动摇男性权威和父权话语。女性主义翻译理论的对女性主体的转变,是将女性主义作为文化研究主流的一部分,并从性别意识角度能解构男权社会的“男尊女卑”传统思想的话语系统,并实现对男性至上男权观念的解构的基础上,建立起全新的女性主义翻译观;所谓女性主义的翻译观,即从理论和实践的两个维度来解读,反驳对文本的一种单一解读和建构,是对翻译的一种全新阐释。
3.关注译者的主体性主体性是主体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主体对客体的能动性作用。从翻译层面来解读,我们更能理解,狭义的“翻译”层面认为译者即翻译的主体,广义上则不同,认为应是把作者、译者和作者作为同一个层面来建构。即在翻译这一过程中,我们不但应尊重和重视女性的主观能动性和翻译视角,更应尊重其特有的主体意识,翻译主体的基本特征维度也就更为广泛,即翻译主体自觉地文化意识、人文品格和文化、审美创造性等。译者承载着连接着原文和译文的巨大任务,作为翻译行为的主体在翻译实践中占有重要的位置。但是,在传统的翻译理论中,译者的身份长期被忽视,译者在翻译活动中的功能与价值被长期掩盖,使译者文化地位出现边缘化迹象。女性主义翻译理论与传统翻译理论有一个巨大的差别,高度关注译者的主体性是其显著的特点之一,并且把译者的主体性与其具体的文化社会背景结合起来。女性主义翻译者对译者的边缘地位提出质疑,因为无论译者如何想办法都无法与原文等同,所以译者就不应该机械地复制原文和简单再现原文意义,而是要发挥译者的主体能动性,创造性地对作品原文进行阐释并对原文意义进行有效的延伸和扩展。通过提高译者的主体性,使原文和译文的对立关系得到转换,原文开启了新的生存空间。在女性主义理论那里,“翻译是生产,而非再生产”,因此,在整个在翻译这一具体动作的过程中,我们更应注意和强调译者参与其中的主体性和创造性。
二、对文学翻译的影响
该理论以其独特的视角和分析方法,在文学翻译中注入了新鲜的活力,对中西方的文学文本处理和文学风格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1.中西方文学中的女性翻译女性主义对西方文学翻译的影响,最大的莫过于人们对《圣经》的解读。《圣经》作为广泛影响西方世界的宗教经典,涵盖了大量西方历史文化瑰宝,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圣经》已经在不同的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早期的文化传播主要源于一种文学作品的翻译而广泛传播,《圣经》的众多语言的翻译中,更多的是从一种男性视角的角度,比如男性化的语言、男性化的形象、男性化的隐喻等。《圣经》中的上帝原本就是一个无涉性别的角色,没有人能够把上帝定义为男性或是女性,但是人们却往往把上帝比喻成为父亲的形象,这就无形中构建了男性权力至上的形象,并且《圣经》秉持的“原罪说”中把人类的堕落归咎于夏娃,夏娃禁不住蛇的引诱而采食禁果成为人类罪孽的开端,由此拉开了女性遭受歧视的历史帷幕。20世纪80年代女性主义者掀起的对《圣经》的重新阐释,是女性主义对文学翻译的一次革命性实践。女性主义者要求从女性主义的角度重新阐释《圣经》,强烈反对父权教会传统中男性利用《圣经》传达女性角色的负面形象,以一种“中性”或“两性兼顾”的方式翻译来《圣经》,解构《圣经》中原有的强烈的父权色彩。而这一文学翻译的经验,对于中国同样适用。因此,在整个文学翻译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译者的主体性,来修正原有文学翻译中的偏见与不足。
2.对文本认知的影响认识到女性翻译观中的译者主体性对于文学翻译中的性别不平等具有重要意义只是一方面,女性主义对文学翻译的影响还在于阅读者本身对文本的认知转变。对于男性建构框架下的文本,单一地驳斥男性批评标准并非女性主义的最终目的,其根本意义在于在解构传统偏见之后如何建立起合理的女性阅读认知。从人的接受和理解本身来说,人在理解过程中根本不可能达到完全客观,因为他不可能超越他所属的历史时空和他自身的现实境遇。翻译同样存在伽达默尔所说的“前理解”和“期待视野”的问题,也就是说在进入文本的过程中,理解者可依据自身所处的特定历史文化传统和自我生活经验的积累,去理解和阐释相应文本。文化传统与翻译者之间存在着一种互动的关系,女性主义者可以不被传统单一的男性批评标准支配,从各自的文化传统和立场出发,对文本作出新的认知,对文本的意义进行延伸乃至创新与突破。
3.对文学风格的影响女性主义翻译者在传统的翻译中,对文本的分析方法进行了有效的批评和反叛,而且关注文学与现实的相互关联。传统观点认为文学是对现实的真实再现,女性主义者认为这种再现受到特定的意识形态所支配,在男性和女性的形象塑造上尤为明显。作家并非真空状态下创作,而是在特定意识形态的影响下来描写和揭示社会关系的。因此,翻译者要体现自身的能动性,就必须要掌握背景信息和关联信息,重视相应的社会语境、社会文化与社会环境。是对传统翻译观的反叛,并非是一种主观臆想,而是建立在特定意识形态领域内,对主流文学思潮把握的基础上对原作的重写,这样的延伸和突破才是有意义的,才更具有说服力。
三、文学翻译中的升华
1.在文学翻译中体现于把握女性的主体性女性主义翻译理论一反传统的翻译观,以其全新的视角和独到的见解,强调要关注和重视译者主体性在翻译中的巨大作用,对传统的翻译理论提出了新的思考,对文学翻译研究意义重大。另一方面,女性主义翻译理论也遭到不少批判,比如对译者主体性太过关注而导致翻译中的偏激行为,过分强调译者的创作而掩盖了原作本身的意义等。因此,要实现女性主义在文学翻译中的真实价值,就必须把握住译者主体性发挥的程度问题。在文学的翻译中,我们不但要体现女性主义的主体性和主体意识,但同时也不能盲目地推崇女性主义,避免因为译者主体性而导致的偏激行为。只有在一种合理的、健康的翻译理念上,才能实现女性翻译的真正价值。
2.文学翻译中注重翻译者与作者、作品、读者之间的内在关系女性主义翻译不仅仅是一种解释和阐释,而是要通过这种重述来改变读者的认知,以此来修正传统翻译中的性别偏见。正是这种强调女性和译者主体的行为,使得译者、读者、作品与读者之间的关系发生了变化。传统翻译观中的作者——原作、译者——译著的二元关系打破之后,读者该如何应对译者的这种身份变化显得尤为重要。文学翻译的最终目标应该是实现读者对作品的有效认知,通过作品、作者和译者的阐释来获得对世界的认识和改版。只有有效地实现作者、作品以及读者之间的互动,实质形成一种连续的有机体,译者的主体性地位的凸显才更具有意义和价值。
综上所述,女性主义翻译理论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新颖的观点,将翻译类比为女性,强调通过在翻译研究和实践中充分发挥女性翻译的优势,对传统男权建构下的女性歧视提出反驳。强调重视译者的主体性,通过译者对原文的语言上的修正和原文意义上的延伸,在对特定意识形态和社会历史语境把握的基础上,实现女性对文本的操纵,来改变读者对现实世界的认知。女性主义翻译理论给翻译界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对文学翻译的实践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从惯常的文学作品的重新翻译、文学的文本认知到翻译中文学风格都具有极大启示。不可否认,女性主义翻译理论对文学翻译的价值之重大。但是,面对众多的批评,女性主义翻译理论也需要自我审视,只有真正合理地运用女性主义手法和适当把握译者、作者、作品和读者之间的内在关系,女性主义翻译理论才能在文学翻译中实现真正的价值,贡献给世人更多的硕果。
作者:皮晓红单位: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