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美国黑人女性主义论文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美国黑人女性主义文学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但直到20世纪70年代,才真正登上了美国文坛。黑人女性文学不仅批判了美国的种族歧视制度,而且从独特的视角探讨了黑人社会中的性别歧视,塑造了许多典型的黑人女性形象。
(一)早期文学作品中的黑人女性在哈莱姆文艺复兴时期,涌现了许多优秀的黑人女性主义文学作品。如赫斯顿的小说《他们的眼睛望着上帝》就塑造了一位勇于抗争和呐喊的黑人女性形象———珍妮,童年时期珍妮感到内心压抑,她找不到自己的身份和位置,16岁时珍妮嫁给了洛根,在家里珍妮没有任何话语权,任何事情都需要他人安排,但珍妮并没有丧失理想和希望,而是勇敢地寻找真实的自我。后来,珍妮嫁给了乔,乔是一个思想解放、视野开阔的男性,他给了珍妮很大的生活空间,但珍妮仍感到痛苦和压抑。在乔死后,珍妮非常孤独和寂寞,但她终于明白了,幸福和金钱多少、房子大小并无关系,她的不幸婚姻源于根深蒂固的男权主义文化和不平等的夫妻关系。最后,珍妮嫁给了蒂,他们建立了平等、真诚的婚姻关系,珍妮也找回了迷失的自我。
(二)二战后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二战之后至60年代是美国黑人女性文学蓬勃发展的历史时期,20世纪60年代,美国的反种族歧视运动、反战运动、女权主义运动等蓬勃发展,这促进了美国黑人女性自主意识的觉醒,这一时期的布鲁克斯、马歇尔等黑人女作家从不同角度塑造了许多生动的女性形象。如布鲁克斯的《穆德•玛珂》塑造了鲜明而生动的女性形象,描写了黑人女性细腻而复杂的情感世界,展现了美国主流文化对黑人女性的影响;在《褐色女孩儿,褐色石头》中,马歇尔描写了不同环境中人物的内心世界,展现了社会文化对人物性格的塑造。托妮•莫里森的小说《宠儿》中,主人公赛斯勇于反抗,她控诉了这个不公平的社会现象,“任何人,只要是白的……并且将你宰杀、蹂躏与玷污”,揭示了种族歧视的社会现实。[3]
(三)当代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20世纪80年代之后,许多黑人女作家描写了美国黑人女性自我异化的生存状况,发出“黑人女性也是人”的呼唤,为黑人女性解放运动开辟了新方向。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品有莫里森的《爵士乐》、爱丽丝的《紫色》等。小说《紫色》中,软弱、善良的西丽被继父强奸,后来嫁给了有四个孩子的鳏夫,结婚后受到丈夫的百般虐待,而她总是默默地忍受命运的不公,在遇到莎格之后,西丽受到了启发,她离开丈夫到孟菲斯开了个裁缝铺,过上了独立的生活,西丽的人生经历启示人们:黑人女性唯有获得经济独立,才能获得做人的尊严。生性倔强的索菲亚,不愿忍受传统家庭观念的压制,也不肯对丈夫唯命是从,为了寻求真正的爱情,索菲亚勇敢地走出了家庭,却被白人关进了监狱,最后她只得听从命运的安排,索菲亚的不幸命运告诉人们:在种族主义和男权主义社会中,黑人女性的抗争或许能在小范围内取得成功,但是她们仍摆脱不了被奴役的命运。莫里森的小说《最蓝的眼睛》讲述了黑人小女孩儿佩科拉的悲剧命运,佩科拉出生于一个普通的黑人家庭,她的皮肤黝黑,为此父母经常打骂她,她也受尽了周围人的歧视和冷漠,她渴望有一双蓝眼睛,这样她就可以赢得他人的尊重。后来,醉酒的父亲强奸了佩科拉,牧师迈克也欺骗了她,最后,佩科拉变疯了,在梦幻中她终于拥有了一双蓝眼睛。
二、美国黑人女性主义文学的研究现状
随着黑人女性主义文学的发展,许多黑人女性批评家走向了学术研究领域,她们积极倡导黑人女性主义文学,建构黑人女性的主题精神,挖掘曾被人们忽视的黑人女性文学作品,从而推动了黑人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发展。早期的黑人女性文学以自然性别、种族差异等为出发点,有着强烈的种族和派别的色彩,始终将“女性意识”“女性立场”“女性视角”等作为话语中心,但随着女性文学的深入发展,“性别”代替“女性”成为黑人女性文学批评的话语中心,“性别”“性别视角”“性别立场”等词汇广泛出现于黑人女性文学论著中。
1970年,托尼•凯德编著了黑人女性作品选集《黑人妇女》,该书汇编了黑人女性作家创作的散文、诗歌、小说等,再现了黑人女性面临的种族、性别等问题,表现了黑人女性在文学研究上的自觉性。而黑人女作家华盛顿的《黑人女性形象的创造者》《黑眼眸的苏珊们》等也反映了黑人女性对文学研究的关注。1977年,芭芭拉•史密斯发表了《迈向黑人女权主义批评》,该文论述了种族、性别、阶级等与黑人女性的关系,并将“种族”的概念引入女权主义文学批评之中,推动了黑人女性主义的发展。20世纪80年代,爱丽丝发表了论文《寻找母亲的花园》,她挖掘了白人女权主义、黑人男性传统的遮蔽下的黑人女性话语,厘清了白人中产阶级女性主义和黑人女性主义的界限。黛伯娜发表了论文《黑人女性主义批评的新方向》,她分析了白人文学和黑人女性文学的差异,并将视野延伸到了黑人种族内部,拓宽了黑人女性文学的边界。20世纪90年代,黑人女性主义作家将性别、阶级、种族等引入文学批评中,进一步丰富了女权主义理论。此外,后殖民主义理论也推动了美国黑人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发展。后殖民主义批判是研究宗主国和殖民地的种族主义、文化身份、民族文化等问题的文学批评理论,它涉及移民、农奴制、性别、种族等社会问题。而黑人女性主义文学是种族主义、性别歧视双重压迫下的产物,它与后殖民主义研究有许多相似之处。首先,黑人女性与黑人男性一样都承受着种族主义压迫,都在为民族和种族的歧视而抗争。其次,黑人女性不仅是种族歧视的牺牲品,而且要承受强烈的性别压迫,这使她们饱受身心折磨,这使黑人女性处于社会的最底层,也使黑人女性作家有着独特的思想情感与文学气质。在后殖民主义者看来,文学作品的作者、读者、评论者等都是从特定的阶级、政治、种族、性别、文化等角度从事创作、阅读和评论,他们的思维方式、价值观都带有强烈的“身份”烙印,这种文学理念启发了黑人女性作家,她们常以独特的视角探讨黑人女性面临的种族歧视、性别压迫,揭示黑人女性的家庭和婚姻悲剧。美国黑人女性主义文学是美国文学史上的一朵奇葩,它展现了在种族和性别双重压迫下的黑人女性的生存状态和悲剧命运,表达了广大黑人妇女的心声,对推进黑人民族和黑人妇女解放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袁瑞姣单位: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外语系